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6-13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97443号,毛泽东等领导人乘坐的专列谁来关注?(图)
--------------------------------------------------------------------------------
时间:2007-06-13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进入论坛
会议室
夏日清晨的省城北宫花园,广场上、树阴下,皆是晨练未归的人们,翩翩起舞者有之,大步流星者有之,款款漫步者有之……鲜见有人在路旁栅栏圈起的铁道专运公务车前稍作停留。日夜与老车作伴的,是一块写着“历史的见证”字样的牌子。
除它的主人老耿外,多数人不知道,眼前这个编号97443的庞然大物,竟是当年侵华日军的军事指挥车,被我军缴获后,又曾作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列公务车中一员,驰骋大江南北。
●倾巨资购买搬运
47岁的老耿有着他这个年龄的人特有的波澜不惊,即便讲述10年前购买97443号的“壮举”时,语气依然平和得如同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1997年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老耿听朋友说起某收购站回收了一列报废的火车,而且还是专列。好奇心驱使下,他匆匆赶到了现场。整个专列共有11节车厢,除两节公务车外,还有医疗车、行李车、宣传车等。重达60多吨的“大块头”97348号已经拆毁,比它稍小的97443号仍然完整。几乎就在踏进车厢的一刹那,老耿便眼前一亮,萌生了将它留下的念头。一番讨价还价,老耿买下了97443号整车和97348号上的沙发、地毯等物品。
之后两年多时间,老耿几乎将他的全部精力花在了这辆公务车上。经文物局、博物馆、社科院的多位专家赴北京、大连、沈阳、长春等地调查、考证后得出结论:该车系1935年(昭和十年)由伪满洲国铁道工场专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特别制作的8辆车中的一辆军事指挥车,当时称“公事车”。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车曾载关东军、朝鲜派遣军进入华北,归属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司令官专用;1939年春夏,日本派遣军将正太线窄轨拨宽后,以97443号“公事车”为主的专列拉乘日军第一任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进驻太原,成为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司令部最高指挥官专用车,见证了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
1945年1月,由它组成的“东行特别快车”行到正太线寿阳段时被八路军太行军区缴获,成为晋察冀解放区领导人使用的军事指挥车。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又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9年4月,该车作为“同蒲第一列人民快车”的一员回到太原;新中国成立前,是运送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河北西柏坡到涿州,转乘火车至北京清华园的3个编组专列中的一员。之后几十年间,它又作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列公务车中一员,驰骋于祖国大江南北,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后期,该列车逐步退出中央专运,归太原铁路局处置。
老车的身世得以确定后,老耿遂四处奔走为其寻找“安家之处”。当年12月,北文化宫终于成为老车的落脚之处。于是老耿继购买老车之后,又多了一项“汽车运火车”的壮举。因为搬运工程十分浩大,事先要与公交、交警、铁路等部门一一协调,搬运当天,动用了两辆吊车和两辆拖板车,将其中一辆拖板车的车头卸下,留下车身与另一辆对接。由于公务车体积庞大,吊车吊臂必须充分伸展,但是如此一来力量减小,离开地面的总是吊车,反复多次方才成功。大约15公里的路程,由于行进速度比步行还要缓慢,搬运至目的地再放置妥当时,已是次日凌晨。
●曾肩负特殊使命
10年前,老耿还是太化集团一名普通三产职工。他说,当年购买这辆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爱好。老耿爱好不多,除收藏之外就是读书。因为收藏这节老车,老耿又多读了许多原本不会读的书:《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日本侵晋实录》、《中国铁路建设史》、《铁道部专运处四十五年》、《太原铁路分局志》……书中但凡与97443号有关的内容,他均细心地复印下来。
老耿说,公务车又称专运列车,是为方便重要人物在行车期间处理公务而专门制造的。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客运列车的特点―――服务对象特殊、责任重大、要求严格、保密性强和无固定运量、无固定交路、无固定时间和车辆编组等,在人们眼中分外神秘。
资料记载,新中国的专运史是从执行运送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机关进京的任务开始的。1949年春,北京和平解放后,党中央领导机关着手进京的准备工作。中央社会部长李克农和军委铁道部长滕代远召见平津铁路局负责人,部署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机关从河北西柏坡迁京,从涿州站坐火车至北京清华园站的任务,要求铁路做好准备,采取妥善、有力、万无一失的措施,确保党中央的绝对安全。按照军委要求,平津局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详细研究,制定了专列进京的具体方案。3月24日晚,3个专列准时停靠在涿州站待命。25日凌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和党中央领导机关的人员乘汽车一路风尘,到达涿州,周恩来在听取铁路准备工作的简要汇报后,满意地说:“中央谢谢你们。”随即命令发车。3时40分,列车启动,经丰台、广安门、西直门,运行2小时20分,于6时安全抵达清华园车站。17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阅兵式,当晚,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抵达北京的消息。
