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东风4D-7001

铁路客车切式通风器工作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8 01: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7 12:15
真有意思啊,你将气流内部的压力和气流对外物体的作用力混为一谈了都……就说明是什么正压负压造成的? … ...

正是因为你老说曲解你的意思,所以,列出5个问题,用数字来和方向来表达,这个总不会再曲解的,这样数字性问题,让任何一个人来回答,不会有歧义。我出了问题,让你回答,你却让我去按照你之前的意思理解着去回答,继续“曲解”下去,这还叫讨论问题吗?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问题,从你后面的举例发现,你对该问题中出现的压力理解有问题。一直认为气流的形成是因为空气被车体推着走造成的,并感觉它是“动压头”压力会很大,甚至举出地铁的隧道风,甚至举出窗外的风速吹烂蛋糕,原来你把气流对外界物体的动压作用力,当成了前面那些朋友所讲的压力,并担心所谓的负压无法测出?我前面都说了,空气静止的时候,测出气压轻而易举(一般敞开的场合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气压),刮起风了,空气产生了速度,怎么就不能测出气压了呢?海拔变化,气压也会变化,有什么测不了的?你说用铁片快速划拉,测什么压力变化,还跟海拔换算扯上关系,你不觉得自己把气体压力跟气体动压都混淆了吗?恐怕你打算用的测试仪表本来就是测量大气压的吧。气体无论静止还是任何速度,都具备气压,伯努利方程只是指出了气体内部压力跟速度的关系,显然不是气流对外的动压。

说到这里,恐怕你大概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了。 前面有个朋友,我记得明明已经发过了绿皮车上的蘑菇通风器原理图PPT的,并明确告知了是通过压差换气的,完全适用伯努利原理,你非说不是。介绍类似客车自然通风原理的文章多得是,随便一搜就有,为何不去看看呢,我随便抄出一段:要实现自然通风必须存在压力差,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室外风力造成负压产生的;二是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热压使空气流动产生的。当列车静止时,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热压使空气流动,实现自然通风;当列车运行时,室外风力造成负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热压共同作用来实现自然通风。

OK,这个话题说了这多,别人说的再多,似乎是无道理的说教,不如自己细细琢磨,就此打住,明天还得出去玩呢。

发表于 2014-3-8 15: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8 01:06
正是因为你老说曲解你的意思,所以,列出5个问题,用数字来和方向来表达,这个总不会再曲解的,这样数字性 ...

看来您真得去补习一下初中语文课了,别告诉我英语说多了母语都听不懂了,这可真是悲哀
我让您去解答那5个问题,就是想看看您自己是怎么认识的,因为我怀疑您的认识存在错误,否则说不出之前的话,您却理解成“你却让我去按照你之前的意思理解着去回答”,这岂不是荒唐透顶?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尽管不认同我的看法,但也不会看不出来您的汉语理解力明显有问题
然后您整个第二段都是在曲解我的本意,我真懒得去辩驳了,所有的关联都是您强加在我身上的,您拍着良心,去我原话里摘出一段来,然后再给我下定论成吗?隧道风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跟伯努利原理有啥关系?我真觉得这几个星期我纯粹是在浪费感情。说错了不要紧,死不认账还胡搅蛮缠真的只能暴露人品,您的学历比我高,您的社会经验比我丰富,我现在很难说服我自己您真的是汉语能力所限,这分明就是玩不起的表现!朋友——不是您这么做的,呵呵
我划动铁片不就是为了让您轻而易举测出气压吗,您自己在那意淫些啥?划铁片跟动压有毛关系?都说了厚度忽略不计,粘滞力也不考虑,不过我相信我再说一万遍也没用,您明显是在胡搅蛮缠了
至于通风器原理,我87楼括号里说的很清楚,我不想和您掰扯,您非要掰扯的话那看来您也明白自己露了大怯想转移视线?
PPT里明确告知压差原理?这帖子我第一个回的吧?您自己去看看2楼我怎么说的,呵呵
人家从来没说过这利用的是伯努利原理,是你们自己非要往上贴概念,室外风力造成负压产生的——这就代表伯努利原理?我对通风器原理的解释完全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嘛
我还是那句话:你们不认同我的解释没关系,可是石嘴山的事故你们该怎么解释?这问题我问了快10遍了吧?涨点志气给他解决了啊倒是
我就约您去北航,叫上个裁判,核心议题就是我77楼红字写的(您该不会不敢承认了吧哈哈哈),然后如果人家愿意理咱们,可以继续讨教讨教通风器原理,相信这对人家就是小菜一碟,我要是错了我就把人丢在这了,现在的问题是您接不接招
发表于 2014-3-8 1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您想继续和我掰扯,先长点心把自己前边欠的受力分析拿出来吧,否则这种讨论实在毫无意义——事实上早就没有什么讨论了,亏我还傻比嘻嘻的以为有人在和我讨论问题
发表于 2014-3-9 0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8 15:11
看来您真得去补习一下初中语文课了,别告诉我英语说多了母语都听不懂了,这可真是悲哀
我让您去解答那5个 ...

