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ovevkjs

X-2000比CRH性能还好!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9 10: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7-2-19 02:26 发表
$ J  t# l5 |, X4 V0 ]$ a
- W" z. D' f: q, y1 w' P
4 s7 V5 c; F9 e% n: v* s我觉得那篇论文确实需要认真分析说话的条件,但不能说混乱,一个是正确理解‘最大’的意义,我认为就是X2000最高速,准高速最高速通过的情况的比较,看数据,R800的时候,X2000确实超过很多,但这个时候的数 ...

4 S* j# p# b$ h+ o0 e9 f. O# m  M4 T8 n

+ U$ A& ]) t3 x) y+ _Herroyuy兄也请注意,那是测试最大值,不是横向比较值。2 J7 o9 Y' a. U, w
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07-2-19 1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材料:
% e1 X: G0 \  m  @4 L+ Q2 R5 H, U5 ~7 b! L$ ]* l8 `$ [4 w
X2000通过地面测试点的列车最高速度
$ F1 i/ }/ C" m/ o& h- @5 H* X' N+ S2 H1 b

# M+ ^6 |# i8 r0 U+ X地点         X2000通过速度(测试次数)        根据广深限速表准高列车的运营速度(2003年)& l% e* D' e" g) {3 j

; v; T: m4 F+ _! v' S- w! v+ S- d塘美中桥        220km/h(2)                               160km/h
6 A1 j0 \: N8 y
! y+ C1 v+ M5 W+ Y6 L8 x! H石滩道岔        220km/h(1)                               160km/h6 s! V2 T, {! _) ^" V7 b( |0 O
- @" q9 r: z, m% C' c$ u4 {' @
石滩桥梁        220km/h(2)                               160km/h2 z: `& u* a; i+ {, A0 b9 s; [
0 e7 o) H- O  e% I& T6 o; ~
石龙调节器      210km/h(1)                              160km/h
, w: t1 B( _& _  ^: W
6 \/ _, j+ d8 |4 H3 D, C石龙桥梁        210km/h(4)                               160km/h
! d6 z* R6 Q9 r; k# C7 h0 n% Q7 ~/ s  h
京山曲线        210km/h(1)                               160km/h1 G! N; ?  A9 b' _1 H8 T7 R1 e
  r9 W- ^0 B; I  r3 }
京山直线        210km/h(1)                               160km/h
$ d. i! u. g! C
) |9 ?6 Y' n) j: _0 w7 w8 y平湖道岔        170km/h(8)                               120km/h2 x! W4 ]# D$ D
3 L% U* @; v& s2 [- G/ B& H
平湖曲线        160km/h(2)                               120km/h, u& j8 U. j3 g
$ z9 @7 E4 s* }, A5 ~# I- g+ |
布吉道岔        150km/h(3)                               120km/h" p6 E3 ^+ H. A( R  I
; U2 [' [/ w; H" a5 h8 j* r: U" u

