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9|回复: 29

从中国春运和新干线的18秒钟看中日铁路运营管理的差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3 14:04:28 | |阅读模式
原文:莫邦富的博客 (凤凰博报)

     09年的春运已经落幕。可是,中国的坐车难的问题和场面依旧留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为一张小小的车票问题居然需要惊动国家领导人来关注才行的中国特色令人叹息、也令人扼腕。  对这些已经有太多的评论和批评,似不应再为此多费笔墨。这里,提供一部分和中国及日本的铁路运输有关的数据,数据可能比任何语言说明和文字解说都能更加雄辩地、更加明快地击中问题的要害所在。
  先看和铁路有关的中国方面的数据。
  据中国铁路部门统计,2007年,全世界的铁路营运里程大概120万公里,中国的营运里程是7.8万公里,总长度居美国、俄罗斯之后,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不过,占全球铁路总长度却只有6%左右,人均铁路长度不足6厘米,仅相当于一根香烟,然而却需要承担全球约24%的铁路运输,2007年旅客发送量为13.6亿人次,7216亿人公里,货物发送量31.3亿吨,货物周转量2万3793亿吨公里,“说中国的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也不为过”的说法好像无懈可击。
  所以,似乎应无条件地原谅中国铁路发生的春运混乱或瘫痪现象,因为铁路部门已经很不容易了。另据中国铁道部发布消息说,2009年铁路春运日发送旅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创节前春运旅客发送数量历史最高纪录。
  再来看和铁路有关的日本的一些数据。
  据统计,2006年,日本的铁路营运里程是2.7万公里,旅客发送量为3956亿人公里,货物发送量约232亿吨公里。顺便提一句,日本的人均铁路长度为21厘米,至于要承担全球铁路运输量的多少比例,则没有提及。
  这就看出差距了。中国的铁路总长接近日本的3倍,而从旅客发送量的人公里数来看还没超过日本的1倍。不过,货物周转量差不多是日本的10倍。
  再看一组数字,那二者的比较就更有意思了。
  2008年10月6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站“十•一”黄金周7天发送旅客共计约79万人次,拥挤超过春运。今年1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1月21日北京站和西站上车客流均创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加上北京北站的1万多人,共有40多万人乘火车离京。其中,北京西站作为京城客流的主要集散地,21日客流一举突破23万人。
  计算一下可以知晓,广州站去年“十•一”黄金周日均发送旅客量也就将近10万人次。今年春运,北京西站的确厉害的,也不过是日客流23万人。对于日本铁路站别客流量来说,这些数字实在没有什么震撼力。
  拿东京来说吧,东日本铁道公司(JR东日本)的新宿站日均客流量78.5万人次,池袋站58.9万人次,渋谷站44.6万人次,横浜 40.4万人次,东京 39.6万人次。而且这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客流量,在新宿还有小田急电铁、京王电铁、东京的都营地铁和东京地铁等轨道公司!如果全部加上,据说要达347万人次,规模为世界第一。
  据了解,JR东日本的锦丝町站在该公司的2007年站别日均客流量排行榜上排名第37位,这么一个排名位置并不靠前的车站都有日均9.9万人次的客流量,和去年“十•一”黄金周时期的广州站的创纪录的日均发送旅客量打成平手。
  尽管客流量如此之大,许多主要车站每天都处于类似中国的春运状态中,可是在日本的任何一个车站,天天秩序井然,根本不需要政府首脑出来为一张车票的问题来呼吁和作批示。
  其实,这些数字还不至于令人感到震撼,真正叫人震撼的是下面这些数字。
  2001年日本的新干线营运里程2153公里,发送旅客量2.8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77万人次。可是,2002年每列新干线列车的延误时间平均只有0.3分钟,即18秒。其它年的延误数据也相差不大。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台风、地震、大雪都很频繁的国家,一年四季该发生多少次意外停车时间。可是,居然能够做到每列新干线列车的平均延误时间只有区区18秒。这就是管理水平,是超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在运转着整个铁路运输系统。
  对比中日之间在铁路运营和管理上的差距,一方面令人感到中国要追赶上日本还得有待时日,不是那么容易的;另一方面则使人看到如果努力到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09-4-13 14:17:39 |
中国加油加油啊.
发表于 2009-4-13 14:28:08 |
原帖由 suntong 于 2009-4-13 14:17 发表
中国加油加油啊.

破拖拉机加加油就能跑的比高铁快吗。

[ 本帖最后由 中华铁路公司 于 2009-4-13 14: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4-13 14:31:28 |
1 对比发送人次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新京沪修好之后,发送一个人从北京到上海是1个人次,相同的运力可以发送一个人从北京-天津,天津-济南,济南-徐州,徐州-南京,南京-上海,这就是5人次

2 市内通勤的线路和长途线路本身性质就不一样。这个就是原作者津津乐道的新宿车站
如果在东京这样的城市把这么多地铁线路都引入到一个车站,那么没有这么多人流量反而要奇怪了

铁路路线
另设有地下通道连接以下车站:








发表于 2009-4-13 14:32:17 |
原帖由 chineseboyx 于 2009-4-13 14:04 发表
原文:莫邦富的博客 (凤凰博报)

     09年的春运已经落幕。可是,中国的坐车难的问题和场面依旧留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为一张小小的车票问题居然需要惊动国家领导人来关注才行的中国特色令人叹息、也令人扼腕 ...


