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东风4D-7001

铁路客车切式通风器工作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7 16: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6:05
什么叫做脚踏实地?本帖子讨论客车车顶通风,你脚踏实地,为何不老老实实测量车顶里外的压差?你这叫接地 ...

所以说你不接地气嘛,我挣工资是吃饭的,不是给铁科院送的,你不觉得自己说这种话有多火星吗?
而你自己没有简化模型的能力,说火车就只认识个火车,我真没招儿
要不就是小学5年级的水平在那玩联想和类比,我能有啥招儿
发表于 2014-3-17 16: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6:12
不是运动物体表面的空气压力降低,是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降低。

行啊,为什么降低?是因为他与运动物体存在相对速度吧?——你注意这个前提,就是这些气体分子并不运动,仅仅是相对运动物体有速度,只要你承认这点,什么都好说
发表于 2014-3-17 16: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7 16:11
本来就那样啊,你告诉我,凭什么组织迎风面的空气往车里灌?
我仅仅是当初不知道有动压这个概念而已,你 ...

本来就那样啊,你告诉我,凭什么组织迎风面的空气往车里灌?
——————凭什么阻止?因为气流的动压和车顶表面平行,动压不起作用,气体对车顶的压力低,车内的压力高,你的意思到现在还不承认大家说的原理?
发表于 2014-3-17 16: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7 16:15
行啊,为什么降低?是因为他与运动物体存在相对速度吧?——你注意这个前提,就是这些气体分子并不运动, ...

你注意这个前提,就是这些气体分子并不运动

————你这不是扯淡的假设吗,气体只要有温度,就会不停的运动,只要有粘滞力,就会被带动,这是不能被假设为没有的。你之前说那钢尺做实验了,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会儿又是假设空气分子不运动,又是假设钢尺厚度没有,你这不是做实验,你这是凭想象在推论。
发表于 2014-3-17 1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6:19
本来就那样啊,你告诉我,凭什么组织迎风面的空气往车里灌?
——————凭什么阻止?因为气流的动压和 ...

我去,通风口处也是平行的?醒醒吧成吗?洗把脸去,别耽误别人功夫
如果车顶是一片坦途,列车又足够长,那哪特么来的动压?这完全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啊……………………

发表于 2014-3-17 16: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6:26
你注意这个前提,就是这些气体分子并不运动

————你这不是扯淡的假设吗,气体只要有温度,就会不停 ...

把情况理想化只是便于说明问题,忽略厚度和粘滞力——我前面早都说过八百六十遍了吧
实际上当然会有这些影响,但是肯定极低,也就是实测结果会远低于计算值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如何计算?你到底是认为空气运动导致了气压降低?还是相对运动导致的?你这完全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啊
如果是相对运动导致的,列车速度v,空气速度就是-v,那么计算的时候流体速度就按v取,如果仅仅是把气体扰动引起了压降,那流体速度就远小于v,这两种情况的计算值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这纯属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
真应了那句话,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我这完全是咎由自取……

发表于 2014-3-17 16: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4-3-17 16:55 编辑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5:56
人家一开始就指出你没分清楚动压和静压。我一直也在纠正你这个问题,直到薄片实验,给了你受力分析,你才发现自己错了,还在哪儿狡辩。我把这些帖子前前后后缕了一遍,你前前后后就是没分清楚动压和静压,直到薄片实验有了受力分析,才明白大家在说什么。另外,对相对运动,也一知半解,不敢回答5个问题。明确告诉你,只要你回答,就能把你前面所说的错误言论全部点破


您能说出这话来得是多无耻,我真服了我自己居然和您一起吃过饭
这就是“朋友”?您可真是玷污这个词儿啊
而且说实话,我还真到现在都不知道你想说什么,恐怕你自己都没闹明白呢吧?哈哈哈
发表于 2014-3-17 16: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傻帽似的让我找几个支持者去参赌,这回我是真开了眼了,真有能集无知和无耻于一身并且两样都发挥到极致的人,要回就赶紧的,想画图也抓点紧,过了今天我怕是再没动力回您一个帖子了
发表于 2014-3-17 16: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跟这显摆认识铁科院的人,你要是这么相信铁科院,干嘛还那么崇拜欧洲火车呢?呵呵
既然是讲道理,说这么多没溜儿的话是干嘛呢?赶紧回吧刷屏等着你呢
发表于 2014-3-17 1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7 16:27
我去,通风口处也是平行的?醒醒吧成吗?洗把脸去,别耽误别人功夫
如果车顶是一片坦途,列车又足够长, ...

