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16|回复: 114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1 20: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横上下,胶济百年。
在我们不能亲身见证的时期,山东铁路都发生过什么?
从胶济、津浦到兰烟、新石,山东铁路的建设、运营情况到底怎样?
可能山东省志的铁路卷会给你一些启迪。尽管该书很多地方比较简略,我想对于那段时期的情况,了解10%也比0好的多……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目录,编辑中。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一、概述
  山东的铁路事业,自1899年修建胶济铁路起,至1985年已有86年的历史。86年
间,省内铁路经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走过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建国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下简称建国前)的半个世纪中,省内铁路伴随着帝
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产生,经历了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始终未能改变其畸
形发展和落后状况。同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把铁路作为进行战
争和压迫、剥削人民的工具,给广大人民和铁路工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包括广大
铁路工人在内的山东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
的斗争。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特别是争夺铁
路权的步伐。山东地处沿海,位置冲要,自然资源及劳力资源丰富,具有修建铁路
的优越条件,是帝国主义国家觊觎已久的重要掠夺目标。德国于1897年强占胶州湾
后,又在189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在山东修筑铁路的特权。
1899~1904年,德国投资建成省内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由其直接
经营;德、英两国攫取了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中段经山东)的贷款权,并于1908
~1912年建成此线。同时建成了张(店)博(山)、兖(州)济(宁)、台(儿庄)枣(庄)等
7条支线。1899~1912年,省内先后共铺设营业铁路965公里(未扣除此后拆除里程),
占建国前省内所建铁路总营业里程的91%;还相继建成胶济铁路四方工厂(今铁道
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以下简称四方厂)和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今铁道部济南机车
工厂,以下简称济南厂)。这些铁路和工厂,有外国直接投资经营的,有借款修建
受控于外国的,还有官商合办的。其技术设备,则全部依赖国外,其布局,大部分
建于沿海、平原地带以及矿产区,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对山东的经济掠夺和资本、
商品输出。仅德国1905~1913年在山东掠夺的煤炭就达341万吨。在此期间,山东
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长达近一年的高密县农
民反筑路武装斗争,曾迫使胶济铁路几次停工、停运。山东、河北、江苏三省人民
联合要求废除津浦铁路借款合同、筹款自建铁路的斗争,也迫使德、英两国在借款
条件上,不得不放弃以铁路产权作抵押的无理要求。这些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帝国
主义列强的扩张野心,显示了人民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巨大力量。
  1912年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中华民国大权后,不惜拍卖路权,换取帝国主义国
家的支持和施舍。1914年前,德国又夺得了在山东修建高(密)韩(庄)等铁路的贷款
权(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计划未能实现)。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霸占胶济铁
路,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日本享有德
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企图进一步加强对胶济铁路的统治,维护它的
其他侵略特权。经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日本被迫于1923年将胶济铁路归还中国。
1924年以后,津浦铁路在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屡遭破坏,不得不分段行车和经营。
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才逐渐修复全线,恢复南北直通。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
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25年间,省内铁路一直沿袭清末以来分线管理的体制,
无论线路长短,均按照投资和经营者的利益分线设局(或公司),致使经营管理分散,
直达运输受限,运输效率很低。同时,受政局动荡和战乱影响,铁路技术改造进展
缓慢。这25年间,山东铁路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并从自发地开展维护自身利益的经
济斗争,发展为有组织地开展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政治
斗争。早在1921年夏天,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王尽美等人的组织帮助下,济南
厂就组织了带有工会性质的工人俱乐部;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济南地方组织的领
导下,济南厂成立了山东最早的工会组织;1923~1925年间,济南、青岛、张店等
地的一些站段和铁路工厂,陆续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全国比较早的一批工会组织。
并先后发动工人进行了数十次罢工、罢运等多种形式的斗争,涌现出伦克忠、郭恒
祥、纪子瑞、薛文英等著名革命志士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在山东工人运动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省内铁路全部沦陷。铁路
工人与人民抗日武装密切配合,持续不断地进行袭车破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
重打击。日军为扩大侵华战争,加紧掠夺省内资源。对铁路实行分区管理体制,并
在拆除一部分支线的同时,加强了干线的改建和扩建,以提高运输能力。1945年抗
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随即解放和接管了省内部分铁路,并成
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南京国民政府凭借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从1946年起向山东解
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使铁路再次遭到严重破坏。连续不断的战争,使省内铁路
支离破碎,残缺不全。1937~1948年,兖济、台枣等5条支线被全部拆除,其它干
线,支线被部分拆除;许多重要桥梁、设施遭到毁坏,大批机车、车辆成为“死机”
、废车;铁路工厂也濒于停产。
  1948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境内节节败退,境内铁路逐步被中国人民解放
军解放和接管。山东人民及铁路职工在中国共产党发出的“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
就修到哪里”的号召下,以高昂的革命热情日夜抢修已接管的铁路线。仅1948年底
前的两个月,就抢修线路300余公里。济南厂广大职工昼夜不停制造线路配件,曾
在15天内生产出各类配件15万件,保证了线路的及时修通。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特地赶往济南厂慰问。铁路的修复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军南
下,山东人民及铁路职工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建国后(1949-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下简称建国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山东的铁路事业在继承和改造已有铁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在解决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和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中不断前进。尽管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也有曲折,但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山东境内铁路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全部回到人民手中,管理体制由分散管理变为国家统一集中管理,为人民服务成为铁路部门的根本宗旨。
  1949~1952年,省内铁路系统把医治战争创伤,改变技术设备落后状况作为基本任务。到1949年底,济南铁路管理局(后改为济南铁路局,以下简称济南局或路局)已修复省内铁路885公里,占当时全国铁路总长度的4.1%。1950年后,又先后修复了磁(窑)东(都)、薛(城)枣(庄)支线。同时,济南局和铁路工厂认真执行铁道部制定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开展学习苏联,推广中长铁路经验;改革企业管理,建立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广泛开展以“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学习、推广和创造出许多先进工作方法,使运输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从1953年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起,省内铁路系统开始建设新线和进行运输组织、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改革。1953~1956年建成建国后省内第一条铁路新线--蓝(村)烟(台)铁路,将胶济铁路与黄海之滨的烟台港相连,开辟了一条新的海陆通道。同时,对已有的铁路线开始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在改革旧的运输组织方式方面,1955年济南局首先试行“运输综合作业方案”,探索利用既有运输能力,实现直达、合理、均衡运输的新途径。在此期间,济南局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运输生产指标。1957年省内铁路的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比1952年增长76%,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期间,省内铁路工厂从附属于运输部门的修理工厂,发展为独立的机车、车辆制造或机车、车辆修理基地。四方厂先后于1952年和1953年制造成功全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辆硬席卧车,成为全国第一家机车车辆制造工厂,揭开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史上新的一页;济南厂在更新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改进劳动组织和生产工艺,成为全国修理蒸汽机车的专业化工厂。
抗美援朝期间,全省铁路系统一批批优秀职工奔赴朝鲜前线,并将大量机车、车辆开往战场,出色地完成了战时运输任务,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大跃进”开始,济南局由铁道部垂直领导改为受铁道部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双重领导,这给铁路运输的集中统一指挥带来一定影响。之后,一大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得不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的盲目蛮干和运输秩序混乱的状况。全国大炼钢铁开始后,矿石、煤炭等货物运量急剧增加,运能严重不足,出现了调度不灵、管理混乱、设备失修、事故频繁、货物堵塞等现象;受大计划、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基本建设规模过大。1958年后上马的津浦、胶济双线工程,因财力、物力不足,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被迫停工待建,造成损失和浪费。
    〖1961-1965〗
  从1961年起,重新恢复了铁道部集中领导的体制。省内铁路系统开始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整顿铁路工作,纠正管理和生产中“左”的做法,普遍进行整章建制、整顿运输秩序活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统一的生产指挥系统,使运输生产局面逐步好转,并涌现出一批优质服务的先进典型。磁东支线大协车站创出了把方便送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以为煤矿服务、为收货单位服务、为到站服务和为编组站服务为内容的大协风格,1965年被铁道部命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车站”,中共铁道部委员会作出《关于全路学习大协站的决定》,推广他们的经验。大协车站成为全国铁路为人民服务和联劳协作的典型。1958~1965年,全省人民和各级政府大办铁路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组建过山东省地方铁路局和部分地、市地方铁路管理机构。8年间,省内重建了兖济支线,新建了通往莱芜煤矿的东(都)莱(芜东)支线,分别建成了通往肥城煤矿和胜利油田的泰(安)肥(城)、张(店)东(营)支线的大部分路段。同时,还普遍增加和延长了站线,大量更换新轨和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铁路工业部门则向运输部门提供了大批新型机车、车辆以及其它技术设备。1958年四方厂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又陆续制成双层客车、低重心轻快列车组等新产品,并在此后承担了部分出口客车和机车的生产任务。1965年,济南厂率先进行了机车修理工艺的改革,为全国机车修理业从现修现配向专业化生产过渡探索了新路。1959年成立的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以下简称四方所),在配置了车辆性能试验的成套设备之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铁路车辆的试验研究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1966-1985年 
   〖1966-1976〗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省内铁路系统受到严重冲击。“大串连”打乱了正常的运输秩序,省内铁路系统的领导机关被夺权,大批铁路单位陷于瘫痪。到1969年,济南局行车事故件数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增加1.4倍,旅客列车始发和运行正点率分别比1965年下降13.7%和33.4%,货物列车始发和运行正点率分别比1965年下降30.7%和22.5%。尽管1967年解放军对铁路实行军管,但铁路运输生产的被动局面仍未能根本扭转。
  1971年,铁路运输生产曾一度出现转机,并开始缓慢回升。但1974年掀起的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又使铁路形势发生逆转,造成生产停顿、枢纽堵塞、运输不畅,已经回升的省内铁路货物周转量和列车正点率,再度全面下降。197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即9号文件)后,铁道部部长万里来济南局落实9号文件精神。为了贯彻《决定》提出的要求,山东铁路系统采取了整顿领导班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惩治不法分子等一系列措施,使中央提出的“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安全正点、当好先行”的整顿目标初步得到实现。以后,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影响下,运输生产又一次面临严峻的局面。为“保住津浦线”畅通,广大铁路干部职工排除干扰,竭尽全力维持运输生产。在1976年唐山地震期间,山东铁路系统干部职工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派出抢修和医务人员,日夜兼程奔赴灾区,修路救人,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山东的铁路事业虽然受到严重影响,但铁路建设仍取得一定进展。泰肥、张东等支线经续建和改建后相继竣工。工程艰巨、贯穿鲁中丘陵的辛(店)泰(安)铁路的建成,又开辟了从津浦铁路通往半岛地区的另一条通道。然而,省内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和铁路工业的发展,却因动乱和资金不足而不能如期实现,使省内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运量与运能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976-1985〗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铁路被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山东的铁路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6~1985年,随着国家对铁路投资的不断增加,济南铁路枢纽、津浦铁路双线(省内部分)和胶济铁路双线(济南至蓝村段)相继建成,各编组站、区段站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扩建,大大改善了省内铁路的运输条件。而新(乡南)兖(州)、兖(州)石(臼所)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再辟一条陆海通道,形成连接鲁、豫两省和横穿京沪、京广铁路的东西大干线。通往渤海之滨莱州湾畔的益(都)羊(口盐场)地方铁路的兴建,以及山东省地方铁路局(以下简称地铁局)的重新组建,标志着多渠道集资建路的大趋势,以及省内地方铁路事业的再次兴起。到1985年,省内铁路营业里程和正线延展长度,已由1949年的885公里分别增加到1987公里和2871公里(均含临管运营线,未含地方铁路)。济南局的综合运输能力达70000百万吨公里;同时,四方厂和济南厂通过对各自生产系统的全面技术改造,1985年已经达到年产内燃机车70台、客车260辆和年修蒸汽机车600台、客车200辆的能力。
  1976~1985年,全省铁路系统通过拨乱反正,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标准化作业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在职或职前教育,以及以“安全正点、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为内容的路风建设,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普遍提高,运输生产日益稳定,先后实现10个行车安全百日。10年间,省内铁路系统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如:济南局8次获进京直快旅客列车评比第一名的青岛列车段240/239次列车,装卸50万吨以上无货损的青岛站装卸甲班六组,安全行车26年无事故的济南机务段机车司机阎德吉;四方厂坚持科学管理、质量信得过的锻工车间弹簧班,一心扑在内燃机车底架组装线上的机车机体车间铆工五班班长臧作孝,焊接上万个管道接头保持质量全优的动力车间汽焊工李京义;济南厂重视产品质量的组装二车间配线班,开发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扳机系列的工程师刘林一;四方所在车电及制冷研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机电研究室和在车钩缓冲器研究中成绩突出的工程师戴家骥等。
  1976~1985年,省内铁路系统全面进行了企业整顿,逐步实施了以经济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促进了运输、工业、科研的迅速发展。10年间,省内铁路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以平均7.7%的速度增长,1985年达到49776百万吨公里,比1975年翻了一番还多。到1985年山东省以占全国3.8%的铁路营业里程,承担着全国4.7%的铁路运输周转量,成为全国铁路运输最繁忙的省区之一。
    〖1949-1985〗〖建国后〗〖铁路〗〖事业〗〖成就〗〖概况〗
  建国后山东境内铁路事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949~1985年的36年间,省内铁路营业里程和正线延展长度分别增加1.2倍和2.2倍,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加8.7倍和28.2倍,铁路工业总产值增加22倍。省内铁路职工总数,已从1949年的2万人增加1985年的12万人,固定资产总值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初的7亿元,增加到第六个五年计划末的37亿元。36年间,省内铁路数量少、分布偏的状况已经改变。全省除聊城地区外,13个地、市已有铁路相通,山东的铁路已经成为华东沿海地区晋煤外运、海陆联运及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省内新建铁路所到之处,一批批新兴城镇和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盐业等生产基地纷纷出现。特别是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鲁中南山区,在通了铁路之后,内外交流日益活跃,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36年间,随着铁路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迅速崛起、运输设备的逐步更新以及运输管理的日益完善,省内铁路的运输效率不断提高。在全省各种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省内铁路的客、货运输周转量一直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居于首位。在1985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周转量中,铁路的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1%和77%。省内铁路作为全省人民长途旅行和大宗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为方便人民生活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省内铁路在这36年的发展过程中,营业里程及运输能力的增长速度,还远远低于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客、货运量的增长速度,使铁路运输长期处于运能不能满足运量需要的矛盾之中,它所特有的长距离、大批量、小能耗、低成本、轻污染和全天候日夜不停运行的产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给铁路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国家将铁路建设逐步置于国民经济的“先行”地位,铁路事业已经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发展蓝图中,华东沿海地区继续被列为全国铁路建设的重点。铁路系统也已确定实行全行业投入产出的经济承包,将继续扩能增运,开展横向联合及多渠道集资建路,以加快铁路发展的步伐。随着这些计划和措施的逐步实施,山东铁路事业必将进入一个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第一卷 铁路建设
建国前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50年中,山东省境内仅建有胶济、津浦(指山东省境内部分。下同)两条铁路干线和张博、磁东、兖济、临枣等支线。这些铁路多为德、英等帝国主义列强所修建,路权大都操纵在外国人手里,成为他们掠夺山东资源财富的运输工具。在铁路修筑前,曾发生过收回筑路权的斗争;修筑中,又发生过沿线人民反抗筑路的斗争。由于多国参加修建,致使标准、设备繁杂不一,线路质量差,运输能力低。收归国有后,又曾成为军阀内战的工具。连年战争的破坏,加之年久失修,到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省内原有铁路85%以上的线路桥梁等设备残缺不全,路况很差,行车速度每小时最高60公里。
建国前夕,随着山东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中央军委铁道部所属铁道纵队在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的协助和当地政府、人民支援下,1949年修通了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及部分支线。建国后,山东省内铁路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重新修复了磁窑至东都和兖州至济宁的支线;新建了蓝村至烟台的铁路和泰安至湖屯、东都至莱芜的支线;先后建成津浦铁路双线部分区段;新建了辛店至泰安的铁路,并扩建了济南铁路枢纽。

