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交通”———市交通局道路交通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范忠亮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06-9-22
经济要腾飞,道路需先行。
俯瞰胶州大地,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座座立交桥昂立盘旋,气势恢弘。胶州,已经初步构筑起了中等发达城市发展的主框架。
从“一环四线”到“村村通油(水泥)路”;从“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新建胶州北站”到“汽车客运西站”;从“公铁立交桥列入铁路电汽化改造计划”到“滨海大道规划”……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交通项目,一项项令人称赞的创新举措,无不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决策者超前的思维、前瞻性的决策;无不体现着市交通部门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
作为道路交通建设的先行者,市交通局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在构造“和谐社会”总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发展、开拓、创新,奏响了一曲曲道路交通建设的新乐章。
“一环四线”:
构筑新通途
新闻背景: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刚刚出台,青岛市政府对胶州发展成为物流仓储和制造业基地刚刚定位,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就结合我市实际,在道路交通建设上做出了重大决策:突破道路交通建设的传统模式,树立大交通意识,建设“一环四线”,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形成对接大青岛的放射状现代化交通路网。
现场目击:炎炎烈日下,一边是轰轰的摊铺机、运输车,一边是隆隆的沥青搅拌机、压路机……市交通局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筑路工人,顶烈日,冒高温,跑前忙后,脸上、身上沾满了柏油、沙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看着交通局局长徐法平被晒黑了的面孔,记者不禁想起交通局干部职工们说的那句话:“想采访徐局长,必须要到工地上去。”据悉,这位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交通局局长,为了赶季节、赶时间,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仅半年时间,他的车就跑了7万公里。
“一环四线”工程建设经市委、市政府确定后,市交通局立即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进行选线、测量、设计。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市交通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中等开放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树立“大胶州”意识,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树立交通建设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发展观,全力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
“一环四线”工程全长101.125公里。东、西、南、北四条外环线长61.959公里,四线长39.166公里,总投资近4亿元。该工程的建成将使我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构筑起中等城市的新框架,同时将极大地缓解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为选择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参与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工程资金使用,市交通局始终按照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起点选拔施工队伍、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的“三高”要求,严格执行公路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共同制定招标方案,严谨编写招标文件,对工程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正、公开。为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市交通局还聘请了临沂和青岛几家资质高、信誉好的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同时,建立了环线工程项目纪检监察室,推行“双合同制”管理,与施工和监理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市交通局内部则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廉政责任书,分路段、定责任进行质量把关,从而健全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线道路工程涉及10多个镇、街道办事处,涉及面广、人员多,前期征地、拆迁和路型构筑等工作困难重重。为快速完成征地、拆迁和“三线一缆”迁移工作,市交通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积极与各沿线镇党委、政府沟通,召开动员大会,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征地、拆迁、地面附着物清点、青苗补偿、边沟开挖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环线道路建设中,需迁移供电、移动、联通等单位的电力和通讯线杆近千根,为在短时间内完成“三线一缆”迁移工作,市交通局积极协调,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光缆传输局等单位积极配合工程建设,组织人力投入迁移工作,使线杆的迁移工作顺利完成。东、西、南、北环线工程将于10月底全部竣工。
修建电气化铁路,是交通建设的一件大事。市交通局紧紧抓住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有利时机,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实施铁路平交道口改立交工程,抬高桥梁净高,增加桥梁孔径,建设下穿式立交桥和上跨式立交桥9座。除东外环路上跨式立交桥是由我市投资建设外,其它立交桥的建设资金全部是市交通局从上级铁路部门争取来的。另外,将南外环、香港路、扬州路三座公铁立交桥列入铁路电汽化改造计划,共为我市节省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目前,香港路公铁立交桥拓宽改造工程已经竣工,东外环、南外环及扬州路公铁立交桥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在市乡公路建设中涉及12座大、中桥工程建设,市交通局分别委托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济南冠宇城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胶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4家单位对我市硬化改造的农村公路桥梁工程进行勘察设计,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实现了“质优、价廉”双赢。目前,朱麦路胶莱河、李孟路孟家村桥、九城路车家河桥等11座大中桥梁已竣工通车。
