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位于开福区,东起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西至湘江大道,是迄今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长511米,宽9米。麻石街是长沙古城街市的一大特色。长沙麻石铺路始于清雍正(1723-1736)年间,至光绪初年,无论大街小巷均满铺麻石。麻石即花岗石,长沙铺路的花岗石均产自湘江下游的丁字湾,旧时有“丁字湾的麻石五百年长一寸”之说。铺路石均凿成长条形,朝天一面光滑平整并凿线槽防滑,朝下的一面则任其粗糙。当时长沙街巷两边的下水道都是土质明沟,不设管道,长条形麻石根据街巷的宽窄,一般按中间横排、两侧直铺的形式,顺路势铺压在土路及侧沿的明沟上。有的街虽绵延数里,仍十分整齐平坦,与街巷两边的民房、店铺相映,显得十分古拙质朴。每逢雨后,素雅的街面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给人以舒适恬逸之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因麻石路面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需要,长沙市政当局开始实行路面改造计划,到60年代末期,麻石路面的改造计划全部完成,仅剩下潮宗街、金线街、化龙池等少数麻石街作为长沙城市变迁的历史见证。
旧时潮宗街是出潮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道,因而成为米业、堆栈业的集中之地,尤以米市闻名于世,有德安、益华、恒丰、太丰、顺丰、义丰、恒丰、友和、邓春生等10多家粮栈、米厂。粮栈内用粗大的圆木和宽厚的木板支撑成大型双层仓库。这些仓库上世纪80年代仍在作商业仓库使用,90年代后大多拆除以建职工宿舍。
明清潮宗街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行人来往,车水马龙,因而旅馆业也特别发达。街中部有一小巷,名梓园,今保留有一处民国旅馆及戏台。旅馆大门面西,朝向巷口上的潮宗街,大门花岗石门槛上有两条深深的凹槽,据说是供人力车出进的轨道,大门内深藏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院子,院南侧矗立一座由4个木柱支撑起的歇山式台项、飞檐翘角的戏台。台顶内部有木构藻井,虽已破损,彩绘图案仍依稀可辨。院东是一排从北向南逐步下降的封火墙,墙内为走廊,连接北面的住房和南面的戏台。院西、北两面为两层的客房,楼上客房外靠院内与走廊相连,有三处上下楼梯。客房还可通过走廊与戏台相连。院内存断为两截的汉白玉门额一通,上书“挈庐”二字。今已划为拆迁范围。
潮宗街又是人文荟萃之区。清本军机大臣瞿鸿机曾居于此街。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里创办。潮宗街56号是1920年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的旧址,曾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