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mpc

山西铁路车站全集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太铁路大破击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5-8 13:35:04
    从1939年秋开始,日军加大了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力度,在华北大力修建铁路、公路,挖壕筑堡,由点连线,由线成面,扩大其占领区。敌人企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网,据点为锁”,对华北敌后军民实行“囚笼政策”。抗日根据地被日益封锁、切割,八路军活动日渐困难,物资供应尤为紧张。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地发展,从而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八路军总部决定对敌进行一次以斩断交通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战役。
    1940年7月22日,彭德怀签发了以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合署名的《战役预备命令》,下达晋察冀军区、第120师、第129师,同时正式上报中央军委,要求彻底破坏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的若干要隘,较长时期截断该线交通;对其他各重要的铁路线,特别是平汉(北平至汉口)、同蒲(大同至风陵渡)铁路,同时也应组织有计划的总破袭。
    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石家庄段;第129师破击阳泉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同蒲铁路。总部同时要求,对其他有关铁路、公路线也必须以足够兵力破击,并明确战役开始时间为8月20日。
    8月20日20时,声势浩大的正太铁路破击战全面展开。晋察冀军区10个团、约2万人组成的三个纵队,向正太铁路东段阳泉至娘子关沿线的各日军据点发起攻击。广大群众和民兵、民工在部队的掩护下,在“不留一根钢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战斗号召的鼓舞下,对铁路实施了全面破坏,共破坏铁路33公里、公路30公里、桥梁18座。担负正太铁路西段破击任务的第129师10个团也组成三个纵队,迅速扑向铁路沿线的车站和据点。至8月25日,西段20个敌人据点除寿阳等少数几个外,已全部被攻占;铁路、桥梁、隧道也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使正太铁路西段基本陷于瘫痪。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和铁路两侧的主要公路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击,至8月31日,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与此同时,八路军在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华北地区其他各主要铁路、公路也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冀南军民破坏了平汉铁路元氏至安阳段,延缓了日军修筑德石铁路(德州至石家庄)的进程。冀中军民破坏了任邱、高阳至保定,定县至肃宁和张登至保定的铁路、公路500多公里,炸毁桥梁20座。冀东军民破击了北宁铁路(北平至沈阳),并一度袭入唐山市。太岳军民破击了白晋铁路(白圭至晋城)和同蒲铁路南段,迫使日军回防铁路沿线。
    正太铁路破击战(后称之为“百团大战”)历时105天,相继投入的兵力达105个团,约40万人。我军共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道260多处,使正太铁路中断运输一个多月,同蒲铁路两次被切断。平汉、津浦、北宁等铁路和许多公路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军事交通线遭到严重打击。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边站:因河得来的站名

    河边站是北同蒲铁路忻河支线的一个车站,始建于1935年3月,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0公里的河边镇。车站现有职工24名,站内到发线3条,货物线2条,专用线2条,年货物发送32万吨,是太原铁路局原平车务段管内的一个三等站。
    据《定襄县地名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因滹沱河改道从镇旁流过,村民居住在岸边,称“河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河边”。1934年,阎锡山修筑忻河支线铁路,按惯例,车站依地名取名河边站。
    河边镇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故乡,1931年至1937年,阎锡山在河边镇大兴土木,先后建有都军府、上将军府、东花园、西花园、六角牌楼等多处建筑,依山而建,工程浩大,别具风格,砖雕尤为精湛。这里现为定襄县民俗馆,是研究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场所。
    位于河边站西10公里的东冶镇永安村(属五台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的故乡,河边站东10公里的蒋村是薄一波的故乡。每逢节假日,前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
