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东风4D-7001

铁路客车切式通风器工作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2 08: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是文氏管效应
发表于 2014-3-23 15: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IsaacLee 发表于 2014-3-18 22:28
万年潜水艇忍不住回个帖,我支持你版主大牛。
帖子我一直在关注,这么简单的问题辩论到如此地步实在无厘 ...

呵呵,你会你倒是算啊,拍马屁人家也不给你发工资,一个论坛而已
不过海子显然比某些在线类论坛强得多,如果换在那,与版主看法如此相左恐怕早就给关黑屋了
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朋友”的因素所在,哈哈哈

发表于 2014-3-23 15: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1 15:58
速度取多少值,按什么参照系看,我觉得真是说了无数遍了,如果您还是看不懂,建议去请教的时候,一并问问 ...

所以我说你压根就没明白伯努利原理是怎么一回事
速度是流体速度,也就是流体分子的定向运动速率,而这丝毫不取决于别的物体相对于流体如何运动,你脑子压根就没转过弯来
飞机机翼表面的压力变化是因为机翼裹挟在气流里,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气流,而钢尺周围只有你想象的气流——这是二者根本性的区别,也就是我为啥非得强调厚度
这话我说过多少遍了你还是理解不了,真是神仙也没招儿
看起来志愿者是招不到了,哈哈哈
我刚培训完,也算忙活完一档子事儿,下周,我看看有没有时间

发表于 2014-3-23 15: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4-3-23 15:52 编辑
asoya 发表于 2014-3-21 16:09
你老说77楼的红字,你不觉得你这抽象和归纳能力很差吗?第一,咱们说车厢内外因为空气速度不同,造成的压 ...

不是我的能力差而是你太差吧?明明说的是相对运动会不会导致空气压力降低,我管得着车里面的情况吗?
车厢内外空气速度不同的根本在于——车外空气流速怎么取,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我抽象的模型有什么问题?如果你非要一个方盒子,那为了能说明火车的问题,就必须使这个方盒子足够长,才能保证其后部的空气相对地面静止,请问我上哪去找这么长的盒子还能随便划拉?到底是我中学生还是你太小学生?

发表于 2014-3-23 15: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1 16:14
你咋还问呢,我从一开始到现在,都说不知道多少遍了,以钢尺为参照,钢尺表面的空气流过速度,近似于钢尺 ...

好啊,那么你错定了
虽然我也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因为毕竟我没学过全是靠自己的分析,但我敢这么说
如果我错了,不用你们赶,我自封其号——因为实在太丢人,我能力太低了
真的,只要我在这个问题上错了,那我再也不冒泡老老实实去看看低智商能理解的东西吧,这对我的打击肯定是相当大——很显然我并非在跟你抬杠,我要是错了那就证明我实在能力低下,我会重新审视一切

发表于 2014-3-23 17: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23 15:31
好啊,那么你错定了
虽然我也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因为毕竟我没学过全是靠自己的分析,但我敢这么说
...

千万别小孩子气,错了就自封号的架势,动辄要打多少钱的赌,说实话我老觉得不必要。
道理原本越辨越明的,你到现在竟然还困扰在飞机机翼裹在气流之中,竟不知气流如何而来,真不知道如果把飞机的俩机翼换成平板形状,除了不能产生升力之外,有何不同,换成平板形状的,周围就没有气流了,这可能嘛。


发表于 2014-3-23 17: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去问一下专业人士不就完了吗?
发表于 2014-3-23 18: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3 17:06
千万别小孩子气,错了就自封号的架势,动辄要打多少钱的赌,说实话我老觉得不必要。
道理原本越辨越明的 ...

