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东风4D-7001

铁路客车切式通风器工作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 1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3 11:00
哦,既然知道车外的空气没速度,那怎么来的压降?我说您逻辑混乱,不冤枉吧?

说了这多,你还这么理解。

车外的空气本来没有速度是指相对地面参照物静止,但是相对于运行中的车辆,就是运动的。同样的,车里面的空气相对于车辆来说,是静止的,跟着一起跑,坐在车上的人也是,但是相对于地面来说,车内的空气相对地面就是在运动了。这是个参照系转变,这点你基本没有搞清楚。因为空气有粘滞性,会被运动的物体带出的风,你却当成了跟车速一样的风了。试想高铁也好,飞机也好,他周边的空气如果跟它一个速度,那不是相对静止吗?那会产生什么气流?你手伸出窗外,如果窗外的空气跟你一个速度,你还能感受到大风吗?
为什么你手放在车里感受不到风?就是因为车内的空气跟你一个速度,没有相对运动。

前面说让你开车把车顶天窗开个缝,那儿覆上纸,就会被吸住。你说什么外面的空气在流动造成的,你放车顶上你看看还能不能吸住,一下就被风吹跑了!为什么放车里侧不会?因为车里的空气是相对车辆静止的,不会把纸吹走,而缝隙处会有压差,纸跟哪儿挡着,就会被这种压差作用吸附在哪儿。没有压差,纸张就会掉下来。

希望你好好把我上面说的理顺了,再回复比较好。

发表于 2014-3-3 16: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3 11:17
飞机如何给空气速度?别把喷气推空气使这部分的空气和机翼上下的空气混为一谈。风筝跟这一回事,你拉着风 ...

我去,飞机和高铁前进时,会受到空气阻力您不否定吧?那么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飞机也会给空气一个相同大小的反方向力吧?(实际上从因果关系来讲显然是飞机先给空气推力,才有的风阻)请问有了这个力,您拿什么来阻止空气的加速运动?
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您是真的不明白?还是输不起呢?我实在彷徨了
发表于 2014-3-3 1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3 11:21
你站地面看火车,火车里的空气相对你是不是运动的?你该好好思考,分不清楚相对运动。

对啊,正因为火车里的空气相对我是运动的,而其本身有没有流动,所以肯定不存在压降(事实上您也不会否认吧),所以相对运动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意义啊,您脑袋就不能转个弯吗?
发表于 2014-3-3 16: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3 13:02
说了这多,你还这么理解。

车外的空气本来没有速度是指相对地面参照物静止,但是相对于运行中的车辆, ...

恩,这的确是我故意给您换了个参照系(您看您脑子还是会转弯的嘛,否则也识破不了),意在用一个谬论提醒您:您所坚持的正是个谬论,呵呵
但我从来没说过空气被火车带出的风就一定跟车速一样,这跟车头气动外形和观测区域密切相关,我前边说车窗积水是我亲眼所见,我说此时空气速度仅仅是略低于车速难道有错?但不代表所有地方都是这个流速,您没必要以偏概全,本质问题是火车让空气加速了,您应该去看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想着如何来抬杠
当年京沪高铁跑480以后回铁科院,我见过那车,车头漆面的麻点可不是均匀分布的,麻点是怎么造成的,您该不会想不通吧,呵呵
至于汽车,我说车外空气流动有错吗?错的在于您非要认定车外空气流速等于车速,那就是您自己的事儿了
您确定您还要继续吗?如果继续,先把我前面讨要的受力分析图拿出来吧,再问问自己,为啥不敢接受我的试验

发表于 2014-3-3 1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3 16:22
我去,飞机和高铁前进时,会受到空气阻力您不否定吧?那么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飞机也会给空气一个相同大小 ...

空气阻力,是因为空气中的物体穿越空气,将其运动前方的空气排开,空气阻止物体排开它,形成的阻力。空气只是被排开,从侧面流过,然后在尾部补充回去,而不是被跟着带走!带走的只是因为粘滞力会带走有限的距离。  你想想,加入高铁或者汽车,路上正好有一团烟气,当你穿过的时候,能把烟气带老远吗?飞机飞过云朵,能把云雾带着走吗?
发表于 2014-3-3 16: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3 16:24
对啊,正因为火车里的空气相对我是运动的,而其本身有没有流动,所以肯定不存在压降(事实上您也不会否认 ...