$ v7 M8 L: S1 K# w/ N4 C+ Z0 x8 [& \( h5 X" o/ j! W
因此,根据此数据,可以推断$ Q% K7 K/ i6 }6 p( ^; `6 P$ L& x/ |
各表中的数据不可能是同等速度下的两种列车的比较
3 p) B1 L8 R- L/ T/ z
0 g) f. ?: L) i" P: Y6 h: m[ 本帖最后由 火车仔 于 2007-2-19 11:07 编辑 ]
发表于 2007-2-19 1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晃动着的水。" z9 E+ D! T( j! ^) T
现在才找到这几张图。Akira摄于2月1日CRH1首发列车。
IMG_0807_8XSMZTxZAYLm.jpg
IMG_0809_zNMstis8G9fp.jpg
发表于 2007-2-19 2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车仔 于 2007-2-19 10:51 发表
+ P5 D. q' ^0 V  {0 `
  I: c7 w9 u% V8 P1 q1 l! q8 b/ L  ^. I8 p9 m
(1)这数据不是我的,是广深公司的
) W. ^+ V& P  T(2)我已经在表格上的标题出画上了红线,“测试最大值”
9 ?* K' h% Q2 w/ U5 @(3)同时也在第90楼用红色字体注明了,这是“测试最大值”% u6 B6 P0 t% i$ p: z$ Q
(4)你认为我会这么SB,连这点数字都看不明白就 ...
9 L8 q8 w8 j+ Q9 P% S4 t6 i
      前边说的就是必须是不等速条件,否则就根本没必要上摆式列车!看的就是最大值!也就是说,既然准高速列车也能保证欠超高不大于90毫米,那就没必要上昂贵的和相对麻烦的摆式列车(摆式列车要求线路要调整)。所以我前边一直在强调,摆式列车就是用来进行提速的,而hurr说的是用来改善舒适度的其实是说“当准高速列车已经进入困难区时,也就是欠超高在90-110mm这个区段的条件下,利用摆式列车的情况。此时就算等速运行的话,乘客身上的欠超高就会缩减到90以内,因此改善舒适程度。但是如果为了赶时间,那么完全可以用满,就是表格中的所谓最大的情情况。”
. [, ~7 i$ z% s& `      举个数字说:现在有个曲线,超高150毫米,半径1100米,如果用准高速列车跑160,那么欠超高110毫米;现在改用x2000跑同样的160,那么此时列车如果倾摆,乘客倾斜4度,那么身上的欠超高只有大约10毫米了。但这并不是说轮轨关系有大的变化,更不是你说的靠径向转向架来减少轮轨作用力,因为同样都是160跑,所以最大轴重19吨x2000理论上就应该比准高速列车(23吨最大)少21%,这个比例刚好和测试数据的相差的比例符合,这也是有基本的物理公式支持的。总的来说,主要批驳的是你“错误地认为,径向转向架是提速的主要原因这个错误概念”。特别提醒,前边有人说x2000实际在r=800运行速度很低,那么要看实际超高是多少,或者说准高速列车的实际限速是多少,如果达到准高速列车+30左右,那么运营中横向力也肯定x2000大。力达破坏性就强,对公务维护就必然不利,这是天经地义的,就算是推出也是有理有节——就算你去正式采访,他们都喜笑颜开地说线路维护工作量变小了——实际上指不定背后怎么骂命令他们说假话ld呢~
: C* b7 {9 U# [, ^4 L) i      你必须要明白,所谓最大值,是所定的列车在各自容许的最大速度下测得的结果,并不是说x2000跑满,准高速没有跑满,不能把条件理解错误。总的说来,如果你只报告主观东西,那么自然不会钻牛角尖,但是这是非常客观的,而且能看出你有明显的概念错误,这个牛角尖就必须钻。虽然大过年的但是还得说句难听的话,算是敲一下全体新闻工作者的警钟:为什么关于铁路公交的新闻报道往往都令车迷感到不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客观的东西都能错误百出。在公交论坛比较著名有两个“凡是”,其中一条就是凡是记者报道的东西里边必然有(客观)错误。另一条当然不算记者的过错,有新华社管着呢,但是前边那条绝对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硬伤!什么原因?自己先思考思考,检查一下自身的知识面和“泛中学文化体系”是否足够健全呢?
6 O5 K5 B  W& ~5 `2 p: U9 h+ o
[ 本帖最后由 hakutaka 于 2007-2-19 20:45 编辑 ]
发表于 2007-2-20 0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kutaka 于 2007-2-19 09:13 发表
! @8 {* x& n' y9 K
5 A. n3 Q4 A$ |1 ~* S+ a前边不是说了么,从机车稳定性和重心移动抵消一部分轮轨作用力的角度来讲,机车不摆并不好。如果觉得受电弓麻烦,可以把弓子和转向架连接,弓子不摆就可以了。d*U
7 e! E3 _0 N$ ^* P3 _7 F" G; V+ aRP%J-Y$[
6 I/ f5 X6 |  @/ r) D& X|