建国后
  1958年“大跃进”期间,省内部分地、市先后修建了一些地方铁路,主要有杜科至小营的张北地方轻轨铁路;1976年修建了济宁至菏泽的地方铁路。以上两线已先后移交济南局。1958~1976年间,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运动及当时经济状况的影响,铁路建设受到挫折,有的工程几上几下,阻碍了铁路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了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了固定投资10亿元。津浦铁路双线实现了全部自动闭塞;胶济铁路双线一期工程(济南至蓝村)开通投产,二期工程(蓝村至青岛)正在紧张施工;新建了兖州至菏泽、兖州至石臼所的铁路;修建了益都至羊口盐场的地方铁路。至1985年底,全省铁路正线延展长度达2871公里;修建厂矿专用线447条,计长1044.810公里;建隧道23座,总长度为11326米;建桥梁3277座,总长度为10.85万米,其中500米以上特大桥14座,长东(河南省长垣县赵堤乡至山东省东明县东堡城间)特大桥全长10282.75米、256孔,至1985年底时仍为亚洲第一长桥,居世界跨越江河铁路桥的首位。
  1949~1985年,山东省内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2.6亿元,至1985年底省内铁路营业里程为1987公里,是1949年营业里程885公里的2.24倍。1985年底全省除聊城地区外,各地市均有铁路相通,已初步形成国营铁路和地方铁路、干线和支线、专用线纵横交错、互相衔接、连接城乡的运输网络;并逐步向鲁西南、鲁东南、鲁西北延伸,从而使省内过去铁路数量少、质量低、布局偏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山东铁路已成为北煤南调、晋煤外运、水陆联运、联系华北、华东、中南等各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要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第一类 铁路干线
第一辑 胶济铁路
一、概况
  胶济铁路横贯山东省中部,东起青岛,西到济南,与津浦铁路相接。始建于1899年,1904年全线通车。至1985年底,胶济铁路单程正线总长为385.057公里,设车站68个。铁路所经地形为平原及丘陵区,王村为全线最高点,标高157.26米。地震烈度除?山乍?山站至朱刘店站、谭家坊站至弥河东、益都西至普通站东为7度,弥河至益都站西为8度外,其余均为6度。辛店、张店、周村、北关站按省抗震文件规定工程设计按7度设防。青岛至沧口站为海蚀阶地,沧口至潍坊站为5米至20米深度的大沽河、潍河沉积性土及砂性土,潍坊至黄台站为黄土状土夹普通粘性土与砂砾层,黄台至济南站为10米至28米深度的黄河冲积粘性土及砂性土。全线除枣园至郭店站、益都至辛店站地下水位较低外,其余均较高;线路跨越的大沽河、潍河、弥河、淄河、孝妇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线路东部为海洋性气候,中、西部则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全线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4.5℃;日最大降雨量298.4毫米;瞬间最大风速44.2米/秒;最大积雪深度37厘米;最大冻结深度53厘米;河流结冰厚30~40厘米,冰期一般在12月中旬~次年2月下旬;全线年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胶济铁路沿线有蓝烟、辛泰两铁路干线及张博、张东、坊子支线和益羊地方铁路与之连通;有石油、石油化工、煤炭、冶金、轻工、盐业、发电等工业和粮食、烟叶等农产品。1985年沿线工农业产值约占全省总产值的70%。线路东端青岛为避暑胜地,沿线名胜古迹多,旅游业兴旺。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二、线路初建
  (一)修建缘起
  鸦片战争后,德国为了在中国扩充势力范围,先后调查了山东内地和胶州湾的经济、军事和自然条件等情况。1897年11月,借口巨野教案,强占了胶州湾;1898年3月6日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9年6月14日,德政府据此不平等条约,特许德国14家大银行集资5400万马克,修建胶济铁路和胶沂铁路(青岛经沂州至济南,后未动工)。同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开工。
    
