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t

国资委网:我国第一代大轴重机车在中国北车开始研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6 11: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道游击队长 于 2012-10-16 11:28 编辑
Itany 发表于 2012-10-15 19:50
自由落体下落1mm的时间是2e-4s?
您好好算算
请问自由落体位移公式是什么?这是初中学的了。

这个还真是不好意思啊,忘开方了,我上学的时候计算就总丢三落四,要不咋考不上中科大呢,呵呵呵呵
那坠落时间应该为0.01秒,那确实无论如何追不到底了,不过并不影响最终效果,因为我也引用了您硬币的例子
其实我们干脆就不要纠结于具体数值了,您自己琢磨琢磨,从4米高的地方天天往电机齿轮上仍1块钱硬币(还不考虑风阻损失呢),这会是好玩的事儿吗?长此以往不会崩牙?不会裂纹?别忘了机车过一个轨缝这类的要震荡半天的,也就是说这个冲力要很久才能平复掉,紧接着再赶上个凹坑,又来了,呵呵呵
至于您得出速度越高动能越低,是您没有把现象细分成我总结的两种模式,实际上轨缝区既有微坠,也有微抬,而且我之前计算之前主观的认为重载机车微坠影响更大,其实错了,微抬影响更大,显然后者是与质量成正比,而前者是与其平方根成正比
然后关于紧接着的微抬升我们还没有去计算,其实这都不重要了,知道在一个什么量级上就够了,因为我始终相信,理论计算和实践永远都会有出入的,剩下来的事就应该是去实测数据了
不知道分析到这个份儿上,您还有什么话要说,还在坚持最开始无影响观点吗?

发表于 2012-10-16 11: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2-10-16 00:13
货机抱轴居多,这样黏着控制好做,但簧下重量大,线路破坏厉害,两者比较矛盾。
倒不是说半悬挂成本能低 ...

嗯,还是您客观,另外咨询一下欧洲机车轴重普遍多大?
弹性关节疲劳我的确没有去考虑,但如果需要我觉得还是可以寻求材料科学的帮助找到合适的材质的
我还是那个观点,毕竟,轴重已经是30t了,我不觉得黏着会是个大问题,当然这也需要实践了,咱是没辙了……

发表于 2012-10-16 13: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货机和客机轴重20~21.5比较多。标准一般不超过22吨。
发表于 2012-10-16 1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2-10-16 13:13
货机和客机轴重20~21.5比较多。标准一般不超过22吨。

明白了,谢谢……
发表于 2012-10-16 2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2-10-16 20:38 编辑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2-10-16 11:20
这个还真是不好意思啊,忘开方了,我上学的时候计算就总丢三落四,要不咋考不上中科大呢,呵呵呵呵
那坠 ...

我只是说您的“掉落”的理论是不太对的,不能这样去思考
必须综合考虑机车和线路的影响

就好比您不能把引进的E2-1000直接放在中国铁路上,因为中国的钢轨是欧式的,和日本的轨头形状不同
所以,CRH2的踏面改用了LMA,而相应的,二系悬挂、抗蛇形减震器的参数都要经过重新的调整

同样的,大轴重的机车相配合的是活载Zx1.2甚至更高的线路,枕轨是不一样的。
等效刚度等指标要明显强于现在的线路。
所以,我认为电机和齿轮箱收到的冲击不见得就比先有机车大。电机的悬挂方式不是主要矛盾。
因为电机的重量没有增加。重量增加的主要在车体上边
所以另一方面,簧下重量未必就有明显的增加

因而,像wheremylove引用文献说的,主要还是要调整一系和二系弹簧的参数。
而要抑制轴重转移(牵引力大了之后产生的弯矩就大了,轴重转移更严重)等才是主要矛盾
发表于 2012-10-16 2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17 1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Itany 发表于 2012-10-16 20:37
我只是说您的“掉落”的理论是不太对的,不能这样去思考
必须综合考虑机车和线路的影响