你根本没搞清楚参照系。你坐在火车里的话,车里的空气是跟着车走的,如果窗子关闭,你是感觉不到空气流动的,因为你和空气和车上的东西一起跟着车相对车辆静止,但车窗外的空气相对车体表面是在流动。没有流动的话,你伸出手是感受不到大风存在的。
发表于 2014-3-3 17: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3 16:37
恩,这的确是我故意给您换了个参照系(您看您脑子还是会转弯的嘛,否则也识破不了),意在用一个谬论提醒 ...

这个问题,我可以打包票,你是错的。我没说车外的空气速度跟车速一样,车外的空气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车辆驶过,只是将其排开,顺便带走有限的距离,然后从车后补偿回去,因此虽然原地附近一定区域里被打了个转儿,总体上是没动的,因此从车里看,如果以车为参照物,车内的东西相对车都是静止的,而车体外的空气是相当于车速的速度流过车体表面的。


发表于 2014-3-5 1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3 16:50
空气阻力,是因为空气中的物体穿越空气,将其运动前方的空气排开,空气阻止物体排开它,形成的阻力。空气 ...

我从来没说过气流会一直跟着火车走啊,我前面说的清清楚楚,对于几百米的大列,其车顶空气可以认为静止,我真觉得我说的够清楚了,您哪怕逻辑稍微清晰一点,也用不着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给您解释吧?
至于您说的列车将其前方空气排开,从侧面流过,大趋势的确是这样,但看起来您的确不会做受力分析,因为很显然在接触的第一时间是没有这个方向的力的。空气必然是先加速,后逸出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极端但便于体会,极端在于压缩空气难以逃逸),有机会去坐坐北京地铁老1号线和2号线(隧道空间狭小),列车还没进站呢一股气流已经先顶进来,别告诉我是妖风,呵呵

发表于 2014-3-5 1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3 16:54
你根本没搞清楚参照系。你坐在火车里的话,车里的空气是跟着车走的,如果窗子关闭,你是感觉不到空气流动 ...

不是我搞不清参照系,而是按照你们混乱的逻辑,车内空气有相对速度了,凭什么不产生压降?我仅仅是按照你们的逻辑给出推论而已,不代表我的看法,呵呵
伸手为什么能有风我前面也说过了,不再废话,但其实如果把空气换成块铁牌子,牌子静止,车运动,伸手出去手必然被打烂,我是不是可以认为牌子相对于车流过?其实也没错,只可惜牌子没有动能呵呵
其实我真想问问您,能否给我一个解释,车子高速划过静止的空气,是什么原理导致气压降低的?我是说这个过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我真心好奇,哈哈哈

发表于 2014-3-5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3 17:01
这个问题,我可以打包票,你是错的。我没说车外的空气速度跟车速一样,车外的空气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车辆 ...

嗯,我昨天努力回忆了一下,发现我对风筝问题的阐述的确有问题,因为风筝对我来说的确年代太久远了,完全是儿时的记忆,不过这个帖子倒是让我突然有种想放风筝的冲动。但是虽然我对风筝的记忆存在模糊,也不影响对风筝以外其他问题的判断,我只是想说,错了就要勇于承认,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我本来也没把话说死——确实是不了解风筝
话说回来,既然您这么肯定,那我也不难为您去讨要什么受力分析了,咱来个痛快的吧,您看您哪天有时间,我请个假,咱哥俩去北航,找个空气动力学的教授讨教讨教,核心议题就是——当空气对地静止而有物体从中高速划过时(不考虑其引发的空气流动——比如我前面说的,一块厚度忽略不计的铁皮),空气的压强会不会降低?如果专家说会降低,我给您500块钱当学费;反之您给我500块钱当误工费(当然我一天挣不了500,剩下的请您吃个午餐哈哈哈)
最好再找个裁判,既然纠结了这么多页,没个结果总是不好的——反正凭我的资历、能力确实是没戏了,我看懂了,呵呵
我没说车外的空气速度跟车速一样——我从没说过您这么说了啊,分明是您把这话强加于我的,我彻底服了,咱就北航见分晓吧
发表于 2014-3-5 17: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擦勒个擦,十个爱因斯坦都让你们给讨论(应该是争论)出来了
发表于 2014-3-5 22: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5 11:33
我从来没说过气流会一直跟着火车走啊,我前面说的清清楚楚,对于几百米的大列,其车顶空气可以认为静止, ...

