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泰山火车站

六提后胶济线上的第五大站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2 1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章丘处的位置和青州差不多,论距离大站的距离比青州还略有优势,但是明水站以前的停车也不如青州市站,不知道为什么
发表于 2006-9-22 11: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水河 于 2006-9-22 11:14 发表
章丘处的位置和青州差不多,论距离大站的距离比青州还略有优势,但是明水站以前的停车也不如青州市站,不知道为什么


原因前面已经讨论不少了。

1、章丘距济南较近
2、无辐射
3、不是交通枢纽
4、快车停靠要看车站本身是否是技术站(象兖州),城市是否是旅游城市等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4: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兖州也是有一定的辐射范围的(鲁西南),兖州是技术站?技术站是什么意思啊?
发表于 2006-9-23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踩下`算是支持
发表于 2006-9-23 16: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胶济线与沪宁线城市发展对比

墨水河

一、 胶济线长393公里,有二个副省级城市、二个地级市,五个县城,三个市辖郊区。

(一) 四个大城市的相邻间距(km)为:
青岛183潍坊100淄博110济南

青岛与潍坊之间相隔约200公里,其他三个城市相邻间距约为100公里。四个城市除济南历史悠久外,其他三个城市全为新兴城市。淄博前身是张店。张店号称“天下第一店”,但发展历史不是很长。潍坊的前身是郑板桥曾当过县令的潍县。郑板桥给潍坊增添了不少光彩。潍县曾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城市。但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上的分量不大。只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通过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赢得了“世界风筝都”的美誉,但她的知名度并不很高。青岛的发展历史仅有100多年。青岛的发展得益于海洋文明的兴起。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然良港、美丽的自然风光。青岛的怡人风光曾引来众多文化名人来此居住,如康有为、闻一多、老舍、王统照、萧红、萧军、梁实秋……他们的到来让青岛的文化空前活跃起来。如今青岛人也没有遗忘他们,在市里建起了名人雕塑园,来铭记他们。

(二) 五个县城——章丘市、青州市、昌乐县、高密市、胶州市。

章丘市立县于隋代,以盛产大葱闻名。一代才女李清照故里。

青州原名益都,历史上为青州府治所,置县于汉代,与历史上的九州之一的青州并无关联。青州是胶济线历史上除济南以外最显赫的一个城市,但后来在发展中落后于属于莱州府的潍县。

昌乐立县于汉代,在历史上并无盛名。昌乐出产钻石,盛产西瓜。昌乐离潍坊只有24公里,最好变成潍坊市的一个区,不宜发展成县级市,这样对昌乐、潍坊的发展都有利。烟台的牟平区原为牟平县,距烟台的距离要大于昌乐到潍坊的距离,在1996年已撤县改区。昌乐应加快融入潍坊的步伐,发展自己,壮大潍坊。

高密市置县于秦代,县名至今未变。在西汉分封诸王时,曾有“高密国”,是高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近代,德国殖民者修筑胶济铁路时,胶济沿线暴发了抗德运动,其中以农民领袖孙文(与孙中山同名)领导的高密人民抗德阻路运动规模最为巨大,坚持斗争一年多。遭到山东巡抚袁世凯疯狂镇压。高密人民的抗德阻路运动为中国人反抗侵略者的运动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这是高密在近代中国的一次露脸。在大学时,我看了《中国铁路史》,内有详细记载。青岛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胶济百年》时,还专程到高密西乡官亭村拍摄了孙文墓。从电视上看到,小小的一个坟头,长满荒草。英雄身后很凄凉。今年作家莫言推出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就是以孙文抗德故事为蓝本写的,小说主人公孙丙的原型就是孙文。

胶州市置县于秦代。始名黔陬(在铺集镇)。现在的胶州城在宋代时为密州高密县的板桥镇(密州治所在诸城。苏轼曾任密州太守。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诸城写的。)。板桥镇曾设立市舶司。明朝时,胶州曾短暂地成为胶东行省驻地。解放后,胶州又一度成为胶州专区驻地。