    河边镇盛产各类砚台,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计有仿古砚、学生砚、随形砚等多个品种。砚台取材于镇东纹山之石,其石质坚硬细腻,具有天然纹理和红、黑、绿、紫多种颜色,所制砚台有一砚一色、一砚二色多种样式,经工匠奇巧构思,精雕细镂,抛光打磨,再配以推光漆梨木盒,相互辉映,精美至极。1979年,仿古砚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1983年,老艺人惠东存先生烧制雕刻的澄泥砚在北京展销,立即以美观典雅、形色独特、质地优良的品质备受书画家、收藏家、书法爱好者青睐。砚台除在国内销售外,还远销日本、韩国、朝鲜、马来西亚和美国等国,备受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同蒲线上的永济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5-10 15:57:43
    永济站是南同蒲线上的一个车站,北距太原468公里,南距华山60公里。车站紧邻市区,为侯马车务段管辖的三等站。
    永济,秦朝时称为蒲坂,历史上曾是河东郡治所在地。西汉时称蒲反,此后曾称为蒲城、蒲州、虞乡、河东等。清初,蒲州称为府,下设永济县。另一种说法是,明朝知州许鹏曾在蒲州大通厢开渠,渠名“永济”,地名由此而来。南同蒲线铺设到这里,在此建站,站名依地名为永济站。
    永济人文荟萃,处处皆景:这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故乡;誉为中华“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前瞻中原,下瞰大河,历代骚人墨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雄踞普救寺内高耸入云的莺莺塔,是国内古建园林中为数不多的回音建筑,在这里演绎出张生、莺莺的动人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10年前出土的四尊蒲津铁牛,目似怒,耳如听,造型精美,头昂角矫,可带人们穿越时光隧道,领略当年秦晋之好的峥嵘岁月。
    永济地肥水美,物产丰饶。这里还有我国最大的机车牵引、电传动装置设计制造基地———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被冠名为“鹳雀楼”号的双层空调旅游列车在太原—永济间开行,为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军历史上一次大规模铁路输送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6-4 13:42:31
    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面对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中国共产党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各师从陕西出发,东渡黄河,从山西侯马乘火车经同蒲铁路到太原,再北上进入抗日前线。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利用铁路输送部队。
    9月4日晚,第115师343旅686团和独立团近5000人于侯马站登上敞车。列车开出不久,突然天气大变,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敞车无顶无篷,战士们的衣物、背包全都湿透。列车到达水头镇后,因山洪暴发灵石至两渡间行车已中断,只好就地宿营。到7日,铁路仍未修通,便步行至介休;8日在介休登车,晚7点抵达太原。八路军出师抗战的消息,早就在铁路沿线传开,只要军列途中停车,当地群众就夹道欢迎,争送慰问品。场面宏大激昂,群情振奋。
    第120师主力8000余人在师长贺龙、政训处主任关向应的率领下,9月中旬在侯马登车,9月19日陆续到达太原。
    第129师先遣队(师前方指挥所769团等3000余人)在师长刘伯承的率领下,于10月9日下午3点乘火车驶离侯马。列车开出不一会儿,就慢了下来,随即停车。经询问机车司机,才知这辆旧机车水箱漏水,已全部漏光。刘伯承考虑到短时间内要在现场换机车是不可能的,便对参谋们说:“俗话讲,‘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我们今天就是要推一推火车。”战士们在附近居民的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机车推至离汾河最近的地方,用脸盆,木桶给机车加水。机车灌满水后,司机把机车开到霍县车站换了一台机车,重新返回侯马,并于10月11日到达太原。
    八路军主力经铁路输送至太原不久,根据中共中央军委部署,很快便分别开赴原平、忻县、代县一带进入作战地域。9月25日,115师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10月18日,120师雁门关设伏,歼敌400余人,毁敌汽车数十辆;10月19日,129师夜袭阳明堡,歼敌百余人,烧毁敌机24架。三战三捷,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文/贺建筑 王 飞)


[ 本帖最后由 fmpc 于 2007-9-22 21:5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忻口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6-5 16:25:03
    忻口地处沙河与滹沱河合流的入口处,故名“忻口”。
    著名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现存忻口站北石砌窑洞47孔,其中第9孔,为当年中国军队的指挥部。
   
    忻口站在北同蒲线上,始建于1934年9月,现有职工24人,有四股半道,一条石砟专用线,年装车3700余车,是原平车务段管辖的一个四等站。
    据《忻州志》记载,忻口地处沙河与滹沱河合流的入口处,故名“忻口”。 忻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