再说一次,空气所谓的加速,是粘滞性质,被穿过它的物体带着走,如其速度跟车速差不多,手伸出去如何产生那么大速度的风呢?
地铁列车,为何隧道里有大风?而地面车站几乎毫无感觉?那是因为隧道的柱塞效应,本来要从侧面流过去的空气,因为隧道狭小,列车前面推开那么大面积的风,而侧面空间那么小,不能快速地从侧面流过,空气就像被注射器那样,被列车推着往前赶,形成了列车风。拉局老车迷了,不应该这样的基本问题都分辨不清楚啊。
发表于 2014-3-5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soya 于 2014-3-6 00:18 编辑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5 11:40
不是我搞不清参照系,而是按照你们混乱的逻辑,车内空气有相对速度了,凭什么不产生压降?我仅仅是按照你 ...

呵呵,你终于举出,坐在车上伸手如果碰上铁柱子会被打烂了,很好。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有效作用区。虽然边上的柱子在地面上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你就是具有速度的,速度多少我不再说你也明白。是不是有了相对速度就有了作用力呢?不是,必须你手碰上去,发生了相互作用,才能感受到这个“动能”。柱子离你十万八千里,虽然相对你有速度,却不会给你任何作用力!  所以,你说一毫米的空气和一万米外的空气,只要有相对速度,就会有压力变化,显然是不对的。

什么铁片划空气的试验就不要做了,当咱们是武侠中耍起刀来霍霍生风的啊。你连汽车火车产生的那么大风都怕测不出来,测什么铁片划拉有什么意义。铁片平着划拉两侧都是一样的空气,这两侧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如何形成压差?当然你划拉的时候铁片相对运动方向如果不是平的而弄个角度,那就是“电风扇”了。        但所有这些跟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回事,车辆不同的是,里面的空气和车外的空气有车体隔离,速度不一样。 你想要测量何不做到火车上,车内测一次,手伸到外面测一次,看哪个压力大,这难道不是直接的测量事实?

这个问题说到现在,一直停留在道理上。下面还是数据说话更清楚。以下问题,你好好考虑一下:
今假设有一列火车,以160km/h的速度往正东方向的笔直轨道运行,列车气密性很好,地面天气很好无风,而有个车迷在里列车10m远的安全距离观察列车。请你回答:

1,列车上的旅客、行李、和车里的空气,相对地面的速度各是多少,方向是哪里?
2,列车上的旅客、行李、和车里的空气,相对列车的速度各是多少,方向是哪里?
3,列车车体外面与之接触的空气,会在近距离产生一定气流,请问,该气流的速度和方向相对于地面是多少?
4,列车车体外面与之接触的空气,会在近距离产生一定气流,请问,该气流的速度和方向相对于列车是多少?
5,若将车窗打开一个正好容纳你手臂的洞(相当于仍不漏风),仅将你的右手伸出去感受气流速度,请问,车内的空气相对于你未伸出去的左手和身体速度是多少?你收伸出去感受到的车外的空气风速是多少?

你把上面问题中速度值和方向回答清楚了,就会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了。

发表于 2014-3-6 0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之星 发表于 2014-3-5 17:02
擦勒个擦,十个爱因斯坦都让你们给讨论(应该是争论)出来了

如果去北航的话,您来当裁判挺合适的,反正离你们那也不远,真心邀请,哈哈哈
爱因斯坦要看见这帖子鼻子得气歪了,好在他不是伯努利
发表于 2014-3-6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5 22:25
再说一次,空气所谓的加速,是粘滞性质,被穿过它的物体带着走,如其速度跟车速差不多,手伸出去如何产生 ...

凭什么是粘滞性质啊?您这分明是本末倒置嘛,我从不否认粘滞力,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向来的态度就是可以忽略。至于为啥手感风大,因为气动外形不一样,这还要我说多少遍?如果有机会,CRH380A,跑300时候您开司机室侧窗,手感怕仅仅是被空气轻抚——不过可惜那窗子似乎打不开
何况您的手感能当精密仪器用?您手一伸就能测出相对速度了?人的感觉往往是带有欺骗性的,别被表象迷住双眼
至于地铁隧道风,我75楼括号里说的不够清楚?您故意颠倒是非是何用意?这手段实在有点下作了哥哥
这个例子只是告诉你,空气被加到高速的主因绝非什么粘滞力而是动量的传递

发表于 2014-3-6 10: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5 23:10
呵呵,你终于举出,坐在车上伸手如果碰上铁柱子会被打烂了,很好。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有效作用区。虽然边 ...

