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从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日前,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全长17.48公里的洞体全线贯通。标志着地铁距离哈尔滨人又更近一步,预计年内还将陆续实现轨通、电通、车通。截至目前,哈尔滨地铁已累计完成铺轨40公里,完成全线总铺轨53.544公里的75%。经过相关测算,建成后的地铁1号线预计将达到日客运量27.5万人左右,将使地铁沿线地面公交车日运客量减少4500车次左右,极大缓解大直街、学府路等东西轴线道路的交通压力。
下穿17座桥涵严控沉降
据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指挥长李立新介绍,全长10.1公里的“7381隧道”,地铁工程利用了其中的5.4公里。区间涵盖了地铁西大桥、教化、铁路局、博物馆、龙江街、烟厂等6座车站。
对“7381”的改造在国内大规模利用人防隧道改建成地铁隧道尚属首次。在攻克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后,此类工程的建成将为软弱地层隧道病害治理、近距离下穿既有结构暗挖隧道施工、地下商业街下破除人防结构新建车站等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据介绍,利用既有“7381”人防工程大规模改造地铁隧道预计可节省投资4700余万元。
在对“7381”人防工程大规模改造成地铁隧道的同时,哈尔滨的地铁建设者还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据介绍,在风险工程中,下穿桥涵是重要的一部分。地铁1号线一共下穿17座桥涵,特别是对于铁路桥涵而言,更要严格控制地面下沉情况,确保铁路行驶安全。在所有桥涵中,铁路桥涵有10座,如滨洲铁路桥等。在下穿过程中,沉降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地铁及路面安全。
运用多种施工工法攻克难关
据了解,在地铁1号线的18个车站建设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地面因素等,建设者使用了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多种施工工法。其中盾构区间达到了5.1公里。
李立新介绍,由于施工标段地层属于饱和富水沙层地段,稳定性差,地面沉降受控难度大,加之地面上的立交桥等建筑的存在,隧道无法采取明挖方法,因此采取了盾构工法施工,为富水沙层地区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李立新说,明挖法对地面道路及环境影响较大,但在有条件进行交通疏解的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黑大站和理工大学站等均使用明挖法施工;暗挖法,将把对路面的影响降到最低,从道路地下一点点挖出内部结构,教化广场站是地铁1号线唯一的一个暗挖车站。
17.48公里洞体全线贯通
经过28个月有效施工工期的紧张建设,哈尔滨地铁17.48公里的洞体全线贯通,冰城地铁距离哈尔滨人又更近一步。
据哈尔滨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地铁1号线2008年9月土建动工,预计2012年底建成通车,2013年试运营。地铁1号线列车编组初、近、远期均采用6辆。远期运能4.38万人次/小时。经过测算,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其输送能力可达每小时1.78万人,全日客运量可达27.5万人次左右,使沿线地面公交日客运量减少4500车次左右,极大缓解大直街、学府路等东西轴线道路的交通压力。
8日,记者从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哈尔滨地铁1号线最晚开工建设的博物馆站主体结构于日前完工,较原定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封顶,为后续铺轨和设备安装提前进场施工创造了条件。
据介绍,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主体为地下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站位下方存在两层地下商场和既有“7381”人防隧道结构,围护桩需穿越多层既有结构成孔,土方开挖需破除大量的既有结构砼,施工难度极大。地铁集团公司对施工组织、施工计划等进行了认真编排,克服了围护桩穿越多层既有结构、冬季施工等难点,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了围护桩施工,为主体结构的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工作面均配置两班人员昼夜施工,终于较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来源:火车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