那是加个帽子防止漏雨好不好,只是连接车内外空气的通道,汽车天窗怎么不用搞个帽子?因为司机自己能控制。气流流动最早的PPT早就有人给你了,中原之星也提醒你了。帽子的开口都是和动压方向垂直的,你灌什么灌?要是开的口迎着气流流动的方向,即动压方向,那才是灌。

你靠工资吃饭,咱也靠工资吃饭,铁科院不是我家开的,你想要做实验就得花钱,天经地义,你不肯面对现实,害怕输了要交价值不菲的学费,非要弄个铁尺,就算你想简化,拿也得是个长方体的铁盒子对不?车厢是个箱体,满足里面空气对车静止,外面空气流动的基本特征,你的铁片跟车厢是一回事吗?你的抽象能力,把火车厢抽象成一个铁尺?你那个老师教你这么抽象简化能力的?体育老师还是语文老师?前面都懒得说你,你还还一个劲儿的夸自己的抽象能力。
发表于 2014-3-17 17: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7:06
那是加个帽子防止漏雨好不好,只是连接车内外空气的通道,汽车天窗怎么不用搞个帽子?因为司机自己能控制 ...

行了您歇菜吧,我彻底服了
蘑菇在高速运动,其迎风面聚集了大量压缩空气,也就是动压,难道风道拐个弯他就进不去了?您饶了我脆弱的心灵吧成吗
别的我都不说了,193楼你给个准信,我也好去北航——你到底是什么观点?给个准话
别的我一概不回复了,反正到了这个份儿上,咱俩必须是有一个人要丢大人的,做好准备就行了


发表于 2014-3-17 17: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4-3-17 18:02 编辑

真有邪性的,楞告诉说去铁科院试验,就冲这堆片汤话,就知道您有多大能耐了——不过您这到符合国人的特点,巨能糟钱,巨有排场,至于问题,怕是基本解决不了的
铁科院正儿八经试验都不知道排到哪辈子了,有功夫跟您玩这个?合着我等个答案要等上一年半载?
我前边所有说过的都是可实现的,而你说的几乎没一样有可操作性
就算不认同我的理论,我也难以相信到了这会还能有多少人支持你
发表于 2014-3-17 18: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7 16:31
把情况理想化只是便于说明问题,忽略厚度和粘滞力——我前面早都说过八百六十遍了吧
实际上当然会有这些 ...

如果是相对运动导致的,列车速度v,空气速度就是-v,那么计算的时候流体速度就按v取,如果仅仅是把气体扰动引起了压降,那流体速度就远小于v,这两种情况的计算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______谁告诉你要测气体粘滞扰动引起的压降?说了多少次要在运动物体表面测,在运动物体上,那么气流速度相对于物体表面的速度就是V,当然按照这个速度来了。我说了多少次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还问这种问题?
         
发表于 2014-3-17 1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7 17:45
行了您歇菜吧,我彻底服了
蘑菇在高速运动,其迎风面聚集了大量压缩空气,也就是动压,难道风道拐个弯他 ...