  (二)勘测设计
  德国于1898年夏分段进行初测,1899年春进行定测。线路设计为单线,并预留以后铺设双线的条件。最大坡度6.67‰,最小曲线半径300米,轨距1.435米,路基顶宽5.9米。碎石或卵石道床,钢轨30公斤/米,轨枕为钢枕,用0-6-0式S型、0-6-2式R型、4-6-0式机车牵引,夜间不行车。用地按双线一次廉价购得,共占地2.78万亩(约合今4.17万市亩);共用银80.1万元,平均每市亩购价用银19.20元。
   
  (三)工程施工
  整个工程施工由在德国柏林成立的山东铁路公司总办和总工程司负责。采用包工形式,由德国人组织中国工人施工和担任技术指导、监督。参加筑路的中国工人每日约2.5万人。路堤填土不打夯,用预留沉落量来保持标高,除石质路堑采用爆破方法外,均用人力挑抬土方。1899年9月23日始由青岛、胶州两地分别向西铺轨,铺至潍县(今潍坊市)后,改由一个铺轨队继续施工。1899年11月线路建至高密境时,乡民要求山东铁路公司多开涵洞,以免水患,公司置之不理,并挖坟堵河、强占民田,乡民武力阻拦,德兵开枪杀伤多人。官亭庄农民孙文与绳家庄武生李金榜等人,组织当地108个村庄的万名农民,拔路桩、平路基、烧工棚,迫使工程停工一年后才继续施工。施工大部以人力为主,作业时间任意延长,无任何劳保待遇,且廉价支付砖石物料款和劳动者的工钱。至1904年6月1日全线建成,干线长395.284公里,共建车站56个,大中小桥涵共1165座。全线修建费(含张店至博山的支线)实用5290.12万马克,平均每公里造价11.90万马克。
    
  为加速掠夺山东矿产资源,胶济铁路德国统治当局建成一段即通车运营一段。1902年6月1日建至潍县,10月就开挖坊子煤炭,月末就将煤运至青岛,仅1902~1913年,德国掠夺山东煤炭即达341万多吨;1905~1913年间,掠夺的运营收入达1950多万元(银元)。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三、重大修复与技术改造 1985年胶济铁路桥涵统计表
  (一)重大修复
  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之机,于1914年9月3日派兵在山东龙口登陆,9月25日占领潍县车站,10月25日占领济南,先行强占了胶济铁路西段;11月7日会同英军攻下青岛。至此,胶济铁路全线沦入日本的军事统治之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1月中旬开始,胶济铁路工人将机车、车辆过轨南运粤汉铁路。从25日起,工人又破坏了部分线路和桥梁。
  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侵占胶济铁路,为侵略战争需要,进行了紧急抢修,2月11日勉强通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下简称八路军驻山东部队)、人民抗日武装和铁路工人坚持抗战,经常不断地破袭铁路和军用列车。1938年1月~1939年3月共破袭铁路605次,1940年1月~1941年3月因破袭铁路使侵略者共发生运转事故1347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和军事计划。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鲁中区党委立即组织接管了胶济铁路西段。国民党政府为发动内战,派兵进攻解放区,1946年12月勉强修通胶济铁路。但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山东人民的不断打击下,使通车不久的铁路交通又处于瘫痪状态。1947年,解放军陆续解放胶济线西段,1949年元旦坊子至济南间修复通车;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胶济铁路全线解放,7月1日全线修复通车,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
    
  (二)技术改造
  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和日军侵占期间,曾对线桥、站场、电务设备进行过改造,但标准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至胶济铁路全线解放,津浦区铁路局对胶济铁路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建国后至1958年,对部分站场进行改建和扩建。1959年开始至1962年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总投资1556.13万元。至1981年已将全线旧轨换为国产新轨。至双线一期工程开通时,原有线路与双线技术标准基本达到一致。
    
  线路 线路初建时,路基70%为路堤,平均高度为3.4米,最高11米,其余绝大部分在丘陵中以爆破挖方通过,平均挖深2.3米,最深达8.5米。路基顶宽初为5.9米,建国后普遍加宽至7米。双线施工时,并行路基宽度为:两线间距离最小为4米时,土、石质路基宽分别为10.9米和9.9米;两线间距离大于4米时,则相应增加上其大于4米的距离。最大边坡高约12米,路堑挖方最深达10.6米。初建时,弯道多、坡度大,曲线占全线的24%,坡道占58%,最大的大临池坡道为6.67‰,影响运输能力。
  初建时铺30公斤/米、长10米钢轨。每根轨下铺12根钢枕。1914年日本侵占后,将城阳至李哥庄站间换为37公斤/米钢轨和木枕。1926~1936年胶济铁路管理局又将青岛至张店站间(不含城阳至李哥庄)换为43公斤/米钢轨和部分木枕,每公里铺木枕1800根。1938~1945年,张店至济南站更换为40~43公斤/米钢轨和木枕。建国后,1959~1965年第一次大修时,全用国产43公斤/米钢轨替换了德、日制钢轨;1977~1981年第二次大修时,又换为50公斤/米新轨和钢筋混凝土枕。在两次大修中,道床由过去30厘米厚的卵石,逐步更换为45厘米厚的石碴道床。双线施工时正线土质路基采用45厘米碎石和天然级砂石双层道床,道床顶宽由2.8米加至3米。
  德国侵占时,沿线仅设行人和畜力车通行的简易道口789处。建国后,为确保交通和人身安全,多次改建道口。至1985年底,有平交道口389处,立交道口77处,其中分设快慢车道的立交道口19处。
  1904年6月1日全线通车时,线路全长为395.284公里;1915年因线路改道,缩为394.939公里;1940年西端因接入津浦铁路济南站,缩为392.975公里;1984年双线开通,因线路不经坊子而取直,全长缩为385.057公里。
    
  桥涵 桥涵按初建时标准统计,计建有特大桥1座、大桥19座、中桥48座、小桥915座、涵管182座,共计1165座。设计载重以轴重13吨为标准,最大净孔为40米,梁部跨度大于15米的为华伦式桁梁,小于15米的多为钢板梁、工字梁或钢筋混凝土板梁。桥梁施工拱桥就地砌筑,小跨度钢桥随铺轨进展就地拼装架设,大跨度钢桥则先铺设便线通车再就地拼装。
  建国后,对全部桥梁进行了鉴定、补强、改建,达到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要求。双线建设中,弥河、淄河桥载重等级达到中-26级,其他为中-22级;梁部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或预应力混凝土梁;基础采用明挖扩大式、沉井式和钻孔灌注桩式打入桩基础。建国前,钢桥占全部桥梁总数的75%,由于钢桥易锈,维修费工;建国后已将原有中桥3座、小桥41座以及新建桥梁,更换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梁,到1985年钢梁桥数已下降为15.2%。见表1-1。
  1985年胶济铁路桥涵统计表
  
