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大同机车厂对前进型蒸汽机车进行的综合改造与煤气化改造 根据铁道部1980年铁路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从1980年1月起,由大同机车工厂工程师陶倬负责主持前进型机车综合改造的设计与试制工作。主要内容有:汽缸增加乏汽稳压室:加粗、加长过热管;小烟管增加变阻节流器;改装扁烟筒;加设粘着重量增加器自动控制装置等。1981年10月,试制出第一台综合改造的前进型机车,车号为Q6191,出厂后暂配属大同机务段。经过半年多的运行试验,1982年5月,在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段进行牵引热工性能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后正式配属集宁机务段。在此基础上,铁道部与国家能源委员会正式签订了“前进型机车挖潜改造合同书”,要求达到:机车总效率9%;运用中节煤率3%:过热蒸汽温度提高10~20℃;降低煤渣损失。工厂于1982年和1984年,又先后生产了13台综合改造前进型机车(其中一台QJ6397号机车小烟管为螺纹管;QJ6783和QJ6801两台机车汽缸为小稳压室),分别配属桂林、宝丰、绥化等8个机务段。1985年9月,又在铁道科学研究院对QJ6783号机车进行牵引热工性能试验。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机车总效率最高为9.61%。
前进型机车的煤气化改造(即煤气蒸汽机车)1981年,大同机车工厂会同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大连铁道学院,对前进型机车煤气化改造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效果论证。1982年,经铁道部批准,开展了这项产品的研制工作。1982年至1983年,由太原重型机器厂和大同机车工厂协作完成了煤气炉的设计工作,1984年底,完成了煤气炉的试制工作。1985年2月,基本完成了机车施工图纸设计同年6月至11月,在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段进行了煤气炉的地面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