要赌博的可是你吧,我如果错了不再冒泡可不是跟你志气,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而是因为我整个逻辑体系都出了问题,没心情更没必要再出来瞎说八道了,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你最好不要试着解读我的行为,你也理解不了,呵呵
道理越辨越明是不假,那也得碰的上明白人,不还有句话叫秀才遇上兵呢嘛,我可不像你们一样,觉得跟谁都讲得通道理——这个真得分对象,惹不起还躲不起?
当然了,这件事一定是要有个结果的,这个你放心,我错了我不会赖,给你们个说法才会闭嘴
就目前来看,我觉得你的逻辑完全是一片混乱,我也实在不想多说什么了

发表于 2014-3-23 18: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强调厚度你是真看不懂还是装蒜高手?还越辨越明,分明是越辨越堵心吧
发表于 2014-3-23 1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23 18:02
我一直在强调厚度你是真看不懂还是装蒜高手?还越辨越明,分明是越辨越堵心吧

真没有一点点堵心,你强调厚度没用,我非常明确的回答了,无非是你觉得将迎风面降低使得空气分开的时候,往两边排的影响尽可能降低罢了,但是这个薄片无论你假设多薄,它就是在空气中运动,空气就是相对它有速度,你自己老理解不了,这叫装蒜?

你的问题在哪儿?就是总以为,只有空气相对于地面在运动,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气流,而如果空气不动,其他物体动,在该物体上看到的空气相对该物体运动,觉得那是“想象中的气流”。恰好相反,飞机正好就是自己动,空气不动最好(就是没风最稳当),这时候,你却说有实实在在的气流。   逻辑,这大概就是你认为的逻辑吧。你呀,去讨教的时候,第一个就该问这个。
发表于 2014-3-23 2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23 18:00
要赌博的可是你吧,我如果错了不再冒泡可不是跟你志气,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而是因为我整个逻辑体系都出 ...

你自个的逻辑根本就没有,所以反而觉得别人逻辑混乱。空气不动,物体动,物体上看就是空气在动,这就是最最基本逻辑。你自己想想你的逻辑在哪儿?

要赌的是我?你这都什么记性,你往前翻翻,我什么时候要跟你赌的?是不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说不敢去北航辨是非,下了请吃饭或者500块钱的赌?我说不用赌尽量说清楚就可以,你说我露怯不敢去,非要拿这个说事儿,那就赌个大的,你又说工薪阶级,说做实验,你说找不到大客车,说找铁科院设计客车的专业直接做测试或者直接评理,你说我显摆,是个人都懂的道理,人家出来说几句,你说拍马屁。
等你得到专家的答复,你自己想想怎么说吧。
发表于 2014-3-23 2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3 20:11
你自个的逻辑根本就没有,所以反而觉得别人逻辑混乱。空气不动,物体动,物体上看就是空气在动,这就是最 ...

其实用fluent模拟出一个速度分布来,就清楚了(其实学过点流体力学的用脑子想一想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样)。我没系统学过这个软件,过一阵儿不忙了,我倒是可以试试做这件事。
发表于 2014-3-24 1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3 19:56
真没有一点点堵心,你强调厚度没用,我非常明确的回答了,无非是你觉得将迎风面降低使得空气分开的时候, ...

你可真够逗乐的,咱俩的分歧是明明白白的,你还在这搅混水给谁看?你觉得只要空气与物体存在相对运动,物体表面的空气就会产生压强降低的现象;而我认为只有空气定向的流动才会产生压降。如果我们就此展开辩论,必然需要排除干扰因素才能辨明是非
所以物体厚度当然至关重要,如果运动物体很厚,那就引入了干扰气流,怎么能判断哪种说法对?亏你还受过高等教育,方法论都搞不清楚,所以看来你也真不是在装蒜,那就是能力实在不高——就算我的理论是错的,可你连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都不掌握,能说对了也就是蒙的吧,而我就敢说你绝对蒙不对,呵呵
最让人郁闷的是你还老说“我理解不了”,跟你说话怎么能不累死人?
空气是否流动与是否对地存在运动无关,就您这能力,还是别概况别人的说法了——不排除你会认为我“又在玩赖”了,随你吧,我实在没能力和你继续讲道理了,这点我自认无能

发表于 2014-3-24 12: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3 20:11
你自个的逻辑根本就没有,所以反而觉得别人逻辑混乱。空气不动,物体动,物体上看就是空气在动,这就是最 ...

