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2号线东西段已经分别开通试运营,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而地铁隧道中的混凝土管片对大多数乘客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每一片管片的质量都关乎着整个隧道施工的安全。在施工中,中铁十八局地铁2号线项目建设者杨雄利发明了钢筋混凝土的防侵蚀方案,提高了管片质量控制的科学性……种种技术革新均为全国首创。昨日,记者专访了这位地铁2号线建设中的“发明家”。
4年里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今年38岁的杨雄利,老家在湖北省,1998年便随单位来到天津,默默地为天津的城建事业奉献着青春年华。2004年10月,由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承建的天津地铁2号线13标段工程破土动工,曾多次出色攻克混凝土技术难题的杨雄利来到了地铁2号线的工地上。
在此后4年里,他整天“泡”在工地上,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最忙的时候,他曾经连续2天3夜没有合眼。杨雄利说:“睡觉时不敢脱衣服,往往是和衣而睡,手机24小时开机,如果工地上有突发情况,随时都要过去。”
新技术在地铁2、3号线推广
前期的地质勘探结果表明,地铁2号线13标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存在中等硫酸盐侵蚀,对钢筋和钢结构存在中等锈蚀。目前在用的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离杨雄利的“标准”还是有差距。查阅资料、试验、查阅资料、再试验……终于,他的技术措施通过了验证。他首先选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的水泥,从源头上减轻硫酸盐的侵蚀程度;再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和磨细高炉矿渣,取代出部分水泥,进一步降低胶凝材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并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缓侵蚀物质的渗透速度;同时,掺入引气型高效减水剂,这样做的好处是除了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增加混凝土抵御侵蚀的能力;最后,将混凝土抗渗等级提高到P8,掺入阴极阻锈剂,使钢筋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阴极的氧化反应。很快,这套完整的防治方案通过了天津地铁工程总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在地铁2、3号线推广使用。
找到试验场地像孩子般欢呼
地铁2号线的乘客可能并不知道,地铁列车经过的隧道表面其实是由一片片有弧度的混凝土管片“编织”而成的。地铁管片在隧道推进的同时拼装,以保证隧道土体的稳定,及时防止因土体挤压引起隧道断面变形。管片一般是分块分段拼装的,隧道断面的一环一般由6片拼装构成,而每环长度一般在1.2米左右。可以说,每一片管片的质量都关乎着整个隧道施工的安全。
杨雄利担任总工程师后,开始了对管片的全方位“改造”。天津以往的管片生产,要求脱模后在养护水池里浸泡7天,淋水养护14天,然后放置在存放区永久保湿。杨雄利通过对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开裂敏感性等质量指标进行大量对比试验,发现管片起吊出模后只需覆盖保湿3天即可,这有利于提高管片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节能降耗。如今,已在混凝土界小有名气的杨雄利仍然闲不下来,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仍然会为找到了适合做试验的一处废弃地窖而像孩子般欢呼,正如他自己所言,他的研究在工地上。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