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广铁广段

我的毕业旅行:成都~郑州~郴州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IMG_5832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相机拉到长焦,可以隐约看到SS8,车次不详,在山下就是这里了,郴州站北端

[ 本帖最后由 广铁广段 于 2009-8-29 13:25 编辑 ]
IMG_5836_调整大小.JPG
IMG_5917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SS8进站停车了,就在郴州站站台南端,还能看到折返段内的深圳地铁
IMG_5839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少游的铭文
IMG_5850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禅寺曾经幽禁过爱国将领张学良.顺便给出张学良的所有幽禁地!
张学良与十一个秘密囚禁地


    囚禁地之一:南京宋、孔两公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回南京,成为他后半生不幸命运的开端。
    一下飞机,张学良便被送到宋子文公馆。在这里,张学良只住了5天。每日宋子文夫妇陪他打牌、玩球,行动还未受到限制。只是他外出时,多了两部汽车同行。一部是南京警务厅警务人员乘坐的,一部是军统特务人员乘坐的。
    12月31日,张学良去军事委员会,进去后才知不是开会,而是军事法庭对他进行审讯,被判处10年徒刑。宪兵们收缴了他的副官们的手枪,并把他押回汽车。车子并未开回宋子文公馆,而是开到太平门外孔祥熙公馆。孔祥熙及其家属没有住在这里,事先都已腾空了。张学良被安置在二层楼的一部陈设得很漂亮的房间中,从此完全失去了自由。
    张将军被囚禁在这里时,对外是绝对秘密的,但消息仍被传了出去。那年正在南京中央军校受训的张的弟弟张学思,闻讯来看他,被宪兵挡在门外。他满眶泪水,在门口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才怅然离去。
    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一致决议通过: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为了切断张学良与外界的任何联系,蒋介石把张由南京迁到他的故乡浙江奉化去“读书悔过”,使他与世隔绝。
    囚禁地之二:奉化雪窦山
    尽管此处风光秀美,房屋宽敞,设备考究,但张学良在这里,却好似猛虎入笼,苦闷而焦急。他时常带着“天地响”(一种大爆竹)到千丈岩瀑布去放。他把爆竹点燃用力向瀑布抛去,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群山流水呼应,余音回荡,似可释消胸中烦愁,然终于事实无补。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掀起抗日高潮。中秋节,张学良指名要到妙高台过节。特务组织准备了三桌酒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队长、队副一桌,宪兵特务们两桌。这天,平常不喝酒的张学良将军却喝了一点酒,他激动地挥手说:“我带你们打日本去!”并写信给蒋介石,请求抗战,蒋介石不同意,叫他“好好读书”。接着戴笠便上山住了两天,暗中观察张的动态。
    蒋为了让张“好好读书”,这期间还派来一个姓步的老头子来雪窦山给张当老师。步是清代进士,旧学问很渊博,他每天讲一个半小时《论语》、《中庸》,摇头晃脑,哼哼叽叽,但张学良讨厌他,六七天后,步老先生亦觉没趣,夹着《论语》下山了。
    那年10月,一天上午9点钟左右,张学良所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烟囱失火,招待所被烧毁。两天后,军统局决定把他转移到黄山。
    囚禁地之三:黄山
    张学良被押在黄山,安置在段祺瑞修建的准备退隐后的学佛谈经之所。
    押解人员以为能常住黄山,不料,刚住一晚,第二天早上,蒋介石亲自打来电话,命令马上离开黄山,去江西萍乡待命。据说当时有一部分东北军在安徽驻防,蒋担心他们会武装劫抢张学良。三天后,张学良被迫上路了。
    囚禁地之四:萍乡
    离开黄山,在几十名特务和100多名宪兵“保护”下,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经过几天跋涉,来到了萍乡。