所以,你说一毫米的空气和一万米外的空气,只要有相对速度,就会有压力变化,显然是不对的——这不是我本意,而是我根据您的逻辑得出的推论,相信稍微有点汉语理解能力的话,在原帖里也不会得出这是“我的理论”这样的结论吧?您强调的相互作用没错,那我向您讨要的受力分析图您咋迟迟拿不出手呢?合着真是煮熟的鸭子,就剩嘴不烂了?
试验本来我就放弃了,我觉得对您来说,去找专家是唯一能说理的地方,您到底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你连汽车火车产生的那么大风都怕测不出来,测什么铁片划拉有什么意义——嘿嘿真逗了,看来您也知道汽车有大风啊,大风哪来的?难道不是汽车给空气加速出来的?所以这个就算测也无法证明仅仅存在相对运动就能产生压降啊,您的逻辑就不能严谨点?铁皮带不出风,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按您的理论,风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对运动。铁皮(比如钢尺)轻松可以搞到150公里,怎么会没意义?您不敢面对现实而已吧?
铁片平着划拉两侧都是一样的空气,这两侧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如何形成压差——我要的可不是压差,而是压降,您偷换概念太无聊了吧。您本意不就是车顶空气虽然静止,但由于与列车存在相对速度,所以车顶压力会降低吗?难道我的试验不满足您的构思?您应该学会面对现实啊老哥
按您所说,在火车里测,能测出来啥?您难道不知道开窗以后风会灌进车内?说白了测出来怕也是车外压强高(如果顶着动压头的话),这是您要的结果?
您问我的5个问题,我觉得是对我智商的侮辱,您在当我的小学自然课老师吗?您哪看出来这几个问题我搞不清楚的?请从我的原贴里摘出一段话给我长长眼——当然我有的话是错的,因为那是按照您的逻辑得出的推论,谬论是说出来提醒您注意的,不代表我本意,我相信咱都受过高等教育,这点理解力总是有的
我只想说下问题5,速度是多少我不说了,我也不知道,您也不知道,我只想说,您把手换成一块奶油蛋糕之类的物体,那您可以想象一下,您伸出蛋糕1分钟再拿进来,是车内部分受到了破坏还是车外的被破坏了,请问如果车外的被破坏了,是正压造成的还是负压?然后您会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很搞笑。然后会陷入深度的纠结之中……
北航,到底去还是不去

发表于 2014-3-6 23: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6 09:39
凭什么是粘滞性质啊?您这分明是本末倒置嘛,我从不否认粘滞力,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向来的态度就是可以忽略 ...

为啥手感风大,是因为气动外形?你手放车内和车外,左右手的气动外形如何不一样?你手放车里,怎么感觉不到大风?     你再说一万遍,就在这儿错着,还浑然不知,只好设立了5个问题,专门就是要让你从自己的回答中得到自相矛盾的地方,最终认识的自己错误出在哪儿。

我说的粘滞力影响,是解释空气被车体表面带走有限的距离,而车上为何感受到车窗外的风速,其本质是列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空气的相对运动。如果你手足够长,坐在车上能伸出100米长,照样能感受到同样的风速,你该不会说100米外感受到的风也是列车推起来的吧。

说到现在,还认识不到相对运动,反复饶舌是没意思的,你不回答那5个问题,不通过数据推理,那永远走不出自己感觉的那个圈圈。那后面在说就毫无意义了。
发表于 2014-3-7 0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4-3-6 10:03
所以,你说一毫米的空气和一万米外的空气,只要有相对速度,就会有压力变化,显然是不对的——这不是我本 ...

我只想说下问题5,速度是多少我不说了,我也不知道,您也不知道,我只想说,您把手换成一块奶油蛋糕之类的物体,那您可以想象一下,您伸出蛋糕1分钟再拿进来,是车内部分受到了破坏还是车外的被破坏了,请问如果车外的被破坏了,是正压造成的还是负压?然后您会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很搞笑。然后会陷入深度的纠结之中……
北航,到底去还是不去

————  真有意思啊,你将气流内部的压力和气流对外物体的作用力混为一谈了都。     你使劲儿吹一口气能将蜡烛吹灭,厉害的还能将立着的蜡烛吹倒(或者将神马蛋糕吹烂),就说明是什么正压负压造成的? 伯努利原理讲的是气流内部压力和速度的关系,在你吹蜡烛/蛋糕的案例中,你自己试试到底如何解释伯努利原理?大概是气流速度越快压力越小么?你不觉得自相矛盾搞笑么?    你分清楚所谓的压力是啥了吗?