表1-1
┌───────────────────┬───────────┬───┬───┬───┐
│桥梁                 │其中         │涵渠 │天桥 │地道 │
├───┬───┬───┬───┬───┼───┬───┬───┤座/  │座/  │座/  │
│特大桥│大桥 │中桥 │小桥 │合计 │钢桥 │圬工桥│其他 │横延米│延长米│横延米│
│座/  │座/  │座/  │座/  │座/  │座/  │座/  │座/  │   │   │   │
│延长米│延长米│延长米│延长米│延长米│延长米│延长米│延长米│   │   │   │
├───┼───┼───┼───┼───┼───┼───┼───┼───┼───┼───┤
│1   │18  │137  │660  │816  │124  │691  │1   │98  │1   │8   │
│/   │/   │/   │/   │/   │/   │/   │/   │/   │/   │/   │
│606  │4860 │7035 │6476 │18977 │4650 │14294 │33  │18069 │32  │208  │
└───┴───┴───┴───┴───┴───┴───┴───┴───┴───┴───┘
1975年新建的淄河特大桥,位于下行线246.602公里处,系18孔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扩大沉井基础,全长606.2米,设计最大流量4600立方米/秒。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四、双线建设
  1958年,因“大跃进”运量增加及沿线拟新建工业区,国家决定修建胶济铁路双线。同年12月由北京铁道学院勘测设计,1959年1月完成步设计,后改由济南局提出娄山至四方站施工设计资料。1960年11月,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承担部分区间施工设计。济南局于1959年开始修建。1960年12月,建成黄台至历城段后,因调整国民经济计划而停工。1974年复工时,由交通部第二设计院先期一年提出北关至青岛站间新建双线的初步设计,主要技术标准:Ⅰ级干线,限制坡度5‰,最小曲线半径800米;车站到发线有效长850米,有条件的预留1050米;近期用前进型蒸汽机车牵引,远期用内燃机车牵引,牵引吨数3300吨,年运量为2700万吨;桥梁载重淄河、潍河为中-26级,余为中-22级。1974年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完成?山乍?山至南流站等四段部分产路基和桥涵工程。1977年因调整计划停工。1978年由济南局在张店至益都站间施工。1980年2月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参加济南至蓝村段一期工程施工。在双线施工中,因部分线路改道调直,原由潍坊站经二十里堡和173公里站至坊子站间的14.100公里正线,改称坊子支线。
  1983年12月,按铁道部的决定,保留小于800米曲线半径19处,坡度大于5‰的7段线路做下坡运行;上行线则改线绕行展坡,改变过去机车爬长大坡道的历史。改自动闭塞为继电半自动闭塞,改机车短交路为长交路,年输送能力也改为上行3000万吨,下行3900万吨,二院按此变更设计。一期工程总概算为8.318亿元。
  山东省和铁道部组成山东省胶济复线工程指挥部,沿线各地市、青岛分局也成立指挥部和办公室组织施工。专业力量有济南局5800人承担济南至谭家坊段,铁道部第三工程局7000人承担谭家坊至蓝村段,铁道部第五工程局承担电力、通信、信号、工程施工。沿线地方政府和人民大力支持铁路建设,共投入民工3.5万人承担土石方工程。
  济南至蓝村段施工,因原设计需修改,故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先建运输紧张地段,先简易通车,后再全面配套;同时采用新技术,保证了1984年7月21日开通。至1985年底,完成正线铺轨434公里,土石方1146万立方米;新建编组站和区段站各1个、中间站9个;扩建区段站1个、中间站27个;新建特大桥1座、大中桥73座、小桥164座;建成231.800公里10千伏贯通电力线和新建18个站的电气集中联锁;新建工务、电务、建筑、水电段各1个及生产、生活房屋18万平方米。
  1984年3月至1985年3月,济南局又参加了沧口至沙岭庄站间一期工程增加项目的施工,并建成通车。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五、站场设施 1985年胶济铁路车站等级及中心里程表
  胶济铁路初建时设56站,除青岛、坊子、张店、济南等较大车站外,其他各站多为2股道(四等站无站线),股道有效长480米。小站站台均用土筑成,货物仓库狭小。1914年日本侵占后,在青岛、济南、坊子设调车场,扩建29个车站站房;废止台子(台上)、太堡庄、涯庄、十里堡(平陵城至郭店间)、八涧堡(历城至黄台间)站。1923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后,扩建埠头货物总站,增建张店站调车场及18个车站站线。日军第二次侵占时,改扩建了上述站场。此后至建国前,恢复太堡庄站,另增设安家(白云山)、辛庄(康家庄)、高家(杲家坡)、涯庄、李羊、沙岭庄站。建国后,1960年将张店站改建为客货编组站,各站(除四方站外)到发线均延长至850米以上。各主要站增建了客货运设备和大型装卸机械。潍坊、张店站候车室大楼于70年代建成。此间又先后增设娄山、韩洼、台上、北流、王松、173公里、306公里、312公里、毕杨、于家村、韩仓、东风站,废止白云山站。1980~1984年修建双线时,因改线废止大临池、306公里、虾蟆屯、王松站。坊子、173公里、二十里堡变为坊子支线站。另新建45公里、潍坊东、163公里、虞河、297公里、池头、彭家庄站。至1985年底全线有68个站。双线开通区段的中间站,设到发线4股的有19站、5股的11站、6股的7站、7股和8股的各1站;大部分车站分上、下行设单进路;31个站新建旅客站房,9个站设旅客地道;一般站台300米,快车停车站台350米;有39站新建货物线,新建扩建独立货场12个,新建货物仓库2.6万方平方米。
  1985年底全线共设车站68个,内含1个乘降所、13个线路所。见表1-2。
  二等以上车站
    〖青岛站〗
  青岛站:为港湾站,呈纵列式站型,有到发场线路12条、编组场8条、货物作
业线13条,客运场有线路4条、站台2座、风雨棚1座;站房为德式建筑,建国后对部分设施进行了扩建。
    〖蓝村站〗
  蓝村站:为编组站,除原有东部站场外,又新建西部上行“二级二场”系统,到达场有线路9条、编发场16条、并设牵出线1条及一级制动位机械化驼峰。
    〖潍坊站〗
  潍坊站:为横列式中间站,有到发线6条,双线建设时建中间站台和两站台的风雨棚及地下道,站西有1个3条作业线货场和部分专用线。
    〖东风站〗
  东风站:为新建“一级三场”站,正线为外包式,有上行场到发线5条、下行场到发线4条、编组场13条、牵出线3条及一级制动位机械化驼峰;东端接辛泰铁路,并接铁石联络线。
    〖张店站〗
  张店站:为客货纵列式编组站,东部为“一级二场”,有到发、编组、站修、货场、罐车整备等线路39条;西部为客运场,有到发等线路7条,3座客运站台正在改造中。
  济南站:见津浦铁路之五“站场设施”。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1985年胶济铁路车站等级及中心里程表

