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与西爪哇省省会万隆,全长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大前期收获,也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实现成功对接的重要成果。《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实地探访雅万高铁建设前线时发现,在中国广阔疆域内纵横驰骋的中国高铁,在印尼遭遇到地理条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前所未有的难题。当中方施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中国高铁标准海外征战自此站上崭新高度,雅万高铁的建设过程也成为检验中国高铁标准出海的一大“试金石”。
火山灰沉积成“拦路虎”
经过中国高铁人多年的艰苦努力,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拥有全球最长运营里程和全球最高的运输密度,中国高铁标准已经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轨道交通大国比肩而立。然而,作为中国高铁出海的第一站,印尼雅万高铁却以特殊的地质构造对中国高铁标准提出严峻挑战。
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唯一供高铁车辆停放维修的动车所——德卡鲁尔动车所工区赵锋经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雅万高铁项目所处的爪哇岛地震频发,而且该地多雨,每年的施工时间被极限缩短至6个月。地震与雨季问题在以往的国内建设中都遭遇过,但火山灰沉积的问题却是第一次。”在动车所施工场地的不远处便是2016年完工的当地最大体育馆。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胡启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馆与动车所都处于四面火山的环绕盆地中央,火山灰遇水形成的淤泥层深达25至30米。体育馆施工方正是因为技术方案欠妥,致使建筑完工后地面不均匀沉降,使建筑体四处开裂,已成危建。如不解决这一问题,动车所也将重蹈覆辙。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完整产业链条走出国门的高铁订单,雅万高铁代表的是中国标准、中国技术,我们一定不能在这上面栽跟头。”胡启升这样说到。中国中铁施工团队最终选择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使德卡鲁尔动车所解决了地基沉降问题。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中铁在建设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最终都在国内权威地质专家的帮助下得以解决。“标准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地制宜以其灵活性展现高水准的施工才是中国高铁标准的原则。”中铁集团相关人士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道。
聘用两千多名当地员工
在解决地质问题的同时,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在印尼也遭遇了文化认同上的难题。作为雅万高铁开发法人的印中高铁公司KCIC由四家印尼国有企业和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成,公司高层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标准’走出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如果中方人员会讲印尼语,很多棘手问题就能迅速找到解决的途径,中印尼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快速融入。”
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项目经理部为了能迅速融入当地,积极组织中方员工学习印尼语,专门编制500段印尼语常用语单词和短句,让员工们半年内就能用简单的短语和当地人交流。
除了语言,中方员工在文化上与印尼当地社会的融合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起初印尼人觉得中国人是疯子,工作不分上下班也不分昼夜。而印尼人绝少加班,而且有定时祷告的习俗。”4号制梁场工区经理李金照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的规章制度最终尊重印尼人的习惯。后来我们发现,中国人的敬业精神感染了他们。”
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建设过程中雇用、培训当地劳动力,雅万高铁所到之处都能“造福一方”。德卡鲁尔动车所施工过程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近一半的男性都来工地上班。印尼工人赖金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方建设团队为他们带来了持续的工作机会和稳定的收入,他们还从中方团队里学到了其他地方学不到的技术,对中国企业充满了兴趣,并表示想一直在中国企业工作。根据中国中铁披露的数据,中国中铁雅万高铁项目中方人员659人,聘用印尼籍员工达到了2568人。
信任正在建立
印尼国企部部长助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睹中国高铁团队克服诸多困难之后,他对中国中铁的信心也逐步建立,“中国中铁对于整个项目的把控能力比较强,而且施工规划非常科学,施工技术也非常专业。我对中国施工方的信任在不断的观察和沟通中慢慢的建立了起来。”
自2016年开工以来,一度困扰工程推进的征地问题已经完成超过90%,雅万高铁工程已经完成21%的进度。目前由中国中铁施工的所有重点、难点控制工程都已经全部开工。KCIC工程部张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爪哇岛上目前唯一运行的铁路已有超过100年历史,但是从未进行过系统维护和保养。雅万高铁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使雅加达和万隆间的火车通勤时间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将成为爪哇岛、乃至印尼形成铁路网的重要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