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3 12:48:54
|
我有一个问题错了 综合大家的问题 研究了几个方案
1。首先来讲这是一次较长的调图,从1966年12月一直到1969年9月1日。这期间1968年11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只是津浦线改为京沪线而已,变化的不过几趟到浦口的终到车和过江车,其它列车变化不大。
2。西直门当是是一个铁路枢纽,向北到南口,西到五路,南接京沪、京山、京广,就是现在京九线与京沪线的交口,北京站到京包线的慢车,当时没有星火望京黄土店等站,先停永定门,再停西直门,快车就不停永定门了。
3。我有一个问题错了,就是天津到邯郸的列车还没有延长到秦皇岛,从天津成为河北省省会后,天津到保定的列车于1960年延长到邯郸到天津,然后于1969年9月1日延长为邯郸到秦皇岛,但由于当时石家庄已经是省会,列车于1971年8月1日缩短为石家庄到秦皇岛。而秦邯快客缩短为石秦快客现石秦特快后,天津到石家庄的慢车同时必须延长到邯郸,现在又延长到涉县。
4。关于北京到上海的列车进天津的问题是十年前的事情,于五十年代中期就没有进天津的列车了,但这次又出现了进天津的列车,我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天津始发到上海的列车已经延长,后来改为沈阳到上海,后来又改为北京到浦口和北京到上海,现在又与上海到福州的列车合并延长为到北京到福州。45次在天津西站是全程对号的,一直难买票,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话,天津到上海没有始发车,而天津西站过路列车预留不多,这样的话21-22次进一下天津站,换交、换向,停站时间肯定会很长,在天津站预留较多也是情有可原,而在天津西站不会预留太多的车厢。
5。北京到上海的列车里程计算是进天津的,这可能与天津主站换车次有关,而北京到重庆的1389次双向在洛阳站换交、换向,也没有在全程的里程上加上洛阳到洛阳东的距离,这显然不是在主站换车次。而焦枝线修建晚于陇海,也有关系。
6。当时京包线好像没有69次 只有43 63和89次 有了69次后 89次就缩短到呼和浩特始发了,而69次当年也不是每天都到银川的。
[ 本帖最后由 快价慢速列车 于 2009-7-13 12:5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