1949年至1975年,27年中,毛泽东主席平均每年乘公务车外出视察工作达80天,乘车最多的1955年,外出达10次,时间最长的一次历时达272天。邓小平乘车最多的一年为1961年,外出7次,累计40天,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2年南巡,历时36天。专运列车因此被誉为“流动的中南海”。
●经鉴定身价倍增
仅从外表看,97443号公务车的绿色车身似与早些年常见的火车没太大区别,但走进车门,便会立刻产生“别有洞天”之感。车厢内,会议室、首长间、秘书间、警卫间、卫生间、厨房、锅炉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布局精致巧妙,布置庄重而不失典雅,高贵而不事张扬。
会议室位于车厢最前方,白纱帘遮掩下,车内光线十分柔和,束起的窗帘与会议长桌旁的椅子同为庄重的墨绿色,暗红色的地毯、军绿色沙发,虽陈旧但质地显然很好。窗与窗之间的壁灯开关处,镶有一块写着日文“壁灯”字样的标识牌。
沿车厢走廊向内走,地毯上不时可见零星撒放的樟脑丸。老耿说,都是好东西,怕蛀。
紧邻会议室的首长间内,最主要的摆设便是一张覆以军毯的席梦思单人床,床后的墙面上,悬着一幅尺寸不大的水墨山水画。床头柜上一部老式手摇电话机,办公桌椅各一。最有特色的莫过于门侧的柜子。轻轻将柜门拉开,一只折叠式圆形金属面盆便魔术般出现在眼前,对有限空间的利用之巧妙可谓到了极致。沿车厢向内,秘书间、警卫间、卫生间、厨房、锅炉房依次排列,所有陈设无一不在触发着人们对过去那个年代的联想。
老车定居北文化宫半年之后的2000年5月,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正式对其出具了一份鉴定书,认定97443号公务车“基本保持了原貌,是十分珍贵的近现代文物,是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应予妥善保护”。
2001年3月,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教委和太原市总工会又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参观“历史的见证”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该车和即将展出的历史照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号召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并部队和大中小学校组织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同年12月,该车又被太原市委宣传部确定为太原市第三批1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老车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老耿深感自己两年来的所有付出没有白费。
●谈保护异常尴尬
让老耿始料未及的是,97443号在北文化宫展出一段时间之后,烦恼便接踵而至。当时的北文化宫歌厅林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老车与周围环境显然格格不入,家长们带孩子前来参观时亦感十分别扭。不仅如此,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车还曾两度遭损:2001年5月,一群人打架斗殴时冲至车内,砸碎了包厢门上价值7万元的原装玻璃;2002年4月,1号首长间的双层窗玻璃和厨房的单层玻璃又被一醉汉从护栏外抛扔的砖头和酒瓶砸碎,给这辆有着一级文物身份的老车造成了无法复原的破坏。直到此处被改造为北宫花园后,情况才得以改善,但是同时车内却断了水和电,日常清扫又成了问题。
更让老耿失落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原因,展出一段时间后,前来参观的人便越来越少,最终老耿不得不锁上栅栏,将心爱的老车交给了“铁将军”把守。偶尔他也会坐公交车前来打扫一次,因为“老车现在停放在公园里,至少得把外表收拾整洁”。
轰轰烈烈购回的珍贵公务车,短短几年便沦为了路边摆设,老耿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内容单一,地处偏僻。本地市民看过一次便不会再来,外地人轻易又不会来北宫。最理想的莫过于将老车作为抗战主题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展出,可是省城目前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另外一个让他伤脑筋的问题是资金。老耿坦言,当初买下97443号车的原因是爱好,初衷是收藏的同时让市民们参观、接受教育。但是随之而来的巨额费用,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从论证、购买到搬运、展览、看管,再加上这些年来的场地租金和维护修理费用,他在这辆老车上的花费已有近百万元。展览之初他也曾经物价部门核定,向参观者每位三五元地收过门票,但之后不久便因有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准向参观者收费”的规定而停下来了。如今他每年仍要为老车缴纳2000元的场地租金,车身常年风吹日晒,每隔两三年便需油漆一次,但车厢体积庞大,上上下下刷一遍便是上万元的费用,如今因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他对此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嘴上说“男人做事情不后悔”,但是这辆见证过重要历史的97443号公务车带给老耿的沉重和困惑却是实实在在的。
承载着珍贵历史信息也承载过老耿满腔热情的97443号,究竟应当何去何从?老车重新锁上,老耿仍在守候。
首席记者翟少颖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