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eiyingchao2009

2013运转之丹东-北京-长沙-武汉-杭州-九江-北京-丹东(11省市,京哈京九京广沪昆,无DG)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旅社所在地
IMG_17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雾中的雷峰塔
IMG_17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国宾馆
IMG_1745_旋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雾中的曲院风荷
IMG_177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忠报国,碧血丹心
IMG_17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眼古井
IMG_18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朝觐灵隐
IMG_1805_旋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3 10:50 编辑

灵隐寺( Lingyin Temple[1]),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又传灵隐寺原来叫“灵鹰寺”。始建于唐初。相传1400多年以前,今秦岭湾门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块凤凰朝阳地。原先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后有一吴姓僧人在山后住,打柴种地为生。一天,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将道袍脱下,挂在树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灵隐寺落下。吴僧望空向南一路追来,但见此处绿树森森,翠柳成荫。绿影婆娑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吴僧人感悟为神灵指点,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从此,灵鹰寺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传至碧钵和尚时,寺内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两百多亩,牛十余头,水井十多口,影响到上五府、下八县。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天,碧钵大师在寺内说法,大将军尉迟恭受朝廷委派前来平叛剿匪,路过此寺,见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特进庙朝拜神圣,祈祷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禀告皇上拨款重修庙宇。尉迟恭果然一举平息叛乱。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元帅立即禀奏皇上。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还钦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IMG_180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隐的KFC,要是不会买龙井,个人认为灵隐出口一些大娘卖的茶叶还可以,就买10元一两的
IMG_19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7-3 10:57 编辑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其中有两顶罕见的红木官轿值得一看。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2001年1月20日,胡雪岩故居经过500多位工人16个月的日夜施工后正式对外开放。故居经过测绘、考古、设计和维修,总计耗资6亿元。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麻匠、引陆设备,颇有兽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图已投入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叼高难为谋。生材贵已提出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杨亲戚推荐,进斧头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打架杂役干起,三年打功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为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成为杭州一富。浙江省林业厅及北京相关专家对原有老建筑的木料取样化验鉴定,发现原有建筑均以银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国榉木等名贵材料来建造。故居当年的确切造价不详,据说应在50万两白银以上(当年单是堆砌芝园内的假山,据说就耗银10多万两)。
胡雪岩故居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无材不珍。耗费300万两白银。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有道是“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加之,处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已经打开中国大门,胡雪岩受到强大洋商们的挤压,其失败也属必然。他的衰败更增添了几分时代悲剧色彩。留连胡宅,不禁感慨系之。每一个游客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故居内的花园芝园怪石嶙峋、巧夺天工,其中的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进入故居,那回旋的明廊暗弄、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桥流水、朱扉紫牖、精雕门楼,使人仿佛进入一个大大的迷宫;而百狮楼、锁春院、怡夏院、洗秋院、融冬院、延碧堂、载福堂、和乐堂、清雅堂无处不奇;木雕、砖雕、石雕、堆塑、彩画则无品不精。故居内还有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书法石刻作品,轿厅内的两顶做工考究的红木官轿很是值得欣赏一番。