表1-2  
─┬───┬─┬────┬─┬────┬─┬────┬─┬────┬─┬────
管│站名 │等│中心里程│管│站名  │等│中心里程│管│站名  │等│中心里程
辖│   │级│(公里) │辖│    │级│(公里) │辖│    │级│(公里) 
单│   │ │    │单│    │ │    │单│    │ │    
位│   │ │    │位│    │ │    │位│    │ │    
─┼───┼─┼────┼─┼────┼─┼────┼─┼────┼─┼────
济│青岛 │一│0.398  │济│山乍山?│四│137.905 │济│涯庄  │线│284.909
 │   │ │    │ │    │ │    │南│    │ │    
南├───┼─┼────┤南├────┼─┼────┤铁├────┼─┼────
 │大港 │四│2.856  │ │黄旗堡 │四│143.579 │路│周村  │三│291.201
铁├───┼─┼────┤铁├────┼─┼────┤局├────┼─┼────
 │四方 │三│6.452  │ │南流  │四│146.932 │青│297公里 │线│297.000
路├───┼─┼────┤路├────┼─┼────┤岛├────┼─┼────
 │沙岭庄│三│11.366 │ │北流  │线│152.225 │分│池头  │线│301.035
局├───┼─┼────┤局├────┼─┼────┤局├────┼─┼────
 │沧口 │三│17.050 │ │潍坊东 │四│159.291 │ │彭家庄 │四│306.743
青├───┼─┼────┤青├────┼─┼────┤ ├────┼─┼────
 │娄山 │三│21.911 │ │163公里 │线│163.00 │ │312公里 │线│312.000
岛├───┼─┼────┤岛├────┼─┼────┤ ├────┼─┼────
 │女姑口│四│25.355 │ │虞河  │线│167.935 │ │王村  │四│315.789
分├───┼─┼────┤分├────┼─┼────┤ ├────┼─┼────
 │城阳 │三│30.666 │ │潍访  │二│173.641 │ │普集  │四│322.039
局├───┼─┼────┤局├────┼─┼────┤ ├────┼─┼────
 │韩洼 │四│35.300 │ │潍坊西 │四│180.328 │ │杲家坡 │线│327.843
 ├───┼─┼────┤ ├────┼─┼────┤ ├────┼─┼────
 │南泉 │四│42.544 │ │朱刘店 │四│188.028 │ │明水  │三│333.752
 ├───┼─┼────┤ ├────┼─┼────┼─┼────┼─┼────
 │45公里│五│45.736 │ │昌乐  │三│197.219 │济│枣园  │四│340.211
 ├───┼─┼────┤ ├────┼─┼────┤南├────┼─┼────
 │蓝村 │一│51.634 │ │尧沟  │四│203.836 │铁│毕杨  │线│345.369
 ├───┼─┼────┤ ├────┼─┼────┤路├────┼─┼────
 │李哥庄│乘│57.045 │ │谭家坊 │四│212.476 │局│平陵城 │四│350.924
 ├───┼─┼────┤ ├────┼─┼────┤济├────┼─┼────
 │胶东 │四│63.913 │ │杨家庄 │四│219.138 │南│于家村 │线│356.302
 ├───┼─┼────┤ ├────┼─┼────┤分├────┼─┼────
 │胶县 │三│72.528 │ │李羊  │线│225.100 │局│郭店  │四│361.304
 ├───┼─┼────┤ ├────┼─┼────┤ ├────┼─┼────
 │台上 │线│79.259 │ │益都  │三│230.034 │ │韩仓  │线│365.410
 ├───┼─┼────┤ ├────┼─┼────┤ ├────┼─┼────
 │芝兰庄│四│84.558 │ │普通  │四│237.908 │ │历城  │三│369.240
 ├───┼─┼────┤ ├────┼─┼────┤ ├────┼─┼────
 │姚哥庄│四│89.327 │ │淄河店 │四│242.699 │ │黄台  │三│378.612
 ├───┼─┼────┤ ├────┼─┼────┤ ├────┼─┼────
 │高密 │三│97.448 │ │辛店  │三│250.274 │ │北关  │四│382.065
 ├───┼─┼────┤ ├────┼─┼────┤ ├────┼─┼────
 │康家庄│四│105.608 │ │东风  │二│257.066 │ │济南  │特│384.619
 ├───┼─┼────┤ ├────┼─┼────┤ ├────┼─┼────
 │蔡家庄│四│113.340 │ │金岭镇 │四│261.091 │ │    │ │    
 ├───┼─┼────┤ ├────┼─┼────┤ ├────┼─┼────
 │塔耳堡│四│119.696 │ │湖田  │四│266.382 │ │    │ │    
 ├───┼─┼────┤ ├────┼─┼────┤ ├────┼─┼────
 │丈岭 │四│125.816 │ │张店  │一│273.547 │ │    │ │    
 ├───┼─┼────┤ ├────┼─┼────┤ ├────┼─┼────
 │太堡庄│四│132.071 │ │马尚  │四│278.496 │ │    │ │    
─┴───┴─┴────┴─┴────┴─┴────┴─┴────┴─┴────
  注:“等级”栏内特为特等站,一为一等站,二为二等站,三为三等站,四为
四等站,五为五等站,乘为乘降所,线为线路所。(以下表1-3、4、6、7、8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第二辑 津浦铁路(德州至韩庄段)
一、概况
  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1912年全线通车。北起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南至江苏浦口,全长1009.480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东站,正线全长为1013.830公里,设站85个,山东境内31个。至1985个底,全线正线全长为1008.500公里。山东境内北起桑园至德州间219公里+300米处,南至韩庄运河桥南端628公里+164米处,计长408.864公里,设有60个车站。线路所经地区以泰山为最高点,海拔1524米。向北多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向南渐降为丘陵。济南站以北土壤主要是黄河冲积的高原黄土;济南至泰安站间为棕壤土;泰山以南为潮土类,局部伴有砂礓黑土;滕县站以南上部为粒沙质土为主,中部为细沙、粘土兼夹淤泥,下部为粘土、局部夹沙。沿线河流有马颊河、徒骇河、黄河、大汶河、泗河、京杭大运河等。其中,黄河下游,尤其济南附近区段的黄河为“地上悬河”;马颊、徒骇河雨季易漫溢成灾。沿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春秋短而冬夏长,年均气温11~14℃,最高气温达44.2℃,最低气温-27℃;年均风速3.2米/秒,最大风速达28米/秒;平均降雨量711.44毫米,建国后最大年降雨量济南以北达1164.8毫米,以南达1360毫米;全年降雪日平均少于10天,最多21天,初雪日在11月25日,终雪日在3月25日;年均雾日14天,秋冬季占9天;冻结深度济南以北为0.5米,以南为0.4米;线路北依燕山地震带,西邻河北平原地震带,东靠郯城、庐江地震带,地震烈度7至8度。
  1976年6月,省内津浦铁路建成双线。至1985年底有石德、胶济、辛泰、兖石、新兖5条干线与之相接,并与泰肥、磁莱、薛枣等支线相连。沿线农副产品、煤炭资源丰富。津浦铁路为全国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之一,是纵贯南北的大动脉,担负着青岛、烟台等港口进出口物资和华北、华东地区工农业建设物资的运输、中转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这个贴子最后由farmer在 2005/05/31 09:06pm 第 1 次编辑]

  二、线路初建
  (一)修建缘起
  1851年和1864年,直隶、陕甘总督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清廷为运粮的需要,英国人为便于掠夺运输均曾提出修建津镇(江)铁路,但未被清政府接受。1896年江苏候补道容闳呈准借用外资自行修建,后因1899年英、德两国夺取铁路贷款权插手承建,迫使容闳放弃自行修建计划。1908年1月13日,清政府与英、德两国正式签订《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00万英磅,年息5厘。议定以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韩庄运河桥为界,分南北两段各设工程局建筑。
    
  (二)勘测设计
  南段勘测由英国总工程司德纪、北段由德国总工程司德浦弥勒分别负责。据1899年5月签订的草合同,英、德两国已于1908年之前派人将南、北两段勘测完毕。1908年,北段工程总局派人由天津向南按原测图纸进行复勘,并将北段由北向南依次划为十大段。当年,勘测至第四大段(东光至平原站)路线时进入山东省,至1909年底,第九大段(界河至利国站,第十大段并入)勘测完毕。南段于1909年3月开始勘测第三大段(水池铺至韩庄运河桥)时进入山东境内。在南北两段路线勘定的基础上,购地局依此购地。线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条件为:单线;蒸汽机车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北段420至520米,南段457米;电气路签闭塞;限制坡度为6.67‰;最小曲线半径南段609.6米,北段600米;桥梁设计载重等级为2-8-0或2-6-2(最大轴重16吨)双机联挂;北段钢梁为古柏氏E-22级;南段为古柏氏E-35级;轨距为1.435米;路堤宽南段6.144米,北段6.00米;全线最大挖深曹村至夹沟站间约8米,最高路堤党家庄至界首站间约15米;路基未打夯,采用预留沉落量办法;枕木多购自美、日未防腐;钢轨北段用德国产甲型41公斤/米、乙型33.4公斤/米,国产汉阳轨36.7公斤/米,南段为42.1公斤/米;每节钢轨下铺设14根枕木。北段一律使用41公斤/米的9号道岔,南段干线使用42公斤/米的10号道岔,其他线路为8号道岔;臂板信号,联锁箱联锁;通信设备为木杆4条架铁线。
 (三)工程施工
  南北两段分别组织施工,雇用沿线农民筑路。北段工程于1908年6月30日开工。1910年施工进入山东境内,第五大段经过马颊、徒骇、黄河诸河因土质松软,桥梁墩台施工困难;济南以南岗峦重叠,步步升高,是北段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南段工程第三大段的第二、三、四区于1909年1月2日相继开工,由南向北渐进入山东境内。至1911年10月,铺轨至韩庄运河桥南岸。同年11月,北段工程向南也铺至此并与之接轨。1912年11月黄河大桥建成即开始全线通车。施工期间,德州至黄河北岸一段,材料从德州陆运,并自鹊山至禹城站间修运料便线62公里;济南至韩庄站用料,由胶济铁路运抵济南,再经黄河、运河转运。黄河以北线路,以碎砖代石渣。
  全线共建干线1105公里,建钢梁桥387座、圬工桥1290座,总合计用款9900余万元,每公里造价9万元。山东省境内用款3672万元(银元)。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三、重大修复与技术改造
  (一)重大修复
  津浦铁路投入运营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二十几年间,先后在德州至黄河涯站间以及在北沙河、大汶河、泗河等地段,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害,黄河泺口特大桥于1928年和1937年曾遭受两次战争的破坏,均经修复通车。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夺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山东的抗日军民对线路、桥梁等设施曾多次进行破袭。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阻止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自1946年1月至1947年9月,人民解放军及群众破袭津浦铁路320次,破坏线路337公里、桥梁57座及车站站线和其他设备。1948年,国民党军队败逃时,劫走机车车辆,并对所控制的线桥等设备进行了破坏,德州至桑梓店间近100公里线路全遭破坏,钢轨仅存三分之一。1948年底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铁路职工,在当地民主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对线路进行抢修,仅用50天时间,于1949年2月27日修通了津浦铁路北段。济南至兖州156公里铁路仅用40天即修复通车。1949年3月28日天津至蚌埠段修复通车。随着津浦铁路沿线地区的陆续解放,1949年7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建国后,1961至1962年间,三唐站及济南至白马山站间暴雨冲毁线路并造成路基下沉,均及时进行了抢修。1977至1982年,泰安站南地面和路堤发生28次塌陷,最严重的一次塌陷处为直径8米、深5米,严重危及行车安全。1983年以来,先后采用“岩溶注浆”和新建桥梁的办法进行了有效整治。
    