第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5个问题,这是讨论的基础,没有自问自答的,你不愿意回答,我可以当你回答不出来。

第二个铁片测气压,你想测出铁片高速划过空气,使得其表面流过空气的压力变化,你须将测量装置放置在这个运动物体上,你可以将气压表放置在高速运动的铁片上,这样能始终跟随监测表面附近的气压值。  就如同前面说的,要测量运行中列车车体表面外气流的气压,你必须在车辆表面上放置气压测量一样,而测量车内气压则放置到车里面。

至于铁片如何运动到较高速度比如160,你还能看清气压表变化,你得想想办法了,我的办法比较简单,你把轿车开到160,打开天窗把铁片装置用根一米长的杆子伸到空中,这样铁片相对地面就是160的速度了,你测测气压会不会变化。其他办法,无法得到这么高的平直运动速度,你还能看得到气压表读数。

这个赌500元就不必要了,输了请见要证者吃饭如何。  
发表于 2014-3-9 12: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2-20 10:20
好问题,没研究过,不知道具体构造图
但显然是压差原理,车顶气压高包括突兀的通风器引起的乱流,导致新鲜 ...

强迫式通风口?YZ YW CA25K只有在空调压缩机旁边有那么几个,唐山的RW25K似乎车顶有很多 ,当然是早期,之前也没看到有人弄过这个命题。
发表于 2014-3-9 1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9 00:36
第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5个问题,这是讨论的基础,没有自问自答的,你不愿意回答,我可以当你回答不出来 ...

报名当见证者。
发表于 2014-3-10 15: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9 00:36
第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5个问题,这是讨论的基础,没有自问自答的,你不愿意回答,我可以当你回答不出来 ...

那5个问题我不会回答的,您还是当我答不出来吧,这个问题实在已经把我搞得很疲倦了。如果您认可我77楼红字的议题,那咱就相约北航,其实说赌钱真谈不上,我错了我给您交学费我心甘情愿,我对了的话,收个误工费也是理所应当。当然如果您觉得无必要,那就不谈钱,去北航肯定是为了道理而不是500块钱
至于您说的那个试验,咱不早就达成共识不做了吗,没有啥能比去北航干净利落脆了
您要把气压表绑定在铁皮上,这就显然存在一个问题了,因为厚度不可能忽略不计,所以结果必然失真。当然说了半天我确实也没见过气压计长啥样,但我不明白手持气压计,紧贴仪表滑动铁皮有什么问题,难道您怕距离不够近?呵呵,不说了,反正也不会去做
顺便说一下,我昨天去唐山顺便去老厂溜达了一圈,刚好看见了大蘑菇柱子下面的截面长啥样,实话实说,里面黑咕隆咚的也看不清,但似乎是不存在钢质的挡板,所以我在想会不会是类似帆布的挡板隔离风道,因为我实在不太相信,这东西真就一个风道,那样的话,我还真不知道这个通风器能有多大的通风效果——当然了,事实的确是,这个东西效果很悲催,而且在空调车问世前,我国铁路基本对客室通风系统无研究,相信您在搜索论文的时候早就注意到了吧。所以如果去北航,我们不妨听听专家的看法——还是那话前提是人家愿意搭理咱们。照片我晚上回去有时间的话就发上来——至少我是个实事求是的人,我错了的话我绝不抵赖

