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铁路网

 找回密码
 注册进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7|回复: 41

谁知道合武铁路再六安王墓地怎么处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7 18:13:19 | |阅读模式
有没有最新消息,俺日夜期待沪汉蓉铁路的早日通车
发表于 2007-2-17 18:25:10 |
应该整体搬迁异地保护吧

不过要动静闹大了,也不好说
发表于 2007-2-18 01:32:47 |
肯定要绕过去吧?
发表于 2007-2-18 01:53:48 |
原帖由 5015/6 于 2007-2-18 01:32 发表
肯定要绕过去吧?


那得多花不少钱
发表于 2007-2-18 03:08:47 |
不管怎么样只要不延长工期,保证质量就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2-18 06:59:18 |
原帖由 li3401199 于 2007-2-18 03:08 发表
不管怎么样只要不延长工期,保证质量就行


听说绕很困难,因为1Km之内有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就必须架桥,架桥的话进站又很麻烦,离六安火车站很近
发表于 2007-2-18 11:15:30 |
顶!!!!!!1:L
发表于 2007-2-20 13:22:20 |
原帖由 5015/6 于 2007-2-18 01:32 发表
肯定要绕过去吧?
应该是绕!
发表于 2007-2-20 14:03:36 |
从哪得到的消息?好像还没定论吧
发表于 2007-2-26 16:47:54 |
六安古墓 去留两难
(日期:2007-2-19)

  新华社XHTV合肥专电(记者: 于杰 、白冰 编辑 张如仪):西汉大墓惊现六安(李虹:这个的墓葬形制叫“黄肠题凑”,这是汉代的一种高规格的墓葬制度,只有这个王陵里面才有,在我们省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是比较少的);原址保护陷入僵局(丁钟鸣:采用原址保护的话,那么这个线路你必须要绕行,因为原址保护你不能在墓穴里经过)。敬请关注《新华纵横》——《六安古墓 去留两难》。
  主持人:2007年1月,位于安徽省六(音LU)安市三十铺镇的西汉古墓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这座古代大墓规 格之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以及墓葬形制之复杂,让考古人员惊叹不已。然而,正当考古人员还沉浸于墓葬价值所带给他们的惊喜时,一条建设中的现代化铁路即将从大墓正中穿行而过。墓葬遗址是去是留,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 说】这座西汉大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考古工作者称之为“双墩一号墓”。大墓封土高11米,墓葬平面为东西向,呈“中”字形,由前后墓道、墓室组成,全长45米。其中,墓坑长17米,宽12米,墓口距离墓底深10米。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汪景辉: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能发现这么一座墓葬,那是千载难逢啊,因为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还不到10座。
  安徽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李虹:这个的墓葬形制叫“黄肠题凑”,这是汉代的一种高规格的墓葬制度,只有这个王陵里面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墓葬的形制,在我们省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是比较少的。
  【解 说】经专家考证,围绕“双墩一号”大墓,四周至少还有10座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墓葬,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西汉王陵墓葬区。
  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局长 胡援:前期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整个以双墩为中心的半径,在3公里以内,现在发现15米以上的大墩有10多座。然而,2007年2月初,当考古工作者对墓葬做全面清理并打算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的时候,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他们面前。合肥至武汉的高速铁路建设即将从此穿越。
  (同期)中铁四局党工委副书记 周占宗: 我们工程已经进入到铺轨阶段了,那么古墓在这个挖掘,要是对古墓采取什么保护措施的话,铺轨到这个地方是肯定过不去了。因为恰巧这个古墓就在我们红线范围之内,也就在我们路基的中心地带。
  【解 说】据了解,合武高铁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境内总长约 201。6 公里,由中铁四局负责施工,计划2008年6月完工。正是为配合铁路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06年3月开始,对涉及施工范围内的地下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这座巨大的汉墓也得以走进人们的视线。
  【同 期】安徽考古研究所所长 杨立新:在双墩汉墓的发掘,还是缘起高速铁路的修建,因为在当时线路的 规划当中,(铁路)要穿过其中的一座,就是我们发现的双墩一号汉墓。
  【同 期】中铁四局合武高铁工程指挥部 总工程师丁钟鸣: 当时他们设计的过程之中,包括文物局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墓群有这么重要,有这么大的规模。
  【解 说】面对这座大型墓葬,究竟是让铁路绕行对古墓实施原址保护,还是请文物搬迁让古墓为铁路让道, 一时成为双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同 期】中铁四局合武高铁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 丁钟鸣:
  记 者:采用原址保护的话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丁钟鸣:采用原址保护的话,那么这个线路你必须要绕行,因为原址保护你不能在墓穴里经过。
  【解 说】丁钟鸣,中铁四局合武高铁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他向记者介绍,铁路如果避开古墓绕行的话,对铁路建设的影响很大。单从技术角度来说,至少要重新铺设10公里的铁路,如此一来,不仅费用会大大增加,整个工期也要延后9个月时间。
  【同 期】中铁四局合武高铁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 丁钟鸣: 如果要改,那么整个车站引线就进不来,距离太 短了,因为高速铁路有个要求,就是曲线半径不能小于2800,那么这么大的一个曲线半径绕行是很困难的。每公里就按照我们现在的造价来说的话,因为这是我们平均的一个标价,是1600万,这样算的话10公里过来,那这个造价是要达到1。6个亿左右,因为没有10公里这个线路是绕行不过去的。
  【解 说】由于投入大,工期长,绕行困难,铁路建设部门希望能对古墓遗址实施搬迁,异地保护。那么,文物部门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呢?
  【同 期】安徽考古研究所所长 杨立新: 作为从文化遗产保护来说,从文物不可再生的这种角度来说,应该是原址保护, 那就是说像文物特别是重要文物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因为它是整个六安王陵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原址保护。
  【解 说】杨立新所长介绍,对于一个庞大的王陵区来说,如果对部分墓葬进行迁徙,不仅会破坏古墓遗址的完整性,实施起来也会更为困难。
  【同 期】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袁传勋:当要移它的时候,它整体的环境包括水里面的环境,还有土壤的环境,因为这些环境,包括水中的PH值也好,包括一些盐分也好,还有土壤中这些成分对它已经是很适合了,一旦换一个环境以后,即使营造这样一个环境,对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样的适应过程看起来能满足它,实际上很多很细小这种结构,细小这种环境,都会对它造成一些致命的影响。
  【解 说】专家介绍,“双墩一号”大墓是西汉六安国第一任国王刘庆之墓。由于用料多、规模大、结构复杂,拆卸以后不仅损毁严重,而且难以复原。
  【同 期】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袁传勋:就是说,拆卸过程中会造成一些损坏,损坏过后,要完整恢复原来的形貌,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
  【同 期】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局长 胡援: 所以我们从事文物工作的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建立原址性保护,在原址建设中国六安西汉刘庆王文物博物馆,这是最佳的方案。
  【解 说】2007年1月,为保护这片西汉王陵墓葬区,铁路建设部门曾设计采取架设高架桥的方法,使铁路从墓葬群上空穿越,但要进行的基础钻探工作不仅同样会破坏墓葬,即便建成之后,也会对墓葬的安全产生威胁。
  【同 期】安徽省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袁传勋:当火车从古墓的上面经过以后,那肯定会对地下的文物造成一定的影响,那这些影响主要还是来自于震动,长期震动以后,比如说本身这些文物,像六安一号汉墓它主要是木结构,那作为木结构文物经过几千年地下环境的侵蚀,强度是很弱很弱的,长期震动以后,对它的影响,本来就质地脆弱的文物经过不断的震动,时间一长以后,有可能造成它的强度变得下降越来越明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使 整个“题凑” 都有可能倒塌。
  【解 说】文物专家指出,西汉王陵墓葬群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它不仅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出土的大量铜器、木器、漆器和谷物瓜果等文物,也为历史考古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证。专家同时强调,六安古墓如果能够得到原址保护并加以合理开发,其文化和经济价值也将难以估量。
  【同 期】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局长 胡援: 现在,作为我们文化文物部门,已经向政府正式提出请示,非常 明确的一点就是说,就文物保护的本身而言,我们积极地要求进行原址保护。
  【主持人】一边是西汉诸侯大墓及其完整的王陵墓葬区,罕见而不可再生;而另一边是国家重点项目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如何趋利避害,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和铁道部进行积极沟通。在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以实现文物保护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双赢。感谢收看这期的《新华纵横》,再见。