1885年,煊赫荣显一时的胡雪岩在穷困潦倒与忧惧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1903年胡家无奈以区区10万两白银将豪宅抵债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后又转让蒋家,此后日渐破败。 及至故居修复前,故居先后成为工厂、企业单位、学校和民居,故居东部的和乐堂与清雅堂更是入住居民100多户,故居长年失修,早已面目皆非,到处是一副破败的景象,文物建筑受到严重破坏。胡雪岩故居的修复是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按原样、原结构、原营造工艺、原使用材料、修旧如旧的要求来恢复建设的,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修复后的故居,基本再现了120多前胡雪岩故居历史的风采。胡雪岩故居坐落在杭城东南元宝街。走下公共汽车,一眼就看到10米多高的白色围墙,胡雪岩故居就藏在围墙里边,给人一种神秘莫测感。 在现代人眼里,胡雪岩宅居所在的元宝街,只能算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两头低中间高,呈元宝状。又相传曾经是浙江宝藏贮藏地,故而名之元宝街。大概是胡雪岩图个吉利,便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来建造他的豪宅了。胡雪岩是个疯子,富可敌国,官至布政使(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二品顶戴,服黄马褂,自是显赫一时。然而,胡雪岩这所豪宅的大门,却没有权贵巨富之家的那种宽阔和气派。据说,那是因为胡雪岩明白“深情不寿,强极则辱”的道理,故而寄寓“藏而不露”的用意。胡雪岩毕竟是个富商,自有富商心理。大门的构筑,还能想到“藏而不露”,而门里则可谓极尽奢华了。胡雪岩故居采用了我国传统宅第的对称布局。中轴区为待客厅堂,由轿厅、正厅(即百狮楼)、四面厅组成;右边是居室庭院,由楠木厅、鸳鸯厅、清雅堂、颐夏院、融冬院组成,供成群妻妾居住;左边是芝园,其间有回廊相连,曲池相通。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清雅和谐。更有碑廊、红军石栏、小桥、水亭,款款用心,步步是景。园中假山下则建有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曲折迂回,巧夺天工。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构思精巧,居室与园林交融,建筑材料可媲美皇帝故宫,可谓更好发挥无材不珍。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彩绘,工艺高超,可谓无品不精。全部建筑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耗费3009万两白银,成就了我国江南晚清一处私家豪宅,其精美简直就是一所民间工艺珍宝馆。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体会分手一年无奇但率真。”这是胡雪岩故居一进门轿厅里的一副楹联,倒也说出了胡雪岩当初为人与经商之道。史料记载,胡雪岩“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奸诈弄假,永远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从来如此。胡雪岩从一个钱庄学徒到一个富甲天下的巨贾,其原因与他的“厚”与“真”不无关联。然而,巨大的成功和财富,又可能使人热昏了头脑而变质。看胡雪岩故居如此赛王侯的奢华,挥金淫逸,纵情声色,已经种下败落的种子。果然,豪宅建成后仅仅20年时间,胡雪岩便因为经营失败,家资罄尽,死于忧惧与潦倒。有道是“富不过国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 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胡雪岩正是在李鸿章左宗棠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中成了一个牺牲品。加之,处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已经打开中国大门,胡雪岩受到强大洋商们的挤压,其失败也属必然。他的衰败更增添了几分时代悲剧色彩。留连胡宅,不禁感慨系之。每一个游客从它的窗光水影里,从不同角度,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留给人们许多有益的思考。
斯人已逝,其物犹存。胡雪岩故居几易其主,历经沧桑。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先后被学校、工厂占用,并有135户居民入住。长年失修,建筑物毁损严重。1999年初,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胡雪岩故居,总投资55000万元,居民动迁,专家到场,于是有了一个新的传奇。
档案馆尘封多年的一沓图纸,救活了历史。早年留学意大利回国的杭州籍建筑师沈理源,在1920年测绘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图和相关图照,成为当今修复的依据和指南。一一按图纸,敲出了被封死的圆洞门,凿出了被封存的砖雕,挖出了被填平的池塘,撬出了被泥掩的青石板。全面考古发掘,地面都打开。调集文献资料,梳理历史疑难。聘请罗哲文、杨鸿勋,郭黛妲3位国内著名文物建筑专家为高级顾问。

IMG_19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0: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一角
IMG_197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修中的杭州站
IMG_199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南昌局都是车体套跑,复用
IMG_1993.jpg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7-3 1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局昌段
IMG_1997_旋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太郎 发表于 2013-7-3 11:02
多睡几个小时有何不好,真佩服楼主的体力,白天玩晚上坐车,不知道这么热的天洗澡怎么解决

准备大毛巾,擦擦身子
第二天早晨到宾馆,进入房间再洗澡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数详细
IMG_1998_旋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梅很好吃
IMG_20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面是高铁检测,不知道检测那条线??
IMG_19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PS一下,大家看见的比较清楚
IMG_1994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24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