    因为事前毫无准备,一时没有住处,就在萍乡城内最热闹的一条大街上找了一家叫赣西饭店的大旅社,在二楼开了6个房间。张学良将军夫妇被安排在中间房间,特务队全体队员住在他两旁的各个房间里,为了便于保密,这些特务全是便衣,另有一连宪兵住在附近的一所学校里。由于旅店里人多混杂,后来在城内专员公署附近一个巷内找到了一所房子,叫“绛园”。“待命”近一个月,军统局又来电,命令立即迁往湖南郴州。
    囚禁地之五:郴州苏仙岭
    1938年1月,张学良被转移到湖南省南部的郴州苏仙岭苏仙庙内。这儿风景虽美,但张学良心忧国事,身无自由,满腔壮志难酬,悲愤之余,曾于壁题了:“恨天低,大鹏有志难展”之句。
    在这里,特务们曾发生一场虚惊。那天,张学良要下山到城内去洗澡。照例是刘乙光陪同,12个警卫随行。行至途中,有一个佩戴国民党炮兵中校领章的军官迎面而来,发现张后,立即向张恭敬地立正敬军礼。张非常镇静,若无其事地走自己的路,未予还礼,也不与那个军官谈话,可却把特务们吓得手足无措。这里怎么会有人认识他呢?而且还是个炮兵中校!
    他们惟恐出事,赶忙将张重又押回山上。又立即与郴州军统系统联系,才知道国民党有一个炮兵独立旅下辖两个炮兵团,刚由外地调来郴州。那个向张敬礼的军官,现任这个旅的炮兵团中校副团长,毫无疑问是张学良东北军旧部。情况弄清之后,刘乙光非常着急,一方面用电报请示,一方面加强警卫戒备。当晚由宪兵连增加岗哨,特务队也在庙门口附近增加游动哨,紧张了一夜。第二天察看新住地,第三天就转移到郴县、永兴交界的油榨圩的一所小学去了。不到一个月,军统局指令迁往沅陵。
    囚禁地之六:沅陵凤凰山
    湘西沅陵县城在沅江北岸,江南就是凤凰山。因为山形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而得名。军统局指定住在这座山上。山上有一明代古刹-凤凰寺。张学良被安置在送子殿的东西厢,一是他的卧室,一是读书休息之所。
    由于这里下山方便,距河很近,张学良后来每天都要到河边去钓鱼,谁知被内迁到沅陵的江苏医学院和国立柳州艺专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就写信给亲友,把张学良在沅陵作为新闻来传布。这些信被邮检所查获。
    后来张要去钓鱼都要由特务队长陪同坐在船上钓,钓到以后就在船上煮吃。在沅陵时,军统局对张的生活待遇已经逐步下降,远远不如以前,他的心情更坏,只是借钓鱼来消磨岁月。
    有一天,沅江上游洪水泛滥,张在望江楼上看见水里冲下许多箱笼、家具和抱着木板、梁柱挣扎的灾民,可岸上的人只顾抢东西而不救人。张立刻大声疾呼要宪兵、特务、岸边的老乡和船家赶快救人,救上一人奖给光洋5元,当时兑现。因而许多行将被洪水吞没的人得救了。当他们知道救命恩人是张时,无不感激涕零。
    由于日军节节进攻,战线步步后撤,张学良的囚禁地又开始向西转移。
    囚禁地之七:修文阳明洞
    1938年末,张学良被转到贫瘠、落后、多山的贵州省,首先囚禁在修文县的阳明洞。人说贵州天无三日晴,阴沉沉、雾茫茫的时候较多,张学良不太适应,加之几年的辗转幽囚,面容消瘦,头发脱落已成秃顶,显得极其苍老。在此,他开始专心研究《明史》。
    1941年5月,张学良因患了急性阑尾炎,到贵阳治病,而离开这里。
    囚禁地之八: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张学良将军被送入贵州中央医院治疗阑尾炎。这虽不是大病,但因延误了治疗时间而开始化脓,形成局部性腹膜炎,所以只能开刀将脓引出,两个月后又第二次开刀将阑尾切除。为了治疗方便和免除往来颠簸之苦,张学良提出留在贵阳的要求,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出院后就住在紧靠市区的黔灵山麒麟洞。
    洞的北面有一座尼姑庵,东西是一排平房,靠南边三间就是张学良的居室。因为原来杨虎城将军也在这里住过,所以门上挂了一个“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囚禁室”的木牌。中间一室是他们的饭厅和会客之所,右边一室是两位将军的卧室,左边一室是赵四小姐和她的女佣以及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夫妇所居。
    那时不仅麒麟洞四周遍布岗哨,周围的山上还修了许多碉堡,每个碉堡都架有机关枪。张学良活动的范围只限于白象桥以内(白象桥距麒麟洞不过2里),那里立有一个木牌,是警戒线,有宪兵把守,没有队长批准是不能越过的。
    张学良在贵阳的消息,逐渐传扬开去。蒋介石大为不满,他命令戴笠把张学良转移到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去,不让世人知道他的踪迹。1942年2月,张学良被迫离开云封雾锁的麒麟洞,迁往开阳。
