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21 1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城--本溪被强迫打扑克(五十K,丹东俗称“打腿”)
凤城、本溪都没照相
到沈阳,百年老站
站名:沈阳站
原名:谋志敦站、奉天驿、沈阳南站
站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
邮政编码:110001
历史:建于1899年
归属:隶属沈阳铁路局管辖
等级:现为特等站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向东办理行李、包裹托运
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
车站历史
最早的沈阳站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甚至不在今天的位置上。1899年,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沙俄军队把铁路修到了沈阳,并在今天沈阳站北1.2公里的位置修建了一座俄式青砖平房作为站舍,十分简陋。这就是最早的沈阳站,它当时的名字叫“茅古甸”,就是“奉天”的意思。五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车站随即被日军占领并改名为“奉天驿”。
到了1907年,沈阳已经是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了,每年的旅客乘降人数更是高达50万人,由于客流量增加,奉天驿的砖房外又陆续搭起了4个临时木板房,可这还不够用。日本侵华机构“满铁”开始兴建新站。1910年10月1日,举行了车站搬迁仪式,从此,沈阳站的位置被确定下来。从那时起近百年来,沈阳站建筑外观几乎没有变化,但它的命运却颇为曲折。
在东北沦陷期间,奉天驿始终被日本侵略者作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来经营,从东北各地掠夺来的战略物资纷纷汇集到此,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仓库,然后转运到大连,再装船运往日本,如此要塞,自然无法逃脱抗日力量的打击。随着抗战形势的转变,从1944年12月开始到翌年1月,对日作战的美军轰炸机先后三次轰炸奉天,将火车站的五座货物仓库彻底炸毁。
日本战败投降后,奉天驿一度被更名为“沈阳南站”,不知是否从那时起,“南站”成了沈阳市民对这座车站的习惯叫法。沈阳解放后,中苏共管的中长铁路成立,1950年“五一”,这座老车站正式改名为“沈阳站”并且成了一座“特等站”。
沈阳“老北站”也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显眼了,它几乎被周围的高楼完全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东西快速干道的高架桥。可就在70多年前,它的热闹程度并不逊色于沈阳站。
1927年,张作霖为了与日本人经营的沈阳站抗衡,开始修建辽宁总站(老北站),并于1930年竣工开通使用。兴修老北站是个浩大的工程,据说当时是联合了几位商人的资本才得以如期完工。上世纪30年代初,沈阳站是日本人控制的大站,中国旅客很少在那里上下车。由于老北站毗邻北市场,站前到北市场一带就成为沈阳最热闹的所在。饭馆、旅店、茶楼、戏院、浴池、电影院遍布其中。
老北站的热闹繁华也给人们带来一些麻烦。“老沈阳”们一定还记得过去皇寺铁道口的拥挤状况,每天上下班高峰,堵车现象经常发生。由于老北站地处沈阳市区中心,站线与黄河大街平面交叉,严重影响了车辆及行人通行,所以,建国后不久老北站即被列入沈阳铁路枢纽改造规划中,计划修建新北站。于是,来往于老北站的列车一年少于一年,处于待迁状态。1988年6月25日,老北站停止办理了一切客运业务,它作为车站的功能至此结束,只留下一座古老的建筑作为永远的纪念。
风华百年沈阳站
沈阳站并不是生来就很高贵,百年之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这里成为了沈阳市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可见,城市每个角落的命运,关键在于一个“人气”。
1891年,沙俄开始修筑西伯利亚铁路,为了达到侵略掠夺中国东北的目的,沙俄政府提出了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延伸到中国东北境内的要求,后来又通过各种阴谋手段,同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清政府允许俄国修筑从赤塔经过东北连接沙俄乌苏里铁路的“东清铁路”。“东清铁路”一路延伸,终于在1899年踏上了沈阳的土地。
老道口是被人熟知的一块地方,这里曾是沈阳站的前身,在105年前叫“茅古甸”,这是满语“谟克敦”的译音,就是“奉天”的意思。沙俄修建的火车站就选址在距离今天沈阳站中心线以北1.2公里。当时的火车站十分简陋,因远离城区,站前曾是一片荒野,只有一座俄式的青砖平房,5股线路。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并获得了沈阳站的控制权。老道口的沈阳站被更名为奉天驿。由于站舍简陋,不能满足日本侵略野心,于是受日本政府扶持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市街西部拨出一块土地用作奉天驿新址。1910年10月1日,就在现在的沈阳站站前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搬迁仪式,从此,沈阳站的位置被确定下来。
异国风格的纪念碑