呵呵,我都说了不会再回顾本贴,你就别为难我了,只要你没编辑我的发言也没删改自己的发言,那就自有公论
先前那500块钱我说的很清楚,我错了算我给你学费,你错了你给我个误工费——我请假的确是要扣钱的,这很公平吧?在你看来这就算“赌博”?这也难怪,前边能对赌博的方式给出那么奇葩的规则,我也就不难为你了
至于为你说话那哥们,你自己也看得到,她说的就是片儿汤话,有半点干货吗?还“别跟我一般见识”,我倒想问问这帖子里我哪楼表现出玩不起撒泼了?至于有没有别人干这事儿我就不说了。所以他明显就是带着倾向性和情绪来的,我说她拍马屁还错了不成?
专家答复我后,我会原文转发,我没什么可想的,我不像你,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我错了,我肯定不会再冒泡,至少是绝对不会再掺和任何技术性问题,因为这个结果对我的逻辑体系的打击是颠覆性的——这不是玩不起,而是我确确实实需要面壁思空几年了。当然您这种没有认知体系的人,是不可能对此有任何理解的。对于您来说,对整个世界缺乏一个认知的体系,也就是别人(当然是有权威性的人)告诉你什么,那就是什么,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只需谨记即可。而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更愿意依赖自己,别人的东西对我来说往往只是辅证。很庆幸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我的思考成果总能在权威书籍上得到不同层面的肯定。所以如果这个问题我错了,其结果对我必然是颠覆性的——因为我根本想不到半点您那理论能成立的可能性,这可真可怕,呵呵。那我必然被打入深渊,重新审视我所认知的一切。当然和你说这么多你也理解不了,反正对你来说,错了就错了,顶多是面子有点损失,当然还可以想尽办法去往回找补,那就是您的事儿了。而我要错了我完全没必要抵赖,整个逻辑体系都面临重新洗牌了,那点面子岂不很可怜?说这么多我只希望您别再解读我,咱们确实没活在一个世界里,呵呵
发表于 2014-3-24 1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IsaacLee 发表于 2014-3-23 20:36
其实用fluent模拟出一个速度分布来,就清楚了(其实学过点流体力学的用脑子想一想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样)。 ...

只要你能把各项参数输入准确,那我还真想看看,呵呵
用脑子想一想就大概知道是什么样——这话好像只有中国人喜欢说,可是中国人做出来的火车你们又不喜欢,我觉得特别的“呵呵”
发表于 2014-3-24 12: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4-3-24 13:02 编辑

而且既然你认为相对运动即可产生物理变化,那我自然可以推论出不仅仅是运动物体表面,而是所有空间都会存在这种情况,而这显然是个悖论,所有你又扔出一个法国人的定理,可是人家明明说的是弹性力的作用,这才有了我一直找你要的此情况下的受力分析,可你从来就没有正面解释过,然后开始各种东拉西扯,我确实受够了,也确实没必要继续再废话了,我这周一定尽最大可能结束这个帖子
发表于 2014-3-24 13: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24 12:28
你可真够逗乐的,咱俩的分歧是明明白白的,你还在这搅混水给谁看?你觉得只要空气与物体存在相对运动,物 ...

还在纠结厚度,都不知道有个长宽比的概念,你那个钢尺,有厚度有宽度,表面相比厚度足够宽,就不影响问题的本质。 飞机机翼不比你钢尺厚多少倍,但是机翼宽度足够,根本对简化模型没什么本质影响。  你的方法论实在幼稚了点,说白了,揪住一点自己钻牛角尖的地方,全无整体的认知逻辑。
发表于 2014-3-24 1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24 13:01
还在纠结厚度,都不知道有个长宽比的概念,你那个钢尺,有厚度有宽度,表面相比厚度足够宽,就不影响问题 ...

有没有影响不是你脑子里想当然出来的,而是机翼带出了实实在在的气流,呵呵
学了点东西就只会机械化的到处套?行了,咱就不废话了,说到明年,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发表于 2014-3-24 13: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24 13:04
有没有影响不是你脑子里想当然出来的,而是机翼带出了实实在在的气流,呵呵
学了点东西就只会机械化的到 ...

