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帖由 Redbee 于 2007-3-4 15:58 发表 你太小瞧中国铁路了 2002年,我国国家铁路拥有机车15159台。按照平均每台机车寿命30年计算,仅仅维持这一规模就要每年更新500台以上的机车,十年就是5000台。如果考虑地方铁路、新线投入使用、老线扩能改造 ...
举报
原帖由 changeup 于 2007-3-4 16:10 发表 我觉得是不是考虑可以将陇海线用人字型联络线联进新的郑州高铁,然后将陇海线东西向的列车都移到这个高铁站,这样至少可以解决部分高铁到既有线的换乘问题。
原帖由 山区高速 于 2007-3-4 16:18 发表 客运机车全换成CRH动车了,哪里还需要机车?---所以关键CRH是不是自己将来能够开发出自己的系列来呢?还是再买人家的4 50速度的? 货运估计全是DJ系列了,难道将来DJ和韶山、 ...
原帖由 QQme 于 2007-3-4 16:30 发表 从图上看,突然发现,京广高铁在郑州机场前也有一站。虽然离机场还有一点点距离。
原帖由 Redbee 于 2007-3-4 17:03 发表 你自己说,你讲的这些变化,能把未来十年的中国机车市场总量压缩到区区几百台而已吗?:lol DJ不等于进口也不等于给老外钱,未来自己也是要研制交流机车的。 至于客运机车,能用动车组代替固然好,但 ...
原帖由 山区高速 于 2007-3-4 12:38 发表 而铁道部自称什么跨越---是个小范围内的“经济规律”
原帖由 山区高速 于 2007-3-4 13:29 发表 怎么能提走老路呢? 中国的富裕肯定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全部跨越为发达国家。 不是中国有了高铁,就是发达国家了!(美国有航空母舰,印度也有一艘,你能说印度也是发达国家么?) 引进高铁技术是好的!但是引进后等消化了再大规模普及!而不是现在一次就上个上百台----包括DJ系列,采购个几千台。 而这些车的一半以上的钱还是要给别国。让自己怎么进行资金积累?怎么把资金在投入到研发呢?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3-4 15:33 发表 在现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尤其黑龙江.人口密度低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吉林辽宁有经济基础可以开轨道车的地方,铁路现在的运输组织方法没有能力开行县县通,有能力的地方没客流.呵呵
原帖由 ddaa2 于 2007-3-4 15:37 发表 从武汉、郑州两个最主要中转枢纽来看 以前设想的轨道交通式换乘无法实现了——纵向横向的站都不在一起 只能逼迫开直通车 也好,正如日本认为的一次换乘损失客流30%
原帖由 山区高速 于 2007-3-4 15:47 发表 也不会太多车的。没有高密度的普通铁路网络,高铁站也很难有多少客流! 有的说铁路只是骨架,干线,剩下的蜘蛛网由公路来完成就行了。 举例:新XX的问题-----说可以把长途汽车站设在新X ...
原帖由 QQme 于 2007-3-4 16:14 发表 如果半小时一班的话,应该对运营图没有多大压力啊。
原帖由 QQme 于 2007-3-4 16:12 发表 新郑州同时引入京广和徐兰客专的。郑西客专初期引入既有郑州站,远期进入新郑州站。 沪汉蓉和京广也有共同站,新横店站,可以在那里换乘,呵呵。
原帖由 changeup 于 2007-3-4 16:17 发表 虽然我对山区高速兄许多观点不敢苟同,但是我认为他这一篇文章说得非常有道理。高铁决不能独立于既有线而单独存在,而是必须以既有线为依托,否则就是沙上建塔。 高铁站的客流,除了这个城市本身的客流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既有线聚集的附近较小城市的客流。寄希望于全靠公路承担这个汇集客流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家既然已经上了汽车,为什么不干脆全程汽车坐到底?即使速度慢点,也好过在高铁上两次倒车,最后还是要坐汽车。 因此,高铁站必须和既有线紧密联系实现零换乘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高铁的作用。
原帖由 Hercules 于 2007-3-4 16:18 发表 看了一下郑州的规划图,似乎走客专从西到南,进新郑州要折角,通过联络线进郑州则不要折角。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2-24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