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宾宾

(宾宾探访):老郑州局界口之七:(结局篇)暴走南同蒲、候西展线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有女友的车迷来这里向她求婚
成功率一定很高:lol :kiss:

IMGP2024.jpg
IMGP2025.jpg
IMGP2027.jpg
IMGP20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表演
可惜来的不是时候,都是上午
IMGP2030.jpg
IMGP20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的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差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历史沿革】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成就】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IMGP2034.jpg
IMGP2033.jpg
IMGP20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愿天下有情
都成菩提眷属
IMGP2036.jpg
IMGP203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票50元.咱去不起
IMGP20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腿痛的缘故,
尽早返回市区找旅馆休息吧~

这是蒲州火车站
IMGP20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2路公交
火车站--永济电机厂--普救寺 全程3元
IMGP204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州站、永济站、蒲州永济站初建时名为赵伊镇站。1958年永济(驻蒲州)、虞乡二县合并,选定赵伊镇为新县驻地,赵伊镇站才更名为永济站。5 s8 Y7 ^* Z  I2 ~1 \
$ D; i0 f% x" x) z( _  Q
蒲州站初建时,因永济县驻蒲州镇,故车站名为永济县站,1958年永济、虞乡二县合并,县政府迁赵伊,永济县站改名蒲州站。8 I2 E" T) J/ h. ~1 b# q/ o

) m3 f% }' }- w9 S5 L1 \蒲州,现在只不过是永济市下辖的一个小镇而已。也许人们只有在提到同蒲铁路时才会想到蒲州这一地名。但历史上,蒲州地位极其重要,或州或府或县,为晋南名城巨镇之一。蒲州的地位表现在:* q% E# l& f  P0 s4 @

/ B; y% x# y7 h- q3 E; ]1.蒲州正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的“蒲坂”。/ E4 N' ~% Q  e4 y1 D) J$ M
- T" Y- `/ j% k  R
2.历史上,蒲州镇一直是永济县政府所在地,直到1958年与虞乡县合并,县政府迁两地之间的赵伊镇(距蒲州镇约11KM,据虞乡镇约15KM)才慢慢衰落下来。清朝风陵渡属蒲州管辖,由此纵贯山西南北的这条铁路才被称为“同蒲铁路”。
1 A2 ^; I% M9 J  Y7 y
$ o9 W8 w$ x- r8 U3 S& j7 }3.自先秦时期开始,从咸阳/长安出发,沿渭水北岸东行,在蒲津渡(大庆关)过黄河,再经解州、平阳(临汾)、晋阳(太原)、东出井陉,沿太行山向北至幽州(北京);或经解州向东出轵关陉(济源市轵城镇西北,太行八陉之一)而至怀庆府(沁阳市)的通道,一直是关中地区与晋南、晋中及华北中原地区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唐代,蒲州正在唐“北京”晋阳与首都长安之间,又扼守黄河渡口,这个时候蒲州最为辉煌,开元年间甚至将其定为“中京”,并修建了黄河浮桥,由此可见一斑。也正因为蒲州交通地位如此重要,从怀庆府上京赶考的张生才能在普救寺遇到崔莺莺,继而演出一场著名的《西厢记》,普救寺由此名扬天下,成为爱情圣地。而鹳雀楼也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声大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人们千古传唱的名句。同时,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村(就在首阳站附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就到了永济电机厂的地盘
IMGP2045.jpg
IMGP2046.jpg
IMGP2047.jpg
IMGP20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焕的雕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IMGP20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住下,20元
IMGP2053.jpg
IMGP2050.jpg
IMGP20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次日起来准备坐4626前往侯马~
IMGP205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永济市辖3个街道、7个镇: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虞乡镇、卿头镇、开张镇、枵栳镇、蒲州镇、韩阳镇、张营镇。

永济,古称蒲坂,传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永济历代明贤辈出,舜帝、柳宗元、王维、聂夷、杨贵妃、司空图、马远、杨博等堪称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中的鹳雀楼就位于永济市内黄河岸边,它同武汉的黄鹤楼、湖南 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同时也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位于中国北方和黄河岸边的文化历史名楼。

永济市内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崔盈盈和张生缘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万万青年人追求爱情的圣经。“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成了人们对追 求爱情的祝愿和向往。

永济市黄河岸边的蒲津渡遗址和铁牛馆,在1991年,黄河岸边古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四尊唐朝开元年间铸造的每个重达60吨左右的大铁牛,模型在人民大会堂展出,震动了世界考古界、冶金界、工艺美术界。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山川秀丽,风景独特。早在史前时代,文字出现以前,五老峰就是中国研究、解读、传授结绳记事《河图》的地方。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研究院和大学。


