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对铁路车种的命名,已经完全颠覆了命名之初的原则,而且横向和德国、日本两国比较,我们的颠覆显得非常的没有头绪,也没有意义。
1 n& I+ t7 b* W' H# W# i9 M* H最初,客车应当只分为两个大类,也就是旅客列车和旅客快车,与旅客列车相比,旅客快车需要核收加快票。为了在旅客快车之中,对不同车种的定义加以区分,就有了大致以下几种亚种:9 p7 i0 a7 n& U# T( O! f
1,特别旅客快车,作为铁路最高等级的旅客列车出现,冠以“特别”二字,简称为“特快“
3 S$ i9 a2 E) w7 K; T2,直通旅客快车,作为跨铁路局间的高等级旅客列车,冠以“直通”二字,简称为“直快“7 A; _ Z$ ~5 \
3,管内旅客快车,乃是铁路局管界内运营的旅客快车,冠以“管内”二字,简称为“管快”,以上两种都属于普通旅客快车“普快”
9 d& V; r2 \/ X$ s4,旅游旅客快车应当也算作是旅客快车的一个亚种存在。" L! S1 k; e, |" y+ X+ T* S! M
同理,旅客列车作为所谓的“慢车”,也有直通旅客列车“直客”、管内旅客列车,一般简称为“客”,以及市郊旅客列车”市郊“
4 ]) ^5 W3 ~2 r) o$ Y2 F6 ?( P1 Y) K这样的命名规则,放到德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并不了解),是可以套用的,也就是说,快车就是快车,慢车就是慢车,用外语的角度来说,词根是一样的。
* E, S1 G* g% |- `3 E( C- v ; p. R! e, j' {/ Y0 H
这种命名方式应当自1997年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开始受到了挑战。
: h6 c5 Y2 }# r9 w我的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谁想到用“快速”这个车种首先作为比“特快”还快的列车种别名称的。“快速”比“特别快速”的速度高,恐怕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一家。(在这里不要和日本的“快速”、“特别快速”相提并论,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 f" t% [0 l- y) s& Z好在后来这个称呼换了过来,“快速”比“特别快速”慢了,停站也相对多了。但这就合理了么,没有。
2 ]2 a. n$ n& S1 F在中国,“快速”的全称是“快速旅客列车”,如果按照原来的词根方式进行分类的话,应当分到“旅客列车”(也就是慢车)而不是“旅客快车”当中。这样一来,原本十分规范的命名方式就遭到了颠覆,并且快速列车和普通旅客快车相比,差别化越来越小。
0 D2 g2 V$ C0 B" S8 y到了21世纪,原有的直通旅客快车、管内旅客快车以及所有原先归属于“旅客列车”范畴中的车种几乎都在行车方向牌上写明"普客“,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何还要加收加快票?同车种旅客列车“票价不同”,这样的例子目前已知的也仅出现在中国。# [* r L( e8 i9 j, q
第五次提速出现了“直达”二字,我认为这种命名纯粹就是噱头,K53/4,T35/6,有些车早就有了直达形态却未得命名,城际特快那么多直达形态也没得命名,为什么只有铁道部钦点的车次才能算直达呢?9 P% b# ~4 q. ]( B
第六次提速的“动车组”更是添乱。“动车组”是一个车种,而不是客运组织的种类,如果说生拉硬扯“直达”二字还能够差强人意的话,“动车组”显然就是在胡闹了。德国大量使用动车组,而所有动车组都按照既有的方式编号。日本如果有“动车组”这个种别的话,那么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车次都要D字打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并不是一种严谨的命名方式。很多动车直达,为什么不冠名为“直达”,停站多的为什么不命名为“特快“?感谢毛主席,我们还没引入日本式的动车组运用,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要么跑“普快”的动车组不算是动车组,要么中国所有的车种就都得分出一个“动车组普快”之类云云的亚种,到时岂不是更加混乱?
" ? U ~: L& B1 i我觉得,现在最应当取消的,是“动车组”、“直达”这样的噱头式车种名,而“快速”则应当回到“普快”的范畴当中去。; N& i. e- ~" X% w4 g/ D
一句话说白了,就是从提速到现在新增加的车种,实际上都是在添乱。
% T& d7 o2 A! C7 V0 Y 5 C% ]" {, r" c) ]
日本的铁路系统当然发达,但是列车种别呢?新干线上不分类别,因为没有票价级差。下了新干线事实上只有三种,特别急行,也就是特急,相当于我特快,急行,相当于普快,普通,相当于我们的普客。由于动车组的广泛使用,导致列车种别不是增加了而是相对减少了,例如现在急行列车就十分稀少,剩下的几乎带有象征意义,就是因为特别急行列车可以在保证旅行速度的同时增加停站,差别越来越小,工作也就愈发简化了。在日本,快速是停站少的普通列车,特别快速也是一个道理,停站可能更少些,这一般都是在通勤区内才有的,只能算作是普通列车的亚种存在。) Y" g% y& W' x: a- W+ ]
德国和这个差不多,亚种更多些,但条理仍旧清楚。
% t# q" i* p% P6 C& q7 x# u2 E
( i, a; p; s6 z! @0 [* @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