    著名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1997年10月11日忻州市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在忻口站旁边的香山坡上修建忻口战役纪念墙一座,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烈。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当年,参战的中国军队在忻口集中8万兵力,计划将进犯的坂垣师团消灭于云中河谷,以确保山西要地。坂垣师团及关东军调集兵力共3万余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忻口战役序幕拉开。
    日军以飞机、重炮、战车掩护步兵攻击,我守军则以炮兵协同步兵作战,冒着日军的狂轰滥炸和毒气弹拼死战斗,多次白刃肉搏,双方损失严重,每日伤亡均以千计。有的阵地反复争夺,一昼夜间达13次之多,可见战斗之惨烈。郝梦龄、刘家麒、郑廷珍等中国军队将领到前沿阵地奋勇督战,相继中弹,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10月19日夜,刘伯承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以一个营的兵力夜袭代县西南的阳明堡机场,毁伤日机24架,歼日军百余人。这一行动,有力地削弱了日军空中攻击的力量,援助了忻口友军正面作战。
    这次会战虽然中国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消耗了大量日军,争取了时间。这一战役破坏了日军在河北平原作战计划,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现存忻口站北石砌窑洞47孔,其中第9孔,为当年中国军队的指挥部。                          (文/边卫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董堡站

文章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7-6-28 16:18:08
    始建于1971年的小营站,1975年9月21日改名为王董堡站。车站设在京原线389公里处。王董堡站现有职工10名,站内共有到发线3条,是太原铁路局原平车务段管辖内的一个四等站。
    据《原平地名录》记载:宋朝的兵马元帅潘美在此建堡,抵御匈奴兵南犯,取名“清安堡”。后因明朝移民大迁徙,王、董二氏来此定居,清安堡改名王董堡。
    抗日战争期间,“智取王董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42年,日军特务队在王董堡修筑据点,杀人放火,抢掠财物,骚扰百姓。当时的原平县县长胡谦带领县警卫中队精选的12名战士扮作日军特务队的警卫兵,大摇大摆地逼近据点。敌哨兵毫无戒备,还以持枪礼相迎。县警卫中队的战士突然冲入并大声喝道:“不许动,举起手来!”战士们迅速控制了炮楼,一枪未发,俘虏伪军多名,缴获步枪30多支。
    近年来,王董堡站附近的村民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业,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文/边卫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岩站有个公主的传说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7-2 14:55:38
华岩站远景  王晋东  摄
    华岩站地处京原线330公里960米处、山西省繁峙县境内。相传,华岩村中建有华严寺,故村名随之改为华严村。古时“严”同“岩”,常常相互通用,因此这个村也叫华岩村。1972年,建在这里的火车站因当地地名取名为华岩站,现为原平车务段管辖的一个四等站。
    该站附近有一座山叫公主山,山上有娘子崖、公主村和公主寺。相传,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四女儿诚信公主长得漂亮,生性活泼,平时最厌恶像鸟笼一样的宫廷生活,更讨厌那些油头粉面的贵族子弟,但孝文帝要给她招一个王公大臣的儿子做驸马。这个青年不学无术、油腔滑调、举止轻佻,而且性情非常粗暴。诚信公主知道后,整日以泪洗面,眼看婚期将近,诚信公主急得团团转,想不出办法。这时,有两个心腹宫女悄悄地向她建议,只有逃出宫廷才能获得自由。经过一番密议,诚信公主与那两个宫女乔装打扮,偷偷跑出皇宫。一路上涉桑干河,过茹越口,爬铁角岭,渡滹沱河,入隐峰,进石门,逃到了现在的公主山,并在这个小村落的寺院里出了家。
    诚信公主逃跑不久,即被孝文帝发觉。孝文帝非常愤怒,立刻派遣驸马带领士兵跟踪追寻。诚信公主见四面追兵爬上山来,无路可逃,就躲藏在一个险峻的石崖洞中。驸马遂在石崖洞外堆柴焚烧。正当大火熊熊燃烧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像瓢泼一样倾泻下来。驸马和士兵们一个个惊慌失措,跑下山去。这时云散雨止,大火熄灭,可诚信公主再也没有出来。其实,诚信公主并未被烧死,而是被神仙们救起成了佛,还在寺庙里显灵,保佑着这个村的村民。后来,人们每逢大旱,便抱上柴草,到娘子崖祈雨,大雨就立刻从天而降。
    人们为了纪念诚信公主,就把这座山叫做公主山,这个村子就叫公主村,寺院就叫公主寺,石崖叫做娘子崖。现在娘子崖有一块巨石,据说石面上还有诚信公主留下的手印足迹。当年诚信公主在山坡上丢下一枝胭脂花,而今每年夏季,胭脂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
    (文/边卫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津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7-4 16:37:18
    河津站是侯西线侯马车务段管辖的一个三等站,东距侯马站62公里,西距闫良站227公里。车站建在河津市城北,1988年开通运营。
    河津,周朝时称耿,秦朝时设皮氏县,后来曾改为龙门。北宋时,因其境内有“鲤鱼跳龙门”、大禹治水的禹门口和黄河古渡口,遂于公元1120年改称河津。
