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7 21:4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4-1-7 20:02
你的理解力真是有问题,我说你吃干饭了么?我是告诉你不要以为只有你在干活,其他研究机构都吃干饭的。
...
有劲没劲,你打了红字那段里的比如变成举个例子。那不是假设,而是客观事实,自然科学。你这些个话说的其实你连应用研发也懂,根本不是个干科研研发的人,其实这个没什么,理解的层面不一样。这么举例吧,我所研究的是大分子跨粘膜,我只研究一个机制,跨膜机制,当这个理论成熟之后,应用研发人员只是利用这个基础理论,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可能是对蛋白多胎起保护作用的成分或者改变膜通透性成分,使蛋白多肽更好的跨膜,前提是成分有作用,而作用怎么来的,应用研发不关心,应用研发看的是个实体,只是把基础研究所说的某物质有什么作用拿来做某个用途,而这个物质用作该用途且发挥其最大效果是应用研发考虑的,基础研究是个往深挖的东西,应用研发是个向上发展的东西,应用研发相当于树的地上部分,基础研究是树根。对于你说的宝钢的事情,我前边那个帖子也说了怎么区别基础学和应用学了,你要是还是觉得不对,那你还是问问高校的搞基础学的老师或者问问宝钢的人,看人家怎么告诉你吧。我在这也告诉你一个事,工厂里没有基础研究,或者很少的工厂可能会有,因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至少十几20年的或更多,并且不能马上转化成成果也就是实体,而且不一定就能把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并且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不一定有回报,这也就是为什么工厂有研发没基础研究的最大原因,并不是只有科研院所高校才可以搞基础研究,高校科研院所的资金来自国家,工厂的科研能力有限,所以国家给的资金很少,所以想搞也搞不起。最后最后了,前边掰开揉碎了给你解释了那么些,你不懂算了,毕竟是外行,但是我实在忍不住了还是要告诉你,因为改革开放,因为所谓的物质财富,还能在读完博后继续坐怀不乱的真心实意的留在实验室里专心搞研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更多的人去了应用研发岗位去进行研发工作,这个工作说出来很体面,而且用到的都是已经基本成熟的理论,基本没有风险且见效快,项目只需很短时间得到丰厚的物质财富和名望,所谓的名利双收。而基础研究可能需要几代人去默默工作,如果理论体现建立起来,这个最早的奠基人会被部分人所知,且一直传下去,如果没建立起来,那永远就是个默默的不为人所知的角色。这也是基础研究寂寞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