行了您歇菜吧,我彻底服了
蘑菇在高速运动,其迎风面聚集了大量压缩空气,也就是动压,难道风道拐个弯他就进不去了?您饶了我脆弱的心灵吧成吗


—————别饶不饶的,糊涂至今还是糊涂的,那个蘑菇是竖直的圆柱状,开口方向和动压的方向垂直,你再糊涂不能糊涂这点基本常识吧?运动的空气遇到圆柱状的物体会绕着圆柱表面往后排,帽里面的空气压力大于流动气体的压力,你怎么往里灌?    动压的方向正撞着圆柱体表面,再大的动压也是圆柱表面承受,不是进风口!说到现在,你不就是仍然不承认空气流动造成压降,形成自然通风吗?
              
            你绕来绕去,不就是为自己动压灌风辩解吗?你要是去北航请教,又觉得做实验费事费功夫又费钱,又是这不好测,那个麻烦的,还跟这里说是工薪族,折腾不起。那好,你最好直接问专家这个问题,就拿着绿皮车的蘑菇通风器的图片,问专家,这种绿皮客车自然通风器的原理,你要这种通风器的剖面图可以发给你,你带着去问。      

          我们几个回帖除了你之外,几乎全部一致,就是认为外面的空气相对车顶表面流动造成对客室内气体负压,导致空气抽出,你到现在还坚持认为是外面有风的动压作用直接灌进去的。这个说法,不冤枉你吧?也没有歧义吧?你有胆就别再东拉西扯这个那个试验的,就把这个自然通风器的最直接原本问题问清楚,回来告诉我们对错。    赌注5万元,就你我下注,有胆你继续下,输了我给你5万妥妥的,你输了,给了算个男子汉,不给也无所谓。当然,你非要说就当某一方丢人丢大发了,一笔勾销也可以。
发表于 2014-3-18 2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9:05
行了您歇菜吧,我彻底服了
蘑菇在高速运动,其迎风面聚集了大量压缩空气,也就是动压,难道风道拐个弯 ...

和你说话真是累得要死,本来这周培训标准化就累得要死,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也不会再回复这个帖子了,直到有人报名当志愿者为止。
这个问题最后再跟你掰扯一次——尽管我也知道肯定没用,就算有始有终吧。首先压根就不是什么动压撞击圆柱体,而是没有圆柱体根本就没有动压,你应该先把因果关系搞搞清楚。动压和静压的本质区别在于:没有接触就没有动压,而静压无需接触——这些都是我自编的概念,你大可贻笑大方去
蘑菇迎着列车前进的那一面,聚集了大量压缩空气,也就是所谓的动压,凭什么不能往车里灌?你家下水管道是直的不打弯?打了弯就不能下水了吧?跟你说话咋就这么累
我并不否认蘑菇周围存在气流(除了粘滞力引起的就是被蘑菇带起来的),但这个气流我认为很微弱,就算这里是负压,客室是常压,怎么就不能往客室灌风?我啥时候说过这部分压缩空气得全进入客室啊?这么说吧,A瓶压力5千帕,B瓶3千帕,C瓶2千帕,现在B/C瓶靠单向阀联通A,按照你的意思空气只会进入C?那我无话可说也不必再说
当然如果蘑菇周围的气压与客室气压之差极大,你可以这么认为,但这显然不可能,当然,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把193楼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才有可能跟你扯得清
我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为了这个辩解?我一直就这观点,我早就说了,去北航肯定会问。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你自己可以一贴一贴往前翻——反正我也不会回你了,你有的是时间慢慢欣赏——我是不敢再回顾本帖,完全是对心灵的摧残和涂炭(包括77楼的红字我都是凭记忆在和你说)
另外,别人说通风器是伯努利原理不假,但他们可没说相对运动(除了红色特工),要不是我提出来,他们也意识不到,这都是白纸黑字写着呢,有空你自己翻去吧
至于赌注,您就算了吧,这个帖子结束后我实在不想再和你有任何瓜葛,虽然我现在很看不起您,但毕竟都是靠上班养家的,再有分歧,也是论坛的游戏而已,没必要让你为此输5万元,我也不想发这不义之财(当然这跟发财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猜你看到这里一定十分肯定的会理解为我输不起,我只想说,赌100万我都不怕,前提是你允许我空手套白狼,呵呵
其实玩不起的是你,77楼红字我差不多能背下来,你去看看我和你重点说的是哪个问题吧,呵呵。白纸黑字写着:通风器作为辅助议题一并去北航请教(大概意思吧,你不用再和我抠文字)
发表于 2014-3-18 2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8:15
谁告诉你要测气体粘滞扰动引起的压降?说了多少次要在运动物体表面测,在运动物体上,那么气流速度相对于物体表面的速度就是V,当然按照这个速度来了。我说了多少次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还问这种问题?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对忽略粘滞力与厚度耿耿于怀?我觉得你真是充满矛盾啊
不是我不明白,仅仅是跟你做最后的确认,你承认流速取V而不是“远小于V的某个值”就好,否则我连去北航的必要都没有了
就这样吧,现在就等志愿者报名了,不过看这架势很可能一个人都没有——能坚持浏览到这页的不是对科学有着极执着的耐力就是疯子,呵呵