( 三) 三个市辖郊区——淄博市的周村区、临淄区,青岛市的城阳区。
周村区发展历史比较短。临淄区,历史悠久。但现在的临淄城是辛店镇,并不是齐国古都——临淄。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时曾说,首都临淄行人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当时,临淄是很大的城市。现在的临淄可能没有当时大。临淄在发展中被一个小小的张店取代了。淄博建市时,如果不叫淄博,而叫临淄,知名度可能会更大一些,历史韵味会更长一点。正如西安应该叫长安一样。

城阳区原属崂山区,1994年设立。青岛市区、崂山区、城阳区在青岛开埠以前都属即墨。

二、 沪宁线长303公里,有六个地级以上城市,两个县级市。
六个大城市相邻间距(km)为:
上海84苏州42无锡39常州73镇江65南京
上海设县的历史有好几百年了,又处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理所应当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

苏州被余秋雨称为“白发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如今苏州的外向型经济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苏州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她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但却不步履蹒跚,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无锡曾有“小上海”之称,近代工商业非常发达。

常州、镇江也是历史名城。王安石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即今天的镇江。辛弃疾也曾写下《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词篇。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可以与北京、西安三足鼎立。

(二)两个县级市——昆山、丹阳。
昆山、丹阳现在的知名度都较高,经济也比较发达,但对她们的历史不太熟悉。

从以上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胶济沿线大城市间距明显大于沪宁线。胶济线如果按平均约100公里一个大城市布局,则青岛与潍坊之间应再有一个较大城市。高密距青岛98公里,距潍坊85公里,处于青岛、潍坊之间。胶州距青岛73公里。由于城市之间有促进性也有制约性。例如苏州的发展得利于靠近上海,但同时苏州的发展也受到上海的制约。上海是地区中心,苏州就不可能取代上海。这也是苏州较青岛的劣势所在。青岛已成为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也有可能会成为华北的经济中心。(尽管山东属华东地区)胶州离青岛太近,也会受此影响。但如果按沪宁线的城市布局,胶州距青岛73公里(无锡距常州39公里)也算远了。胶新线已经开工。胶新线贯通后,烟台与临沂之间没有一个大城市。而胶州正在烟台与临沂中间。东西看,胶州与相邻大城市距离较近;南北看,胶州则距相邻大城市太远。从胶济线城市相邻距离看,高密适合发展成大城市。但要考虑将要在2004年竣工的胶新线以及胶州的经济发展势头,胶州在五个县城中首当其冲应该成为大城市。高密与胶州仅25公里,还有数条公路相通,并且胶新铁路也从高密境内经过。且胶州城现有17万人口,高密城也有10几万人口,两者相连规模较大。胶州与高密应该协调发展,走胶高一体化之路,争取成为一个大城市。按沪宁线的城市布局,青州也该发展成一个大城市。章丘市最好改成济南的一个区。

2、 胶济线大小城市(包括市辖区)的平均距离32.75公里。(393/12=32.75)沪宁线大小城市的平均距离37.85公里。(303/8=37.85)胶济线城市还略高于沪宁线。但胶济线大城市少、城市规模小、城市知名度低。目前情况下,应在潍坊与青岛之间再建一个大城市(以胶州为主,高密协调发展)。建设大城市并不等同于县级市改地级市。目前,山东的县级市不适合于改地级市,因为县级财政不够强大。县改地只能增加干部,加重老百姓负担,财政吃紧。我的建议是省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计划时,将适合于发展成大城市的县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定的高些,给这些县更大的自主权。

3、 胶济线的龙头—青岛市既然已被定为区域经济中心,就应该早日成为直辖市。这不是鼓动山东分裂。青岛直辖,将加快青岛的发展,更会带动山东的发展,尽管短时期内山东的税收、GDP会下降,但从长远看来,有利于整个山东地区的发展。我赞成青岛改直辖市,但绝不赞成胶东设省,省会为青岛。那样,又多出了一批干部,而青岛市还是受省管辖,而不是直接由中央管辖。青岛在解放前是院辖市,由行政院直接管理,不归山东省管理,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上海本属江苏,上海成为直辖市,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带动了江苏的发展。

