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老城区,拥有较长历史,周边基础设施相对陈旧……作为福州市重要的客运火车站,福州火车站(福州市民一般也称福州火车北站)一直有着“不可言说之痛”。为了让这座老站“脱胎换骨”,有一个质的变化,日前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火车站周边区域综合治理。从站内到站外,从地上到地下,从硬条件到软服务,此次共安排127个项目,以实现全方位、全角度治理。 畅通工程 南广场打造综合换乘枢纽 畅通福州火车站建设是此次综合治理的重点之一,将在串联片区路网同时,努力打造集高铁、地铁、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于一体的换乘枢纽。 作为提升改造重点的火车站南广场综合改造项目南临站前路,西靠站西路,东达沁园支路,北接火车站,是火车站周边区域综合治理核心项目,规划地铁3号线与即将全面建成的1号线在此换乘。该项目分西侧、东侧和中间3个地块,中间地块含地铁3号线车站结构,总用地面积约4.75公顷,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57万平方米,建设按照各地块施工顺序逐步按时推进。 (一)交通系统 站东路:南起二环路,北至秀山东路,长1.434公里,和站西路一起,是连接火车站南北广场的重要通道。 沁园路:作为联系火车站的辅助集散通道,沁园路将横穿站东路,连接站西路与桂山路,与站东路形成“一横一竖”格局。 站前路:对贵宾通道至站东路段道路进行拓宽改造。 沁园支路:对黄金大酒店南侧支路进行拓宽改造。 站前二路:进行沁园路至贵宾通道右转通道段建设。 站桂路:进行站东路至桂山路段道路改造。 三环辅路:实施包括三环辅路(站西路—桂山路)路面及其他附属工程改造。 (二)空间接驳系统 南广场西侧地块建设:已进场施工,新建枢纽公交车场站(地下3层)及地下公共停车场。 南广场中间地块建设:将新建地下交通接驳换乘枢纽,实现进出站人流分离,上进下出,地下还将建设3层的公共停车场。 地铁1号线出入口接驳枢纽及车站:涉及地铁1号线3、5、6号出口同枢纽及车站连接。 地铁3号线车站结构及区间预埋:新建地铁3号线车站与1号线在枢纽内实现换乘。 南广场施工期间交通导改工程:配合整体施工分阶段实施(站前路及广场部分区域拟部分采用盖挖施工工艺,保证进出站人流正常通行)。施工期间,南广场不封闭,减少施工对火车站道路交通及人流疏解的影响。 美化工程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火车站美不美,也是接下来的整治重点,将从立面景观整治、绿化提升、灯光亮化等多个方面启动建设。 (一)街道及地面系统 地面铺装:涉及北二环路华林路口—火车站南广场两侧人行道改造,龙城广场南侧沁园路路面排水沟及路面修复。 城市家居:包括南、北广场及周边环卫设施改造,新华都商场门前华林路东侧人行道上宣传画廊改造提升。 路灯改造:涉及华林路、站西路、东浦路、北侧三环辅道路灯改造提升。 公交站台:完成南北广场公交站台改造提升。 贵宾通道围墙、安置房、活动房改造:植入福州元素、戴帽栽竹。 (二)建筑立面整治 南广场周边建筑外立面整治提升(含夜景灯光):包括黄金大酒店改造提升、汽车北站含附属楼及围栏改造提升、火车站商贸城周边旧屋改造提升、北广场公交枢纽站改造提升、南广场出站口钢架顶棚与淘宝城同期拆除等21项。 北广场夜景提升:包括北广场高架桥下灯光加亮工程、北广场夜景效果提升。 (三)绿化提升 将完成龙城广场大楼西侧及南侧绿化改造提升、南广场毗邻站前路绿化带改造提升、将北广场三环沿线现有行道树替换为18厘米的香樟大树、北广场东西两侧树阵将桂花树更换为胸径25厘米以上全冠大榕树、北广场外侧绿地补植全冠大榕树,增加绿视率、将北三环人行道外边坡桂花树更换为榕树等9项。 (四)南广场周边强、弱电现状杆线迁移下地 完成南广场周边华林路、站前路、东浦路、东浦支路强、弱电现状杆线迁移下地;南广场公安、综治、交警、电信、移动、联通等智慧系统全部缆化下地。 便民工程 内外指示更明晰 火车站人流车流量大,是否便民,也是考验火车站综合水平的重要一环,此次综合治理也将在便民上下足功夫。 