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解决京沪高铁上座率不足的唯一办法
京沪高铁连接的是北京、上海两个大都市,但是往返于这两个城市间的,可不都是官员款爷老板。 7月21日,北京铁路局发出公告,京沪高铁G181次等4趟列车自7月25日起临时停运。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称,这4趟列车终点站或始发站都是济南西站,由于配套不足、交通不便,乘客大多还是愿意选择普通列车 上座率不高,与其浪费资源,不如果断叫停,实在英明。但是,仅将“上座率不高”的责任推卸给“配套不足、交通不便”,恐怕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这让我想起了7月8日《北京晨报》的报道:京沪高铁运行后,京沪间原有的5对卧铺动车组取消,而备受乘客青睐的“夕发朝至”特快列车也仅剩T109/110一班列车。停开普通列车,不就是逼着人们去乘高铁吗?事实是,人们还是不选择高铁,导致高铁上座率不高,相比高铁建设的高投入和选址的严格性,又怎么会出现“配套不足、交通不便”的呢? 高铁上座率不高,关键还是在票价与老百姓的承受力存在矛盾。此前,将京沪间“夕发朝至”特快列车减少至只剩T109/110一 班列车,然而就是这趟车因性价比高和夕发朝至,成了学生族、出差族和旅游族出行首选;不仅如此,在其他地方,在高铁上座率不高的同时,类似的现象也在上演。这只能说明,城市间交通的消费者绝大多数是普通大众,很多人还在为生活往返于各地,谁会在交通上大把投入?就好比五星级酒店,不一定就比经济实惠的小饭店生意好一样,逼着占比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每次都进五星级酒店消费,现实吗?高铁,速度是快了,服务是好了,但也是一种商品,商品就要有它的属性——性价比,老百姓就认这个死理儿。 再说,京沪高铁的安全性还是有点让人担忧,甚至选择避让的行为。京沪高铁开通不久,在5天内就发生了6次故障,怎么不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尽管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在开通初期、磨合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2-3个月以后,稳定期将会出现。(7月22日《 今日早报》)可是谁敢拿自己的生命去与你磨合呢? 纵观京沪高铁新闻,自其开通以来,就始终被上座率不高和安全性能所困扰,这些或许都是对高铁取代普通交通的一种无声的否定。尽管如此,京沪高铁已成事实,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以此为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停了之,这才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 当然,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着诸多的质疑,但对于 部分列车停运之举,我并不赞成,我认为,最先应该采取的应是降价措施,如果降价措施不灵,那才有可能是“配套不足、交通不便”。反之,如果我们先将“配套不足、交通不便”问题解决了,京沪高铁上座率还是高不上去,那岂不又是一次浪费? 可见,当前,解决京沪高铁上座率不高的办法只有一个——降价。在这个问题上,降价就是把公共利益放在了首位,降价就能避免了京沪高铁的浪费……否则,京沪高铁还只是个“运椅子专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