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2-12 22: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岁片]中国铁道之旅第一册下 石太线-南同蒲线-兰新线
157B
武威文庙。
地处甘肃省武威市城东南隅的武威文庙,是一座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二至四年,后经明成化、清顺治、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重修后逐渐完整的古建筑群,享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威文庙由三组建筑构成。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87米,占地面积为25245平方米。
东以供奉“万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宫为中心,南为山门。北为崇圣祠(内供孔子先父叔梁纥),中为孔庙,是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地方。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为戟门,棂星门,状元桥及泮池,北为尊经阁,西为凉州府儒学院。整个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保存完整,碑石林立,书匾之多,品位之高,为世罕见。
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市博物馆设在文庙内,在市级博物馆中,属收藏文物历史最久、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有4万多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2件,二级文物120件,是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
在文庙的《石刻陈列》中,西夏碑全称“重修护国寺感应通塔碑”,1961年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此碑立于西夏时期。凉州护国寺约在元至正年间时遭破坏,明永乐间始建清应禅寺时,有人将湮没在废墟中的“西夏碑”砌碑亭,封存在清应寺内,历400年无人知晓。清嘉庆九年(1804)武威籍著名学者张澎与友人游至清应寺,劝和尚打开小亭,此碑才重新面世。碑高2.6米、宽0.9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四周刻忍冬花纹。两面撰文,共860字。
两侧各有线刻伎乐菩萨,端庄丰满,舞姿翩翩,中书八个西夏文篆书,碑身正面为西夏文楷书,背面为汉释文。碑文主要记录了当时重修凉州感通塔的缘起和经过。该碑是我国保存最大最完美的西夏文碑,对研究西夏的语言文字、社会经济、宗教活动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该碑立于元统二年(1334),1933年秋出土于武威永昌镇石碑沟。此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高昌回鹘历史和元代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是我国唯一现存高昌元世勋的楷书碑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宝王杖诏书令简共26枚,作于西汉元延三年。
1981年出土,简书对年七十以上及孤寡、残疾无赡养的老人享受国家各种优抚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养老传统美德的悠久历史。因此简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是研究学习汉隶书法的珍贵的翔实资料。
另外,在文昌宫前卷棚内,悬挂的历代翰林进士学者敬献的四十多块匾额,其雕饰精美,笔力苍劲,体态端庄,文词精辟,其中三块被选入中华名匾一书,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朴初先生观后欣然题之“顶礼文宗”。又为武威文庙增添了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