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在这里发现了这个帖子。也怪我发现了太晚了。! s5 Z4 ~& ~6 U! b: J! r
本人和车迷CX2研究讨论了X2000多年。希望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 l2 a) U" C( H/ y5 Q3 o# `, F
7 M4 w' J" k( j2月1日、2月3日本人坐了3趟CRH11 X6 L$ j3 e* j/ y/ U# w
2月3日坐了一次X2000。& W- F4 Q5 p2 m, s4 X/ z1 G! t
% x% L% H6 \$ f @: F) F
当然,作为一名喜欢X2000的车迷,很自然的把两车作了一个比较。
% A7 B& a9 B0 K4 T+ R# R0 m g3 D 3 |& K! y0 C8 o/ n% a5 l6 S
首先要说的是,广深线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曲线太多,而且“小”半径仍比较多。
. _! n9 B0 w/ Y5 b此问题造成的结果是乘客的舒适度大为下降。
, ?! W5 O4 D3 z7 L0 T3 g: t* a
, |; y4 F+ X$ m8 ` ) w7 n& ?( B, q$ p \
从蓝箭当时的运营情况来说,在其以200km/h运行的期间本人曾经坐过几次,0 U6 J& ?- u! n- g# w' W2 V
出现的情况是在经过曲线时车厢摆动十分严重,可以说是在车厢内步行必须紧握扶手。
) Y$ @3 W$ |& c9 o4 j$ X- N* C8 p
; d( n9 J4 D: p; G
3 z% ]! I9 k, v而2月1日本人在CRH1首发列车上的体验是:与蓝箭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n9 e9 q# z- B+ `: T# O
(1)经过曲线时离心力十分严重,站着的话必须扶好8 \ x. w) z* k4 }$ @9 U
(2)就是因为加速度太好,估计司机把CRH1当作地铁来开,同时也因为晚点要追时间。
/ L9 V O3 @2 j导致运行过程中启动、制动“大起大落”,就和地铁进站出站的情况一样。
- n$ k ?! g8 d1 ~(3)车迷AKIRA表示,他放在桌面上的纸杯,里面盛有一半的水,水在CRH1的一次晃动中飞洒了出来。) |; W" N7 a& c8 J2 w) L
(4)车厢高速运行时高频震动严重,情况与蓝箭相似。1 ^ ?7 [8 F9 c! S l
(5)车厢隔音不好,过道岔时声响明显
, o+ f4 ~+ C/ G; V' d & s, O/ x9 _' g+ ~& Q7 u6 W. W
* ^& f. s% [( H0 B/ D4 I
而2月4日一早乘坐t805次X2000列车。
% G v! l$ X" j+ q8 y2 K0 A, P特意与CRH1做出了比较。
) N1 T3 t' c! Q(1)在通过曲线时,由于有摆式机构,舒适感十分好- O! }1 J) ?5 B- |* j
(2)车迷AKIRA再次特意要了一杯水,观察晃动情况,十分轻微" d2 d/ s! F4 M. \3 [
(3)隔音十分好,坐在车厢的中部时几乎完全听不到过道岔响声,甚至能听到空调风机的声音。, [8 u5 t( _: v7 U0 h1 K! P
(由于列车早上6点30开车,坐车的人较少,也较安静。)
* P' U. c9 t7 I% p, w5 Q6 h' a: J9 D* g( H! G: ^ P9 U
% S. Q. K4 ^+ }0 Z& g4 H
总结:0 C; y9 v: S3 _3 L! E
0 @# @+ K" J- [3 [3 L
我本人觉得,在我坐完X2000之后,觉得X2000作为广深第一车的地位完全没有被动摇。) E( M5 E6 K' A! b) U1 y' D
而这一地位也是由它的舒适度,即摆式机构起到的作用而决定的。
) z7 \4 ?, i% `2 k$ q/ K) J换句话说,就是摆式机构在广深线上是绝对有用的。
" e; q2 }' U. Q* v
7 E% ?6 L$ R1 q( j; [; h7 X同时不得不说,原厂的东西的确是好,当然,在2003年左右的时候,X2000内部做过翻修,5 A5 q5 m% Y) o8 ]7 w. c w
重铺地板,座椅拆下来清洗,但之后仍能保持这么高的隔音水平,8 [# d! t9 c4 l
同时也证明了只要我们的维修人员用心,是能够达到国外的组装水平的。
4 j' C$ t; J I& W / F H/ f* H% O2 p1 v
而对于大家讨论的加速度问题。
( t D |7 ~; s$ ?- U我觉得在目前广深这样的密度下,又或者未来6-7分钟的密度下,1 L+ L" i7 L# K
X2000与CRH1之间丝毫的加速度差距根本是不值得一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