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br />
<br />
[日期:2009-07-10]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br />
<br />
一、项目概况<br />
1.建设性质<br />
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br />
2.工程范围、地理位置<br />
(1)工程范围<br />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大同枢纽、太原枢纽、临汾动车运用所、运城地区、西安枢纽配套工程及相关疏解线、联络线。<br />
1)正线:大同至西安(含)(CK0+000~CK473+250)线路长841.876km,山西省境内706.336km,陕西省境内135.54km。大同至太原274.235km;太原至运城356.331km;运城至西安211.31km。<br />
2)大同枢纽配套工程及相关疏解线、联络线<br />
①大同南至大同东客车联络线<br />
LCK0+000.000--LCK13+325.747 长13.326km<br />
SCK0+000--SCK14+092.170 长14.092km<br />
②大同南动车走行线<br />
DCK0+000--DCK7+612.793 长7.527km<br />
DCYK0+000--DCYK7+612.793 长7.613km<br />
3)太原枢纽配套工程及相关疏解线、联络线<br />
①太原南至大西联络线<br />
L3K0+000--L3K5+610.679 长5.611km<br />
L4K0+000--L4K5+603.911 长5.604km<br />
②太原南动车走行线<br />
DZ1K0+000--DAZ1K2+346.534 长2.347km<br />
DZ2K0+000--DAZ2K1+996.786 长1.997km<br />
③既有石太线改建 <br />
K234+000--K233+560 双线0.44km<br />
④石太客运专线改建<br />
K234+000--K233+560 双线0.44km<br />
⑤太原北站、太原东站、太原站相关工程<br />
⑥西南环、石太客专(太原站以南未实施部分)、太中银铁路(太原南至北六堡未实施部分)。<br />
4)临汾动车走行线<br />
DZK0+000--DCK4+543.375 长4.543km<br />
DZYK0+000--DZYK4+657.158 长2.488km<br />
5)运城地区动车走行线<br />
CDCK0+000--CDCK2+488.32 长2.488km<br />
RDCK0+000--RDCK2+527.05 长2.527km<br />
6)西安枢纽配套工程及相关疏解线、联络线<br />
新临潼跨线联络线:<br />
左线LzCK0+000-DIK441+950 线路长度3.88km;<br />
右线LyCK0+000-DIK441+950 线路长度3.8km。<br />
7)西安北站相关工程<br />
(2)地理位置<br />
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基本呈南-北走向,纵贯山西全省,连通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地市,是山西省南北向客货交流的主通道,同时连通陕西省渭南市和西安市。<br />
本通道北经大同铁路枢纽连接大包、丰沙大、大秦、大准等线,向南依次经朔州、宁武、原平、忻州与朔黄、宁苛、京原、忻河等线相连,通过太原铁路枢纽与石太、太焦、在建的石太客专、太中银等线连接,在介休连接介西线,在侯马地区与侯月、侯西线相连,南端经陇海线、侯西线至西安枢纽。铁路通道与上述衔接线路共同构成了本项目的区域铁路网。<br />
运城至西安段铁路客运专线,线路东起山西省运城市,向西于永济跨越黄河天堑,经大荔、渭南等县市分别跨越洛河、渭河,西至西北的门户西安市,正线长度211.07km(运城北站至西安北站中心),线路行经晋、陕两省的晋南地区与关中平原东部。本项目北端与南北同蒲通道相接,向北可经太原直达首都北京及华北地区,西端通过西安枢纽直达西南、西北(川、渝、兰州)腹地。是西安~太原~大同快速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br />
二、工程建设规模<br />
1、线路及轨道<br />
本线运营长度633.037km,建筑长度585.587km。路基工程总长508.957km,区间路基工程总长456.813km。<br />
新建正线铺设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太原枢纽内及相关联络线采用有砟轨道。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间设置过渡段。<br />
2、站场<br />
大西客专全线共设车站28个。其中新建及改建中间站、越行站共21个,改建编组站1个,始发站共6个。<br />