一家之言,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愿与诸君共勉!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谢谢

                                              2001年12月于淮北

[ 本帖最后由 墨水河 于 2006-9-23 16: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6: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看过这个帖子,你好象应该注明来处吧?
发表于 2006-9-23 17: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火车站 老兄,你看看帖子里面,不是有作者的名字吗?这就是我写的。2001年冬天写的
发表于 2006-9-23 17: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 胶济沿线大城市间距明显大于沪宁线。胶济线如果按平均约100公里一个大城市布局,则青岛与潍坊之间应再有一个较大城市。高密距青岛98公里,距潍坊85公里,处于青岛、潍坊之间。胶州距青岛73公里。由于城市之间有促进性也有制约性。例如苏州的发展得利于靠近上海,但同时苏州的发展也受到上海的制约。上海是地区中心,苏州就不可能取代上海。这也是苏州较青岛的劣势所在。青岛已成为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也有可能会成为华北的经济中心。(尽管山东属华东地区)胶州离青岛太近,也会受此影响。但如果按沪宁线的城市布局,胶州距青岛73公里(无锡距常州39公里)也算远了。胶新线已经开工。胶新线贯通后,烟台与临沂之间没有一个大城市。而胶州正在烟台与临沂中间。东西看,胶州与相邻大城市距离较近;南北看,胶州则距相邻大城市太远。从胶济线城市相邻距离看,高密适合发展成大城市。但要考虑将要在2004年竣工的胶新线以及胶州的经济发展势头,胶州在五个县城中首当其冲应该成为大城市。高密与胶州仅25公里,还有数条公路相通,并且胶新铁路也从高密境内经过。且胶州城现有17万人口,高密城也有10几万人口,两者相连规模较大。胶州与高密应该协调发展,走胶高一体化之路,争取成为一个大城市。按沪宁线的城市布局,青州也该发展成一个大城市。章丘市最好改成济南的一个区。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7: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水河 于 2006-9-23 17:15 发表
泰山火车站 老兄,你看看帖子里面,不是有作者的名字吗?这就是我写的。2001年冬天写的

呵呵,不好意思啊,因为这个帖子分析得不错,所以得维护!
发表于 2006-9-23 17: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胶高一体化,建设胶州湾西海岸的大型城市

胶高一体化,建设胶州湾西海岸的大型城市




                                                                                                           墨水河




      胶州、高密是远亲与近邻的关系。北宋时,今天的胶州城是高密县的板桥镇;明清时,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建国初期,胶州专区辖高密县。胶州火车站与高密火车站相距仅25公里,只有约15分钟车程,而青岛、潍坊相隔170公里,中间缺少大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中被称为"城市塌陷区"。胶高两地存在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和优势。
      



   一、 为何胶高一体化
   



    (一) 历史渊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胶州置县,始称黔陬县。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撤黔陬县并入胶西县。黔陬县从设到撤,共历时827年。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设置胶西县,治所今高密市李家营镇的南朱家庄,史称隋胶西城。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胶西城毁于战火。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撤胶西县,其地并入高密县,又在高密县东部置板桥镇(今胶州城)公元1087年(北宋元佑二年)设胶西县。自623年至1087年,胶高地区同属一县长达464年。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胶西县,改名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清朝同明朝建制。1904年,胶州升为直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自1369年至1912年,胶高两地同属于一个政区长达543年。胶州建国初期为胶州专区驻地,辖高密县。建国初期,胶县、高密的北部地区曾经设立一个胶高县,后来撤销。1987年,由胶县改为胶州市。

      高密境内最早的地名是夷维,春秋齐国名相晏婴就是莱之夷维人。战国时,已有高密之名。最早见诸于《史记》中。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据传,大禹可能生于高密地区。高密置县于秦代,始称高密县,县治位于今井沟镇田庄潍河东岸,楚汉相争时,曾发生过著名的潍水大捷。唐武德六年,高密县治迁到古夷安城(也就是今天的高密城)。高密是山东为数不多的几个秦朝立县并且县名一直未变的县之一。今天,高密的版图主要包括古夷安县和古高密县的辖地。
      



