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t

国资委网:我国第一代大轴重机车在中国北车开始研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4 1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18:24
搞大轴重真的没有多大意思,中国已经消耗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煤炭,钢铁,水泥。
以后的趋势货运量是减少的 ...

铁路只不过是没办法必须面对这个现实而已。

节能减排,减少重复投资,是国家其他层面的事情。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18: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19: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19:02
是不是铁路的问题,但铁路也不能对未来误判,中国现在这种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实际上中国干线都是复 ...

你是真转不过来这个弯吗?一个国家,一个大国离得开自主的农业、重工业吗?难道这些都靠进口就行了吗?你上面的数据仅仅是说明了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即使国内能耗过大的问题。人民的生活现在别10年前有没有提高,只不过因为现在贫富差距严重扩大,且对方面的调控因为既得利益团的阻碍而无法得到纠正和改革,为造成误判。
如果你这样说,那美国的货运量萎缩了吗?不仅是铁路,包括公路、水运、航空。
说白了,你没有搞明白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现在都宣传靠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但是没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那第三产业就是浮云。而且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可能像泰国等国家那样。
这个不要太收到现在主流的宣传和课本中的教育去理解。如果你对方面想研究的话,可以去看看《资本论》,你会明白一切。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0: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20:45
你真是个书呆子,美国3倍于中国的GDP货运量比的上中国吗,是不是美国不够自主啊?
难道现在我们烧每年烧 ...

发展不是靠你主观想象和判断而来的。难道社会就不发展了,你以现在的消耗来判断未来吗?你的这个推理看似争取,实则自欺欺人。
美国的能耗跟中国差不多,请不要光看什么GDP数据,中国人口总数你不考虑吗?美国人口世界第三,中国死十亿人还世界第二呢,难道中国人不为了现代化的生存而消耗能源吗?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1: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21:01
美国人均烧的煤不比我们多,美国的人均水泥产量低于我们,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费低于我们。
我们的发展难 ...

关于你说的美国那些比我们低的地方,你要看美国人在获得这些生活的时候,是靠什么方式来解决的这些问题。
美国的煤炭消费比我们低,但是没有主要能源来自核能和水利;
美国的水泥需求量低,是因为他们主要是建筑结构选材于我们不同而已;
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耗量,是因为美国人除了以钢铁消费外,还选用大量其它材料。
不要光比较数据,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数据差役,没有背景研究的看数据,那才是真正的书呆子。

我们的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你思考过吗?为什么会反生这样的空气污染。我们现在是重工业重化工时代,但是美国在40-60年代已经走过了,而我们是刚开始走。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21:33
美国人走过的路你都要走一遍,果然你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
我告诉你历史事实就是美国历史上最高人均消 ...

有的东西是可以走捷径的,但有的是不能走捷径的。
科学技术可以走捷径,高精尖的工业可以走捷径,但是基础性的工农业是不行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单位能耗过高,市场调节有失偏驳,长官意志严重。
你可以算算,欧美国家的能源中的各个占比,包括你说的页岩油气。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1: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21:48
你真是不见黄河心不死啊,我都说了现在中国人均钢铁消耗已经超过美国历史最高值了,你的重工业化还要走到 ...

百度的东西懒得去看。已经说了,中国的大量的钢产量是去做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会生产出这样多的钢,是什么原因。
不看原因,只看结果,然后在这个嘚嘚什么都顺眼,你用脑子去仔细思考了吗?看问题是只看表象不看背景吗?多问为什么,你不会吗?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2: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2: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10%的神奇增长已然消失……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2: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22: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傻得很说的情况是很有道理的,但现在只是就事论事,讨论机车的研发。
既有线客车逐步淘汰,客机四轴化足够了,货机8轴化,六轴中间力量。而现在干的是7200kW的车,拉着1100吨的客车不痛不痒的晃悠,还到处踩货列,同样功率和轴数的货机,却拉着5000吨的货物,走走停停。再加上直通车少,待毙完了进编组站。大部分时间和线路能力浪费。
发表于 2012-10-14 23: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游击队长 发表于 2012-10-14 16:49
咋没人回了?还以为办完事又有啥新情况了,哎……
其实我昨天所说的冲量也并不严谨,因为实际上力的作用时 ...