新建18个中间站,除大荔站在陕西省境内,其余17个新建车站均在山西省境内,其中位于朔州市境内1个(应县西),忻州市境内3个(代县西、原平西、忻州西),太原市境内1个(阳曲西),晋中市境内6个(晋中、太谷西、祁县东、平遥东、介休东、灵石东),临汾市境内4个(霍州东、洪洞西、襄汾西、侯马西),运城市境内2个(闻喜西、永济北)<br />
3、桥涵<br />
全线共计:特大桥:8938.74m/8座(新建双线),11091.99m/6座(新建单线);大桥:4039.89m/14座(新建双线),4094.74m/20座(新建单线);中桥:561.32m/7座(新建双线),2432.58m/35座(新建单线),全线桥梁长度:31159.26m,占全线总长度的3.3%;小桥涵及框构:1256座,扣除桥梁及隧道后平均每公里:1.4座;旅客地道:11座;改建公路桥3座;平改立:公路桥:27座,顶进框构:91座。<br />
4、电力及电气化<br />
正线采用AT供电方式;大同、太原动车运用所、临汾西、运城北动车存车场,大同、太原枢纽、运城地区联络线采用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br />
全线新设南大同、CK17、应县西、代县西-10、原平西-3、忻州西、阳曲西、晋中、祁县东、介休东+8、霍州东、洪洞西、襄汾西、闻喜西-14、运城北、开张、安仁、交斜18座AT牵引所,改建新临潼、西安北牵引变电所;在南大同、CK42、CK92、CK140+500、CK182+500、CK220、太原北、太原南、CK329+500、CK378+800、CK428+500、CK474+950、CK520+950(分区兼开闭所)、侯马西-5、CK621+500、CK460+600(与郑西线分区所邻建)、新渭南(与郑西线分区所邻建)、CK755+765、CK707+981、CK665+367设20座AT分区所;在供电臂中部设AT所共35座。<br />
5、车辆、动车组设备<br />
(1)车辆<br />
大西客运专线引入太原枢纽后,增加太原至太原南正线通路占压既有客车段内三机检修库及辅助车间,站场将既有临修库拆除,利用临修库位置还建三机检修库(含临修台位)及辅助车间,太原客车段既有四台位临修库和四台位三机检修库,还建规模按两台位临修四台位三机共计6台位,设备充分利用既有。<br />
太原、大同、临汾、西安站客车整备线在本次设计中维持现状。临汾既有存车线830m,如有可能富余线路考虑动车组存放。<br />
(2)动车组设备<br />
近期利用石太客专新建的太原南动车运用所,远期利用太原北站占地,改建为动车存车使用。<br />
新建西安北动车运用所、南大同动车组存车场、临汾动车组存车场,运城站设动车组存车线。<br />
7、给排水<br />
1)新建南大同、太原南、临汾西、运城北站共4个给水站,且为旅客列车上水站。<br />
2)太原北为既有编组站、太原东为既有给水站,客专通过引起改造,本次按给水站设计。<br />
3)生活供水站有16个,分别为应县东站、代县西站、原平西站、忻州西站、阳曲西站、晋中站、太古西站、祁县东站、平遥东站、介休东站、灵石东站、霍州东站、洪洞西站、襄汾西站、侯马西站、闻喜西站。<br />
8、暖通<br />
采取集中供暖的采暖方式,房屋尽量集中布置。<br />
1)大同、大同动车运用所、原平西、太原东、太原南动车运用段采暖热源利用既有城市既有热源;祁县东、平遥东、霍州东、洪洞西、侯马西、闻喜西、运城北动车运用段采暖热源利用燃气锅炉;应县东、代县西、忻州西、阳曲西、晋中、太谷西、灵石东、临汾西、襄汾西、永济北动车运用所的生产锅炉采用型煤锅炉。<br />
2)西安北动车所新增乘务员候班楼设热水供暖系统。热源为城市集中供热,换热站利用郑西客专西安北动车所换热站。西安北综合维修段扩建0.55MW地源热泵容量。<br />
3)永济北站、大荔站、新渭南站均采用地源热泵冬季供暖(夏季供冷、冬季供暖)。<br />
4)站房、单身宿舍、生产办公房屋设电开水器供应开水。<br />
5)浴室、乘务员公寓、单身宿舍设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辅助电加热);其它房屋根据需要设电淋浴器供应热水。<br />
9、房屋建筑<br />
本设计全段新增房屋建筑面积297420m2;平均每正线公里房屋总建筑面积363.01m2。其中生产房屋建筑面积273630m2;占总建筑面积的93.55%,生活房屋建筑面积18860m2,占总建筑面积的6.45%。<br />
三、工期<br />
自2009年10月开工,2013年4月竣工,总工期3.5年。<br />
四、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br />
1.生态环境<br />
大同至运城段通过对线路两侧8-12k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查,环境敏感目标共有国家级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水源地4 处,泉域保护区 3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2处,详见下表:<br />
<br />
表1 全线环境敏感点一览表<br />
序号<br />
行政区划<br />
敏感目标名称<br />
级别<br />
与线路关系<br />
主管部门<br />
1<br />
朔州<br />
