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18 20: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dehydro 发表于 2013-11-18 19:06 
不是25G不能持续运行,速度问题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长途车为了防止一旦出现晚点后面不好追回,在某些区段 ...
25G被踩,主要原因它现在是最低级的,25G是目前中国最普通最低级的车厢,剩下的22基本退回管内,且一线一趟。
相当年25G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被人踩,也是可以很长时间一停的车,最牛的车还有郑州到重庆的9次,郑州一站奔宝丰。另外当年的特快,上海到南京一站不停也是常事,沈阳到大连的辽东半岛号,也是400千米不停车跑五个小时匀速80也是很正常的。
我认为,25G不是中途停车的问题,而是设计时速的问题,如果顶着120跑的话,跑一会是没有问题的,但长道绝对不行,但象原来匀速顶着85 90的跑,那是一丁点问题都没有的。像什么北京到上海的13 21 北京到广州的15 29,北京到沈阳的53 北京到哈尔滨的17这几趟车,原来都是25G,但它们的速度是当年线上最快的,完全可以平着匀速跑,而且原来的机车只不过就是小北京或桔子 东方红。这类机车也就是八九十,所以一路匀速前进。但现在用4D,只不过是最高速度上去了,本身车厢速度还是那些车厢。4D的最高速度是170,但除了极少数管内特快以外,4D没有牵引25K车厢的能力,也就说明了问题。
客观来讲,一提的结果不是出现25K什么的,而是普提,也就是22 25B 25G的提速,而普提是有量的,因为这些车厢的最高速度是120千米,而京沈的11次才跑83千米,已是中国之最。因此,它们的平均速度由75调整到85,90的,还不出问题。一提使用的机车,还是东方红 小北京 桔子这车机车,最高时速还不到120,因此,机车的时速也有限。从中可以感受,一提后第三天,我从天津西坐车到廊坊,中间停了杨村,比先来中间停杨村的总用时少了五分钟,就感觉坐上了超光速列车,因为(4402次,22型)车厢不像以前那样变速行驶,而是一种匀速行驶,基本能够调整到它的平均速度75千米左右。
1998年二提是25G 的定盘之战,中国至今最流行的25G列车在提速线路上从此再也没有提过速,天津到北京的91分钟,廊坊到北京的52分钟,事实上现在也没有25G能达到。 二提的最大结果,一是大量的25K列车开行,石家庄 长春 徐州 衡阳被跨越,特别是衡阳基本被灭。但最重要的结果是已经提过速的线路的普速车不再提速。25G由于4D的出现,列车的平均时速由原来的75千米上升到了现在的85千米。在东风1 东方红年代,廊坊到北京的72千米是62分钟,时速仅仅有70千米。但是到了桔子小北京年代,廊坊到北京的用时是72千米56分钟,时速提高到了77千米。但是到了4D年代,廊坊到北京的用时达到74千米(廊坊站远了两千米)52分钟,达到了85千米,此后几次调图,速度有下降。但仍可能跑52分钟没有问题。因此,4D可以说是中国普速列车最大的功臣,虽说第一批设计有些毛病(参见《中国机车发展史》张自忠编著),但总体十分成功。如果没有4D,普速列车的提速很难上去,因为机车根本不到120。
这样的话,二提后有了一种怪现象,时速表面上达170千米的机车,牵引着最高跑不到120千米的车厢运行,而机车事实上的时速也没有这样高。4D只不过是为了让25G的平均速度上去而设计的新车种。有了4D存在,如果25G仍是最高级的车种的话,它完全有可能在长途运行中平均速度跑到95-100,(前提是25G不避让,是最高等级)京沪直特如果仍用25G的话,也完全可以超过一提前的17个小时以及换25K时的15个小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