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引进到打造“中国品牌” ——来自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公司京津城际铁路工地的报告之二 □李良苏 马朝光 2006年9月1日,是应该载入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史册的一天。
在这一天,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第一块无碴轨道Ⅱ型板(也称博格板,因德国博格公司研发生产而得名),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公司职工的手中诞生。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铁路施工技术上的空白,开创了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新纪元。
当无碴轨道板走下生产流水线,经检测各种技术数据完全符合设计标准的那一刻,所有参建的职工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无碴轨道板技术从引进,到投产的200多个日日夜夜中,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决心,刻苦技术攻关,加紧生产线建设,没黑没白拼命干,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如今终于成功了,怎能不令他们高兴、不令他们激动呢!
京津城际铁路所采用的板式无碴轨道结构,是在德国博格板式无碴轨道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适应中国轨道电路的一种新型无碴轨道结构。集团公司受铁道部和京津城际铁路公司的委托,负责全面实施对无碴轨道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最后形成国产化品牌。
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十七局集团公司以副总经理兼京津城际铁路项目总经理梁毅挂帅,从公司到项目经理部,抽调各路技术精英,对无碴轨道板生产技术,进行专题攻关。
在技术攻关动员会上,梁毅动情地对大家说:“我们在干着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铁道部领导称:京津城际铁路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有没有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关系到能否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向世人展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民族自立、国家自强的高度,进一步加深对建设好京津城际铁路意义的再认识。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全力攻克无碴轨道板生产核心技术,为国家、为民族争光。”
为了尽快掌握无碴轨道板生产技术,缩短与世界铁路先进施工技术的距离,梁毅和主管无碴轨道板技术研发的项目副经理许非带领技术骨干,远赴德国博格公司进行技术学习考察。
每当谈起在德国技术学习考察的日子,他们仍是那样激动和难忘。在整个考察学习中,他们很少上街,多次谢绝厂家安排的观光活动。许非回忆说:“当时,我们真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十个人,一天当十天用,多学些知识和技术,带回祖国去。”
白天,他们下工厂参观学习,或实地考察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行情况;晚上,在旅馆里开会,进行技术交流,大家把所看到的、听到的,一一进行认真汇总。有时为了弄清一个关键的技术细节,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一讨论就是大半个晚上。一晚上睡两三个小时的觉,对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但就是这样,大家情绪高涨,钻研技术劲头十足,整天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这是因为大家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采访中梁毅深情地说。
梁毅、许非他们,从德国学习归来已有许久了,但博格公司的老板和员工们,到今天还没有忘记他们这群勤奋好学年轻有为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每逢节日,大家互相发短信或致电问候。
我们向梁毅和许非请教,什么是板式无碴轨道?它与普通铁路相比有那些优点?
他们解释说,所谓的板式无碴轨道,简单地说,就是用整体轨道板取代传统铁路的道碴和枕木,直接把钢轨铺设在轨道板上。每一块轨道板的几何尺寸和平整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一块轨道板都建立有自己的档案,实行计算机统一管理,施工时严格按生产序号铺设。这种无碴轨道,比普通铁路更平顺,列车在上面行驶速度更快,更平稳,乘客更舒适,是当前和今后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无碴轨道板采用高精度模板整体预制,对我国铁路建设来说,从生产到铺设都是全新技术。副项目经理许非向我们解释说,无碴轨道板不但对生产材料要求高,而且对制作精度要求更高,预制成的板面平整度正负误差不得超过0.3毫米。就拿承轨槽来说吧,必须要用数控磨床打磨,其槽面精度正负误差不得超过0.1毫米。他们用机加工的精度,加工建筑工业产品,这无论从理念上还是方法工艺上,都是一个新的突破,为国内首创。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本着“功能不降低,质量有保证,安全有保障”的原则,他们经过多次艰苦的技术攻关,使无碴轨道板生产一次取得成功,就连德国的同行们,都禁不住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无碴轨道板技术研发过程中,梁毅和他的同志们没有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敢于突破,大胆自主技术创新,使生产无碴轨道板所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8%。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高精度无碴轨道板的历史,缩短了与世界铁路先进施工技术的距离。这对我国高等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是一大贡献,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京津城际铁路施工各种技术难题层出不穷。梁毅和他的同志们凭借为民族、为国家争光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
由于知识产权和各自利益的关系,在与外商技术转让合同中,外商只免费提供支持设备运行的软件,而拒绝提供程序开发的源代码;在硬件方面,外方提供技术支持,由国内制造与之配套。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发现,外商提供的软件运行系统已经过时,与之配套的硬件国内市场已很难买到,要实现批量生产硬件还得从国外进口,最终还是国外的软件加国外的硬件,国产化成为空谈,在技术上永远受制于人。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为国家节约外汇,他们恒下一条心,决定开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实现完全的国产化。他们克服与国外在技术上、数据计算上的差异,深入研究国外设备系统的技术原理,先后开发出用于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砂浆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多种软件系统。其中,许多软件系统,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京津城际铁路设计要求:主要承重结构物的使用寿命为100年;主体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了解决混凝土耐久性难题,主管试验工作的项目副经理刘世安,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资料,带领试验人员“三更灯火五更鸡”,历时三个多月,经过上百次的配合比选配,成功完成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为全线混凝土结构物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京津城际铁路施工,需用多种大型专用设备,其技术新、造价高、投入大。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本着自主创新的原则,拿出上千万元经费,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生产厂家合作,先后在国内同行业中成功研发制造出第一套32米双线单箱单室简支箱梁高精度模板;第一台900吨级架桥机;第一条无碴轨道板生产线;第一辆沥青水泥砂浆搅拌车;第一套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第一台悬臂轮胎式龙门吊等十多种高等级铁路专用施工机械设备。
在这些大型专用设备中,我集团公司大都拥有百分之百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目前,他们已经投入使用的900吨架桥机、无碴轨道板生产线运转正常,性能良好,比国外同类产品毫不逊色,成为真正的“中国品牌”。
他们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第一辆高性能、移动式沥青水泥砂浆搅拌车,成功地解决了无碴轨道系统构件之间连接的刚度和弹性难题,被专家们称为“中国品牌产品”。
他们自主研制出的国内第一套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实现了对轨道板精确定位,精调后的轨道板相邻高程误差小于0.1毫米,将大大提高列车在时速350公里情况下的高平顺性和乘客的舒适度。该系统的性能,远远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被誉为“中国名牌”。
从技术引进,到打造“中国品牌”,梁毅和他的同志们靠自主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了国外同行几十年的路程,挤进了世界高等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的先进行列。他们以自己的辉煌业绩,向世界表明,“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办到,而且做的更好。
[ 本帖最后由 oyzw 于 2006-11-24 14:5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