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五子棋

旅客列车的电力来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0 17: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Lion2013 发表于 2017-3-30 07:03
HXN5B用的也不是GEVO16?好吧我才知道

ND5那个看来不是帖子说错了就是我记错了,但是三轴转向架 ...

东风4把老黔桂的曲线撑大了
所以才有了赶制东风7D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17: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CRS 发表于 2017-3-30 17:16
东风4把老黔桂的曲线撑大了
所以才有了赶制东风7D的事

三轴转向架如何撑大曲线呢
发表于 2017-3-30 1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CRS 发表于 2017-3-29 21:43
中国直流车似乎就没有黏控这一说
完全就是靠串励电机的物理特性抑制空转
所以多俩少俩电机差那几个晶闸管我 ...

不是似乎,压根就没有
我知道的只有个别机务段对大3B实施过蠕滑控制改造
另外黏控并不等同于抑制空转,应该是包含但不限于
确定牵引电机是靠晶闸管控制投入的?我一直有这个怀疑,但没法证实
发表于 2017-3-30 1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7-3-30 19:20 编辑
Lion2013 发表于 2017-3-30 07:09
我说的是轴重转移。这个很好理解,一说你应该就会明白,就是转向架上的牵引电机开始发力,同一个转向架上 ...
问题是我回复的是花猫兄啊
轴重转移我自然还是知道的
但轴重转移和轴式也没关系啊,连SS8都有轴重转移抑制策略

发表于 2017-3-30 19: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7-3-30 19:22 编辑
Lion2013 发表于 2017-3-30 07:25
是压根就没有这个功能,还是有这个功能多方面原因没人用?

这个帖子很多信息都是第一次知道

我 ...
就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没人用,当然以前也没那个技术
西门子那个大概也是我说的吧
手柄给到底起车这种事,在中国你是不要想的(CRH除外)
发表于 2017-3-30 19: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Lion2013 发表于 2017-3-30 07:29
4000美制马力大约是2983千瓦

十分感谢
发表于 2017-3-30 19: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7-3-30 19:15
不是似乎,压根就没有
我知道的只有个别机务段对大3B实施过蠕滑控制改造
另外黏控并不等同于抑制空转,应 ...

啊牵引电机投入还是切除那肯定有空气开关
我后来又看了一下,其实如果不是无极磁削弱
可能真是连晶闸管变换都不涉及
内燃的主回路简单,一个整流柜并联一大堆电机
电车如果是架控的,无非就是一个整流柜并联一个架子
发表于 2017-3-30 19: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子棋 发表于 2017-3-30 17:36
三轴转向架如何撑大曲线呢

这是一个几何问题

转向架可以看作一个宽1435的矩形
长度大约是宽度2倍,三轴机车轴距一般也就一千到两千中间
然后转弯部分的轨道看作一个宽1435的圆环
画一画图就知道这个圆环不可能把整个矩形包络进去

所以要想圆环把矩形包络进去
可能的结果:
中间轴带横动量
径向转向架
轨距(圆环)扩宽

包不进去显然就脱轨
所以楼上可以留意一下铁路边上曲线标那个石碑
“超高”下面还有“加宽”
发表于 2017-3-30 1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RS 于 2017-3-30 20:03 编辑
CRS 发表于 2017-3-30 17:16
东风4把老黔桂的曲线撑大了
所以才有了赶制东风7D的事
所以这里有意思的一点是
大轴距(2100+2100)的老东风曲线通过性能
竟然比小轴距的东风4(1800+1800)还好

顺带东风7D也是(1800+1800)的双拉杆
但是牵引杆布置和东风4不一样
这就能提高曲线性能?

求高人给解释一下
发表于 2017-3-30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旅客列车的电力来源
跑题跑到内燃机跑到轴列式跑到黏控跑到曲线性能

发表于 2017-3-30 2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Lion2013 发表于 2017-3-30 07:03
HXN5B用的也不是GEVO16?好吧我才知道

ND5那个看来不是帖子说错了就是我记错了,但是三轴转向架 ...

不是ND5,应该是东风4在老黔桂铁路上造成的。ND5之前只有配属在丰台时候才跑过山区线路,丰沙和京原,后来分别被DF4DH、DF8B和8K给替换下来,DF8B又被DF4DH替换。ND5在上局、济局和沈局都基本没有跑什么山区线路。
发表于 2017-3-30 22: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7-3-30 19:16
问题是我回复的是花猫兄啊
轴重转移我自然还是知道的
但轴重转移和轴式也没关系啊,连SS8都有轴重 ...

