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eiyingchao2009

2013之两岸中华情,宝岛台湾行(一次颠覆心灵之旅,一次海陆空联合之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面等车的人不少呀
IMG_4125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看下方,也不全是空的
IMG_4126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1: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台不是很宽,但有凳子,有公用电话,硬币与电话卡都接受
IMG_41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面的东西布不错呀,台湾站台上的东西个人观察一下和外面超市差不多
IMG_4135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戴口罩,为什么??????????????
IMG_4140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拍的照片很多,但是晚上找出来的效果实在太差了,所以以上是一些精选的照片
出来的时候就在进站的地方解释了一下,没费什么事就出来了
IMG_4141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2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8-22 11:06 编辑

以上是高雄站的一些小图片,下面介绍一些台湾风光,美食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8-22 20:35 编辑

四、台湾风光
国父纪念馆 (排在第一个,必须的)
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信义区仁爱路四段,是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的,该馆于1972年落成,是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王大闳的作品。 王大闳是二十世纪台湾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父亲是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的外交总长。王大闳早年在瑞士接受中等教育,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建筑。194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受教于现代建筑大师葛罗皮斯(Waiter Gropius),并与著名华裔建筑师贝律铭同窗。在国共内战时,王大闳同家人来到台湾,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建筑师之路。国父纪念馆便是他在台湾设计的优秀作品之一。 国父纪念馆的平面是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高度30.4米,平面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为中山雕像纪念堂,后为表演厅。正面入口处的屋檐向上翻起,据考察,这种奇特的屋顶造型可追溯至唐宋。王大闳在借鉴传统建筑的同时,也赋予了不同的新意:他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屋脊,巧妙的将屋顶形成三度曲面,从造型上看,整个建筑接近完美。他以线条取代块面,注重柱子、门窗、屋檐的线条美感,色调朴实且耐看,具有淡薄而宁静致远的气质,整个建筑散发着一种东方古典的含蓄美。
台北国父纪念馆介于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路之间,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国父纪念馆于“民国”53(1964年)年筹建,落成于“民国”61年5月,原隶属于台北市政府,“民国”七十五年七月改隶台湾当局“教育部”,并合并阳明山中山楼,机关名称从国父纪念馆管理处易为“国立”国父纪念馆。该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每边由14支灰色大柱,以黄色屋顶采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形状,全部面积共35000坪,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雄伟。
台北国父纪念馆馆内规划有可容纳观众2500多人的大会堂,总面积2,844平方公尺,为岛内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表演厅灯光、设备一流是重要文艺活动的表演场地,演讲厅常有学术性、生活性的讲座;国家级的艺廊中山国家画廊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史迹展东室、西室,东室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介绍台湾的历史等等区域。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这人没,什么相机也不能保证镜头中没有游客
IMG_3417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车停了两排,都是大陆游客,一年观光客200万人次,自己算一天来多少人,开放五年好像总计还没有1亿人次
IMG_3435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正纪念堂(National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 ,即蒋介石纪念堂,位于台北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其旧址为日据时代台湾军山炮队与台湾步兵第一连队营地。工程于1976年10月31日破土,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并于是年4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4月5日起对外开放参观。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在台湾去世后,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于当年6月接受各界建议与治丧大员会议的决议决定兴建中正纪念堂以纪念蒋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经过对几种设计方案的评选,决定采用圆山大饭店的设计者杨卓成(生于1914年,卒于2006年11月26日。其先后从西南联大与中山大学取得建筑系学士学位,于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后移居美国)的设计。牌匾