  (二)技术改造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津浦铁路已不能满足运量增长的需要。1949年下半年,站间距离在10公里以上的区间增设了会让站;自1950年起,各站开始增加站线及延长股道,更换钢轨;自1954年起逐段进行线路大修,更换为9至12号道岔;1956~1957年将部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650米延长为850米,至1958年更换为50公斤/米钢轨220公里;至1961年对翻浆严重、路基下沉地段采取修筑盲沟、换土加固路基等措施。至1962年,线路允许速度比建国前提高35公里。1976年双线全部通车后,各站到发线有效长均达到850米,部分超过1050米,同时扩建了旅客候车室、天桥、地道、风雨棚、货物仓库等。至1980年全部更换为50公斤/米钢轨、钢筋混凝土轨枕(大中桥、道岔除外),无缝线路已占75%;曲线半径原有5处在600米以下的,已有4处改为600米以上;大河至泰安站间由于改为双线绕行,使最大坡度由7.7‰降至5.4‰,除炒米店站有580米8.9‰的坡道外,其他区段均不超过5‰。另外,对信号、闭塞、集中控制等设施也进行了改造。从1984年开始,无缝线路部分又更换为60公斤/米或70公斤/米新轨。线路允许速度已达到每小时120公里。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四、双线建设
  (一)勘测设计
  随着运量的急剧增长,单线至1959年输送能力为1400万吨,已远不适应需要,经国家批准修建津浦铁路双线。1957年5月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承担德州至茅村段的设计,概算为12701.3万元。因“大跃进”形势所迫,双线提前于1958年7月施工,三院中止了初步设计,由济南局边设计、边施工。1960~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后,纠正了过去对运量估计偏高的设计,例如原设计到发线1050米、预留1250米,后改为按有效长850米、预留1050米进行设计施工。1964年德(州)蚌(埠)段复工,由于情况的变化,又由济南局设计事务所承担了勘测设计。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设计部门被取消,个别工程曾由施工部门自行设计,根据每年投资数额先施工运输紧张区段。主要技术标准:线路为Ⅰ级干线;正线为双线;限制坡度济南至泰安间8.6‰,其它地段4‰;最小曲线半径800米,最困难地段470米;到发线有效长850米,预留1050米;桥梁载重为中-22级,闭塞方式为自动闭塞;牵引类型为蒸汽、内燃机车;牵引定数为下行3500吨、上行2900吨;运输能力为90对,区间通过能力自动闭塞建成后180对。
   
  (二)工程施工
  1958年在“全党全民大办铁路”的号召下,地方政府大力支援铁路建设,山东省成立了津浦复线修建指挥部,济南局成立了复线工程办公室,先后调集了局基建处所属8个工程队及民工20万人,自德州站外238公里处至蚌埠站外832公里处全面开工。地方各县、市领导亲自担任指挥部的领导工作,有些县的民工自带工具,自筹食宿,分段包干赶修,群众还献物献料,形成筑路高潮。津浦铁路德州至蚌埠段双线工程,大致分为四个工期。
  第一工期:1958年7月25日开工,重点是德州至徐州间的于官屯至晏城、北集坡至吴村、薛城至韩庄三个区段共147公里,是当时运输最紧张地段。至当年10月、12月除北集坡至大汶口14公里一段外已先后开通。至1959年底,除党家庄至北集坡70公里及6处大桥桥头未铺轨外,其余地段双线均陆续开通交付运营。至1960年,完成土石方1700万立方米,正线铺轨392公里,建桥涵503座。其中大桥13座;双线开通41个区间,通车里程累计达318.280公里,年底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
  第二工期:1964年,双线工程复工。重点是徐州至蚌埠段。先后安排了各双线段及大桥、中桥。1969年双线投资较多,还安排了宿县等车站的修建。至1970年3月,共完成正线铺轨通车130.900公里,大桥6座、中小桥55座,房建8740平方米。至此,徐蚌段双线全部贯通。
  第三工期:自1971年始,施工重点转移到德州至徐州段,对区间双线、双线大桥、站场改造等进行了全面施工。至1976年6月,共完成正线铺轨通车90公里,大桥15座、中小桥涵83座,房建22.1万平方米。山东境内双线工程除泺口黄河特大桥为单线和兖州站两端暂未引入外,津浦铁路双线全部通车。
  第四工期:自1977年开始,为工程收尾配套阶段。主要顶目有兖州站北编组场、济南站上行场扩建、胶济铁路引入、济南机务段改内燃机务段、续建兖州站编组场及兖州机务折返段、泰安站整车货场、邹县站的改建扩建等工程。同时自动闭塞工程、机车信号及调度监督设施的安装,亦全部完成投入使用。
  截至1985年底止,津浦铁路双线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2896.6万立方米;桥梁709座,21682.1延长米;涵洞370座;正线铺轨624.607公里,站线261.893公里,道岔785组;全线建成自动闭塞;建房屋38.05万平方米;扩建给水站13个;扩建机务段、机务折返段各3个,增建机务折返段1个;德州至徐州段共征用土地19.6万亩。
  验交:由济南局基建处组织使用、养护单位参加,完工一项就验收一项并投入运营;一时不能验交的,由施工单位负责养护,先通后验。经验收工程质量分别达到合格或良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五、站场设施 
  津浦铁路全线初建站85个,山东省内31个;区间距离一般在10公里以上,一般中间站除正线外,设到发线和货物线各1股,旅客站台2座。韩庄以北站舍多按德式设计。通车后,1923年增设白马山站。1938年至建国前,一般车站站线增至2~3股,到发线有效长由450米延长至520米以上;并先后增设三唐、林庄、龙黄(后改为黄桥)、王字庄、孙庄、桑南、鹊山、炒米店、青杨、皮家店、大河、洪沟、云亭、磁窑、田家村、柳庄、白家店、程家庄、东滩、野店、看庄、刘家桥、井亭、孟家庄站。于1950年增设于官屯站;1962年增设李家桥站。建国前后,部分站名更换,修建津浦双线时,部分站撤销或改为线路所、乘降所。
  1985年省内共设车站60个,内含13个乘降所、1个线路所。
  另外,随着济南铁路枢纽的扩建,在晏城至白马山站间新修的津浦线和北环线
上,还增设了东沙王庄、董家庄、十二里阁、济南西、水屯站和桥南线路所。
  二等以上车站
    〖德州站〗
  德州站:位于德州市区西北部,津浦铁路与石德铁路在此相接。1910年建成,始称德州站,1913年2月改称德县站,1948年2月县改市时,复称德州站。由于遭战争破坏,至建国时,原站舍已不存在。建国后,站内先后修建旅客站台3座,到发线5股;1983年在站台的南北两端增建了连接3个站台的两个地下道,1984年又在3座站台上增建了风雨棚。至1985年底,新建的候车室、行李房等站舍总面积已达3990平方米,站外广场4342平方米。在车站南部设有编组场1个,其中上行19股道,下行11股道,编组场南边的上行到达场有5股道,合计有效总延长为32.853公里,另有专用线16条。全站实现了大站电气集中,道岔201组由人工搬动道岔改为电气操纵;在车站东西两侧还设有新老货场各1个,8股道、计长4.111公里;有龙门吊1台、叉车等装卸机械12台。1985年建成由石德铁路八王庄至津浦铁路长庄站的联络线,石德与津浦铁路德州以北的直达车流可不经德州站,减轻了德州站的压力。1985年全年装车数由1949年的3203辆升为6751辆;年货物发送吨数由1949年的3.2万吨升为24.8万吨;发送旅客由1954年48万人升为195万人。
 