在沈阳站广场上,有一座标志性建筑———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我们不妨简要了解一下这座碑的历史。
1945年,作为反法西斯盟军之一的苏联军队攻入沈阳,击退了日本军队。在苏军一雪前耻后,他们迫不及待地需要留下一处铭刻历史的地方,沈阳站正是夹杂了他们许多情感的地方,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沈阳站广场上那座顶部悬置坦克的纪念碑。一位1945年时曾出入过沈阳站的老人告诉记者:“当年日本军队在苏联军队的监督下,一批批从沈阳站回国,而就在纪念碑周围的位置上,挂满了用日文写成的‘斯大林万岁’等意思的条幅,看当时情形,日本人不情愿,而苏联人满足了虚荣。”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异国风格的纪念碑却成了今天我们城市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据记者观察,纪念碑周围始终会围着一圈乘客,这里已经成为了等待上车前习惯停留的地方。纪念碑另一个用途就是约会地点,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约会,纪念碑都是沈阳站被利用率最高的地方。纪念碑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留影的地方。很多初次来沈阳的人,一下火车就会发现这座纪念碑很有特点,于是都会在这里按动快门,留下身影。即使沈阳人也愿意把外地人拉到这里看一看,拍拍照。
在采访中,家住铁西新区兴工街的姜兴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俄罗斯人到我们单位参观,我到沈阳站接他,一出站台,他先拽着我往前走,然后直奔站前的广场,原来他在他们国家上中学时,就在课本上学到过沈阳站前有座苏联建造的纪念碑,第一次来要好好看看。听到这话,我特别自豪,于是把老外的行李安排到宾馆后,我就拽他回到站前广场,留下了他在沈阳的第一张照片。”
记者从相关方面得到消息称,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明年将被移走。
由名字到建筑的改造
沈阳站始终不变的是它的建筑风格,而经常变化的是它的命运。这是一条曲折的道路。
1944年12月7日、21日和1945年1月13日,对日作战的美军轰炸机3次轰炸了沈阳,奉天驿也不能幸免,4号、7号等5座仓库被先后炸毁。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8年沈阳解放,国民党当局接管了奉天驿,并在1946年4月30日将其更名为沈阳南站。这个名字虽然只存在了3年的时间,却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外地人为这个名字所累,听到沈阳南站这个名字,便选择了下车,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到了苏家屯。
1948年10月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秘密接收组接收了沈阳南站,1950年5月,这里终于被正式更名为沈阳站。
几年前,沈阳站又经历了一次关键时刻,原来那次对沈阳站的改扩建有3种方案。其中一个非常漂亮,有现代感,整个车站的屋顶被设计成流线型,看起来美轮美奂,但是,因为对原貌的改变过大,这个被很多人看好的方案才最终流产。
现在的沈阳站,内部变化巨大,外观特色经过多次改扩建之后,却依旧保留了下来,和对面的沈阳饭店、医药大厦一起,构成了沈阳标志性的建筑群。
今天,为了配合城市发展,沈阳站开始了新一轮改造,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建和改造部分,在样式、比例、色彩等方面都将延续原有建筑的“辰野”风格。此外,沈阳站后面的北三东路出口也在兴建之中。
据说,辰野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是沈阳站的设计者,少为人知的是,日本东京站也是辰野的得意之作,而且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均是沐浴了百年风雨之后依旧在为乘客服务。
沈阳站广场改造施工全部完成后,沈阳站广场将形成一个城市中特色鲜明、整体性强的城市文化街区,置身其间,人们能感受到整个广场浑然一体的老沈阳独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筑群的特色和风貌,广场地面交通及景观混乱的现状将得到彻底改变。
【坦克碑简介】
建碑的前前后后
1945年8月9日,前苏联红军出兵东北。8月24日,前苏军的一支坦克部队开进了沈阳。攻击沈阳火车站的战斗,前苏军与日本关东军打得非常惨烈。前苏军相当数量的坦克进行轮番冲击,而固守在车站里的日军凭借地形优势,频频发射钢炮,前苏军多辆坦克被命中起火,人员伤亡较大。战斗胜利结束后,前苏军为纪念在此牺牲的官兵,经前苏联最高统帅部与中国方面商定,在火车站广场上树立一座纪念碑。据介绍,苏军烈士纪念碑由前苏联国防部设计投资,于1945年10月落成。前苏军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各建了一个纪念碑,都是纪念前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的,这三座纪念碑主体造型分别是坦克、飞机、军舰,合为海陆空纪念碑。而三座纪念碑有一个共同点:碑顶的三种兵器的炮口一律指向东方。
[ 本帖最后由 weiyingchao2009 于 2009-8-27 20:16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