    河津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家乡。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石灰岩、煤炭的储藏量都十分可观;山西铝厂就在该市境内。为拉动地方经济、实现铁路和企业双赢注入了不竭活力。河津市正以资源富市逐渐成为经济强市,闻名全省。(文/张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闻喜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7-4 16:50:04
    闻喜站是南同蒲线上属侯马车务段管辖的一个三等站,北距太原站369公里,南距华山159公里。车站紧邻县城建立,自20世纪30年代南同蒲铁路开通,一直沿用此名。
    闻喜,在春秋战国时属古曲沃,秦时称为左邑。汉武帝外出巡游,经过左邑桐乡,得到汉军破南越的喜讯,在公元前111年改桐乡为闻喜。王莽建立新朝后,将左邑并入闻喜。
    闻喜县人杰地灵,本县的裴柏村历史上仅宰相就出过59位,被称为“宰相村”。香甜适口、酥沙不腻的“煮饼”老少皆宜,当年鲁迅先生也要“买二斤闻喜煮饼送朋友”。当地造纸业、玻璃器皿制造业发达;利税大户海鑫钢铁集团,在铁路的支持下,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占魁)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云冈石窟闻名的云冈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7-6 11:18:56
    云冈站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十里河南岸,云冈支线上。因与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隔河相望而得名。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在1500多年前北魏王朝建立时,正是印度佛教石窟造像之风东渐之时。公元460年,文成帝大肆兴佛,命高僧昙曜在武周山主持开凿石窟五所,史称“昙曜五窟”。此后60多年间,逐渐完成了30余里庞大的云冈石窟群建造。现在的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石像5万余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秦影)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地道闻名的定襄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7-16 16:15:00
定襄站
    定襄站始建于1935年,位于北同蒲铁路忻河支线20公里处,因坐落在定襄县县城内,而依地名起名定襄站。车站设有到发线3条,货物线1条,专用线3条,是太原铁路局原平车务段管辖下的一个三等站。
    据《定襄地名录》及《定襄县志》记载,定襄这一名称始于西汉。按古代说法“安民大曰定”“辟地有德为襄”,该地叫定襄,表示这一地区安定了。
    距车站2.5公里的西河头地道是中国人民为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地道于1947年挖成,3条主线长5公里,51条支线纵横交错。地道分为三层,除用于作战外,还在第二层设指挥所3处,储藏室1处,第三层设机要室、会议室和武器库2处。地道有隐蔽的出入口11处,出击口10处,还有卡口、翻板、迷魂阵共22个,迂回枪眼、陷阱、地堡及高房工事等设施多处,可防水、防烟、防毒。当地武工队和民兵依托地道,多次击退阎锡山军队的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西河头地道成为重要的革命文物。1964年西河头地道对外开放至1985年,便已接待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几千人以及我国内地参观者40万人。如今,前来参观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定襄站也因此闻名国内外。
    边卫民/文  王晋东/摄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陵渡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7-18 11:11:56
    风陵渡站是山西省境内南同蒲线上最南端的一个车站,距省城太原505公里。风陵渡站与陇海线上的华山站一河之隔,相距仅23公里,属侯马车务段管辖,是太原铁路局与西安铁路局的分界站。风陵渡站1935年底建站,地处芮城县风陵渡镇。
    风陵渡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自古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称。传说很久以前,黄帝与蚩尤激战冀州。黄帝之妻风后发明了可指方向的战车,帮助黄帝辨别方向,冲出蚩尤军队设置的雾障,打败蚩尤,取得了最终胜利,风后自己却不幸阵亡。黄帝把她埋葬在黄河古渡口上,风陵渡由此得名。
    风陵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方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业反哺农业,铁路所起的大动脉作用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道。
    (文/张占魁)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高山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8-7 10:57:32
    新高山站是云冈支线上的一个四等站,1977年建站,因地处大同市西部新高山镇而得名。
    相传,400年前,在左云县四面环山的旧高山村修建城垣时,因地基沉陷,筑墙不成,便另选此地建城,得名新高山城。民国初年改称新高山镇,新中国成立初期改为高山镇,别名新高山镇。
    该站以运煤为主,有店儿湾、鹊儿山、新高山三条煤矿专用线通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高山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8-7 10:57:32
    新高山站是云冈支线上的一个四等站,1977年建站,因地处大同市西部新高山镇而得名。