发表于 2014-3-10 15: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4-3-10 15:23 编辑
太极高手 发表于 2014-3-9 13:26
报名当见证者。

好啊,看看还有没有人报名,反正裁判只能有1个,去人太多了容易给教授吓着,实在不行先来个海选吧,哇卡卡卡卡
裁判的话,最好做个现场记录,问题和回答,尽量记录详实
工钱没有,午饭必须
发表于 2014-3-10 17: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0 15:20
那5个问题我不会回答的,您还是当我答不出来吧,这个问题实在已经把我搞得很疲倦了。如果您认可我77楼红字 ...

你说的紧贴地面气压计的方式,你这参照系是错误的,前面说了这么多页,都在说是因为车体高速度运行,地面空气虽然对地静止,但是相对车体在快速流过车体表面,想测量这个相对车体快速流动的气压当然必须在车体表面了,而客室内的空气相对车体,基本不动。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产生了负压(即车外压力低于车内)

你现在拿个刀片从气压计表面一划拉,相当于站在地面上测量快速驶过的列车接近车体表面附近的气压,根本不是一回事,看样子你还是没搞清楚相对问题和参照系。所以,让你先回答5个问题,还真是有巨大作用。

说实话,分明能很容易测量运动中车辆外面气压和里面气压的数值,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如果你测得车外气压大,而车内的小,那你就是对的,如果相反,你就是错的,很简单是事情,我反复强调,大家说明白了就行,何必跑到北航去辩是非呢。


发表于 2014-3-10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0 17:41
你说的紧贴地面气压计的方式,你这参照系是错误的,前面说了这么多页,都在说是因为车体高速度运行,地面 ...

呵呵,当铁皮划过时,包围气压计的空气难道不会瞬间降压吗?(再次强调,这仅仅是按照您自己的逻辑给出的推论而已,完全不代表我个人立场)再说都说了不测了,您还纠结他干嘛啊?
真不忍心看您在伪科学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过我觉得您这分明就是不敢面对现实,您是吃准了这试验不会去做,想挽回点颜面吧?为什么在车里测没意义我前边说了一堆了,实在不想赘述
去北航,一个是干脆彻底的结束这场早已无意义的争辩,再一个顺便请教一下专家对通风器原理的看法,多学习点东西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我说的您不信,专家说的您总该听听吧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说不明白(至于为什么说不明白其实我仿佛是明白了),所以才想找个能说理的地方,既然您对自己的理论这么有信心,那完全没必要顾及我的面子。不过看这架势,您能否承认77楼的红字确实得打个问号了,呵呵
反正我是觉得,凡事有始无终真的没意思,这个帖子如果就这么结束了,那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我相信大多数观众也是看的云山雾罩,何不来个真正的科普呢?(甭管最后谁对是错)那样的话这个帖子才会有意义
发表于 2014-3-11 13: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0 15:21
好啊,看看还有没有人报名,反正裁判只能有1个,去人太多了容易给教授吓着,实在不行先来个海选吧,哇卡卡 ...

劝二位一下,你们现在打赌的内容已远离这个帖子原来讨论的主旨,又何必太计较。如果能把实物的刨面照片或者原理图发上来,可能更能帮助理解。我想在网上找一个刨面图可是找不到。

从我自己的理解,我大约是支持快速移动的突兀导致物理周围空气快速流动,从而导致气压压力变小,从而使得车内的空气向外流动,达到换气目的的。大家可以找汽车天窗换气的原理看看,类似。
发表于 2014-3-11 22: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高手 发表于 2014-3-11 13:39
劝二位一下,你们现在打赌的内容已远离这个帖子原来讨论的主旨,又何必太计较。如果能把实物的刨面照片或 ...

