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14 16: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huaituotuo 发表于 2013-9-13 23:23 
等等 咱一开始讨论的不是104D F8D么,难怪理解不了你在讲什么,你说的是基于你说的想法,是 你 ...
好吧那抱歉了,本人没文化,不懂啥开环闭环的,感谢您为此名词释义。我只知道一个道理,研发出来一款产品,若不满足要求,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完善他,而不能因为他效果不理想就放弃,我想,这大概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科研态度吧?如果你们真把104电空完善到没话说了,铁道部也不好真不用吧?他们难道天生跟技术有仇?反正我不信,呵呵。至于您说的前辈的诸多想法,我就不清楚具体是因为不成熟还是因人废事了。其实前几天我就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提到过,中国铁路今天这样根源就在于人的态度上,但一味强调一线科研人员的态度也不科学,更要追究领导的态度,甚至国家的态度……
就算是目前的所谓开环控制系统,104电空依然比非电空要更安全,就拿关塞门来说,假定贯通试验没检测出来(比如我前面说的列车缓行情况),那非电控就必死无疑(至少空气制动完全失效),而加电空的,还是有很大可能能够顺利停车的。不能停车的唯一可能性在于,司机撂闸后中途缓解了。那么司机为什么会撂闸?主要就是因为要减速停车,这种情况就是列车从高速,一把闸在进站信号机前降到40公里以内,缓解,此时车长应核对风压,弱异常,机车采取动力制动措施,就算不能完全停住(内燃机车制动力较差),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吧?还有一种情况是区间调速,这个用电空确实不比没电空强多少,但总体来看,不能说电空的安全性没有提高吧?
读完您的回帖,我感觉有些问题您似乎没理清,咱们来缕缕吧
首先我觉得,要真是为了防关塞门,也太简单了吧?以现有的技术,折角塞门绑定检测装置,当塞门置关闭位,车辆乘务室报警,人工解锁。就这点事儿,也算难吗?22型车也可以办得到吧?铁路客车强制贯通试验就是629后的高招,那之前的广大岁月里,您听说过几起塞门被关闭造成的客车事故?您又听说过几起贯通试验拯救列车的故事?
这东西本身就是反人类、反社会的,除了我之前说的那些,还得加一条罪状,徒增PM2.5污染指数
至于629,我想起来了,是您说的那样,是时间久了我没记清楚,但这不影响我那位朋友的质疑,保护套这种东西他们肯定常接触,我就不发表意见了
关于机车电制动,SS系列多为准恒速控制,具体施加办法,以列车当前速度为基准,把手柄移到对应位置,再往前推一点,待电流上升,等待数秒后(推测全列处于压钩状态),直接把手柄给到期望速度终值(也就是所谓的准恒速终值)即可,机车会自动加载至满负荷(前提是始末速度差值在10公里以上)
换句话说,不管怎么玩,也不会出安全问题,主要考虑的是乘客舒适度
并不是说SS8都没有电阻制动,而是广铁自己的土鳖规定
至于您所谓的 黏着利用,纠正您一下,是12个轴,按常理,紧急制动也不应该擦轮,当然由于当事情况恶劣,冲动引发滑走也不是不可能,但104不是有电子防滑器吗?防滑器是不是对于紧急制动无效?如果是这样,这大概又是个不理想的设计……不过现实就是,列车高速撞击,这个也就没啥好继续说的了
若是换成HXD,首先我得纠正您,再生制动也是黏着制动,其次,HXD的电制动取代不了列车紧急制动,这俩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事儿,本意是,司机在常用制动撂闸点,使用再生制动,可以取得相似的效果
然后接着说,这时候,机车是不会滑走的(机车参数的设定就考虑了黏着限制,其次还有微机防滑装置)
您说车钩力在140KN左右,我不清楚怎么算的,因为我也没有具体参数,就不深究了,但很显然前后车钩力肯定不同啊,呵呵。就按140KN说,我不太理解您说的两节车厢夹角不能超过28°怎么讲?很显然,凭经验,连120°都超不过,所以我不清楚28°指什么角,然后您可以复算一下,两节客车长度就按50米算,您看看曲线半径是多少?我可以告诉您,正线运营时,最小曲线半径不会超过150米(这还是已经废弃的老黔桂线的数据),您自己再算算吧,我相信您会发现您的担忧是多余的
另外再说一句,按前面给的图,400KN是25T轴重的数据,拉客车的基本都是23T,大概在370左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