       胶州之名来源于胶河。胶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胶河发源于胶南市铁橛山(原属于胶州),沿途经过胶州市铺集镇、高密市李家营镇、柏城镇、姚哥庄镇、河崖镇、胶州市胶莱镇,进入南胶莱河,又汇入大沽河,从胶州湾入海。如今的胶河大部分河道在高密境内,是高密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上游的王吴水库位于胶州、高密边境,为两地共有,是高密城区的重要水源地。胶河纵贯高密南北后,又进入胶州境内,从胶州入海。目前,胶州在墨水河下游修建官路水库。如果能将胶河也引入官路水库,让官路水库承接墨水河、胶河两条河的客水,则更有利。




(二) 民俗文化
      胶州、高密在相互交融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常接近的民俗文化。胶州大秧歌驰名中外,两地都喜欢茂腔,有专业的茂腔剧团,群众基础雄厚。高密三绝--剪纸、泥塑、扑灰年画也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剪纸在胶州也颇盛行。胶州在市中心建设了秧歌城,高密在姜庄镇建设了高密民间艺术博物馆。都为发展民间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两地的婚庆、节日的习俗、方言土语都接近。




   (三) 地理位置
胶州、高密是两地与相邻诸县中,彼此距离最近的。两地直线距离--胶州火车站至高密火车站只有25公里。而两地城市外环之间相距不足20公里。高密、胶州新的东二环(潍胶路的一部分)、西二环(即将建成)建成后,两二环之间相隔约4公里。胶州西部边界线呈西南、东北方向,胶高边界线长约100公里。胶高之间有数条公路相通,两地往来密切。胶州境内有济青、环胶州湾、同三以及正在建设的济青南线四条高速公路,有胶济、胶黄、胶新三条铁路干线。高密境内有济青高速公路,无南北向高速公路,有胶济、胶新两条铁路。由于高密境内无南北向高速公路,高密车辆去南方走高速公路需要去胶州上同三高速公路。
       胶济铁路电气化工程,修建了即墨--高密新客运专线铁路。胶州站不在新线上。2005年9月1日,胶济线提速后,青岛始发的大部分列车都不再经过胶州站,而是走即墨--高密新客运专线,并且在高密站停车。尤其青岛--广州的特快列车也停靠高密火车站。目前,胶州人民乘火车远行,经常需要从高密站乘车。2005年7月1日,青岛--泰州的列车开通。青岛有了第一辆通过胶新铁路南下的列车。青岛至徐州,通过胶新铁路比通过京沪铁路近220公里;青岛至兖州,通过胶新铁路比通过京沪铁路近74公里。未来,也许一部分青岛南下列车会通过胶州南下走胶新铁路。当然,从芝兰庄修建至胶新铁路的联络线后,潍坊经高密南下的火车就可以不在胶州站换车头。
高密、胶州之间的交通存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 如何胶高一体化
(一) 政府之间首先要相互沟通、统一规划,建立一个协调机制。
(二) 城建规划上
(三) 交通建设上
(四) 教育
(五) 开通城市之间的公交
(六) 城市资源共享
(七) 互相转播两地的有线电视节目
(八) 产业规划




三、 胶高一体化存在的障碍
(一) 首先要克服保守的地域观念,要建立一种在联合中竞争,共同发展的观念
(二) 分属不同的地区
(三) 两地边界道路不畅通,"断头路"太多
二、三部分,只写了一个提纲,希望大家一起来完善。



      最后以一首小诗《胶高情》描绘胶高一体化的前景——



胶高自古不分明,
远亲近邻兄弟城。
墨水长河连两市,
一体前景更恢弘。

注:一体指胶高一体化。
发表于 2006-9-23 17: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胶济特快 于 2006-9-22 11:49 发表