啥叫学了点东西机械化的去拼凑?啥叫带出来的实实在在气流?怎么这么热衷于自己发明概念呢,你说你在哪怕有一个地方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恐怕这才是你的想当然,你去问的第一问就是这个,必须被一棍子打醒。
百度这么方便,你搜索一下机翼升力原理,必须有气流流过表面的说法,能找出一个支持你的说法的吗?
发表于 2014-3-24 2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我想我已经彻底搞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了,可以用恍然大悟来形容,具体是这么回事:
我下班的时候一同事说晚上要去工体看球,然后我坐在地铁上,突然想到了弧旋球,然后我觉得这玩意应该可以用伯努利原理来解释,可一解释不要紧,我突然发现,按照我之前认定的气流方向,则足球偏转方向居然与其旋转方向相同,尼玛这不符合常识啊,慌了,打开手机百度“弧旋球”,果然,我把气流方向搞反了。然后我陷入了无助与恐惧,难道我真的错了?难道相对运动真的会使空气压力降低?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回到家,吃饭也没心情,倒不是说错了丢人,而是我根本无法说服自己,因为毫无道理啊。突然,突然,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下意识(或者叫想当然)的以为足球会带出气流,空气流动方向与足球运动方向相同。可实际上呢,足球根本带不出气流,充其量也就是在迎风面有一个向前的冲击波,而迎风面是正压,背风面为负压(均相对于常压),我去当然气流会从正压区涌入负压区,也就是说气流的方向的的确确是与足球运动方向相反并且把足球包裹其中的,矮马,问题迎刃而解。转过来一想,飞机又何尝不是这么回事?之前我总觉得有些地方很别扭,但又说不清楚。比方说谁都知道飞机要迎风起风(有助于缩短滑跑距离),按照我之前以为的气流方向,虽然也不是不能解释,但总觉得牵强(因为不掌握实际数据,无法计算,所以可以勉强糊弄自己过关)。现在就很好解释了,飞机越迎风,机翼上表面凸起处的正压则越高,则机翼上面的空气流速越大,所以升力也就越大。呵呵,现在真的看的清清楚楚,有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了
北侠(asoya)兄,关于77楼红字,我觉得你丝毫没有胜算,如果你现在认同我说的,并且承认你的说法是错误的,那我就不去北航了,并且不再提这件事,此贴就此封沉。如果你还坚持你的看法,那我就去北航讨教讨教。我看了百度上关于弧旋球的解释,的确没有一处提到包裹足球的气流是什么性质,怎么形成的,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你的确可能是对的,可是我劝你再动动脑子,因为我现在有十足的把握
其实从能量守恒原理也可以看看飞机起飞的问题。很显然,飞机的一小部分动能转换成了其重力势能。如果你觉得仅仅是空气相对于机翼运动就可以产生升力,那这个能量是怎么转移的?因为空气不介入能量交换,所以你恐怕根本无法解释
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飞机的一部分动能转换成了空气的动能,而这部分动能里又有一部分通过空气内部机械能的转换继而转换成了飞机的重力势能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本帖主旨,也就是那个通风器,道理一样,通风器迎风面为正压区,背风面为负压区。那必然存在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环绕蘑菇的气流。那现在就有这么个问题,按照车迷传统的说法,这个蘑菇里就一个风道,那的确没问题。但是依然会有一部分正压顶进风道,实际上就会造成这样一个尴尬局面——既进不来新风,又阻碍废气的排放。也就是说其效率有限——当然这根事实相符。这里我不得不再提一下,虽然我承认车顶负压车内常压,但我依然认为界面两边的分子流动(常压→负压)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剧烈,这个我前面提过,但鉴于也没人看得懂就不再多说了
如果按照我的提法,风道中间物理隔离,前进后出,我觉得效率会高一些。虽然进来的新风量肯定有限,因为很显然环绕蘑菇前后的通路相当于把这条风路给短路了(可以理解为这条路电阻大),所以流进车内的新风肯定有限,但配合其他缝隙,我觉得会比第一个方案强一点。如果把通风器设计成这样(车顶俯视图),中间再加隔离,我觉得效果会不错,但显然风阻太大不利于节能,所以还是机械式通风更理想。

说白了这切式通风器本来就没啥前途。至于这通风器内部究竟啥构造,我依然不清楚,但已经不重要了……
总结一下,在这个帖子里,我的问题并非你们强加给我的什么对动压,正压和负压的认知不清以及对相对运动的逻辑混乱,而是我对气流的实际状况存在认知模糊
以上就是一个没有学习过流体力学的铁道混子关于这个问题的整体认知,我简直没法不欣赏这智商啊……






未命名.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9-17 13: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