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8-23 15:42:54
|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个人设计东北部分列车运行改进方案
闲着看看第5次火车提速时刻表,翻看到东北列车时刻表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把t17/18次;t71/72次,t47/48次规划为经京秦线以后就改走老沈山线,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纯属印刷错误,从中可以看出出版社的负责态度。北京到哈尔滨的特快是京局京段机车坐交路的,实行一站牵引到哈尔滨或北京,至于北京到齐齐哈尔的特快最起码是北京到沈阳北是京局牵引,如果走沈山线那么电力机车如何执行任务呢?
个人看见印刷错误以后,觉得出版社不负责任很气愤就写出来,下面才是个人的改进方案:
1、北京—沈阳北的11/12次特快:由现在的京山线和沈山线改为京秦线和秦沈线运行,机车由沈局或京局坐交路均可,列车运行为6小时,只停靠秦皇岛站5分,全列挂硬座和软座,比现在运行时间缩短3小时。天津到沈阳的列车很多,没有必要绕那么远,客流应该不是问题,改走京秦线还可以增加去秦皇岛旅游的客流,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秦沈线的作用。为什么放着3小时多的线路不走,非要去走客货混跑的沈山线呢?还要考虑避让的问题,晚点在所难免。个人认为还是走京秦沈线为好,哪怕增加几个大站呢?也比现有线路快。
2、北京—哈尔滨的t71/72;17/18次:列车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晚间运行改为白天运行,虽然没座过,但是听说硬座常常买不到,但是卧铺却很富余,但是变换为17/18次时候卧铺和硬座都非常难买,如果加挂几节硬座那么17/18次的卧铺数量就会减少,这就是问题的矛盾所在?如果把71/72次改为还是一组车体,72次到北京站短暂停靠就停在北京东站,在那里过夜,然后第二天回哈尔滨。恢复17/18次一组车体还是“夕发朝至”加挂硬座车厢比例,避免与直特15/16次抢客源,71/72次可以少量加挂卧铺,可以加大硬座比例,并选择加挂软座车箱,这样避免硬座票难买,还可以使旅客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列车不再停靠长春。
3、哈尔滨—广州东的t238/235,236/237次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是仅次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列车的运行时间是最为重要的。个人认为哈尔滨到广州东的列车应该走京秦线进京,然后走京广南下,这样可以缓解春运的时候运力紧张的问题。当然列车的停靠站考虑如下;哈尔滨、长春、沈阳北、山海关、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昌、长沙、广州东。即使出京线路设计不合理,那么也应该减少停靠车站数量,毕竟北京去京广线的列车很多,可以拟补不足。
4、哈尔滨—上海的k58/55,56/57次:哈尔滨到上海的快速列车应该升级为特快列车,如果升级为特快列车个人认为运行方案如;哈尔滨、长春、沈阳北、山海关、天津、济南、蚌埠、南京、苏州、上海。如果还是快速应该不再停靠双城、扶余、秦皇岛、沧州、兖州、常州。
5、哈尔滨—汉口的t184/181,182/183次个人设计路线为;哈尔滨、长春、沈阳北、山海关、天津、石家庄、郑州、汉口。
6、北京到佳木斯、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的快速列车进入黑龙江境内以后就应该减少停靠站数,在省内虽是快速但却执行特快的标准。
7、在旅游季节或暑期应该增加一些热点城市的临时列车,像哈尔滨—秦皇岛、哈尔滨—大连、哈尔滨—黄山、哈尔滨—昆明等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获得价值取向,没准临客变化为图定列车呢?
以上就是个人的不成熟方案,有些或许会挨骂,不过还是请各位指教,批评!谢谢!
[/waterma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