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为了满足国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工厂在修理蒸汽机车和车辆的同时,开始制造建设型蒸汽机车。这款机车是大连厂在1957年下半年试制出来的新产品。
1958年1月,工厂开展细致的生产技术准备,抽调一批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整理、审核新机车的上万件配件的图纸、材料目录,以及编制各项生产计划。派技术人员前往大连工厂研究所设计图纸,学习新机车制造工艺过程和制造中的技术问题。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鼓舞了全厂职工,人们的激情被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点燃,与全国人民一起走进了“大跃进”时代。第一台建设型机车原定计划是在“七一”出厂,为了向建党37周年献礼,工厂决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在6月完成。此时,二七机车车辆厂也正在生产“建设型”机车。工厂之间暗暗地互相较量,在进度上你追我赶。
工厂职工热情高涨,为能够参与第一台新造机车感到骄傲。工人们加班加点,有的甚至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才歇下来。青年学徒工边学边干,能干的活儿都抢着干。有的学徒工说:“我搬搬东西也是好的,能够为第一台新造机车出力,就是最大的荣誉和幸福。”技术员、定额员、检查人员也全部参与劳动,帮助工人解决技术问题。车床工组织了青年突击队,保证什么时候需要人,就什么时候到。在组装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遇到很多困难。老师傅们就一起研究,集思广益,把许多关键问题一个个突破了。有的工人师傅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深夜在机车里面搞得不肯出来。青年工人晚上回家看图纸,一早上班就干活。
相比于过去的机车修理,新造机车的技术要求明显增加,工厂职工进行了大胆的技术革新。他们在加工和组装过程中,提出改进工具、改进操作、改进工艺等一系列建议700多条,其中利用废旧料制作的工装、模具就达六、七十种。如管子组在弯制大小管子时,以风动工具代替人工灌沙,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这台机车管子时一般机车的3倍多,没有整体组装图。他们就边装边研究,结果只花了6天时间就全部组装完成。
1958年6月15日,戚机厂制造的第一台建设型5301号蒸汽机车正式下线。这台由3万多个配件组装而成的新机车,经过正线试车和检验,质量良好。对戚机厂来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从此工厂进入制造机车的历史新阶段。
6月22日,车间职工将这台新机车披红戴绿,打扮得分外美丽。常州市市长于春开为新机车剪彩。全厂5000多职工和家属,乘着这台建设型蒸汽机车到常州去,向市委等领导机关和全市人民报喜,并组织了宣传队伍在市内举行盛大的宣传游行。出发前,游行队伍受到市内群众的热烈欢迎,盛况空前。
1958年9月,工厂改名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经过努力,工厂新造建设型蒸汽机车生产发展较快。1958年完成了12台;1959年完成70台;1960年达到130台。到1961年共制造257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