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惠河北路跨越北京机务段工程,也许是国内现有公铁立交中最复杂的一个了。
虽然是公路工程,但它跨越的是著名的北京机务段,而且进行施工的也是铁路系统的单位:中铁六局路桥公司,所以与铁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此贴是这个工程的部分记录。随着工程的进展,还将继续补充新的图片。
工程的官方介绍:(转自铁道第五勘查设计院网站 http://www.t5y.cn/inc/news_2.asp?id=1401)
公司北京项目部承建的钢箱梁顶推工程,是通惠河北路道路工程的一部分,由2座平行的高架桥组成。其中Z3匝道桥长716米,Z4匝道桥长727米,两桥均宽9米。桥墩最大高度11米。每幅匝道为单向双车道,分别由三联钢箱梁组成。连续跨越京山京秦联络线、京秦线、机务段停车线、整备线、预留京哈客运专线等 25股铁路、通惠河以及通惠河滨河路等多条道路。
该钢箱梁顶推工程因地形、线形条件特殊,可称谓“一桥三联、三联三桥、每联施工技术因素各异”,具有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临时设施投入多、钢箱梁设计新颖多变、顶推技术工艺复杂等特点。仅就顶推综合技术难度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处在S型缓和曲线上,桥最大跨径为70米,平面由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构成,竖平面由直线和圆曲线构成;②圆曲线半径260.25米,可为最小顶推半径极限;③一联、二联连续跨越25股轨道; ④第三联钢箱梁腹板高差达1米;⑤最大顶推坡度40‰;⑥在竖曲线上顶推。依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查询资料显示,在目前国内外检索范围内,同时具备上述顶推连续钢箱梁施工特点的还未见文献报道。
顶推这种施工技术最初是由西德的雷昂哈特和鲍氏两位桥梁专家发明的。80年代在国内铁路桥梁建设上处于探索阶段。90年代初,中卫黄河特大桥作为铁道部铁路顶推连续桥梁建筑设计的科技攻关项目首次获得成功。尔后,这种顶推技术逐步成熟推广。但是这仅仅限于混凝土预应力箱梁连续顶推,而如今项目部承建通惠河钢箱梁架设工程,是集合“变曲率、变高度、小半径、大高差、连续跨轨道、竖曲线顶推”等多种技术综合施工,比90年代香港曾把顶推法使用于切线、缓和曲线和半径430米圆曲线桥上的工艺难度、技术风险要大得多。北京市政建设的龙头企业--工联公司项目经理说:“经专家论证,通惠河钢箱梁顶推工程,国外无先例,国内属首创,可堪称顶推桥梁的技术‘博物馆’,是标新立异的新世纪工程。”
通过下图可以了解此工程的位置(Z3和Z4匝道桥):
(绿色的是已建的桥墩位置;黄色的是要建临时墩的位置;蓝色和青色线表示已经搭好的桥体;灰黄色和灰蓝色表示未建的部分;紫红色的是我预计的待建桥墩的位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