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8 23: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zhhade1987 发表于 2017-9-8 17:24
知道为什么说中医是伪科学么?是因为没有搞清楚依据,万一哪天中医的科学依据或者叫临床依据能非常书面的 ...
其实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的很多理论也确实逐步得到证实,我以前看资料说,中医讲的经络,脉络,以前不被西医承认是因为人体解剖没有。后来通过其他方法,是测定人体局部电阻还是电容什么的方法,最终证实经络是存在的。
因为中文维基国内可能看不了,我就直接将词条《经络》复制过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B%8F%E7%BB%9C经络在中医学认为是人体中联络脏腑与肢体,运行气血的通路,大者为经脉,经脉的分支为络脉。血行脉中,气行脉外。人的生机,靠的是气血的维护与营养。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说明的是人的气血旺盛,平衡,运行通畅。气血的补充靠的是精髓的产生,精亏髓亡,死期可知。精髓的产生又与脏腑的功能相联系。经络的记载详见于《内经》和《难经》,此前则有汉墓出土的《脉书》。
目录
1 经络的相关研究
1.1 汉代的解剖实验
1.2 1960年代北朝鲜金凤汉事件
1.3 1989年祝总骧的发现
1.4 1998年费伦小组的发现
1.5 2005年丁光宏小组的发现
1.6 2007年德国的研究
1.7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自由基研究
2 现代对经络的各种假设
2.1 西方主流医学界
2.2 英国学者李约瑟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经络的相关研究
汉代的解剖实验
据《汉书·王莽传》所述,东郡太守翟义造反事败,被诛连三族,而逃脱的余党王孙庆则于公元16年被捕后,被王莽下令作活体解剖。据记载:“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1]”中医以竹片插入活体后,只发现血管,却与经络不相吻合。据讲中医从此放弃解剖人体来寻找经络[2]。
1960年代北朝鲜金凤汉事件
1963年,北朝鲜一位名为金凤汉的科学家,在《北朝鲜医学科学院杂志学报》(Journal of 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发表了长达40页、题为《论经络系统》(On the Kyungrak system)的论文,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凤汉管”(Bonghan duct)和“表层凤汉小体”(Bonghan corpuscle)。
此次发现震惊全球医学界,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组织了研究小组,进行重组回溯性实验研究,但经过大量实验之后,并未发现“凤汉管”和“表层凤汉小体”的确实证据。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Von Kellner G在同类研究之后,指所谓的“凤汉小体”只是一种胚胎发育期残留下来的小器官,不可能有所谓的经络功能[3]。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证据,而跳楼自杀[4]。
有最近的研究支持金凤汉的发现。详细可见Auburn University Prof. Vitaly Vodyanoy 的研究报告。(Auburn university newsroom: published in 12/01/2016 by Charles Martin: Auburn scientist discovers microstructure of primo-vascularsystem, revealing possible foundation of how acupuncture works)
1989年祝总骧的发现
他们运用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声学和形态及动植物等多种学科检测和独特的实验法,准确地揭示人体经络线的分布位置,证实了古典经络图谱的高度科学性和客观存在。以后又提出“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的理论[来源请求]。写成专著《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北京出版社,1989)
1998年费伦小组的发现
经络图的示例
经络图的示例
在1990年代,在中国大陆政府的推动下,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尝试对经络进行系统研究。
费伦教授是一个精于分子物理学的化学家,采取了背离西方医学主流的做法,首先放弃遵从西方生理学对人体的理解,而将经络视为一种所谓“虚拟组织”的新式组织,直接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去分析经络附近的组织。在此研究之前,天津一个研究小组曾经发现,针刺入穴位时,会使穴位周围产生大量的钙离子。据此,费伦小组判断穴位附近,应该存在可以随时释放钙离子的钙库。小组于是用核磁共振,观察对活人腿上“胃经”的“地层”施针过程,同时对另一条人腿进行同步解剖,企图了解人腿经脉结构。
结果发现,小腿上胃经穴位的“地层”停针之处,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的骨间膜上。骨间膜是一种缔组织,西方主流医学对它的了解,仅止于它连结人体组织的功能。小组割下该片骨间膜,送到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小组用质子加速器分析,发现钙、磷、钾、铁、锌、锰、铬等金属离子,而穴位上的离子含量,比非穴位高出四十到两百倍不等。小组接着分析该片骨间膜的结构,发现“它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小组认为这种类似光纤维的胶原组织,便是经络的物理基础[5]。
研究小组在中国大陆的《科学通报》1998年3月号上,发表一篇名为《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6]》的名文章,展示相关的研究结果。小组并在2000年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中发表成果[7],也在2001年“两岸中医药研讨会”中发表。
2005年丁光宏小组的发现
此后,上海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讲师丁光宏,联同沈雪勇、姚伟、党瑞山、杨静、陈尔瑜等科研人员,对经脉附近的血管、流体力学现象进行研究。小组发现人体内的毛细血管虽然一般呈不规则分布,但在穴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却呈平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小组进行流体力学计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毛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8]。小组就此研究组果,在《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1期上,发表了名为《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9]》的文章。
2007年德国的研究
美联社的2007年9月24日报道,德国使用1100名腰痛病患进行针灸和“假针灸”(即把针扎进皮肤,但不像真的那么深、不扎在穴位上,也没有用手推动或转动。)对比试验,发现腰痛情况好转的人,针灸组有47%,假针灸组有44%,传统疗法组有27%。其共同作者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教授安德瑞斯(Heins Endres)说:“针灸对慢性腰痛是极有前途和效果的治疗选择,病人不仅经历疼痛大幅减轻,由腰痛引起的残障和不良生活质量,也有改善。”[10]此实验结果认为穴位、经络并不对针灸效果产生统计学意义上区别。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自由基研究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饶平凡教授以及同事刘树滔教授、周建武教授、柯李晶博士、郭静科博士等人通过对自由基染色的方法,成功在大鼠腹壁肌层上显示出完整而清晰的任脉线路、肾经线路、胃经线路与脾经线路。[11]并且在单纯性肥胖中,利用穴位清除自由基方法,初步获得针灸相类似的疗效,为有效证明自由基与经络的关系,推进了一步。[12]
现代对经络的各种假设
西方主流医学界
由于经络尚未得到解剖学上的证实,因此西方主流医学界认为经络是不存在的。因此,针灸的功效没有确定的现代医学解释。
英国学者李约瑟
英国学者李约瑟则在《中国之科技与文明──针灸:历史与理论》提出,经络系统像是“放射状毛细血管”的概念。也有学者发现经络循行线上的电阻较低。[来源请求]
参考文献
王莽与王孙庆记公元一世纪的人体刳剥实验
《人体使用手册》 (2007年1月版,第53页)
“针灸中国”网站文章:《勿忘金凤汉》
《人体使用手册》 (2007年1月版,第54页)
《人体使用手册》 (2007年1月版,第55-63页)
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
《人体使用手册》(2010年10月第四版45刷)
《人体使用手册》 (2007年1月版,第59页)
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
哪里来的穴位?哪里来的经络?快看德国最新研究报告
Guo J, Liu S, Rao P, et al. Revealing acupuncture meridian-like system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visualization. Bioscience Hypotheses 2009; 2: 443-5.
Guo J, Liu S, Rao P, et al. Effects of Intracellular Superoxide Removal at Acupoints with TAT-SOD on Obesity.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1; doi:10.1016/j.freeradbiomed.2011.09.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