原因前面已经讨论不少了。

1、章丘距济南较近
4、城市是否是旅游城市等条件。

分析得是。那章丘还得进一步发展才行。只靠一个百脉泉不行啊
发表于 2006-9-23 1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章丘的旅游比青州历害,青州、章丘我都去过,章丘的旅游资源很丰富,
发表于 2006-9-23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旅游资源来说,章丘应该远不如青州的,主要是历史原因。青州在明成祖之前是山东省的中心。不过章丘离济南比较近,可能在吸引游客上占优势。不过也正因为这个才造成章丘停车少,

原帖由 墨水河 于 2006-9-23 18:17 发表
章丘的旅游比青州历害,青州、章丘我都去过,章丘的旅游资源很丰富,
发表于 2006-9-23 2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临淄站?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6: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时候忘了,再者因为临淄离淄博太近了,没多大的竞争力!
发表于 2006-9-25 2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墨水河!
发表于 2006-9-26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一下庄户人拍的崭新的高密站
http://bbs.hasea.com/viewthread.php?tid=160705&extra=page%3D1
高密火车站明天更美好
Image00002_OLe0Hpfn7emD.jpg
Image00037_pPitRODHMiO5.jpg
发表于 2006-9-26 14: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下高密

凤凰城考
                                            高密市史志办
       高密城,人称凤城,凤凰城,邑人世代口碑相传,几近妇孺皆知。然,却未留下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实为憾事;所幸近年以凤凰命名街道、宾馆、公园者众,便又唤起千年历史长忆,倍感慰藉。
      那末,凤凰城一说到底是空穴来风式的主观臆说,还是持之有据的形象名称?这无疑是方家与数十万高密儿女所共同关注的。如是,凤凰城缘何而名,源出何代,寓意何为?费一点笔墨考其究竟,其意义和价值自然不言自明。
       凤凰风采
      城既名凤凰,当然是要首先认识凤凰。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与麟、龟、龙并称“四灵”①。世界各地皆有关于凤凰的传说。凤凰的名称、形象、寓意,东西方各异,中外有别。西方和阿拉伯民族多称凤凰为不死鸟或火烈鸟,寓意长生不死或涅槃再生;言其原形则或为鹰、或为孔雀,对其形象的描述远不如国人那样细致、丰富。我国关于凤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战国至西汉初年形成的地理名著《山海经》,说“样子像鸡、有五彩花纹”的一种鸟,叫凤凰。西汉时即有了“鸿头、鸡嘴、燕颔、蛇颈、龟驱、龙纹、鱼尾”等较为具体的凤凰形象②。凤凰自歌自舞,见到它寓意吉祥、天下太平。我们目前见到的凤凰艺术形象,实际在清代定型,即集鸡冠、鹰目、鸡身、鹰翅、雉尾及孔雀翎、鸳鸯羽等于一身,系百鸟风采的综合与升华。
          千年古城
         今高密市治,西周时为莱③夷维邑,是高密一地的最早名称。自公元前11世纪至今,已逾3000多年。及至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夷安县,为县治,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境内多县并存的局面终归高密一统,县治亦为永久治所,迄今已近1400年。
夷维是齐国名相先贤晏子的故乡,《史记?管晏列传》云“晏平仲,莱夷维人也”,当为邑人自豪。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春秋末夷维名称消逝至汉文帝十六年置夷安县,夷维与夷安的关系已无文字记载可考。但十分有趣的是,“晏”字恰为“日”、“安”二字的合写,同时按照当地的音韵拼读,“日”“安”与“夷安”又同为一个“晏”字。依国人尊贤传统,夷安城则蕴涵“晏城”之意。此种推断是无谓的巧合,抑或是揭示了其内在必然的承接关系?!笔者不得而知。