桑干河自然保护区<br />
省级<br />
线路以桥梁形式穿越桑干河自然保护区实验区<br />
省林业厅<br />
2<br />
水峪口水源地<br />
省级<br />
线路以桥梁形式穿越水峪口水源地二级护区2100m<br />
省环保局<br />
3<br />
晋中<br />
兴地、龙王滩水源地<br />
省级<br />
线路以桥梁、路基形式穿越兴地水源地二级护区;穿越龙王滩水源地二级护区,应地方政府要求本工程在二级保护区内设有灵石站<br />
省环保局<br />
4<br />
忻州<br />
雁门关古长城<br />
国家级<br />
线路以隧道形式下穿明长城遗址<br />
国家文物局<br />
5<br />
太原<br />
兰村泉域<br />
省级<br />
线路以桥梁、路基形式穿越兰村泉域一般及重点保护区<br />
省水利厅<br />
6<br />
临汾<br />
古堆泉域<br />
省级<br />
线路以桥梁、路基形式穿越一般保护区<br />
省水利厅<br />
7<br />
临汾<br />
郭庄泉域<br />
省级<br />
<br />
<br />
8<br />
侯马<br />
晋国候马遗址<br />
国家级<br />
线路以路基、桥梁形式穿越一般保护区<br />
国家文物局<br />
9<br />
运城<br />
山西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br />
省级<br />
线路以桥梁形式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br />
省林业厅<br />
10<br />
渭南<br />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br />
省级<br />
线路以以晋陕黄河特大桥跨越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br />
省林业厅<br />
本工程永久占地39418.3亩,工程占用了土地资源,破坏了地表植被,如不能及时防护和合理利用,可能对土地资源和地表植被造成一定影响,产生水土流失。<br />
全线土石方总量7120.5×104m3,其中填方2980.5×104m3,挖方4140.0×104m3,弃方3571.0×104m3,需集中取土2637.2×104m3。取、弃土作业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原土层结构,造成土层松动,使原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容易产生水土流失。<br />
为防治铁路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对路基边坡采取浆砌片石等工程措施,栽种乔木、灌木、铺草皮等植物措施。<br />
落实工程中提出的工程防护和绿化防治措施,将有利于减轻土石方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水土流失。<br />
2.声环境<br />
经沿线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共有噪声环境敏感点517处,其中学校27处,幼儿园2处,医院3处,集中居民住宅485处。<br />
通过预测,沿线正线铁路边界处测点近期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52.4~77.1dB、49.3~71.7dB,部分敏感点超过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昼间70dBA、夜间70dBA标准要求;<br />
1类功能区(山西境内)昼间等效声级为50.7~70.2dB(A)、夜等效声级为47.5~66.8dB(A),部分敏感点超过标准要求。2类功能区(陕西境内)昼间等效声级为45.2~72.7dB(A)、夜等效声级为41.4~70.2 dB(A),部分敏感点超过标准要求。<br />
评价采用的噪声治理原则如下:<br />
(1)铁路边界处噪声超标敏感点均采取工程降噪措施,以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要求。<br />
(2)环境噪声超过标准,优先考虑声屏障措施,其次考虑对受声点进行局部防护。当噪声敏感点规模较大,在其所对应的线路段敏感建筑一侧设置声屏障;对沿线零散或规模较小的噪声敏感建筑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方案。<br />
(3)进入城市区段(太原)敏感点较密集区段声屏障连续设置。<br />
(4)学校、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点确保达标,或满足其室内使用功能。<br />
3.环境振动<br />
本工程环境振动保护目标共计401处,其中一般居民住宅等381处、学校19处、医院1处。<br />
(1)距铁路外轨中心距离<30m区域<br />
设计近期各敏感点振动评价量预测值为67.5~95.8dB,部分敏感点振动评价量预测值>80dB。<br />
