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宾宾

宾宾出品 郑州局界口探访之三: 西陇海(全贴完,欢迎拍砖)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8: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概况

        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1921
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表面绘制有图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196134日,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全国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中三门峡市约有200处。2001年,仰韶村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西周时期重要姬姓封国之一虢国对西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20世纪50年代,中央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考古发现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其中,1990年发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发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门峡地区数千年文化的积累和结晶,为虢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内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掀起了研究虢国文化的热潮。2000年,李家窑遗址被证实为虢国都邑上阳城的所在地,不仅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给虢国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国文化研究达到了高潮。
  
  
东周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著就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教的基础,其影响渗透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道德经》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军事、养生、伦理、艺术等方面。继老子后学者,战国初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随着社会前进,老子思想被后来学者不断丰富、完善,至汉初形成道家学派。东汉后随着道教的形成,老子被奉为道教的教祖,《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道家哲学成为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德经》自问世后,研究者甚多。80年代后,国内外又兴起一股老子热,外国人称老子的《道德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西方除《圣经》之外,《道德经》译本最多,影响最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昌--西安的1157次,在洛阳超过K617次30分钟,没想到却在这里将它踩在脚下
我们将在灵宝转乘这车到潼关。
照片 0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绿皮大列
照片 059.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站灵宝,下车等待后面的1157
照片 06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K617准备开车了,下站华山

照片 06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8: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了
照片 0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车站陷入沉寂
照片 062.jpg
发表于 2007-6-4 09: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h
宾宾
马上我发贴暴光你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段SS4拉临客?只有几节车厢
照片 06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旅游专列
照片 06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点的1352上海--成都高速跨越
照片 06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06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宝的苹果确实全国闻名
照片 06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宝的历史变革:灵宝市历史悠久,由灵宝、阌乡两县合并而成。灵宝县自汉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建县,而后几易其名,汉称弘农县,隋为桃林县,唐天宝元年改名灵宝县;阌乡县史称湖县,北周更名湖城县,隋为阌乡县;汉代于此置弘农县,属弘农郡,魏晋沿袭不变。此后除元至元间一度省入陕县外(旋复置),至今不变,自唐至清末长期为陕州属县。民国初归河洛道,以后撤道属省直辖.建国后,初归陕州专区,1952年以后合并到洛阳专区,1954年撤销阌乡县划归灵宝县.并到洛阳专区县,1986年为三门峡市属县。 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灵宝的地理位置灵宝,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被誉为黄河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分别与陕西省的洛南、潼关,山西省的芮城、平陆,河南省的陕县、洛宁、卢氏等7个县接壤。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是驰名中外的金城果乡。全市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300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辖10镇7乡,73万人。                                      

灵宝历史遗迹  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秦函谷关是我国古代建置最早的雄关要隘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险,在这里曾发生过多次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函谷关又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关内的太初宫写下了被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六国合纵攻秦"等故事都发生于此。函谷关以名人、名关、名著而享誉海内外。1999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函谷关视察,并题词留念。灵宝市位于古代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间,这里留下了各个朝代大量的古墓葬、古遗址。解放后,相继出土了两万多件珍贵文物,有近百件文物属全国罕见,为稀世珍宝。人类早期活动遗址有五帝、双庙沟、三圣湾、北阳平等多处,其中以北阳平仰韶文化遗址最为出名,被专家认定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起源点之一。荆山黄帝铸鼎原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部落在这一代繁衍生息的历史佐证,北阳平古文化遗址,属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其水平之高,面积之大。属全国罕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之一。2002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至年底,全市文物保护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1处、省级7处、三门峡市级3处、灵宝市级275处。

灵宝的农业矿产资源灵宝市境内河川、陵、原和高山之地形兼而有之,加上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土特名优产品。干鲜果品类有苹果、大枣和贵妃杏等。苹果面积3.07万公顷,年产果品5亿多公斤,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和外销基地。大枣面积4000公顷(6万亩),果实皮薄肉厚,味鲜香甜,鲁迅和曹靖华先生曾给予很高评价。农产品类有小麦、玉米、黄豆、棉花、烟叶和花生等。灵宝“421黄豆”颗粒大,色纯正,含蛋白质多,营养丰富,被国家确定为“421黄豆”生产基地。棉花质量高、绒长,色泽好,拉力强,国内外驰名,曾被誉为灵宝“三大宝”(苹果、棉花和大枣)之一。果树栽培面积60万亩。其中苹果50万亩,年产量5.5亿公斤。在全国性的鉴评中,红富士、新红星等10多个品种多次夺魁,是国家确定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果品生产是全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矿藏,现已探明的达38种之多,尤以金、银、铜、铅、硫铁、大理石、花岗岩、石墨储量丰富。黄金年产20余万两,连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国家确定的黄金生产基地;硫铁矿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达4892.1万吨,硫含量在37%以上,灵宝被誉为“黄金之城”、“硫铁王国”。

结束语灵宝,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被誉为黄河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灵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被称为中原大的地最具活力与富饶的一方热土。改革开放以来,灵宝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灵宝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灵宝,灵宝已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宝发展“金”经济[img=10,1][/img]
http://www.aweb.com.cn 2005-5-19 8:28:28中广网
  灵宝地处豫秦晋三省之交,是河南的西大门,是全国闻名的黄金之城。灵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境内小秦岭探明金矿储量达448吨,是全国四大产金基地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灵宝黄金从1976年起步,迅速步入了规模开采的快车道。1980年,全市黄金生产首次突破1万两。近30年来,累计生产黄金420.58万两,连续21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
  黄金产业作为灵宝最具比较优势,也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在灵宝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态势,灵宝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黄金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发展特色工业、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首先,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将全市13家国有黄金企业整合为三大区域性集团公司,企业规模效益增长显著;
  其次,积极推进区外开发,加快开展区外联营、合作,初步实现了合作共赢;紧紧盯住深部探矿这一生命工程,多管齐下,加大投入,探矿增储取得了新的成效;加紧股票上市运作,黄金股份公司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今年上半年在境外上市;
  同时,继正式成为上交所会员后,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加工、流通渠道,产品附加值有了新的提升。灵宝黄金产业初步走上了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全市工业和县域经济的地位更加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2004年底,全市黄金总产量达到53万两,其中地方黄金企业32.3万两,实现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36.5%。  [陆敏]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回主题,顺利坐上1157到达潼关。不过其中出现一段小插曲,让无锡西站说吧,呵呵
照片 07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站。这是陕西的东大门
照片 07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潼关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时,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熙宁元年十年(公元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 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和箭楼被焚。

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城建筑物拆除。

潼关简介: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县,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阳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中心。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程控电话城乡均已开通。移动通讯与世界联网。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远大。境内金、银、铅、铁、铜、花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矿产十分丰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矿20余个,黄金采选、生产、加工已具有规模,年产黄金近20万两,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潼关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的东大门。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县两区”的新构想,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南部山区抓黄金矿藏的深部勘探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龙头,争取全国金城;中部抓生态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文明和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民富,扩大林牧业规模;北部抓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深度开发,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处平均风速3.2米/秒。
交通
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冷冷清清的站前“广场”
照片 0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09: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饭后来到潼关站西侧的跨线天桥,俯视潼关车站

照片 07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进站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

GMT+8, 2024-11-24 0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