  济南站:位于津浦铁路中段351.423公里处,胶济、津浦铁路干线在此相接。两线原在济南各设车站,两站间有两股联络线,以便车辆过轨。胶济铁路济南站始建于1899年9月,1904年7月建成,站场位置在五里沟北,东端为客运,西端为货场,站房现为济南铁路分局机关前楼;津浦铁路济南站始建于1910年,1911年12月建成,位于官扎营与茅家林南侧。日军侵占后于1938年将两站合并,1940年4月工程竣工,将胶济铁路自391公里+070米处改线接入津浦铁路济南站。1948年2月,调车场增至29股。1985年,济南站有客场1个,编组场2个,货场4个,线路176股,站舍总面积8578平方米,站前广场9450平方米,年发送旅客580余万人。其中下行编组场共有27股道,建有土驼峰1个,总计有效长1.9万延长米,当年接发列车能力平均97列,改编能力2437辆;上行编组场计有22股,有效长长计1.55万米,建有半机械化驼峰,道岔集中管理,信号自动集中自动控制调车进路,设有对讲电话等。接发列车能力日均78列,改编能力2587辆。在纬六路、南郊、辛庄和北货场建有4个货场、5座仓库、3座风雨棚、11座货物站台、8台10吨以上装卸机械。
济南西站:为济南枢纽主要编组站。详情见济南枢纽。
   
  泰安站:1909年始建,1910年竣工,初铺线路8股,站台2座,站房593平方米,100立方米水楼1座。1950年,修复1946年被炸毁的水楼改为站房,另在蒿里山建100立方米水塔1座。50年代增建、延长股道,新建风雨棚。60年代和70年代,先后完成了泰肥支线和辛泰铁路引入工程,增建了股道、站台、仓库等设施,并增设机械化装卸机具。80年代新建了5457平方米的旅客候车大楼及车站前广场。1985年实际日通过能力达106对,发送旅客338.3万人,发送货物27.7万吨,到达货物60.9万吨,装车6194辆,卸车1.35万辆。
     
  兖州站:1909年9月始建,称兖州府站。1938年日军侵占后曾改为滋阳站。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兖州站。初建时共有线路4股。至建国前增铺股道12股,建货场1处和300立方米水塔1座。50年代延长到发线。60年代初更换43公斤/米钢轨并清筛了道床。1975年开始将原站场改建为客运站场。1977年完成津浦铁路双线引入和兖州北货运站场工程。至1985年,兖州站呈纵列式布置。客运站场线路共14股;兖州北货运站场计有正线、站线线路27股,到发场设电气集中设备,编组场设非机械化驼峰自动集中调车设备;兖北货场计有货物线5股,站台、仓库各3座,货棚2座及机械化装卸机具等;另于兖北货运站场南设机务折返段,有机车整备线10股和三角线、水塔等设施。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这个贴子最后由farmer在 2005/05/31 09:15pm 第 1 次编辑]

1985年津浦铁路山东境内车站等级及中心里程表
   
┌──────────────────────────────────────────┐
│表1-3                                        │
├──┬───┬─┬─────┬──┬───┬─┬────┬──┬───┬─┬────┤
│管 │站名 │等│中心里程 │管 │站名 │等│中心里程│管 │站名 │等│中心里程│
│辖 │   │级│(公里)  │辖 │   │级│(公里) │辖 │   │级│(公里) │
│单 │   │ │     │单 │   │ │    │单 │   │ │    │
│位 │   │ │     │位 │   │ │    │位 │   │ │    │
├──┼───┼─┼─────┼──┼───┼─┼────┼──┼───┼─┼────┤
│天津│许官屯│四│222.60  │济南│北园 │四│348.254 │济南│柳庄 │乘│486.417 │
│分局├───┼─┼─────┤铁路├───┼─┼────┤铁路├───┼─┼────┤
│  │长庄 │四│228.300  │局济│济南 │特│351.423 │局济│姚村 │四│490.670 │
│北京├───┼─┼─────┤南分├───┼─┼────┤南分├───┼─┼────┤
│铁路│德州 │一│233.300  │局 │白马山│三│358.695 │局 │白家店│四│497.736 │
│局 │   │ │     │  ├───┼─┼────┤  ├───┼─┼────┤
│  │   │ │     │  │党家庄│四│365.354 │  │兖州 │二│507.422 │
├──┼───┼─┼─────┤  ├───┼─┼────┤  ├───┼─┼────┤
│济南│于官屯│四│240.124  │  │炒米店│四│372.069 │  │程家庄│四│515.933 │
│铁路├───┼─┼─────┤  ├───┼─┼────┤  ├───┼─┼────┤
│局济│黄河涯│四│245.710  │  │崮山 │四│378.796 │  │东滩 │乘│521.489 │
│南分├───┼─┼─────┤  ├───┼─┼────┤  ├───┼─┼────┤
│局 │李家桥│乘│251.693  │  │张夏 │四│385.246 │  │邹县 │三│527.600 │
│  ├───┼─┼─────┤  ├───┼─┼────┤  ├───┼─┼────┤
│  │三唐 │四│256.725  │  │青杨 │四│391.409 │  │野店 │乘│533.200 │
│  ├───┼─┼─────┤  ├───┼─┼────┤  ├───┼─┼────┤
│  │平原 │三│267.746  │  │万德 │四│398.534 │  │两下店│四│539.232 │
│  ├───┼─┼─────┤  ├───┼─┼────┤  ├───┼─┼────┤
│  │林庄 │乘│277.920  │  │皮家店│乘│404.172 │  │看庄 │乘│545.601 │
│  ├───┼─┼─────┤  ├───┼─┼────┤  ├───┼─┼────┤
│  │张庄 │四│286.319  │  │界首 │四│410.057 │  │界河 │四│552.775 │
│  ├───┼─┼─────┤  ├───┼─┼────┤  ├───┼─┼────┤
│  │黄桥 │乘│297.228  │  │大河 │四│417.132 │  │刘家桥│乘│559.542 │
│  ├───┼─┼─────┤  ├───┼─┼────┤  ├───┼─┼────┤
│  │禹城 │三│366.669  │  │泰安 │二│423.774 │  │滕县 │三│568.503 │
│  ├───┼─┼─────┤  ├───┼─┼────┼──┼───┼─┼────┤
│  │王字庄│乘│308.611  │  │洪沟 │四│429.749 │济南│南沙河│四│576.253 │
│  ├───┼─┼─────┤  ├───┼─┼────┤铁路├───┼─┼────┤
│  │晏城 │四│318.743  │  │北集坡│四│436.780 │局徐│官桥 │四│586.889 │
│  ├───┼─┼─────┤  ├───┼─┼────┤州分├───┼─┼────┤
│  │孙庄 │线│324.741  │  │云亭 │乘│443.091 │局 │井亭 │四│594.264 │
│  ├───┼─┼─────┤  ├───┼─┼────┤  ├───┼─┼────┤
│  │桑梓店│四│上333.015 │  │大汶口│四│451.257 │  │薛城 │三│602.023 │
│  │   │ │下333.966 │  ├───┼─┼────┤  ├───┼─┼────┤
│  │   │ │     │  │磁窑 │三│457.507 │  │沙沟 │四│610.023 │
│  ├───┼─┼─────┤  ├───┼─┼────┤  ├───┼─┼────┤
│  │桑南 │四│339.021  │  │南驿 │四│462.568 │  │塘湖 │乘│615.672 │
│  ├───┼─┼─────┤  ├───┼─┼────┤  ├───┼─┼────┤
│  │鹊山 │四│341.843  │  │歇马亭│乘│471.613 │  │韩庄 │四│625.486 │
│  ├───┼─┼─────┤  ├───┼─┼────┤  ├───┼─┼────┤
│  │泺口 │三│345.928  │  │吴村 │四│480.565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第三辑 蓝烟铁路
   一、概况
  蓝烟铁路由胶济铁路蓝村站起,向东北行至烟台市止。始建于1953年,1956年全线通车。1985年底正线全长183.865公里,建有车站18个。
  线路经过胶东半岛丘陵地区,蓝村至莱阳站间多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土质以沙粘土为主;莱阳至桃村站间地形比较复杂,地质构造主要为砂岩、页岩互层;桃村至烟台站间多数地段有台地,裸露的岩石中有大理石结晶石灰岩。线路最高点在海阳至长沙堡站间115公里+840米处,标高为147.84米;最低点在烟台站内,标高3.04米。穿越线路的主要河流有流浩河、五沽河、清水河和大沽夹河等。沿线平均气温12℃,最高40℃,最-15℃;年均降水量740.3毫米。沿线地震频繁,属中强震区,烟台市区地震烈度为7度。
  沿线经济吸引范围内黄金等矿产储量丰富,苹果、梨等水果驰名中外。线路的建成沟通了铁路、公路、海运,构成了以铁路为主的胶东半岛交通运输网。
   二、线路初建
  (一)修建缘起
  蓝烟铁路地处胶东半岛海防地带,是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建设的铁路。为促进山东半岛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财经委员会最初拟建由胶济铁路潍县(今潍坊市)出轨至威海卫(今威海市)的铁路,后经多次研究、比较,方确定修建由蓝村站出轨至烟台的铁路。
    