您这假设真NB。
您别忘了关键的一点,33t轴重的机车根本不会跑到25t机车的线路上。实际上大轴重线路用的枕轨的挠度、刚度等指标都要大于小轴重线路,保证线路在承受更大载荷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更大的形变。

劳您分析这么多,其实一开始假设就是错的。
我早就说过HXN的原型车都是大轴重的家伙,悬挂方式和HXN是一样的。
现在流行的是用半悬挂来跑160,这样性能和成本都比全悬挂来得好。这个Vectron就是证明。

欢迎您给各大厂发邮件问问。
看看哪家30t+轴重的机车是全悬挂的
发表于 2012-10-15 00: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amao_zhh 于 2012-10-15 13:29 编辑
傻得很 发表于 2012-10-14 22:24
又不敢面对事实了,你说说我们大量钢铁去做什么了,未来还会不会继续增长?


你觉得我们每年生产的那么钢铁都在什么,我们炼出的钢铁主要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炼这些钢,是市场需要?为什么国家不调控和干预?为什么相关措施不见效?考虑过吗?

铁路除了这些外,别的不运吗?现在大量的物资包括危险货物走公路运输,其一个主要问题是铁路货栈同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好,要铁路的问题,也有地方政府的问题。
铁路的收入和税收交给谁,公路的费用交给谁?比较后,就能明白这件事情推动那么多年为什么没有结果。
换过个行业来说,现在房地产为什么还是半失控状态,土地出让金高涨,房价高涨。因为那些收入和税收不进入国库,而是归地方政府的。朱总理搞的分税制的目的就是要把地方财政的钱拿到中央来,包括温总理搞的的增值税改革,目的也为了完善分税制。
这个问题,可以参见一些朝代或国家,可以看看《朱镕基讲话实录》,就会明白这些原因的。

在收的难听的,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骨子里是重乡土而轻家国的。
发表于 2012-10-15 12: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asoya 发表于 2012-10-14 18:19
其实就是个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事情,速度高了,颠簸增加,所以电机需要弹性悬挂和连接,减少簧下重 ...

嘿嘿,我其实也是计算了后才有更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可以把冲击分解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车轮遇到微上坡也就是正斜面的冲击;还一种就是我前面说的微坠落造成的冲击。对重载机车,显然后者影响更大,所以我讨论的也是后者。我的结论是冲击力与轴重的平方根成正比,显然比我预料的要低些。但我为啥给出F=2E/X的推论,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个力的数量级,对此好有更清晰的认识
对于提速机车,显然第一种情况影响尤甚,您所说的“冲击动能和质量、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倒是没错,但绝不是E=1/2mv^2这么简单,因为这是机车动能而不是冲击动能。要探讨这个问题,不妨把情况抽象到车轮在斜面上这个场景,我们知道动量具有矢量方向,在斜面上必然会产生垂向的分动量,而车轮所受的冲击恰恰就是垂动量从0到最大的过程,换句话说垂动量最大值即为冲量,我们已经知道冲击力(F)=冲量(W)/作用时间(T),而时间(T)=作用距离(S)/速度(V),这也是为什么坡道前要设置竖曲线的原因——增加作用距离。但轨道病害导致的这个距离是很小的。接着分析,显然可得到F=WV/S的结论,那么冲量W取决于什么?当然是机车初动量,很简单,一个矩形,随着对角线增加,长宽也会增加,我们知道动量=质量×速度,那么W与质量和速度均成正比,再套回F=WV/S这个推到式,便可知最终冲击力与速度的平方和质量成正比
机车实际运行时遭到的垂向冲击基本都可以分解为上述两种情况,一种与质量成正比;另一种与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年初的时候有位大同厂的白俄售后在长江发帖询问为什么这个车堕力运行时,前转向架两个轴分别给5KN的牵引,后两个轴给5KN的制动,最后还是我帮他破解了这一谜题,他随后找庞巴迪的工程师求证,印证了我的猜测,这个您也在场。所以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不知道一滩泥大师可否给出自己对前牵后制的看法吗?其实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只有不是智商太低应该也不难猜到了吧?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6-1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