        形胜④凤凰
       汉夷安城及周边地区,其地形地貌为缓平坡地,属胶莱平原之一部。即南起八里庄南、北至旗台村北,东起高家岭、西至谭伍屯2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鸟瞰全区,其形胜宛若凤凰状。君不见:南岭若首,城郭为驱,东岭、西岭似两翼,小康、小辛二河如尾。八里庄前之南岭,因地处城南而名,本名平安岭⑤,高昂如凤首。东岭,以位于城东而名,古称鹰来岭,亦称莺来岭,本名长陵⑥;西岭,以位于城西而名,本名金岸岭⑦。两岭皆南北绵旦数里,且向外侧延展,酷似凤之双翼,县治夷安城如赑屃⑧居中,堪称凤驱。小康、小辛(古称小石桥河)二河穿城北流,至北栾家庄后泻夷安泽⑨(后称百脉湖),其尾闾摆动呈扇形放射状,加之河湖相交激起的两簇浪花,岂不是再逼真不过的一对凤尾吗!
       文到此,一只硕大、完整的美丽凤凰已跃然纸上。简言之,誉夷安县治及周边地带为凤凰之地,城因形胜而名凤凰城,恐怕是不会有疑问的了。
         凤在东夷
         我国以凤凰名县历史久远,且为数众多。首以凤名县者当属陕西凤翔,唐至德二载(757年)“取凤鸣岐山之意”,改秦置雍县为凤翔县。至明清时期,安徽凤阳、凤台、湖南凤凰、广西凤山、云南凤庆、辽宁凤城诸县皆以凤为名。十分凑巧的是,以凤名县者皆在华夏四方,而中原及近中原地区却无凤名,这无疑是与传说之中原为龙、四方为凤的文化传统有关。另从自唐至清以凤名县的时序和数量来看,亦是与传说中凤凰形象渐进完美的过程相一致,呈正比例的发展关系。这种以凤凰命名的大环境,则客观、有力地佐证了高密凤凰城的渐进演化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众多以凤名县者,均因其境内有山,传说或凤鸣山,或凤栖山,而山名凤凰,进而以凤名县,县治则称为凤凰城、凤城。另,山东的利津县城却因清末城墙形似凤凰而称为凤凰城。而像高密城这样因天然形胜宛若凤凰而名,却是绝无仅有的。
           高密地处东夷,春秋战国时期称夷维,时为齐国大邑。按照传统的文化分类,如果中原文化是龙文化,高密文化的属性则是东夷文化、齐文化,亦即凤文化(当然,近年来也有专家学者论证说齐文化是龙凤兼容文化)。又十分凑巧的是,高密是东夷地区唯一以夷为名者(夷维、夷安),这就更使高密凤凰城之说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凤凰腾飞
     如文所述,高密凤凰城缘自形胜宛若凤凰而名,源于汉代夷安设治之初,世代相传至今。相信这个结论,一可为乡亲带来些许喜悦,二可引起有志于此者一点讨论,以供商榷,这着实是笔者求之不得的。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近闻高密市城市规划,幅员达220平方公里,其规划范围,南北恰与形胜凤凰首尾相齐,东西巧与两翼相合,何其相似乃尔!是天随人意,还是凤合人愿?让我等在与凤城的共生共荣中慢慢品位吧!
古城悠悠,凡两千余载。涅槃再生,凤凰腾飞。今日之高密,已然成为半岛城市之林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相信在新世纪前叶,凤凰城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
       凤凰,腾飞吧!凤凰城将和您同样美丽。


①《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②参见《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③古国名,位于今山东龙口东南。公元前567年为齐所灭。
④指优越的地理形势。古志指地理。
⑤⑥⑦见清康熙、乾隆,民国《高密县志》。
⑧龟的一种,力大能负重。习惯相沿雕做碑下的石座。
⑨高密北部及高(密)胶(州)平(度)交界地区的古湖泊。
发表于 2006-9-26 14: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首明朝人写的描写高密的七言律诗

过高密

                               (明)贾咏

夷安过处属初冬,策马冲寒访旧踪。

父老尚传齐相国,碑文犹记汉家风。

风尘韩信沟中浪,云锁仪铭冢上松。

年少功名夸邓禹,也曾此地受褒封
发表于 2006-9-26 14: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密为胶济铁路电气化做了很大贡献,高密火车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激励了高密人民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雄心壮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24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