理论有什么问题您可以指出来,如果说不出哪有问题空喊不对岂不苍白?
我只是从原理层面分析这个问题,任何技术也不可能违背基本原理,的确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的,但说“无影响”是不是有点可笑呢?
“必须综合考虑机车和线路的影响”——这种空话套话就不要拿来论坛里说了
至于重载铁路线路标准的变化,为什么还要提及?我前面讨论的情况根本就跟这个没关系,标准再高,轨缝和病害你是无法回避的,这话还要我说几遍呢?
关于重量增加部位的问题算您提出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咱们就讨论一系悬挂,实际上在坠落问题上,簧下质量是加速坠落而簧上质量是减速(相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不知道这个您能否想明白,我先不解释了。看清楚这个问题,那么很显然簧下质量是直接加速冲击钢轨的(相比直接刚性连接),而簧上质量是得到弹簧缓冲的,当簧下质量先坠底后开始对弹簧施加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簧上质量的冲击。所以这里面就有个两面性,如果电机质量安排在簧下,那对钢轨的第一波冲击显然是加重的,但对于减轻簧上质量的冲击效果不利,如果电机质量安排在簧上,结果相反,所以这就需要具体计算和试验了。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如何,这些冲击力是直接作用在电机上的(如果采用半悬挂),固然一系悬挂会降低车体重量的冲击,但这个冲击显然还是会随着总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系数来增加缓冲效果,大概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弹簧挠度吧,但还是请您不要回避轴重增加冲击力增加这样一个事实(其他的都是技术手段,包括我说的全悬挂)
其次还有一个问题,重载机车必然追求大牵引力,所以采用大扭矩电机很正常,这种电机的质量很难相比原有的不增加
抑制轴重转移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合理安排机车结构,减小程度
实际上我也不觉得他们还能相比现在的方案再搞出什么新鲜东西来了
我说全悬挂的出发点,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电机
发表于 2012-10-17 13: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2-10-17 12:11
理论有什么问题您可以指出来,如果说不出哪有问题空喊不对岂不苍白?
我只是从原理层面分析这个问题,任 ...

最基本的,就是您这个理论啊,速度越大冲击能量越小,显然是错误的
发表于 2012-10-17 13: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Itany 发表于 2012-10-17 13:18
最基本的,就是您这个理论啊,速度越大冲击能量越小,显然是错误的

这不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就算您看不懂我的分析,我也已经在后面连续两次给您指出原因了,哎……
非得把这些话翻译成英文,拿到德国印刷一遍,再拿回来给您看,那才是“真理”,太可悲了……

发表于 2012-10-17 13: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2-10-17 13:21
这不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就算您看不懂我的分析,我也已经在后面连续两次给您指出原因了,哎……
非得 ...

我希望你能正确的把你所谓理论计算得到的不同速度下冲击能量和冲击力的结果贴上来~
发表于 2012-10-17 13: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Itany 发表于 2012-10-17 13:24
我希望你能正确的把你所谓理论计算得到的不同速度下冲击能量和冲击力的结果贴上来~

您在累傻小子吗?如果这样能使您的灵魂得到喘息,以挽留摇摇欲坠的颜面的话,我就不再废话了,该说的早已说过,或者再跟您强调一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我已经分析到这个份上了,再去纠结于计算结果就是典型的呆傻综合症,况且您也知道,许多量是需要实测的,您让我贴结果什么意思?现在唯一应该做的,是去实测电机受力。您干爹要是没下岗就好了,安排我主持个实验,我肯定邀请您上车观摩呢还,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2-10-20 15:5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要看到各种加强筋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21 14: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23 1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353 发表于 2012-10-20 15:56
又要看到各种加强筋了……

没看懂,为啥又要看到各种加强筋了?
发表于 2013-8-20 23: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又重载,又轴重那么大,不跑快,对电机损伤?那二系悬挂放油压减震放软点,大不了二系加个空气弹簧!哪用得着全悬挂。理由吗,前面说过很多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18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