如果转移到非动力轴,不就造成牵引力下降嘛。
发表于 2017-3-30 22:3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RS 发表于 2017-3-30 19:47
所以这里有意思的一点是
大轴距(2100+2100)的老东风曲线通过性能
竟然比小轴距的东风4(1800+1800)还好 ...

采用油浴滚动磨擦式旁承来解决的这个问题。而应急实验车型是DF7B山区型。
发表于 2017-3-31 02: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on2013 于 2017-3-31 02:58 编辑
CRS 发表于 2017-3-30 17:16
东风4把老黔桂的曲线撑大了
所以才有了赶制东风7D的事
维基百科上看了,还真是。而且7D是东风7系列唯一的干线机车,最开始的时候是单司机室,重联运用的。后来齐齐哈尔铁路分局要求做双司机室防寒型才有了双司机室。

不过这车一打眼看着感觉很像北京型,是二七厂的原因?好像二七厂是北京型的老家吧

发表于 2017-3-31 0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7-3-30 19:15
不是似乎,压根就没有
我知道的只有个别机务段对大3B实施过蠕滑控制改造
另外黏控并不等同于抑制空转,应 ...

刚才查百科发现ND5是有黏着控制的,不知用没用过。当初技术转让协议里是有这一项的。

发表于 2017-3-31 0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7-3-30 19:16
问题是我回复的是花猫兄啊
轴重转移我自然还是知道的
但轴重转移和轴式也没关系啊,连SS8都有轴重 ...

轴重转移这个貌似就是欧洲早期那种没有转向架用像蒸汽机车连杆驱动的机械传动调机也存在,更别说转向架的车型了。

轴重转移这个好像跟轴距有关,轴距越大转移越小。但是因为轴数能影响轴距,所以轴数能间接的影响轴重转移。

发表于 2017-3-31 0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CRS 发表于 2017-3-30 20:14
从旅客列车的电力来源
跑题跑到内燃机跑到轴列式跑到黏控跑到曲线性能

好像是我带歪的吧

不过话说过来了,海子网帖子跑题这个好像也是个传统吧

只不过好像多数是从机车车辆技术跑提到文史政治话题,这次是从一个机车车辆技术跑提到另一个机车车辆技术

发表于 2017-3-31 0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on2013 于 2017-3-31 13:13 编辑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7-3-30 22:13
不是ND5,应该是东风4在老黔桂铁路上造成的。ND5之前只有配属在丰台时候才跑过山区线路,丰沙和京原,后来 ...
是东风4在老黔桂铁路上的事,队长说的,我查了一下是。(记错了,是CRS说的

沈局的ND5跑沈丹铁路的时候应该也算是山区了吧,不过沈丹铁路好像没有大坡道,只是是有些曲线路径。跟黔桂那些是没法比的。

看百科上的记述,ND5在丰沙线上的表现也是很不俗的。
以下内容来自中文维基百科
1985年,铁道部选择了丰沙大铁路、京秦铁路为试点,开始组合重载列车,将两列3700吨的煤炭列车组合成一组,由两台ND5型机车(其中一台位于列车中部)牵引总重7400吨的组合重载列车由大同直达秦皇岛
发表于 2017-3-31 03: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huamao_zhh 发表于 2017-3-30 22:24
如果转移到非动力轴,不就造成牵引力下降嘛。

如果机车没有粘控,或者没有修正措施,三个轴都给相同大的牵引电流。那么轴重减轻的轴就会打滑,轴重增加的轴又不能充分利用增大的轴重,那牵引力也会减少。
发表于 2017-3-31 03: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7-3-30 19:15
不是似乎,压根就没有
我知道的只有个别机务段对大3B实施过蠕滑控制改造
另外黏控并不等同于抑制空转,应 ...

我记得网上说黏着控制主要是在一个临界状态,就是车轮要空转还没有空转的时候。我估计就是轮对踏面跟钢轨接触位置,相对速度不超过列车行驶速度的状态。

Youtube上看湿滑轨道状态坡起的粘控,基本上就是这样,滑半圈又不滑了,或者是持续的比其他不打滑车轴略快的滑转,再配合散沙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24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