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iji1979 于 2013-1-6 17:11 编辑
旧京广,与水之争 赵炎雄
2006年7月15日,洪水几乎淹没了武江两岸的所有。
旧京广沿武江而建。线路南端的张滩只剩下千疮百孔的站房,洪水掏空了铁路路基后,绕过水电站的大坝而去,留下的是悬空百米的铁轨。中部的新秦附近塌方严重,多处路轨被扭成了麻花。北端的双下也是如此。这条有五十多年历史的铁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目前,铁路的修与不修成为了大源镇居民最为关心的事情。大源是旧京广线上少数几个通了水泥公路的小镇,即便如此,汽车也要在大瑶山里绕行40公里的山路。而大源周边十多公里的小村落,外出也需要通过大源中转。在洪水之前,他们依靠的是每天开行于乐昌、坪石之间的通勤火车。
大源的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两岸山坡上的沙母林和柑子树,每年每户收入3000-4000元。他们平时在山边开垦的一些小块的田地用来种菜,但也不能做到自给自足,而目前由于大源里进驻了很多修筑隧道的工人,导致肉菜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这对刚从洪灾恢复过来的人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切,居民们都归咎于交通的不便,从前,他们最依赖的是每日一班的通勤火车。
离大源最近的歧门车站只剩下一间房,线上仍停着一列火车,但车站原有的站房都随着路基陷进了武江,仅剩下一座小屋,墙角上的大洞令人寒心。留守该站的巡路工曾伯每个月只能领到名义上的300多元的伙食补贴,因为现在他与其他巡路工一样,不知道从哪里支取,因此现在只能四处帮农民打散工、捡破烂以维持生计,而晚上则回到闷热的“绿皮”车厢里睡觉,车厢一头还圈养着一群鸡鸭。他激动地对记者说:“干了十几年巡路,工资也从以前的19元一天涨为今年的28元一天,千盼万盼着铁路不要塌方,这样我还能有工可做,现在线路损毁得如此严重,真的是无望了……”几乎每个车站都有像曾伯一样的巡路工,他们守着车站,运气好的还能住在没有倒塌的铁路房里。
张红是大源中学学生,周五下午放学,她便和同村的小孩沿着铁路步行回新秦,因为要走过无数处塌方的路段,仅仅十公里的铁路也要走上三个多小时。而一路上所走的路,全是附近的村民平整出来的小道,悬空的铁路改成的简易便桥随处可见。上个学期,像张虹一样住在铁路沿线的学生多达数百人,而现在仅剩下几十人,他们要么因为路太难走而转学,要么因为是全倒户而被迁到了乐昌。洪水过去三个月,作为当地交通命脉的铁路严重受损,新秦的重建进展得十分缓慢,张红一家至今仍住在当地小学的课室里。
今年10月初,从塘角站起的武江上游两岸上出现了一面面的小红旗———这是未来乐昌峡大坝的蓄水水位。乐昌、韶关常年受洪水所困,原因是武江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而这一早已被列入 “2005年广东重点工程”的项目至今一直未能上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建坝必会淹掉铁路。有关方面一直保留着这段铁路,其目的是作为京广线的备用线和战略交通运输的备用。
大长滩站的巡路工黄强领着记者爬到了车站后山上插着小旗的地方,那里已经高于铁轨将近50米,同时也高于小村所有的建筑。若水库建了,他或许能移民搬迁到乐昌,但同时又丢掉了这份月薪1000元的工作,因此说什么他也不愿意。
当地的居民对于水坝的态度似乎都显得很矛盾,毕竟建了,他们出行所依赖的铁路就会被淹没,如果不建又要遭受洪水之苦,而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能有一条快捷进出大山的通道。
目前,大源的大山深处,武广客运专线的隧道已经开始施工,这将是穿过大瑶山的第三条铁路。小镇里又传出了最新的消息,乐昌至大源之间的铁路有可能修复,用以运送挖掘隧道的大型器械,但到底何时修,无人知晓。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黄颂智先生对本文图片亦有贡献)
背景介绍:
乐昌至坪石段铁路长约30公里,路基依山傍水,在武江峡谷大瑶山麓,沿武江东岸九垅十八滩曲折前进,于1935年通车,当时归为粤汉铁路。直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归入京广线。1988年末大瑶山隧道通车后,该段铁路停用。
20世纪90年代作为“九垅十八滩”漂流景点之一,游客从坪石漂流至小滩车站后再坐旅游火车回乐昌。同时在线路上开行通勤火车以方便沿线村民出入。2002年新秦站附近塌方,线路中断,当地居民发明了“铁路摩托车”予以代步。2005年末再次修通。今年7月洪水后全线塌方严重,至今未有任何修复工程。
[ 本帖最后由 火车仔 于 2007-1-2 17: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