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01:00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7: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南线全线限速80,你要那么好的加速能力也没有什么用处!利用既有机车车辆开行机辆式中小编组的列车,反而 ...
你给我 用DF4+22B,然后6KM左右一个站点,你去看看机辆车速度能达到多少???估计30到底啊,动车假设运用得当45甚至50没问题。。。
Juster付之潮汐
发表于 2014-3-18 21:05:45
无锡西站和江阴站都去过,都比较偏远。特别是无锡西站,在村子里,村口有一破庙。。
神马江阴站都已经改成科目X考试的场地了。。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1:32:02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给我 用DF4+22B,然后6KM左右一个站点,你去看看机辆车速度能达到多少???估计30到底啊,动车假设运用 ...
DF4+22B小编组7节车厢30公里???你去看看6063,宝鸡到秦岭,45公里1.2小时,平均37.5,还是在上山。
你说的6公里的站距,那是S-Bahn的模式,S-Bahn平均也就是40公里的速度
还有一个,别忘记,德国短途RE RB车可真的没有大编组,能编7节已经是“大”的了!你难道忘记了,以前还出现过两个“潜艇”夹一节车厢的“三明治”列车??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42:58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DF4+22B小编组7节车厢30公里???你去看看6063,宝鸡到秦岭,45公里1.2小时,平均37.5,还是在上山。
你 ...
6063这个车站距也挺大的啊。。。
这个在德国是IC的站距啊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43:40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DF4+22B小编组7节车厢30公里???你去看看6063,宝鸡到秦岭,45公里1.2小时,平均37.5,还是在上山。
你 ...
德国的RB真的有6KM的平均站距的线路啊,一些支线就是啊。。。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1:47:10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063这个车站距也挺大的啊。。。
这个在德国是IC的站距啊
大哥……时刻表上没写,但是宝鸡出来之后,还要停很多站啊~~~
宝鸡-任家湾(原宝鸡南)-杨家湾-观音山-青石崖-秦岭……5个区段,平均9公里一个站……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48:37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哥……时刻表上没写,但是宝鸡出来之后,还要停很多站啊~~~
宝鸡-任家湾(原宝鸡南)-杨家湾-观音山-青 ...
为何不写出来?
其实就是给铁路职工通勤服务的吧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1:50:17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的RB真的有6KM的平均站距的线路啊,一些支线就是啊。。。
在S-Bahn无覆盖的非核心城市区域,是会有这样的小“站距”区间,实际上还是区间内的乘降所。这种情况无论是机辆还是普速动车来跑,实际上速度都是一样的。最大的限制来源于线路本身而非车的动力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1:51:17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何不写出来?
其实就是给铁路职工通勤服务的吧
对,通勤车站,这种车站都是开放式的,上车买票,所以是小票车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51:46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8: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S-Bahn无覆盖的非核心城市区域,是会有这样的小“站距”区间,实际上还是区间内的乘降所。这种情况无论 ...
日本曾经用机辆PK动车,在东海道本线上面,结果机辆完败,日本开始了全面动车化。。。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52:48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通勤车站,这种车站都是开放式的,上车买票,所以是小票车
德铁写出来了,为何天朝就不写出来???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1:58:11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铁写出来了,为何天朝就不写出来???
哪天你坐坐这车就知道为啥不写出来了。因为写出来也不会有外人在这些车站乘降。也就是说,知道的人,不需要你写出来,不知道的人,你就算写出来了,他也不会来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02:03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哪天你坐坐这车就知道为啥不写出来了。因为写出来也不会有外人在这些车站乘降。也就是说,知道的人,不需 ...
德国就连边境小支线都写出来啊。。。。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2:02:35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曾经用机辆PK动车,在东海道本线上面,结果机辆完败,日本开始了全面动车化。。。
日本还做了不少的线路改造呢!德铁很多区段是没有改造的,直接上RB,所以很多地方用不用动车,都是慢慢吞吞的样子。这点你可以去看一下以前DB推出的行车视频节目,里面有某山里的RB线路,弯道上与一户人家大门口出入口平交,路过时还要先停车鸣笛一声通知那家人注意,然后才能继续开车。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2:03:30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就连边境小支线都写出来啊。。。。
边境支线串联的那些村庄,住着许多人
中国那些小站,很多不靠近村庄,哪来的客流?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09:49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边境支线串联的那些村庄,住着许多人
中国那些小站,很多不靠近村庄,哪来的客流?
那是因为天朝的发展模式学习美国的,整天到晚学习美国,最终造成了铁路和居住的分离,很多人只能选择公路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2:13:10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因为天朝的发展模式学习美国的,整天到晚学习美国,最终造成了铁路和居住的分离,很多人只能选择公路 ...
不明觉厉了……
中国人口分布模式,经济分布模式和铁路运输模式最接近的,还是法国,怎么会和美国一样呢?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14:31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明觉厉了……
中国人口分布模式,经济分布模式和铁路运输模式最接近的,还是法国,怎么会和美国一样呢 ...
美国采用了汽车为主的运输模式,天朝也是啊,你去看看每年春运道路运输的人比铁路多了很多很多倍,而德国每年的铁路运输量比道路运输量大多啊
法国也是啊。。。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22:32:37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采用了汽车为主的运输模式,天朝也是啊,你去看看每年春运道路运输的人比铁路多了很多很多倍,而德国 ...
美国是汽车+飞机模式,天朝可不是
铁路运力在春运时无法满足突发性大客流的需求,所以才有了那么大的公路运输的客流量
中国和德国相比,中国人第一没有城际通勤的需求(你愿意在上海上班居住在昆山么?),第二拒绝换乘的传统思想一直都存在(成都到上海明明可以选择T252到汉口换D3016,而且是同站台哦,我亲自试验过2次了。但是有几个人愿意这么弄?)
所以中国和德国是没办法比较的
唯一类似的就是法国,都是聚居于大城市中,而普通乡间农村的通勤需求较小。你去过普罗旺斯没有?如果坐火车,普罗旺斯地区你也就只能去那几个大城市,例如蒙彼利埃,阿维尼翁,马赛-尼斯蔚蓝海岸沿线,深入到内陆的话连一些小城市都很难去!
更不要说中央高地大区那个相对闭塞的地区了
kekedog
发表于 2014-3-18 22:45:35
2208402027 发表于 2014-3-18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是汽车+飞机模式,天朝可不是
铁路运力在春运时无法满足突发性大客流的需求,所以才有了那么大的公路 ...
确实是 法国的线路大量废掉之后,一些地方一天也就几趟巴士啊。非常不方便,德国 日本相对来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