  (二)勘测设计
  由铁道部设计局第三勘测总队担任。1952年8月~10月31日进行初测,同年10月25日~12月25日进行初步设计。共征购土地2.7777万亩。1953年3月至9月完成定测,按年运量200万吨以上干线标准设计。为配合施工,第三勘测总队于1953年5月先后提出0至50公里、50公里至78公里施工设计文件,交施工部门施工。经铁道部决定线路暂修至莱阳为止。1954年8月,铁道部决定恢复莱阳至烟台段施工。  设计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条件:Ⅲ级干线标准;正线为单线;最大坡度上行8‰,下行6‰;最小曲线半径600米(有1处500米);到发线有效长蓝村至莱阳段为650米,莱阳至烟台段为560米;机车运行方式为循环式;使用“解放”型蒸汽机车;闭塞设备蓝村至姜家坡站间为电气路签闭塞,其余各站间为电话闭塞;桥梁载重钢梁按中-22级,钢筋混凝土梁及墩台建筑按中-26级。全线未编总预算,各段预算之和为6520.5万元。
  工程数量:建车站18个,工务段1个,建筑工区2个,机务折返段、列检所、军运代表室各3个,电务工区、公安驻在所各6个;建房268栋,计3万平方米;桥涵256座,与公路交叉道口12处。
  设计运能运量:初期设计年运量137万吨,需要通过能力6对;近期设计年运量189万吨,需要通过能力7对;远期设计年运量296万吨,需要通过能力8对。
  
  (三)工程施工
  修建初期由铁道部基建总局第五基建分局发包,铁道部第五工程局承包。全线共征购土地2.78万亩,莱西、莱阳县平均每天有1.1万人参加施工,完成了全线土石方总量的72%。1953年6月正式开工,8月,工程按铁道部要求,除路基、桥涵工程仍按Ⅲ级干线标准施工外,其余工程本着降低标准和造价的原则改按地方线标准施工。1954年10月,第五基建分局撤销,发包工作交由济南局基建处驻蓝烟铁路工作组接办,并开始铺轨,至年底由蓝村站零公里铺至50公里处,1954年6~11月继续铺至莱阳东79公里处。莱烟段于1954年10月开工,1955年7月改两端相对铺轨为由莱阳向烟台单方向铺轨,12月铺至烟台站。同年6月,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来蓝烟铁路检查工作,确定了烟台站布置方案。施工中,采取技术革新措施,在架桥时采取拨道落梁法,曾于9月创造了一天架8孔24米钢梁的纪录。在灌注桥梁墩台混凝土时,改脚手架送料为吊斗高空运送,灌注采用模板开窗法,既省工又省料。线路修建初期,铁道部苏联专家组特洛雅诺夫、扎冈达耶夫、俩布赫等人到蓝烟铁路工地,曾建议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按地方线标准施工等,并协助解决了外夹河大桥桥头防护及路基沉裂问题。1956年1月1日线路正式通车,省长赵健民等参加剪彩仪式。
  全线共完成土石方工程766.3万立方米,正线铺轨183.696公里,站线铺轨29.570公里,建桥126座,涵渠121座,全线实际投资6637.82万元。
  1956年1月27日,在青岛成立蓝烟铁路验交筹备处,并于3月份对47公里线路及建筑物进行了初验。4月6日验交委员会在青岛成立;4月11~18日进行了验收。复验后认为:线路设计基本正确,符合初期运营要求,但总体设计较差。桥梁、给水、通信、信号设备质量良好,线路、机务、车辆及房建设备合格,站场设备基本符合初期运营要求,并于6月30日正式办理交接,7月1日交付运营。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转]山东省志——铁路卷

   三、技术改造
  (一)站场、线路、桥梁
  1957年,烟台站扩建,将客货站场分设;1977年在烟台站外181公里处新建立交桥1座;1978年开始,先后用6年时间,增建客车停放线3条、卸煤线1条、客站风雨棚1座、5号和6号零担房,改造和配备龙门吊、内燃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并对线路进行了大中修;将正线38公斤/米和43公斤/米钢轨全部换为50公斤/米钢轨。
    
  (二)机务、车辆
  1961年,烟台机务折返段建造了30吨高架煤斗1座,1976年改建为50吨煤塔,并加装计量磅秤;1968年沿线供水设备改人工焚火往复扬水设备为电动离心泵、深水泵及柴油发电机组供水;1981年又增建给煤、给沙塔各1座。1982年,烟台列检所改以手试温为红外线轴温探测仪检查轴温。
    
  (三)电务
  1967年,全线闭塞设备由原来的电气路牌机更换为电气路签机。3年后又更换为D-66式继电半自动闭塞机。1977年再更换为D64式继电半自动闭塞机。1978年烟台通信楼建成,开通JJ2-4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增设烟台至青岛间C2-1型长途自动接续机。1982年,全线安装双频点式机车信号及自动停车装置,1983年珠玑站新建变电室1座、高压电源两路、高压开关柜两面、另设变压器2台,增建了低压电线路。1985年,全线安装了TW-8C型列车无线电话。
四、站场设施     
  1985年底,全线共设车站18个(含蓝村站)。
  全线建成初期,共有车站18个(含蓝村站),设道口162处,铺道岔99组;并对原蓝村站进行改建,新增股道5条;莱西、莱阳、徐家店、回里、烟台站各建股道3条,其余各站均为2条;共建货物线6条、货台3座、仓库1座,以及石碴专用线、莱山机场专用线、安全线各1条;旅客站台17座,中间站台1座;蓝村至莱阳段到发线有效长650米,姜家坡站为677米,莱阳到烟台段到发线有效长为560米,桃村554米。截至1985年底,正线铺轨延至183.865公里,站线新铺轨42.671公里,新建专用线27条,总长43.987公里,新增道岔203组,增铺石碴81.9万立方米,增建桥梁10座、涵渠9座。
  二等以上车站
  蓝村站:见本胶济铁路之五“站场设施”。
  
  烟台站:1956年第一次建站时,站场为横列式客、货混合型,站场铺轨6.432公里,铺道岔21组,1957年第一次改建与扩建,将车站的客运与货运分开,另设尽头式客运场;1969年进行第二次改建与扩建。1978年增建客车停放线1条。1981年增建卸煤线1条。1984年增建客车停放线2条,至1985年底共有客车线6条、货物线7条、企业专用线8条到发线4条,道岔34组,客运站台2座,风雨棚1座,货运站台4座。
1985年蓝烟铁路车站等级及中心里程表
    
┌────────────────────────────────────┐
│表1-4                                 │
├───┬───┬──┬─────────┬───┬───┬──┬────┤
│管辖 │站名 │等级│中心里程(公里)  │管辖 │站名 │等级│中心里程│
│单位 │   │  │         │单位 │   │  │(公里) │
├───┼───┼──┼─────────┼───┼───┼──┼────┤
│济南铁│蓝村 │一 │51.634(胶济里程) │济南铁│海阳 │四 │109.820 │
│路局青│   │  ├─────────┤路局青├───┼──┼────┤
│岛分局│   │  │-0.579(蓝烟里程) │岛分局│长沙堡│四 │118.793 │
│   ├───┼──┼─────────┤   ├───┼──┼────┤
│   │湍湾 │四 │10.832      │   │桃村 │四 │128.167 │
│   ├───┼──┼─────────┤   ├───┼──┼────┤
│   │姜家坡│四 │23.846      │   │陈家疃│四 │138.650 │
│   ├───┼──┼─────────┤   ├───┼──┼────┤
│   │上疃 │四 │37.118      │   │回里 │四 │151.292 │
│   ├───┼──┼─────────┤   ├───┼──┼────┤
│   │郭家庄│四 │46.261      │   │旺远 │四 │158.375 │
│   ├───┼──┼─────────┤   ├───┼──┼────┤
│   │莱西 │三 │54.734      │   │福山 │四 │166.884 │
│   ├───┼──┼─────────┤   ├───┼──┼────┤
│   │马格庄│四 │66.739      │   │珠玑 │四 │177.987 │
│   ├───┼──┼─────────┤   ├───┼──┼────┤
│   │莱阳 │三 │77.063      │   │烟台 │二 │183.865 │
│   ├───┼──┼─────────┤   ├───┼──┼────┤
│   │山前店│四 │92.790      │   │   │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2-23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