    囚禁地之九:开阳刘育乡
    开阳县刘育乡在县城北约7公里的黔北古道南侧,是个闭塞、荒凉、冷落的山村。当张学良还在贵阳养病的时候,戴笠便奉蒋介石之命物色了这个荒村,命人修建了十几间洋房。
    张学良搬来以后,为了打发漫长难捱的岁月,就在房前开辟了一块菜地,每天和赵四小姐在菜地里劳动。自己种菜自己吃,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有时自己吃不完,就送给宪兵特务们吃。他还养了不少鸡、鸭、兔、鹅、鱼。每天喂鸡喂兔放鸭,过起了农家生活。后来闹了鸡瘟,使他心爱的几十只广东大白鸡一夜死光。据说他难过了好几天。
    张学良雇了一个当地农民帮他看管菜园和鸡鸭舍,这个农民的妻子死了,家中没有人照管,他就成天哭。张学良就说:“男人大丈夫,成天哭没出息,老婆死了再娶一个呗!”那个农民说:“没有钱娶不起喽!”张学良就给他些钱,使他又成了家。这个农民对张学良感激不尽,到处宣扬:“张先生是个大好人哩!”
    不久,张学良从这里被送到了恶名远扬的息烽集中营。
    囚禁地之十:息烽集中营
    集中营并不在息烽县城,而是设在城外15华里的小镇阳朗坎附近的山窝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和几位重要政治人物都先后囚禁于此。
    张学良在此被列为特别优待修养人,有自己的院落,赵四小姐可陪住。军统对张学良的监视是很严的,除武装警戒外,还特派一人同住,名为照顾,实为监视。张学良偶尔去贵阳,也是通过宋子文向蒋介石请示而经批准的。张学良押禁息营期间,莫德惠、宋子文曾来看过他。此时,张学良的物质待遇尚好,但精神痛苦异常,经常发怒,往往不吃饭就将桌子推翻,还发生过摔打家具的事情。
    1944年初冬,一小部队日军曾窜扰贵州黔南一带,使贵阳一日数惊。蒋怕如有万一,便下令将张学良迁往桐梓。
    囚禁地之十一:桐梓无门洞小西湖
    桐梓在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的外围要地,那里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西湖,戴笠先后来调查3次,认为这里既隐蔽又安全,是囚禁张学良的理想处所,就向兵工署长俞大维要了这块地方。在小西湖西岸坡上修了几幢房屋,周围设立了竹篱笆,篱笆外又拉上铁丝网。附近山上修了3座碉堡,分在三处,成为一个三角形,其中心正是张学良将军的住处。
    宪兵们或3月或5月,常有不定期的调动,这是蒋介石惟恐监守人员住久了,被张学良收买或出现事故而采取的措施。这里武装分两层设哨,有时宪兵在内,有时特务在内,经常互换。
    1945年春,国民党中央委员莫德惠奉蒋介石之命到桐梓来看望张学良,并代蒋送给张一只怀表。
    张学良不禁大笑起来,说:“时间已将过去10年,现在蒋先生才挂念起让我掌握时间。”张学良话锋一转,问:“莫老,你看蒋老先生什么时间能放我?”莫完全理解张之心情,也半开玩笑地回答说:“自有佳期,君莫问!”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八年抗战胜利。张学良得知这一消息后,禁不住流出激动的泪水。赵四鼓励道:“汉卿,你该给委员长写封信,提醒他一下,现在是释放你的时候了。”
    “写什么呢?”张学良张着有些迷蒙的眼睛,“这种事最好是由别人提出,效果会好些。”
    “我们远离人世,到哪里找人去啊?”赵四忽而眸子一亮,“要不这样,我们给委员长送件礼物去,他一定会明白你的用意的。”
    张学良立即赞同,随之陷入思考。10年幽居生活,辗转数地,已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身边仅有一把手枪和一块金表。送手枪怕委员长疑心误会,看来只有送这块金表了。也象征着时间已到,该放他出去了。于是,张学良便把自己心爱的金表托人转送给蒋介石。
    不久,蒋介石让戴笠送来了回礼,张学良非常激动,两眼闪着希望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不禁愣住了,气得浑身发抖,拿起礼品盒,气愤地向地上摔去。赵四连忙走过去一看,原来蒋介石送的“礼物”是:一本1936年的年历和一双绣花鞋。意思再明白不过了,1936年的西安兵谏,蒋刻骨铭心,虽然抗战胜利了,可对张学良的幽禁将从头开始,继续走下去……
    不久,特务们欺骗张学良说把他送到重庆,然后乘机飞南京和杨虎城一同受蒋的召见,一同恢复自由。张学良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小西湖。