发表于 2014-3-18 2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7 19:05
行了您歇菜吧,我彻底服了
蘑菇在高速运动,其迎风面聚集了大量压缩空气,也就是动压,难道风道拐个弯 ...

万年潜水艇忍不住回个帖,我支持你版主大牛。
帖子我一直在关注,这么简单的问题辩论到如此地步实在无厘头。。。
你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了。不用做实验,算一下就可以的。

发表于 2014-3-21 15: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oya 于 2014-3-21 16:10 编辑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8 20:32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对忽略粘滞力与厚度耿耿于怀?我觉得你真是充满矛盾啊
不是我不明白,仅仅是跟你做最后 ...

速度取多少值,按什么参照系看,我觉得真是说了无数遍了,如果您还是看不懂,建议去请教的时候,一并问问我前面专门的描述是啥意思。

厚度主要影响对空气的阻力,也就是这个薄钢尺也好,小模型机翼也好,都是在空气中划过,厚度和形状会影响对空气的连带,越薄,其迎风面越小,空气阻力越低。
但是,空气对钢尺或者机翼两侧表明的静压力,无论速度多快多慢,这个压力都是存在的,就算你假设厚度非常薄,空气照样和这个东西表面接触,而流过钢尺或者机翼两侧表面的空气速度怎么取,就是个参照物的问题。 你需要问的是,钢尺一类的薄片物体在空气中划过,其表明空气的流速,以及流过的空气对表面的压力是否降低。我认为要降低的理由是,飞机机翼划过空气,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一样(上面是凸面,下面是平面,则上面的流速快,下面的慢)这样气流对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下面的大,机翼就产生升力,同样的,弄把钢尺,只不过上下都是平面,压力虽然会降低,但上下速度一样,不会产生压差进而产生升力。

蘑菇头的事儿,我不用在多解释,建议您可以直接问专家。这个问题是本话题的根本。愿你早日得到答案。
发表于 2014-3-21 16: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8 20:29
和你说话真是累得要死,本来这周培训标准化就累得要死,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也不会再回复这个帖子了,直到有 ...

你老说77楼的红字,你不觉得你这抽象和归纳能力很差吗?第一,咱们说车厢内外因为空气速度不同,造成的压差,你归纳抽象成一个薄钢尺,然后得出一划拉,空气的压强会不会降低?你觉得你这所谓的归纳逻辑在哪里?  是个中学生也知道将车厢简化成一个长方体的铁盒子在空气中运动吧。
其次,上来就说空气压强降低,也不说怎么测,在哪儿测, 有这样的问法吗?不要老理解成空气的气压,是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更为合适。

同样的,愿你早日找到答案。
发表于 2014-3-21 16: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8 20:32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对忽略粘滞力与厚度耿耿于怀?我觉得你真是充满矛盾啊
不是我不明白,仅仅是跟你做最后 ...

你咋还问呢,我从一开始到现在,都说不知道多少遍了,以钢尺为参照,钢尺表面的空气流过速度,近似于钢尺对地的运动速度V,这说的还不明白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7-4 1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