    相传,400年前,在左云县四面环山的旧高山村修建城垣时,因地基沉陷,筑墙不成,便另选此地建城,得名新高山城。民国初年改称新高山镇,新中国成立初期改为高山镇,别名新高山镇。
    该站以运煤为主,有店儿湾、鹊儿山、新高山三条煤矿专用线通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放羊娃得名的上阳武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8-9 10:50:23
上阳武站
朱氏节孝坊
    北同蒲线上的上阳武站是太原铁路局原平车务段管内的一个四等站,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境内,现有职工15人,站内设到发线3条,专用线1条,年货物发送量20万吨。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流淌着一条南云河,河北岸有个村子叫李家寨,村上有个放羊娃叫李阳武。由于长年在野外放羊,李阳武练就了一身好鞭功。一天,南云河里的水突然没了,李阳武得知是由于从云中山来的赤蟒精将河水装在一个罐子里。于是,他立即寻到赤蟒精并与其拼死搏斗。他扬起手中的鞭杆,将水罐击碎,顿时,水花四溅,金光闪闪,银星点点。赤蟒精败走之后,小水珠变成了甘泉,大水片化成了河,南云河里的水又回来了。沿岸的老百姓得救了,河水却淹没了身负重伤的李阳武。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放羊娃,就把南云河改名为上阳武河,把位于南云河上游的李家寨改名为上阳武村。1958年铁路修建至此建站时,站名依地名取为上阳武站。
    距车站不远处,有一处古迹朱氏节孝坊。清道光年间,有一位进士叫武访畴,他出生于上阳武河畔的芦家庄,曾任陕西清涧县知县、凤翔知府、西安知府、榆绥道盐运使等职,78岁卒于上阳武村。武访畴生前为其母建造了节孝坊,因其母姓朱,故称朱氏节孝坊,它是原平市的一大景观。       边卫民  文/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条铁路七个站八条公路贯全县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网  更新时间:2007-8-14 9:41:18
    “一条铁路七个站,八条公路贯全县。”这条谚语是讲过去山西省永济县的交通情况的。永济县隶属山西运城,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铁路横贯全县,在这里设有董村站、虞乡站、孙常站、永济站、蒲州站、韩阳镇站、首阳站七个车站。
    这里的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东至运城、西至黄河、北至临猗、南至芮城,均有公路相通。铁路和公路在全县组成一个交通网,这在山西省是比较少见的。如今永济县已升级为县级市。
    (孟小军)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平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网  更新时间:2007-8-14 9:52:37
    大平站位于太焦线上,是太原铁路局管内太焦线最南端的车站。
    大平一带为古战场,少山少丘,大而平旷,故名大平。关于大平站站名的由来,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此地常受战乱袭扰,人们饱受流离之苦。后战乱平息,人们将此地取名为太平。
    当时有一位县官喜欢舞文弄墨,更喜欢酒后狂书。在为此地写匾时,可能因为饮酒过多,他竟将太平写成了大平。待人们鸣鞭放炮、敲锣打鼓将匾挂起来时,才发觉字写错了,弄得那位县官很尴尬。幸亏他反应机敏,忙说:“别急,别急!大者,极也,此地以后将代代平安,辈辈如意矣。”
    从此,大平的名称一直延续下来,建在这里的火车站依地名也就起名为大平站了。
    (文/刘 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阳高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8-21 13:46:03
    山西省境内的阳高县夏商时属冀州,春秋战国时为赵国所辖,秦汉时地属代郡,建制为高柳县。元代改为白登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为阳高县,沿至今日。
    阳高站于1911年京绥铁路修建时建站,当年辛亥革命爆发,京绥铁路修至阳高站停工,后于1913年复工向西展筑。车站现为四等站,位于阳高县城以北3公里处。阳高县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处,这里公路纵横,商品经济活跃,除京包铁路外,大秦铁路亦由该县南部穿过。
    阳高县种植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县的京杏在山西也颇有名气,优点是个大、肉厚、核小、汁多,有百余年栽培历史。以京杏为主要原料精加工成的阳高杏脯,形状整齐,肉厚耐贮,色艳如初,令人百吃不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文/秦 影)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站:103岁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8-21 14:21:26
正太铁路太原站老照片。     王东海  提供
20世纪60年代的太原站。     王东海  提供
今日太原站。               傅洛炜  摄
    清晨的凉风扑面而来,记者走下车厢,第三次来到古城太原,再次品味三晋大地的古韵风情,体验古老太原站的风雨沧桑。从1904年太原站开工修建算起,今年已过了103个春秋。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北端,市区坐落在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踞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太原市全境。