    1949年春,国民政府行将崩溃。蒋介石一纸电令,要特务们将张学良用专机秘密押到台湾新竹。张学良闻之怒不可遏但也无可奈何。
IMG_5852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张学良相关的介绍,由于是傍晚上去的相关居室已经关闭了
IMG_5853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色渐暗,市区内华灯初上
IMG_5854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多了起来
IMG_5855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小,繁华程度也就这样了
IMG_5856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山路上!小城也很美
IMG_5859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正门出去,苏仙岭简介
IMG_5860_调整大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仙
       高公明图知郴州时,有民女苏氏浣衣于河,河中有巨石,女踞其上。有苔一缕,绿滑可爱,浮水漾动,绕石三匝。女视之心动。既归而娠,腹渐大,母私诘之,女以情告,母不能解。数月竟举一子,欲置隘巷,女不忍也,藏诸椟而养之。遂矢志不嫁,以明其不二也。然不夫而孕,终以为羞。
       儿至七岁未尝出以见人,儿忽谓母曰:“儿渐长,幽禁何可长也?去之不为母累。”问所之。曰:“我非人种,行将腾霄昂壑耳。”女泣询归期。答曰:“待母属纩儿始来。去后倘有所需,可启藏儿椟索之,必能如愿。”言已,拜母竟去。出而望之,已杳矣。女告母,母大奇之。女坚守旧志,与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无计。忽忆儿言,往启椟,果得米,赖以举火。自是有求辄应。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给于椟。
       既葬,女独居三十年,未尝窥户。一日邻妇乞火者,见其兀坐空闺,语移时始去。居无何,忽见彩云绕女舍,亭亭如盖,中有一入盛服立,审视则苏女也。回翔久之,渐高不见。邻人共疑之,窥诸其室,见女靓妆凝坐,气则已绝。众以其无归,议为殡殓。忽一少年入,丰姿俊伟,向众申谢。邻人向亦窃知女有子,故不之疑。少年出金葬母,值二桃于墓,乃别而去。数步之外,足下生云,不可复见。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官是地者,每携实以馈亲友。
摘自<聊斋志异>苏仙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8-29 13: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踏莎行 游郴州蘇仙嶺用少游韵  


白鹿欹寒,碧桃做渡,鶴仙乳哺蘇仙處。洞中千日母難尋,絕碑三幷雲天暮。

委孝爭先,屈將束素,花梢轉影春重數。香泉井上月華流,爲誰獨下湘江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些时候将带来郴州附近所有的看车集锦!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3: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郴-广-莞 于 2009-8-29 13:43 发表
顶顶顶,:victory: 支持家乡的领导!

欢迎加入车迷行列
发表于 2009-8-29 1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顶上!:handshake
发表于 2009-8-29 14: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广铁广段 于 2009-8-27 23:07 发表
绿皮车真的很有魅力,这么拍也可以虽然很危险!

牛B!!!
发表于 2009-8-29 14: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广铁广段 于 2009-8-28 17:17 发表
还是那冷清的高速路!


哎,在这种高速路上开车肯定贼爽: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4 0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