历史沿革
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永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文化遗址、宝寺名刹、名人故里、山川名胜多达140余处,是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的龙头。依托资源优势,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形成了以鹳雀楼为龙头的西线人文景观旅游区和以五老峰为龙头的东线自然景观旅游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首鹳雀楼于2002年9月实现主楼竣工开放;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五老峰开发四年,一期工程目前全面完成;唐开元大铁牛提升保护工程、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避暑胜地王官峪、绝代佳人杨贵妃故里、神医扁鹊庙等一批旅游景点都得到很好开发。世界情侣月已经举办了六届、五老峰登山节举办了两届。受旅游产业的拉动,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全市拥有5家旅行社、7家星级宾馆酒店、15家大型超市商场,旅游城市功能日益健全。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部的五老峰。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在虞乡。晋代张僧鉴在《浔阳记》中说:“(庐山)五老峰横隐苍空,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在《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
  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
  五老峰,这里层层峰峦,森森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游人往西南远眺,见有四座山峰仙态神姿,隐现于云烟苍茫之中,将海拔高1809.3米的玉柱峰环抱其中,“有偃蹇伛偻之状”,犹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贵宾之势,故名五老峰。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宫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四峰帮立不敢前,俨然商皓翌帝子”。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视,或如椽笔耸天,或若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玛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据史籍记载,早在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就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赞美和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誉为三晋之第一胜迹了。据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说明古代五峰山早为游客的留连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炼、禅坐、栖居之地。道教排列为“第五十二福地”。
  从众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荣纪事,又有许多民间传说轶闻,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都有许多传奇的趣闻,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庙会,南北商贾官吏云集人数多达数万。现存明万历年木刻《条山玉柱晴峰图》、民国初年印制的《新绘山西虞乡县西南五老峰胜景全图》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繁荣景象。直到日军入侵前,从山下的虞乡西关到山上的玉柱峰顶,沿途开设的茶馆、饭律就达四十多处。山口的寺庙、梨园社戏轮番献艺,余音缭绕,民间娱乐活动及迎神赛会尽情抒怀,热闹非常。之后,出于多种原因,五老峰便逐渐衰落而鲜为人知了。
  改革开放给五老峰恢复了生机,分别列为县、地、省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1994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
  伏羲是古代五帝之一,他发明创造了一种揭示天地万物互相变换的图符卦说,就叫《河图》《洛书》,这是易学的原始宝典,周文王的《周易》和华夏民族的易经学说,都是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弘扬发展起来。
  从《河图》《洛书》到《周易》之间大约三千年历史。这一时期应是易学文化创元传播时期,在这一创元传播的过程中,古代形成了一个多人体系。代代相传,也就是五老体系。为什么要以五老体系相传,分析其原因,应是古人为了防止《河图》《洛书》的完整理论学说在单传中遗失或讹传,也为了再在实践与应用中继续研修完善,弘扬光大。
  为什么要以五成体,这其实是与《河图》《洛书》的内在密切相关的。古有“天数五,地数一,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原有五行生克之理”,天干、地支的设置,始于生生克克之机,而生生克克之机,始于五行,五行之说,则始于《河图》《洛书》,《河图》左旋定相生之机,《洛书》右旋定相克之机,生克即定,五行具备,六十四卦升降归游,亦由此而定。朱熹著《易学启蒙》说:“《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洛书》之数,皆以五为中。
  从三皇到五帝,经夏、商至周,约三千年,《河图》《洛书》不失,而且能弘扬光大,其奥妙也在于五老体系代代相传。五老山的由来正是因五老携图隐居,研经布道,经常隐居出没于五老山。所以,五老山亦应是古代“道”山或“卦”山。它的蕴涵自古以来就幽深而广大。
  古代研经传道的五老,在史话被称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说之中,他们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代表东方、木、黑色;丹灵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红色;黄灵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黄色;浩灵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灵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蓝色。五老祠所祭的正是这五老天神。
  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携《河图》《洛书》藏经授典的隐身之所,研卦修行,传经布道的地方,是易学文化创元时期的传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摇篮之地。
  此乃山西永济五老山的由来。
109862.jpg
107335-00801.jpg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8: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鹳雀楼故址在永济市古蒲州城郊黄河岸畔,该楼始建于北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千古绝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时所作。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腾马阁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新修复的鹳雀楼保持了原楼的时代风貌, 主楼为仿唐高台楼阁,楼体总高73.9米,建筑面积8222平方米,楼院占地面积108亩,投资总额3550万元,景区占地1500亩,内有黄河文化游览区,休闲度假区和水上公园三大景区
无标题.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8: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济在历史上称为“舜都“
IMGP20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8: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上4626次前往侯马~
IMGP205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8: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4626次双层
感觉对于永济这个县级市来说,到省会太原开行空调车不如绿皮和谐
:L
IMGP2058.jpg
发表于 2008-6-15 1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4626次从拥挤法出来感觉不到有太多的人,越往后来从侯马这几站开始上人后来就基本没坐了。我上次就从平遥站回太原的。连卧都补不上
发表于 2008-6-15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宾宾 于 2008-6-15 00:14 发表
门票50元.咱去不起

要收门票钱的,不进去!!!!!!!:lol 真是一句名言,现在门票太贵了啊:L :Q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24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