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25|回复: 152

推荐《中国铁路机车史 》(2007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4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治中 于 2013-2-4 15:23 编辑

中国铁路机车史(上下)
作  者: 张治中

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01
《中国铁路机车史(上下)》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路甬祥主编《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之一。
内容提要   《中国铁路机车史(上下)》对中国铁路机车的发生与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述,从19世纪40年代铁路机车技术的传入,写到2002年为止。包括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和机务发展过程,中国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的开发、制造以及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对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地位和作用、经验和教训作了比较客观的概括和总结。

作者简介   张治中,1960出生,现任北京天佑泰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技术史,特别是农业机械史和铁路机车史。合著《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传统机械调查研究》(大象出版社,2006),参与撰写《中国近现代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0)、《中国历史大辞典.科技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等书籍。

目录前言
第一章 1949年前铁路及机务发展概述
第一节 铁路技术的早期传入
第二节 铁路修建
第三节 铁路牵引动力发展
第四节 长江以北的铁路
第五节 长江以南的铁路
第六节 东北地区的铁路
第七节 铁路运输管理及机务管理
第八节 机车运用
第九节 机车检修维护

第二章 1949年后铁路及机务发展概述
第一节 铁路建设及运输管理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节 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混乱时期
第四节 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改革开放时期
第五节 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第二个快速发展时期
第六节 铁路牵引动力发展
第七节 机务管理
第八节 机车运用
第九节 机车养护、检修
第十节 机车燃料、给水、供电

第三章 机车修造业的发展
第一节 1949年前的机车修造业
第二节 1949年后的机车修造业
第三节 机车修造业的恢复与快速发展
第四节 机车制造业的缓慢发展艰难变革
第五节 机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第六节 机车制造业的稳步发展

第四章 蒸汽机车
第一节 1949年前的蒸汽机车设计制造
第二节 1945年前东北地区的蒸汽机车设计制造
第三节 1949年后蒸汽机车的设计制造
第四节 和平、前进型蒸汽机车的设计制造
第五节 1949年后地方铁路和工矿用蒸汽机车的设计制造
第六节 蒸汽机车大修

第五章 内燃机车
第一节 内燃机车的引进与早期研制
第二节 第一代内燃机车
第三节 第二代电传动内燃机车
第四节 第二代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第五节 进口内燃机车及技术引进
第六节 第三代内燃机车
第七节 第四代内燃机车
第八节 地方铁路和工矿用内燃机车
第九节 内燃机车主要部件及主要技术的发展
第十节 内燃机车使用
第十一节 内燃机车大修

第六章 电力机车
第一节 电力机车的早期引进与仿制
第二节 第一代电力机车
第三节 第二代电力机车
第四节 进口电力机车与技术引进
第五节 第三代电力机车
第六节 第四代电力机车
第七节 工矿铁路用电力机车
第八节 电力机车主要部件和主要技术的发展
第九节 电力机车大修

第七章 地铁车辆与动车
第一节 地铁车辆
第二节 动车及动车组
第三节 高速旅客列车动力车及电动车组

第八章 机车制造技术()
第一节 机械加工技术

第二节 铸造技术-
第三节 锻压技术

第四节 焊接与切割技术
第五节 热处理技术
第六节 表面工程技术
第七节 材料

第九章 机车制造技术()
第一节 牵引电机制造技术

第二节 电力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第三节 计算机应用
第四节 理化检验
第五节 计量检测
第六节 无损检测
第七节 内燃机车及主要部件试验手段
第八节 电力机车及主要部件试验手段
第九节 北京环形铁路试验线
第十节 其他试验设备

第十章 工厂、研究所
第一节 唐山机车车辆厂
第二节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第三节 大连机车车辆厂
第四节 株洲电力机车厂
第五节 大同机车厂
第六节 永济电机厂
第七节 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
第八节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第九节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第十一章 结语
第一节 铁路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中国蒸汽机车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 中国内燃机车的发展特点
第五节 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特点
第六节 21世纪中国机车制造业展望
附录
对中国机车发展有贡献的专家
参考文献
后记 :
发表于 2013-2-5 18: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写的真不咋地!第十章竟然没有四方厂。。
买了特后悔。。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2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治中 于 2013-2-5 20:21 编辑
cccccy 发表于 2013-2-5 18:13
书写的真不咋地!第十章竟然没有四方厂。。
买了特后悔。。


1980年代,四方厂的机车制造部分,被边缘化了!
另外,我撰写本书时,四方厂,还没有像样的厂志,许多资料不全,未特别为四方厂立传。
如果看四方厂的内容,可以看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部分内容,那里会有一些,四方厂的产品,JF、东方红、DFH、DF5等。在中国铁路机车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方面,四方厂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代、1970年代,绝大多数援外内燃机车,都是四方厂生产的。
但是,没有专门为四方厂立传,就感觉白买了本书,也不公平!
发表于 2013-2-6 22: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著很详实,也非常实用,感谢作者!
发表于 2013-2-6 23: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月前在当当买了这套书,内容挺充实的,长了很多机车方面的知识
发表于 2013-2-7 12: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治中 发表于 2013-2-5 20:13
1980年代,四方厂的机车制造部分,被边缘化了!
另外,我撰写本书时,四方厂,还没有像样的厂志,许多 ...