日本的高铁更像是地铁或轻轨!

:lol
发表于 2009-4-13 14:33:40 |
原帖由 mamei 于 2009-4-13 14:32 发表


日本的高铁更像是地铁或轻轨!

:lol


楼上的图本来就都不是高铁。
发表于 2009-4-13 14:35:02 |
平均没车晚点18s,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数字,京津城际的平均晚点,未必比18s多多少。
发表于 2009-4-13 14:35:51 |
这样的比较意义不大的

日本的铁路好象基本上都实现我国未来客专的标准了吧

运送能力上有明显的区别。
发表于 2009-4-13 14:36:38 |
不可否认的

管理水平的确有巨大的差距

428和前几天的脱轨事件

说白了就是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

:lol
发表于 2009-4-13 14:37:09 |
原帖由 zxf1975 于 2009-4-13 14:35 发表

日本的铁路好象基本上都实现我国未来客专的标准了吧


哪怕按照中国250级别的客专,按照日本也没有一条能实现的。
发表于 2009-4-13 14:38:21 |
原帖由 济南的大猫 于 2009-4-13 14:33 发表


楼上的图本来就都不是高铁。


俺发这个回复的时候,还看到贴图呢

日本的新干线就像地铁差不多

如果把国内地铁发送人数加上去

估计比新干线要多吧

看看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那汹涌的人流就知道了!

:lol
发表于 2009-4-13 14:48:19 |
3 片面的计算铁路线的长度是错误的。一条繁忙干线的运力能顶得上一把支线的运力了。
如果拿京沪和京广的旅客发送量和新干线比,不见得比不过。
现在中国铁路的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干线紧张,支线虚弥。仅给出一个平均值并不能反应本质

4 现在中国的机车车辆性能差,站内作业时间长,线路占用厉害。
如果学习日本普遍采用动车组,那么运力还是能够进一步提升。

5 中国乘客的候车时间太长,很多人经常在候车室里边待几个小时,严重占用了车站的资源。
如果能转变为通过式为主,避免乘客在车站内候车,那么春运秩序会好得多。
这一方面是市内或者郊区的交通问题,市民或者农民没办法保证按时到达车站,只好提前出发,在车站傻等。
这个铁路其实是没有办法的。

6 中国的支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中国应该搞两铁合一,地铁和国铁应该合并,这样有利于轨道交通的统筹兼顾,也能减少重复建设。
发表于 2009-4-13 14:53:15 |
建议大家去看看hakutaka的帖子
发表于 2009-4-13 15:28:14 |
中国铁路什么时候可以做到随到随走,那么客流量和周转能力就上去了!
绝对的随到随走当然不是很现实,但是如果可以做到不需要提前去车站候车,不用为买票发愁,那客流量是有可能达到日本的水平。毕竟绝对的人口基数中国有统治性的优势。
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票价!现在的一些高铁车站位置不是很好,如果不能在票价上竞争过飞机,那么客流就无法保证。而且高铁的投入怎么回收也会出问题。到时资金无法周转就出事了。
发表于 2009-4-13 15:42:58 |
新干线的正点率是±0.3分钟。
发表于 2009-4-13 17:32:20 |
其实中国铁路干线的能力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比如京广线北段,春节回来我坐的T6在高碑店刚停稳54秒之后,CRH5就从身后呼啸而过,可见行车密度是很大的,现在这段路又加了一堆动车,密度更大了;
单线铁路的湘桂线,以前会车时停好几分钟对面才来车,现在,我们的车还没停稳,对面的车就开到了——熟悉的车迷会发现这个密度已经比较恐怖了

再等几年,会更NB
发表于 2009-4-13 17:33:13 |
要是让新干线也让动车组和5000T大列混跑,我看也比中国好不到哪里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5:58:52 |
路过 ~~ 路过~~~
发表于 2009-4-15 16:38:42 |
原帖由 wheremylove 于 2009-4-13 17:32 发表
其实中国铁路干线的能力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比如京广线北段,春节回来我坐的T6在高碑店刚停稳54秒之后,CRH5就从身后呼啸而过,可见行车密度是很大的,现在这段路又加了一堆动车,密度更大了;
单线铁路的湘 ...


中国只是达到“机车车辆模式+客货混跑”的线路能力极限。全部换高性能分散动力普速车,按照对数计算,单线的通过能力增加3倍不成问题。
发表于 2009-4-15 18:24:06 |
楼主说的有道理,中国铁路只看到成绩优点和困难,闭口不谈缺点不足和应对办法。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7-8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