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eiyingchao2009

2013运转之丹东-北京-长沙-武汉-杭州-九江-北京-丹东(11省市,京哈京九京广沪昆,无D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09: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彪悍公交车之城,在武汉坐公交比坐出租性价比高,出租一般都抢不过公交车
IMG_14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0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览汉江(旅游团的解说词)
IMG_15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2 10:24 编辑

历史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1]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2013年,古德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德寺始建于1877年,最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建筑风格。通俗地说,它和我们通常见到的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它的圆通宝殿,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可见希腊神庙的风韵,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却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专家评价说,古德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我国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
“文革”中古德寺的房屋和土地划给武汉照相机厂使用。80年代以来,市佛协就多次呼吁要求照相机厂退出古德寺。经市政府协调决定,市照相机厂将原古德寺5000余平米面积归还给市佛协。

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中,古德寺的历史比其他三寺都要短。1877年(清光绪三年)由一位法号叫隆常的禅师在汉口今解放大道东段、黄浦路北段一带的坡地建起,而后因香火一天天旺盛,于1921年秋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前后历时13年至1934年才告竣工。
古德寺坐东朝西,占地规模最大时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寺内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佛教文物和宗教设施全部被毁。古德寺作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进行了全面的修复,恢复其古朴庄严的原貌。
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为汉传佛教唯一、世界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佛教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历史价值。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宽绰也是其他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所鲜见的圆通宝殿为单层正。
圆通宝殿的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这种处理,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感。
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
细看九座塔的流线形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细部,又充分再现了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
上面的96个莲花方墩,寓“国之四维,天圆地方”。这种融汇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并具有多元化建筑风格的建筑,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的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
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中国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文革”中古德寺的房屋和土地划给武汉照相机厂使用。80年代以来,市佛协就多次呼吁要求照相机厂退出古德寺。经市政府协调决定,市照相机厂将原古德寺5000余平米面积归还给市佛协。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此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的、装饰精美华丽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寺庙.圆通宝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宽绰也是其他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所鲜见的。它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确实,站在地面上,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塔顶,只能看到七座,有两座总是看不到的。
IMG_1564_旋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0: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异域风情
IMG_156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0: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殿的后面
IMG_157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0: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2 10:29 编辑

古琴台(逆光)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是荆楚大地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是武汉最著名的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内陆最大城市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连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和汉江大桥(江汉一桥),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史建于北宋时期,它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IMG_15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月湖与琴台大剧院
IMG_15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美术馆
IMG_16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3: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博物馆
IMG_16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2 21:22 编辑

曾侯乙编钟表演
原名称: 曾侯乙编钟
年代: 中国战国时代
材料: 木 青铜
规格: 架长748厘米,宽335厘米,高273厘米 重4400公斤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址:湖北随县
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馆
作用:用于独奏合奏,也可以为唱歌和舞蹈伴奏。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古人把不同的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打,演奏乐曲。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 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相扰。
IMG_16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名牌大学之一,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其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存争议),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门类,是一所覆盖全学科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IMG_165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楼房
IMG_167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2 21:30 编辑

晚上户部巷小吃
户部巷,“汉味小吃第一巷”位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户部巷汉味风情街位于武昌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面临浩瀚长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北接都府堤红色景区,是一处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美食天堂,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邻藩合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
IMG_16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昙华林
昙华林3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IMG_16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Z45停鄂州、黄石,过黄石后熄灯,其实从武汉出来就在下雨,到黄石也没晚点,以为6:30进站,定的第二天05:40的闹表,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好像不是浙江,用GPS定位后,发现此时火车刚过鹰潭,以为定位错误,再询问列车员,被告知因大雨多处限行,停车,可能晚三小时进站,我的直特呀,时间呀…………………………………………………………………………
IMG_271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检票上车,武昌站有直接饮用的凉水,非常赞
IMG_16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2 21:49 编辑

往下看,你会感觉到特快很渺小,直特很一般,25T遍地都是,虽然有些糊,但是大家也能看出一二
直特就有三列 武昌-宁波东/杭州/上海南
那天南下广州的特快晚点,全压在武昌
IMG_17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牌一张
IMG_17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局武段
IMG_1705_旋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1: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站台呀,太不好照了
IMG_1706_旋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2-24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