8 g! s6 I. g$ [2 [9 Y' T前边说了,之所以准高速r=800没有,是因为普通车这个半径下最多120,实际多少还得看超高,够不上准高速的速度,当然准高速没有,你拿25k跑120那就是普通列车了,因此普通列车有。海子铁路网社区 i9{! K4 n/ i& ?3 D1 s
N:O r w

  P% {8 e# T5 [+ k而且需要看清,在1400米半径中,x2000也大(49和43比准高速41和34分别大了20%和26%),并不是x2000小,只有直线小!不过即便直线上x2000的25和24.9比准高速的30.3和29.0分别小了21%和16%,这里便前边说了,还混杂着很“重点”的悬挂方式柔顺差异的影响(同样120的时候,可以看看yz25k和g的区别),以及轮轨关系(踏面和车轮)的影响!
3 Z6 `2 l  o) y) f8 Z; q+ b* x6 T0 F

* _7 {) @1 j* [# U1 @ 7 Y* s: x  v+ m
$ J' c' u. m. q/ _+ z0 o
关于真摆式和假摆式的说法,X2000机车摆与不摆的影响一个是司机舒适度,一个是重心移动抵消部分轮轨作用力,但这2种影响都是非常小的,实际应用一般不超过5度的顷摆,重心位置变化很小。实际上对于X2000来讲,机车摆与不摆本身对轨道冲击影响非常小,冲击提高的重要因素就是速度本身的提高,而软转向架降低了这种冲击,至于能降低到什么程度,看88楼的图,你后面提出的具体数据,确实,没错。$ a3 G: ^1 b4 T* U7 x
& a* W% v$ ~+ M: a* _4 K) {+ Q
我想指出一个观点,关于你的假摆式,其实并不合适,冲击本身主要并不是摆与不摆的问题,与意大利摆式相比,X2000冲击力应该更大,但这其实还是动力集中与动力分散的本质问题。
发表于 2007-2-20 0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车仔 于 2007-2-19 10:52 发表
# m6 i; a0 r0 c4 j& t5 E  }3 x4 G3 Z" K7 {0 Y, _

& t% J/ ~9 T, n1 @" _1 M
0 ~( \5 F6 c; R: b) i1 dHerroyuy兄也请注意,那是测试最大值,不是横向比较值。4 D* G$ x6 I$ h8 d5 l
新年快乐。~

( ?  h8 K& Q1 }
/ w+ j- h3 v' T* c# R7 _" G新年快乐,我应该看明白了:lol ,也所以那个论文有些地方容易让人困惑,本质就是最大值对于不同车是在不同的速度情况下测试出来的,但具体什么车什么速度补充说明里面说的不明确,虽然我们都知道X2000肯定速度高,但具体高多少,如果论文都列出来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7-2-20 1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rroyuy 于 2007-2-20 00:04 发表4 R  Z6 |7 H" u9 y2 l" {% r! p

& q2 {' `& c, s$ L  u
; k" j8 F+ l# l6 S2 H: p' q5 S7 I+ {: _
关于真摆式和假摆式的说法,X2000机车摆与不摆的影响一个是司机舒适度,一个是重心移动抵消部分轮轨作用力,但这2种影响都是非常小的,实际应用一般不超过5度的顷摆,重心位置变化很小。实际上对于X2000 ...
8 o: R' R% b% `% C) h% b8 k" R
如果看过我几年内的帖子就能发现,假摆式是我提的,但是一般只是说一下从来不重点提(该车司机的问题通过座椅解决),用来区分全列车都倾摆的摆式列车。
& U* g% |3 ~  u. {1 X( W. Zbtw:x2000的最大倾摆角度较大,最大8度(r=800 v=160条件下必然用到最大),因此重心移动的效果应该能有体现了。
发表于 2007-2-20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凭印象说话了,X2000结构顷摆角度最大8度,使用限制6.5度,不会超过这个数的。1 @* d7 t2 t  f5 C
此外说一点,呵呵,其实.............机车是不好摆的,一个影响并不大,另外一个是不容易..........机车摆不同于车厢摆,重量绝对大很多,至少变压器那套东西要跟着车摆:loveliness: 此外还有你提过的受电弓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2-24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