站内系统改造提升:涉及优化北广场落客平台进站流线、增加北广场落客平台进站通道及验证口、北广场落客平台路沿石及走廊连接处破损修复、南北站房1号站台和12号站台栅栏改造提升,建设具有福州特色的“栅栏+装饰墙”方式进行隔断,结合地铁开通、周边改造重新综合规划福州站出站通道的引导标识等9项。 标识指示:在通往火车站主要道路显著位置及重要路口增设大型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指示牌,指示牌必须标有往火车站线路、方向、距离等显著醒目指示;北广场停车场泊车位信息led显示屏工程,建成后在地面可提供泊车位信息。 北广场北出口增设交通引导:北出口增设交通引导牌及引导员,引导旅客前往华威客运站。 此外,还将建成北广场立体停车场和南北广场便民自行车站点。 智慧工程 火车站变得更“聪明” 在让火车站更加“漂亮”的同时,我市也将把火车站变得更加“聪明”,全方位服务乘客。 火车站周边地区综合智慧系统建设(包含停车位信息、综治、客流量监测、智能wifi):在南北广场增设通讯网络基站,建设室分系统,使手机网络通讯信号全覆盖,不留通讯死角;建立火车站智慧出行系统,在“智慧福州”手机app出行模块中增加火车站模块,提供火车站交通示意图;动车、公交、地铁时间班次表及其他资讯;增设公用停车场实时车位查询系统,将火车站及周边公用停车场实时车位信息数据接入“智慧福州”app,方便旅客查询停车场车位;南北广场无线wifi全覆盖,建设120个wifi热点,提供“智慧福州”app下载渠道,提升旅客智慧出行满意度。 安全文明工程让出行更舒畅 除了为旅客提供便捷出行,火车站内外的安全也是市民关注的重点,我市此次的综合治理就要在提升火车站综合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根据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联合执法队伍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 (一)治安交通管理 针对市民反映的重点隐患,实施常态化管理。 强力推进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实现落客平台车辆停靠有序、快进快出。 会同火车站综管办、交通、城管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 (二)地下管线 火车站片区逢雨必涝的现象也将在此次整治中得到改善,我市将集中进行管道清淤、管网疏通及地下管网改造等工程。 包括南北广场及周边管道清淤,完成南北广场及北三环周边地下管网疏通;南北广场周边地下排水系统管网改造;东浦路段西园涵洞旁行包地道南出口积水倒灌回流整治。 (三)市容卫生管理 市民重视的环境卫生问题也在整治范围内。包括加强华林路、站前路、东浦路、站西路、三环辅道及南北广场卫生保洁等。 此外,加密公交车夜间班次、适时延长线路运营时间;规范辖区经营店亮证经营。
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过了学院南路就将转入位于地下的清华园隧道,年底隧道将开建,有市民担心,有着百年历史的清华园站会因为修建隧道而拆除。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部门获悉,清华园火车站的客运业务20-16年11月起将停止办理,为保证隧道施工,车站的老铁轨将拆除,但是站房继续保留。 老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在“人”字形铁轨的南端,就是建于1910年的小站“清华园”。现在,一条自主设计的京张铁路——京张高铁也全面开建,到2019年底,京张高铁全线通车,将全面替代老京张铁路,而在京张高铁的正线上,北京境内有北京北、清河、沙河、昌平和八达岭长城5座车站,虽然没有清华园站,但却要经过一条“清华园隧道”。 