都老朋友了,别动不动喊着北航分是非了,留给足够的时间你去考虑我提出5个问题,和我上面说的这些。你把上面的问题回答清楚了,然后在跟北航你熟悉的专家朋友请教之后,自然会明白怎么回事。倘若你在请教了一圈专家之后,还是都说你理解的对,我说的不对,那倒是在约好版友当面分是非也不迟。
发表于 2014-3-7 1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6 23:07
为啥手感风大,是因为气动外形?你手放车内和车外,左右手的气动外形如何不一样?你手放车里,怎么感觉不 ...

我晕,您这汉语理解力得多低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啊?您总不会是在胡搅蛮缠吧—我说气动外形不一样难道是指车内外?我相信但凡找个中考语文及格的同学也不至于产生歧义吧
空气被带走有限距离的主因绝不是粘滞性质而是与车体正面碰撞造成的动量传递,空气动量增加了自然会向前运动形成气流。从汽车里把手伸出车窗能感受到风速,本质是存在空气的相对运动这个没错——我从来也没有否认过吧?但如果你手足够长,坐在车上能伸出100米长,照样能感受到同样的风速——这就纯属瞎说八道了。您该不会是吃准了这个试验咱们不好做,所以胡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吧
我现在倒是怀疑您提出的5个问题您自己能否给出正确的答案,很显然如果您能的话都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不如您先给出您的答案我来看看吧呵呵
如果您觉得这5个问题就算数据推理了,那我前面根据您的逻辑算出的压降,您却为啥顾左右而言其他呢
我说您汉语理解能力不高您还真别不爱听,实事求是的说,这个帖子里我从来没有曲解过您的意思吧?而您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曲解我,我肯定宁愿相信您是语文水平有限所致而不至于是在故意搬弄是非——毕竟您也说了,咱们是朋友嘛,呵呵

发表于 2014-3-7 12: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3-7 00:29
————  真有意思啊,你将气流内部的压力和气流对外物体的作用力混为一谈了都。     你使劲儿吹一口气能将蜡烛吹灭,厉害的还能将立着的蜡烛吹倒(或者将神马蛋糕吹烂),就说明是什么正压负压造成的? 伯努利原理讲的是气流内部压力和速度的关系,在你吹蜡烛/蛋糕的案例中,你自己试试到底如何解释伯努利原理?大概是气流速度越快压力越小么?你不觉得自相矛盾搞笑么?    你分清楚所谓的压力是啥了吗?

都老朋友了,别动不动喊着北航分是非了,留给足够的时间你去考虑我提出5个问题,和我上面说的这些。你把上面的问题回答清楚了,然后在跟北航你熟悉的专家朋友请教之后,自然会明白怎么回事。倘若你在请教了一圈专家之后,还是都说你理解的对,我说的不对,那倒是在约好版友当面分是非也不迟。

真有意思啊,你将气流内部的压力和气流对外物体的作用力混为一谈了都……就说明是什么正压负压造成的? ……你自己试试到底如何解释伯努利原理——请问我可曾说过这归伯努利原理管?其实这又绕回到最开始,我一直就认为通风器的工作原理如此而非伯努利原理(但我现在不想说这个了,毕竟我们的主要矛盾不在于此,虽然您必然不认同我的看法,但我显然不想继续浪费感情了)
我的意思是,您所畅想的负压区,如何能检测到?您不是认为如此试验妥当吗?这能支持您的理论吗?这种试验摆明了干扰因素巨大您却觉得更为妥当。您应该看清我的用意而不是急于为了反驳而反驳——咱们可是老朋友啊呵呵
顺便一提,北航我谁都不认识,现在无从请教,这倒也好,否则您到时候说我们串通一气我也没脾气啊
那5个问题我留给您了,我觉得您需要把它捋清楚。您把它弄清楚后,可以在我的原帖摘抄出与之相悖的并且出于我本意的发言,到时候我绝对不会抵赖——事实上我从来也没干过这种事儿,错了就是错了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4-4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