看您第二段话,我觉得您是个明白人。这个问题可能我是有些主观的认定流体运动导致的压降不会导致界面两边的补偿运动,因为我觉得流速越快这种现象就越难发生,但具体确定这个速度是多大,肯定需要流体密度来计算,而这个计算显然是超复杂的,所以我主观的臆断这种现象不会发生而忽略速度临界点,这可能是我的错误。回看我之前摘抄的伯努利原理适用条件,我记得对于气体是流速小于0.3马赫,而我们讨论的情况显然是远小于这个速度的,那么我承认这是我的问题。但我再次重申,即便这种现象会发生,同时火车通风器也的确是这个原理,我仍然保留对这种装置效果的质疑,我觉得其通风效果不如我设想的那种结构——当然这个也需要计算或者学术经验了,只能找专家来给个说法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效果会很差呢?其实您自己也说的很清楚了,是那个突兀导致周围空气快速流动,但这个速度能有多快?(假设该通风器周围空气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速度很低,这个效果会好吗?说实话我觉得聊胜于无。另外就是我依然认为流速差导致的补偿流动会弱于正常情况,这里的正常情况比方说:两边气体都是静止,装同样质量的气体,一边体积大一边体积小这样的情况——当然只是个人分析,没有计算支持
现在再反过来看您的第一段话,我俩的分歧虽然看似远离了主旨,实际上并没有跑题,如果我说得对,那事实就如我第二段分析一样,效果很差;如果asoya对,那空气流速很高,效果可能会很好。所以确定到底谁对谁错还是很有意义的。既然大家是来讨论问题的(至少我是我也希望别人同是),那为什么搞了半天不去把问题彻底搞明白呢?半途而废则毫无意义
顺便说一下您提到的天窗通风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汽车进风口能进来新风,车内空气已然是正压了,再加上空间狭小车内闷热更加剧车顶部的正压程度,而天窗处显然空气流速最大,其负压程度最低,从而会有一部分气体流出,但同时别忘了汽车可不止这一个回风口,我认为车尾回风才是主流,换言之我觉得天窗只能是个辅助通风工具
那咱们再看看火车,当门窗紧闭,本身能进来的空气就很少,很难在车内外形成更大压差,而每个通风器所服务的体积又远大于小汽车车厢,则效果可想而知
下面我发图大家看看,其实也看不出来啥,不是通风器剖面图,仅仅是风道截面图
发表于 2014-3-11 2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想问,这22型车真还有修的必要吗?除了车底架,基本全腐蚀了
不过话说我以前在成都厂真没见过这样的,只能说唐山厂太太太特么实在了,这跟新造有啥区别?


DSC_4932.JPG DSC_4933.JPG
发表于 2014-3-11 22: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芝特写,那车里实在太脏了,还滴答黑汤儿呢所以实在没忍心等车拍摄,见谅
本想找个工人仔细一下风道结构的,但半天没碰见人,心想这年头找个明白人也不容易,万一问个不懂行的还给自己添堵,遂作罢
PS:上一楼第二张图可是206WP……

DSC_4934.JPG

发表于 2014-3-12 22: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0 21:14
呵呵,当铁皮划过时,包围气压计的空气难道不会瞬间降压吗?(再次强调,这仅仅是按照您自己的逻辑给出的 ...

你根本没弄清楚我在说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意思乱推导,还强调是按照我的逻辑推导出来的。

我说的是什么,打个比方,手上抓一个风车,迅速划过空气,能够使得风车高速转起来。      而你推论的是什么?  用手迅速划过一个固定在地面上风车的表面,带起来的空气能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试试,这两个是一回事吗?你练了降龙十八掌,掌风过处能让风车呼呼转起来?       我让气压计放铁片上划过空气,测高速气流下的气压变化,你说的是,把气压计放原地,用铁片划过气压计附近,根本不是一回事。我都拿小风车作比喻了。      在比喻你骑个摩托开到70,感受到的风速,跟你站原地有个人骑个摩托从你面前擦身而过,你感到的风速是一回事吗?前面还说了,你开着汽车到120,把头伸出天窗感受到的风速,和一辆120的轿车从你身边经过带起的风速是一回事吗?怎么还不明白呢?  