根据目前确定的线路方案,京张高铁从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引出,过了学院南路就会转入地下,连续下穿北三环、知春路、地铁10号线、北四环、成府路、清华东路,在地下上跨地铁15号线后,在万泉河以南转出地面,之后又下穿北五环沿既有京张线增建二线至沙河站,也就是说,从北京北到清河区间的京张铁路将埋入地下,这段地下线路就是新建的清华园隧道,隧道全长5.33公里,将穿越4处地铁、6处主要城市道路和73条重要市政管线。虽然京张高铁的最高运营时速为350公里,但考虑到不同路段的特殊情况,具体行驶速度也将分段而定,对于这段五环内的地下段,列车时速将控制在120公里以下。除了京张高铁,今后包括S2线和其他同方向线路的火车也要穿行隧道而过。 火车走地下,清华园火车站是否会因此而拆除?昨天,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为保证清华园隧道的施工,从西直门到清华东路之间,五环内的老京张轨道将会拆除,自然包括清华园火车站内的铁轨,因为拆除后才能有场地建盾构井修建隧道,铁轨拆除了,附近的四道口和五道口这些平交道口也将不复存在。不过,上述负责人表示,清华园火车站的站房不会拆除,仍将保留。此外,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下月起,清华园火车站的客运业务也要停止办理,具体停办的时间将会另行通知。 除了清华园火车站,往北7公里左右的清河站也将拆除铁轨,作为京张高铁的其中一站,清河站原有的百年老站也会保留,新的清河站将在附近重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底之前将完成S2线和既有京张铁路线从西直门到清河东路的改移工作,待线路改移和铁轨拆除的工作完成之后,清河站的改造和清华园隧道的修建工作将在年内陆续开展。 现场清华学子拍照留念 “很多清华人是听着火车就要开过来了的声音度过大学时光的。”作为京张铁路出京第一站,有着百年历史的清华园火车站即将随着京张高铁的建设而关闭。听说这个消息,昨天,几名清华大学的学生火车迷来到清华园站告别。 清华园车站修建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比清华大学的历史还久远。其原址位于现在的清华南门外,如今已经被居民区包围,原来的站楼也改成了民房出租,只剩下墙面上詹天佑题写的站名。1950年左右,由于清华扩建校园,清华园站向东南迁移到如今的地方,即北四环路南侧、城铁13号线高架段的旁边。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一路找到这里,看到小小的车站被汽车4S店、洗车店和民房包围着,如果不是附近居民指点,很难发现这里还隐藏着一座百年老站。虽然站台已经改造成适应动车的高站台,不大的候车室里也有现代化设施,但后院的办公区依然透出历史的沧桑:一溜儿灰砖平房前的廊檐和柱子绿漆斑驳,院里的地砖新旧掺杂。 “这些站房是1950年车站搬过来的时候,照着老车站的样子建的。”站长刘凤强告诉北青报记者,从那时至今,除了1976年大地震时进行了加固,站房的样子就没变过。 “不过,旁边的铁轨和站台变化却很大:铁轨早就换成了60轨;2000年修四环路的时候,手搬叉改成了电动叉;2008年建S2号线,为了适应动车的需要,老式站台又改成了高站台……”在清华园站工作了38年的老职工李向东告诉北青报记者。从二十出头刚参加工作就在这里做搬道工,今年59岁的他感叹:“要是晚一年(关站)就好了,让我在这儿干到退休,也算圆满了。”据介绍,全站26名员工从月底开始将陆续到其他车站工作,大多是郊区小站。 北青报记者在昨天下午采访的过程中,不断有不同年龄的火车爱好者来站里拍照留念,其中包括三名清华的学生。“清华园车站对清华人来说,是个念想儿。”高梦扬、魏朔阳、李斯诚三位本科生都是火车爱好者。他们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总抱怨五道口的铁路道口交通堵塞,但清华师生对这条紧邻校园东侧的铁路线是有感情的:白天听着“火车就要开过来了”的声音上课做实验;晚上23点56分听到最后一趟列车驶过铁轨的声音,紫荆公寓的同学们就知道该睡觉了。 三位同学和刘凤强、李向东等老职工一样,最关心未来车站的命运。“希望这座车站能够留存得更完整,别让历史丢了载体。”高梦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