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8 1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5-4-7 23:28
我引用数据案例全部都是实际测试改进后的经验总结,你我是不可能参与具体研发和测试,但不能等同于写这些 ...
问题在于您究竟引用了什么数据?就一个高水平四轴客机20‰启动18个客车应该不是大问题?这也算数据?呵呵了啊
还真让您说着了,我就觉得国内那些设计人员,都该下一线跑半年车去,这样他们设计出的产品才会更接地气儿
您还别说,我依稀记得在论坛上看过,以前改进SS3B的黏控似乎就是机务段技术人员干的,虽然不是跑车的(肯定没少跟过车),但显然比厂家的人接地气儿
您也没必要胡搅蛮缠,我啥时候说过光跑车不思考就行的?我看的仪表、遇到的事儿远没司机多,但我敢说我对列车运行原理的理解比大多数司机深刻。问题是您看的文章再多,没有实践的经验,那是不足矣让您有这么大信心在这指点江山的。如果您坚持如此,只能送您四个字——纸上谈兵
当然了,车也不是说上就随便上的,但我想凭借您在铁科院的人脉关系,跑几趟车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实在困难,请至少谦虚点,对未知的世界应该有点最起码的敬畏才是
SS9的数据我当然没有,我也没法给您试去,道理无需多讲了吧?我不是纠结您能否拿出数据,只是好奇,既然您没有数据,哪来那么大底气在这瞎比的?国外高水平四轴车的数据,没有;国内低水平韶山车的数据还是没有。这种建立在想当然基础上的比较,意义何在?
WML还成权威了?呵呵。我在这个论坛里都不止一次针对他的阻力数据提出问题,其实就是认为这个数偏大了——当然这不是他的问题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WML至少还是比较严谨的,而且读的书确实多
阻力当然分车辆,您这么坚信,国外的机车水平比国内高得多,凭什么客车阻力水平不会高?如果非说国外的月亮圆,您也不该对我说。再说最明显的,4轴机车84吨,6轴车126吨,多出这42吨在坡道上是白给的?
所以我说,我只想看输出牵引力,别的都扯淡,可您却拿不出来
至于湿轨下的黏着极限,还是您没有实践经验的问题,因为现实太复杂了,都是湿滑轨道,黏限也不可能一样。否则,我还是那话,如果黏着极限在65KN左右,韶山车有时候20KN左右就开始黏着控制了(如果不控制基本就空转了),您自己觉得可能吗?这极限吃了300%?火星技术吧?
到底是我失水准还是您太理想了?何况那30KN我都说了——假如
不知道假如是啥意思?也是醉了
您那高水平四轴车,我的意思是,类似北京站雪天出站的情况下,司机照样会酌情撒沙子
至于造HXDD干啥,我还真不知道。原本以为应付新线大坡道,结果东部干线配属,然后有的当四轴用,呵呵
我是不认为这是出于提高湿轨黏着的需要
至少中国人也不傻,放着已经成熟的交流传动技术不用,去造重联直流电力客机?呵呵
如果是东部既有线,韶山车的确完全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