“村村通”油路:
铺就小康之路
新闻背景:2003年,国家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市交通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超前思维,开创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争取青岛市交通委等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高潮。
现场目击:家住胶莱镇的李云先老人已年满80周岁,说起这两年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老人的喜悦溢于言表:“过去我们走的是泥水路,现在我们走的是水泥路,党和政府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啊。”老人的儿子乐呵呵地说:“自从咱们村里通了水泥路,我们的蔬菜也好卖了,路通到了地头,蔬菜的面积越来越大,前来收购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越来越富裕。”
今年是全面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目标的攻坚年,任务重、时间紧,为了按时完成全年计划,正月初六路政工作人员就进驻工地,并根据政策精神,及时调整设计、规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压缩宽度,增加长度,提高通达里程。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该局以打造“民心工程、放心工程、致富工程”为目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质量为准绳,严格实行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每一项建设工程,都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加强质量监督,做到设计不达标的不施工,施工达不到要求的不验收,宁可少修一点,也要确保建设质量。在资金筹措上,创新筹资方法,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严格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户,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力争让农民早日走向致富之路。
“村村通”工程,把蕴藏在老百姓心中的巨大渴望变成巨大力量,一时间,万民筑路,捷报频传:上半年,村村通工程已完成三期24条道路共计127公里的招标工作,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5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9.8公里。85%以上的行政村已经是一路春风一路歌。
“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达、通油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沿线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据统计,三年来,我市累计完成道路硬化83条,共计248公里,累计通达率达到83%。
客运北、西站:
连通全国各地
新闻背景:2005年6月,我市获悉省政府和铁道部计划在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共同实施“增建四线工程”。由于“四线工程”改造后,将实施客货分线运输,胶州火车站所在的原胶济线将成为货运专线,因此胶州将出现没有铁路客运站的局面。此事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全力争取在客运专线上增设胶州站。
现场目击:记者前往客运西站采访徐局长却又扑了空。市交通局的一位负责人说:“一年365天,徐局长有200多天是在胶州与青岛、济南、北京之间的往返中度过的。为了争取在客运专线上增设胶州站,腿都跑细了!”
胶济铁路是一条已有百年历史的铁路线,在我市境内长40余公里,作为一条运输主动脉,胶济铁路对我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自2005年6月以来,我市多次与省发改委、工程设计部门、济南铁路局等有关单位沟通协商,了解胶济铁路“四线工程”的具体情况,并向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济南铁路局、省发改委、青岛交通委等单位发函申请建站。同时,我市以正式文件向青岛市政府提报了建站请示,时任副省长赵克志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后,做了明确批示:“我认为在胶州应该设客运站,请发改委、铁路局向北京汇报争取”。2005年10月底,铁道部在青岛召开“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会”,我市作为地方政府代表力陈在胶州设站的必要性,最终争取到了审查单位——国家发改委专家组的同意和支持,并在“四线工程”可行性研究评估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增建胶州北站。2005年11月初,市领导带领市交通局的负责同志又主动随同省发改委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铁道部“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初步设计评估审查会”,通过与各与会单位和专家的沟通以及省发改委代表山东省政府明确支持建设胶州北站的与会表态,会议一致同意在胶济“四线工程”中增设胶州北客运站。在参加铁道部论证会的同时,我市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汇报,使负责审批胶济“四线工程”报告的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处了解了关于增设胶州客运北站的有关情况。
经过不懈的努力,日前,国家发改委、铁道部最终做出了明确批复:新建胶州客运北站。一时间,人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百年老站还在胶州!
根据铁道部的初步设计方案,新建胶州北站总投资1.2亿元(静态投资0.98亿元),站址设在马店镇白家屯村北附近。据悉,胶济客运专线全线设置13个站点,胶州北站是青岛地区除青岛站外的唯一站点。
为加快我市客运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的步伐,确保城市良好的交通秩序,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市交通局经过反复比选、论证,投资3000万元,在胶高路与朱诸路交叉口东北侧建设胶州市客运西站,将客运西站建成二级客运站,划分为班车客运区、城市公交区、出租车客运区三大功能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交通局将胶州市客运西站建设列入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协调,多次去青岛与青岛交运集团有关领导和部门联系,协调车站建设有关事宜,积极办理了有关征地手续,委托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规划设计。客运西站于去年开工建设以来,市交通局抢时间,争速度,昼夜奋战。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该项目将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数载开拓,数载拼搏。市交通局的干部职工在胶州这片开放的热土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业绩。目前,他们又把眼光瞄向更远,更长,全身心投入到“海滨大道”的规划设计中,迎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昂首挺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