看样子,你不回答那5个问题,是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的,不回答,就到此为止吧。
发表于 2014-3-12 22: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11 22:34
灵芝特写,那车里实在太脏了,还滴答黑汤儿呢所以实在没忍心等车拍摄,见谅
本想找个工人仔细一下风道结构 ...

感谢照片。

其他请参考: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CRBN-lxPYy7uqMK6Gou
重点: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动慢的大气压强较大,而流动快的大气压强较小,这样机翼下表面的压强就比上表面的压强高,换一句话说,就是大气施加与 机翼下表面的压力(方向向上)比施加于机 翼上表面的压力(方向向下)大,二者的压力差便形成了飞机的升力。
发表于 2014-3-12 22: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高手 发表于 2014-3-12 22:36
感谢照片。

其他请参考: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1X-INWEDl8M78A1Vb_Is4cMSD0bvk0m49MRLDym ...

你说的我在前面几页都给出了国外科技馆关于机翼原理模型装置图了。     

我们拉局同志一直搞不清楚一个问题,即空气可以静止不动的情况下,飞机自己拥有足够速度之后能飞起来,机翼原理中所提到的机翼上下表面高速的气流是哪儿来的,他一直搞不明白。 你说咋办呢。
发表于 2014-3-13 0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4-3-13 09:37 编辑
asoya 发表于 2014-3-12 22:22
你根本没弄清楚我在说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意思乱推导,还强调是按照我的逻辑推导出来的。

我说的是什么 ...

帖子到了这个地步,我觉得已经充分反映出您至少在三个方面能力欠缺——逻辑分析能力低、抽象概况能力低和汉语理解力低。当然您可以不承认,那只有另一种解释:您是一个完全输不起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还绞尽脑汁胡搅蛮缠
我就说嘛,红字您大概是不敢承认了,既然如此,去北航都没辙了,呵呵,神仙也没辙了,当然如果专家能耐下性子浏览一下这个帖子,倒也能给出个公允的说法,但人家可能有这闲工夫吗?所以怕真是没辙了
风车靠的是相对运动产生弹性力推动的,跟我们说的情况有半毛钱相似吗?如果您说一回事,那我前面要了不下十回的受力分析您咋就拿不出来呢?
试验为什么不能像您说的那么做我也说的足够清楚了,您自己看不懂我是没有任何办法了
后面拿摩托车汽车来比喻更是笑掉大牙,就说摩托车吧,基本没有气动外形,可以认为系统中空气完全静止车子和人动,那么您感受到的的确是70公里的风速,问题是您能测出来压降?拜托您动动脑子,您能测出来的仅仅是动压头(正压)和常压——区别在于测试方位,当然背身能测出负压,不过这跟气流有半毛钱关系吗?呵呵
您不去北航就不去吧,您不认输也就算了吧,我劝您别继续露怯了,就算有一个人能看懂,您这个人怕都丢到太平洋去了吧,呵呵

发表于 2014-3-13 09: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高手 发表于 2014-3-12 22:36
感谢照片。

其他请参考:http://wenku.baidu.com/link?url=R1X-INWEDl8M78A1Vb_Is4cMSD0bvk0m49MRLDym ...

朋友,请往前翻,这道理我自己都说过应该不止一次了——更谈不上反驳了
发表于 2014-3-13 0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12 22:47
你说的我在前面几页都给出了国外科技馆关于机翼原理模型装置图了。     

我们拉局同志一直搞不清楚一个 ...

明明自己完全找不到北却大喊别人搞不明白,那您说谁还能有哪怕半点办法?道理给您讲了一箩筐,这点面子就那么重要?何况这能找回讲面子吗?当然对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这招也许管用,您既然要当他们的王,那我可不敢拦着,嘿嘿
反正试验您不做,北航您不去,给您钱您也不去,我是没有任何办法了,爱咋咋地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4-4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