四方厂曾经创造过,新中国铁路机车制造的N个第一。。
洋洋大观的‘中国铁路机车史’竟然没有提及。。
您说这是不公平还是不完整?
发表于 2013-2-7 12: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治中 发表于 2013-2-5 20:13
1980年代,四方厂的机车制造部分,被边缘化了!
另外,我撰写本书时,四方厂,还没有像样的厂志,许多 ...

在1980年代,中国铁路主型调车机车DF5出自四方!先后生产了一千多台。。
这就是您眼中的被边缘化吗?
按您的说法,大同厂在1980年代从蒸汽转型以后,是否更被边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i891102 发表于 2013-2-6 23:47
几个月前在当当买了这套书,内容挺充实的,长了很多机车方面的知识

谢谢支持!请斧正!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3: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cccccy 发表于 2013-2-7 12:51
四方厂曾经创造过,新中国铁路机车制造的N个第一。。
洋洋大观的‘中国铁路机车史’竟然没有提及。。
您 ...

朋友,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四方厂)名字,在本书内提到很多次。如果看四方厂的内容,可以看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部分内容,那里会有一些,四方厂的产品,JF、东方红、DFH、DF5等。在中国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方面,四方厂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代、1970年代,绝大多数援外内燃机车,都是四方厂生产的。
DF5的设计是大连厂和唐山厂设计的,第一台机车是唐山厂试制的。
DF5后来又进行了重新设计。成为DF4B的派生产品。1987年前后,四方厂开始批量生产DF5时,我去过这个厂。
四方厂在中国铁路机车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当时没有厂志,许多资料不全,未特别为四方厂立传。非常抱歉!非常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5: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051 发表于 2013-2-6 22:07
专著很详实,也非常实用,感谢作者!

感谢支持!
发表于 2013-2-16 09: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买了这套书,写的不错,了解了很多机车的历史。
就是有些好奇下面注释的那些书。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n43635 发表于 2013-2-16 09:39
已经买了这套书,写的不错,了解了很多机车的历史。
就是有些好奇下面注释的那些书。

谢谢!多提宝贵意见!
您讲的,下面注释的那些书,我没有明白指的是什么?
发表于 2013-3-28 1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这本书没看过,但看过楼主的一些帖子,但是楼主的态度很谦虚很诚恳。尤其是在一些谈论争辩帖子中,还是蛮有风度的,对关心中国铁路的学者,支持一个!有机会读读此书!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20: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3202 发表于 2013-3-28 11:16
虽然这本书没看过,但看过楼主的一些帖子,但是楼主的态度很谦虚很诚恳。尤其是在一些谈论争辩帖子中,还是 ...

谢谢支持!谢谢理解!
发表于 2013-3-28 2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治中 发表于 2013-2-7 13:40
朋友,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四方厂)名字,在本书内提到很多次。如果看四方厂的内容,可以看蒸汽机车和内燃 ...

就是因为没有厂志才需要作者补充。我的理解,书,不该是摘抄和堆砌!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2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治中 于 2013-3-29 23:15 编辑
dfusummer 发表于 2013-3-28 20:16
就是因为没有厂志才需要作者补充。我的理解,书,不该是摘抄和堆砌!


当时,他们没有成型的厂志,我也找四方厂的相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他们不接待,也不给提供相关资料。其实,我对四方厂是有一些感情的。当年,四方厂上DF5时,我去过这个厂。
另外,撰写历史,一定要有根据。一个是查资料,其次就是找当事人调查,第三是调查实物。很难!以后慢慢来吧!
另外,我是自己花钱撰写这部书的,我自己花钱为铁道部立传,为中国铁路机车立传,力量有限,非常难!大家谅解吧!
发表于 2013-3-28 20:4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没拜读过这本书,但还是要支持楼主!著书如烧菜,不可能让人人满意,起码楼主让我们有机会系统地看到中国机车的发展,何况书中不足之处,可以在日后慢慢修订,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20: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一修 发表于 2013-3-28 20:47
虽然我没拜读过这本书,但还是要支持楼主!著书如烧菜,不可能让人人满意,起码楼主让我们有机会系统地看到 ...

谢谢理解!这部书就是抛砖引玉,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好的中国铁路机车史专著。
发表于 2013-3-29 0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做的不错。也许跟资料的收集、熟悉的程度有关吧,毕竟在资料的使用上会对最后的成品有巨大的影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治中 于 2013-3-30 10:48 编辑
郑局西段 发表于 2013-3-29 00:00
参考文献做的不错。也许跟资料的收集、熟悉的程度有关吧,毕竟在资料的使用上会对最后的成品有巨大的影响的 ...

谢谢理解!
为了撰写这部书,光收集资料我就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写作2年多,出版过程5年。全书上下册,共770千字。
这20多年,我是自费做这件事的。后来,中国科学院支助出版了这部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5-1-11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