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9-6 10: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谈几点。
1、火车票价格体系十几年不变化首先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铁路部门现在追求的不应当仅仅是调整价格,而且确立一种价格调节体系。就象每隔一定时期就要调整运行图,可以大调,也可以小调,但不能不调。我觉得可以定一个周期,比如五年,每五年评价一次价格体系,如果基本合理,就延用,如果与市场价值偏离较大,就整体调一次,调价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后五年就用它了,五年之内不变,五年之后再看。
2、虽然火车票价格体系十几年没有动过,但实际火车票价格还是变了,形成了隐形涨价。比如说空调车对非空调车就是一次涨价,早期说空调车不过在非空调车的基础上,上调30%,但实际上,铁路部门通过引入新型空调车,新型空调车运价已经是非空调车的一倍,实现了隐形涨价,再后来动车组D车,高速动车组G车的出现,至少G车的价格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其市场价值了,而铁路部门通过减少效益较差的普通列车,增加动车组的比例,也实现了变相调价。
3、铁路部门自己也有责任。首先是列车成本、提供的服务,与售价未能一一对应,同样基价的列车,成本开支及服务水平不一样,这就给核定价格体系带来了难度,到底是按高的算,还是按低的算?比如说,K字头快速列车与T字头特快、Z字头直达特快采用一个体系,这里面差的有25B,好的有25T。同样是D字头,有的是CRH1,有的是CRH380,有160速度,也有250速度,这混乱的体系也难以核算成本价格。其次,铁路系统始终为高度垄断,排斥外来竞争和监督,自成体系,垄断企业的定价权都不在自己手里,都在政府手里,而政府需要把握哪些成本是必须的,哪些成本是可以消化和缩减的,但铁路部门自身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负面新闻多,难以拿出有说服力的论述,光哭和喊没用,还要喊得有理有节,让别人没法反驳。铁路部门确实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牺牲,比如说提供廉价出行,比如说学生票半价,比如说春运这个政治任务,这些最终都是由铁路职工来承担的,铁路职工怨气很大。但铁路部门的负面消息着实也不少,比如说买票难,黄牛党猖獗,动车卖站票等等。
与其他行业对比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与同属交通运输的行业对比更有可比性,比如说航空,飞机票跟95年相比,大约是当时的1.5倍,这个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如果将要进行调整,我建议这样调。
1、非空调车的价格大幅度上调,因其成本与价格严重偏离。
2、将Z、T增设一档,特快在快速的基础上再次加快,这样采用25K和25T的列车价格全部都上调一个等级。
3、硬卧的上中下铺差距增大,上铺不变,中铺和下铺价格增加,调节之后,一个是卧铺与硬座的价格差距拉大,另一个是下铺与上铺的价格差距拉大。
4、D字头二等座价格基本合理,维持不变。
5、G字头二等座价格偏贵,适当下调。
6、一等座、特等座、商务座,价格偏高,适当下调。
先理顺体系,运行五年,五年之后视情况决定整个体系是否再一起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