    太原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先民生活于境内汾河两岸。史籍记载:春秋末期,以晋阳城为代表的早期城市开始出现在太原这片土地上。从公元前497年董安于修筑晋阳城算起,太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代末期,伴随正太铁路的修建,最早的太原站于1904年开始修建,并于1907年通车运营。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由法国巴黎银公司主持修建的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竣工通车。正太铁路的建成,虽然结束了山西无铁路的历史,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太原站也同正太铁路一样,成为西方列强、国内军阀掠夺山西煤炭等资源的重要工具。
    最早的太原站1902年由法国人设计,是正太铁路太原方向的终点站,那时的太原站坐落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坟滩旁,位于现在太原市迎泽大街长途汽车站后面。
    最初的太原站站房很小,设施落后,站内有正线1股、到发线5股、侧线3股。车站建有站台2座,并架设有风雨棚。车站由于设备简陋,运输能力低下,开始每天只到发一对货物列车,后增开一对客货混合列车,运输的货物以煤炭、粮食、石膏、生猪、漆柜、棉花、皮草为主。
    正太铁路是1米轨距的窄轨铁路,由法国人经营了20多年,直到1932年才收归国有。1933年,山西省以兵工筑路的方式开始大规模兴建铁路,至1937年,同蒲铁路以及兰村、西山、西铭等支线的1米窄轨铁路先后建成。从此,铁路在太原交通运输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太原站也逐渐成为交通枢纽。
    日本侵略军侵占太原期间,出于军事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将石太线、北同蒲线和兰村、西山、西铭支线改建成标准轨距,通过太原站这一交通枢纽,对太原周边的资源进行疯狂掠夺。1946年至1949年,在战争的炮火中,太原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新中国成立前的太原站及线路建设标准低,线路质量差,设备简陋,管理不善,运输效率很低。新中国成立后,太原站有了飞速发展。车站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1951年进行了初步改造。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开始对石太线、同蒲线及相关支线多次进行技术改造。1957年太原铁路枢纽的改建工程开始,至1961年基本完工。
    新太原站于1972年动工修建,1975年6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同时建成客车技术作业站。站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太原市被定为国家内陆开放城市后,为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客流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开始改扩建太原站。1993年4月8日,太原站站房改扩建工程开始,1994年7月8日车站高架候车楼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太原站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的太原站已经晋升为特等站,站内有站台4座、到发线7股、机车走行线1股。
    记者在太原站寻访,感受着现代化太原站舒适的候车环境和快捷的出行效率,感叹上百年历史的太原站青春风采依旧。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泉站

文章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07-8-22 10:01:32
    口泉站位于大同市南郊20公里处的口泉镇,地处口泉峪口,位于北同蒲铁路口泉支线上。
    口泉站1918年建站,现为一等站。口泉镇虽叫口泉,却没有泉水,原因是开凿煤矿,水位下降,泉水逐渐消失。
    据民间传说,古时的口泉镇,有一座山叫岩岭。岩岭的半山腰有一眼泉水,泉水从一块酷像人嘴的石缝里流出来,口泉由此得名。泉水清冽,能治百病,方圆几百里的人都来这里取水。
    相传口泉镇有个财主,开了个药铺,因为岩岭的泉水能治百病,所以大伙都不买他的药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坏主意,要堵住泉眼。原来,泉水从一个洞里流出来,这个洞很深。源头有两个口,一个通岩岭,一个通怀仁县鹅毛口,堵住其中一个,泉水就往另一个洞口流。
    岩岭这个洞,口泉镇只有一个人能进能出,这个人名叫赵三。财主就用许多银子买通赵三,让他堵泉水源头。赵三本不想干那伤天害理的事,但经不住财主的诱惑,就答应去堵。赵三找了个油桶,里面灌满了油,用麻绳做了个灯捻,塞进油桶,点着了就是一盏大油灯。他深一脚浅一脚避开许多深坑浅凹,终于到了源头,把堵在鹅毛口的大石头搬开,堵到岩岭口上,泉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了鹅毛口。
    岩岭没了泉水,可人们谁也不敢进洞,想起了赵三。赵三看见众人急得团团转,不少病人等着喝泉水,良心很过不去,决定进洞再把泉水引出来。那个开药铺的财主知道了这件事,假心假意送来一桶油,亲手点着让赵三背在背上。赵三以为财主回心转意,就一头钻进了洞里,赵三走到半路,忽然油灯熄灭。原来,财主在桶里做了手脚:上半截是油,下半截是水,油比水轻,浮在上面,一开始灯捻还能点着,谁也看不出破绽。赵三赶紧往回走,可洞里伸手不见五指,赵三掉进了深渊,永远回不来了。从此,口泉镇名叫口泉,却没有泉水。
    铁路在此地建站通车,沿用了此名。
    (秦 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5-2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