“大中至正”牌匾


2007年十二月七日,历时近七个小时的施工,台北中正纪念堂悬挂二十七年的“大中至正”牌匾被拆除,将换成“自由广场”。

根据“行政院”2007年5月9日通过《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废止案,“民进党政府教育部”10日则发布所谓“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自此,中正纪念堂暂时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名字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但台北市政府将中正纪念堂列为“暂定古迹”,所以,这一“去蒋化”动作随着国民党的重新执政而停止 。“行政院”于8月21日通过废止《“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并通过向立法院撤回《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废止案。这意味着,设立1年3个月的“台湾民主纪念馆”走入历史。
2009年7月20日晨,“台湾民主纪念馆”主管部门“教育部”将“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悬挂。“中正纪念堂”复名!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正纪念堂
IMG_6244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正纪念堂 敬个少先队礼 委员长辛苦了
IMG_6252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英文名称】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
【成立时间】1962年
【藏品数量】60万件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古籍、文献、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缂丝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书画、织绣等易损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2013年2月6日在嘉义县举行动工仪式,预计将于2015年8月完工,同年12月开馆试营运。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选址于嘉义县太保市,占地70公顷,定位为“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以收藏亚洲各地文物为主,并发挥文物研究、维护、教育及展示等功能,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融合艺术和文化的环保绿建筑[1]。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文物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院内收藏有自北平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北故宫博物院
IMG_3332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馆内不能照相,我严格遵守,百度一下
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原陈列于宿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宫,是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

翠玉白菜


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息的螽斯虫。螽斯虫,属飞蝗科,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在《诗经·周南》中有“螽虫”一篇是为祝福他人子孙众多的诗篇。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一样,增添了活意,令人叹服。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肉形石

肉形石


俗称红烧肉,也称东坡肉形石、东坡肉。

肉形石,顾名思义,是像肉之石,横看竖看,都像肉,像东坡肉,像红烧肉。此东坡肉形石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
毛公鼎西周青铜器毛公鼎。1843年陕西宝鸡岐山出土,有着2800年的历史。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

毛公鼎


米,净重34705克。其鼎口呈仰天势,半球状深腹,垂地三足皆作兽蹄,口沿竖立一对壮硕的鼎耳。文物界公认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1年)时的一件重器,因其鼎腹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喑(yīn)的铭文,故名“毛公鼎”。铬文有32行、共497个字。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
宝石红僧帽壶

宝石红僧帽壶


宣德

通盖高19.2cm,口径长16.1cm,口径宽11.2cm,底径7.6cm。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
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形使见于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佚名画“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莲花式温碗宋汝窑(A.D.960~1279)

莲花式宋汝窑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婴儿枕定窑(A.D.960~1279)
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

婴儿枕


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古名定州,故名定窑。白釉色泛黄呈牙色,装饰技法有浅划、深刻、模印等,题材亦丰,尤以划法技法灵巧熟练,线条流畅,作品生动活泼。
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
五彩龙凤大盘万历
高4.6cm,口径30.3cm,足径20.3cm。
侈口大圆盘,窄唇,矮圈足。胎薄,施釉洁白,器面图案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共同描绘成。

五彩龙凤大盘


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种形状的开光框缘界隔出不同空间与主题,使观者视线所及,纹饰满布,几无间隙;多样主题并呈,让人目不暇给,充分营造华丽而热闹的气氛;同样的风格也见于此时的漆器和织物的图案设计。另方面,若仔细观察细部,则见画工用笔软弱潦草,不经意的出现笔线出锋,色彩漫溢出界的情形,均可见此时窑场大量产制却又疏于管理,以及匠者应付的心态。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艳的特色。[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6: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女儿再大一些,我也带她出来玩
IMG_3335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士林官邸
历史沿革原属日据时代总督府园艺所用地,光复后由台湾省政府农林厅农业试验所接收,并成立士林园艺试验分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台湾省政府在此兴建外宾招待所七幢。
国民政府迁移台湾前夕,由当时的省主席陈诚亲自勘选总统官邸地点,因此地环境清幽,三面环山,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所以选定这里作为总统官邸。官邸从民国三十八年动工兴建,于三十九年初完工落成。蒋介石来台后,先居于草山(阳明山)行馆,士林官邸落成后的1950年五月,蒋介石正式迁居士林官邸,直至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病逝,在官邸度过了整整26年的时光。因此,这里是蒋介石最具代表性的故居,并曾在此接待各国政要。由于总统居住在此,士林官邸、园艺管理所及附近地区,很早就被国防部划入大直要塞的军事管制区内,并严禁各种新建或改建,就连改变地形、地貌的各项工程亦在管制之列。现在,除正在整修的官邸正馆尚未对外开放外,其余都可供游人参观。官邸正馆,为二层楼水泥构造,局部采瓦顶,外墙为深绿色,楼下为大会客室,二楼卧室则为蒋先生夫妇起居空间,建筑虽属西式,但内部陈设呈现的气氛仍保有中国传统风格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6: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13-8-22 16:14 编辑

士林官邸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卧室 (居住26年)
IMG_3356_副本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5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