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松树坡(另一个即将消失的车站)。
[ 本帖最后由 Reichsadler 于 2009-4-28 16:07 编辑 ]
松树坡站内的三线隧道。
松树坡站内,遥望红岩湾180度大弯道。
山民,与雄伟的岔河大桥。
[ 本帖最后由 Reichsadler 于 2009-3-4 10:39 编辑 ]
特快9次,通过岔河大桥,运行在R=500m的弯道上。
[ 本帖最后由 Reichsadler 于 2009-3-4 10:41 编辑 ]
遥望列尾。与展线上行端的高差已经明显。
通过大弯,继续以12‰加力坡爬升。
展线完成爬升,上行端已在脚下。
通过地质极其恶劣的滑坡地段。
通过大巴山三线隧道。
特快9次,全速通过巴山。
[ 本帖最后由 Reichsadler 于 2009-2-21 21:53 编辑 ]
享誉全国的巴山站,大部分建造在R=700m的三线桥上。
[ 本帖最后由 Reichsadler 于 2009-4-28 16:08 编辑 ]
列尾通过大巴山三线。
向大巴山隧道前进。
特快9次,通过大巴山隧道。
(这是严重的失败之作!原因就不多讲了,总之佳能的九点测光并不总是好用)
大巴山二号隧道,全长5.3km。
高桥长隧,穿越大巴山山体。
穿过一座短隧,100km/h的区间限速代表着一个时期山区铁路的最高水平。
穿越大巴山,地形豁然开朗,表明这里已是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在穿越长达10.7km的新大巴山隧道后(其间两穿既有线),新二线终于再次浮现,与既有线齐头并进。
[ 本帖最后由 Reichsadler 于 2009-4-28 16:0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