(2)距线路外轨中心距离≥30m区域<br />
设计近期各敏感点振动评价量预测值为73.7~89.8dB,部分敏感目标预测值不能满足“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的标准要求。<br />
评价采用振动治理原则:<br />
(1)依据铁道部铁计【2006】44号的振动源强值进行预测,比较已建成的京津城际铁路及武广铁路试验段振动监测资料,采用I型板式无砟轨道,振动源强较44号文低12-14dB,采用II型板式无砟轨道振动源强较44号文低7-10dB,本次评价按照振动超标7dB的敏感建筑采取工程减振或功能置换措施,其余运营后实测,超标建筑采取功能置换措施。<br />
(2)对距线路外轨中心线30m以内区域,超过80dB部分考虑功能置换。<br />
(3)对预测超标的零散敏感目标采取功能置换措施,对于大片集中居民住宅等敏感区采取工程减振措施。<br />
4.水环境<br />
工程运营后新增污水排放量为1618m3/d。<br />
新大同站、大同动车组存车场、太原南站、运城北站、应县西站、代县西站、原平西站、晋中站、太谷西站各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处理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处理后排入附近市政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br />
祁县东站、平遥东站、灵石东站、洪洞西站、襄汾西站、闻喜西站以及各公安营房点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厌氧滤池处理后,污水水质能够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处理后回用于绿化等,不外排。<br />
临汾西站、忻州西站、阳曲西站、介休东站、霍州东站、侯马西站各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SBR+过滤处理后,出水水质能够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排放到附近沟渠,用于农灌。<br />
5.大气环境<br />
本线采用电力机车牵引,没有机车大气污染流动源的存在。<br />
各站采暖分别采用城市热源和锅炉。祁县东、平遥东、霍州东、洪洞西、侯马西、闻喜西、运城北的燃气锅炉;应县东、代县西、忻州西、阳曲西、晋中、太谷西、灵石东、临汾西、襄汾西、永济北运用所的燃煤生产锅炉产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等。经预测,各站场所燃气、燃煤锅炉预测烟囱口烟尘、SO2、NOX排放浓度均能够达到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Ⅱ时段标准。<br />
6、电磁<br />
本工程沿线除城市周边区域外,其它地域有线电视普及率较低。部分村庄有闭路设施,但入户率较低,卫星电视也尚未普及。<br />
工程完工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降低。电视接收信噪比达标的频道由工程前的57个减少到工程后的5个,是工程前的8.8%。由于本工程高架比例较高,除电磁辐射外,列车通过时,高架车体的快速移动以及车体本身对电视信号产生的反射和遮挡影响,使得无线信道遭到破坏,引起接收信号的衰落,也会降低铁路附近居民(采用天线接收方式)的电视收看质量。<br />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根据预测结果,建议对敏感点中可能受影响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br />
五、评价初步结论<br />
本工程建设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符合沿线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及运营将产生生态、噪声、振动、电磁、水、大气等环境影响,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及建议、落实好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文物、泉域等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做好敏感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后,及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br />
<br />
<a href="http://www.tsdig.com/show.aspx?id=684&cid=7" target="_blank">http://www.tsdig.com/show.aspx?id=684&cid=7</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