(信息来源:中国网)
发表于 2007-2-26 17:10:19 |
整体搬迁异地保护
发表于 2007-2-26 19:04:31 |
已经不可能整体搬迁了,这个墓群的等级很高,已经确定要绕,但方案没定
发表于 2007-2-26 23:07:54 |
高架通过怎么就不行了?

实在不行就打隧道呗,学武广浏阳河隧道。

绕可不是个好办法。
发表于 2007-2-27 09:07:29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26 23:07 发表
高架通过怎么就不行了?

实在不行就打隧道呗,学武广浏阳河隧道。

绕可不是个好办法。

现在不是这个问题,铁路只要从墓群上或下面通过,就会对墓地产生振动,会损坏墓的。现在就要求铁路离开墓群。
发表于 2007-2-27 10:38:29 |
原帖由 n538 于 2007-2-27 09:07 发表

现在不是这个问题,铁路只要从墓群上或下面通过,就会对墓地产生振动,会损坏墓的。现在就要求铁路离开墓群。


早干嘛了,应该追究设计院的责任。
发表于 2007-2-27 10:42:24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27 10:38 发表


早干嘛了,应该追究设计院的责任。


晕,是修了路才发现墓群的

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2006年3月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一号大墓”就是过去的“南土墩”。
发表于 2007-2-27 10:50:30 |
原帖由 ddaa2 于 2007-2-27 10:42 发表


晕,是修了路才发现墓群的

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2006年3月开 ...


所谓抢救性发掘就是扯淡,这一切都应该事先发掘,在工可之前进行。如果没钱没人力,就别保护那么多,反正中国古墓多的是。
发表于 2007-2-27 10:56:30 |
原帖由 yehorse_temp 于 2007-2-27 10:50 发表


所谓抢救性发掘就是扯淡,这一切都应该事先发掘,在工可之前进行。如果没钱没人力,就别保护那么多,反正中国古墓多的是。

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文物,是历史最宝贵的遗产.如果为了铁路而破坏的话,的确得不偿失.其实绕避并非不可实现,只是为何一定要用7000米的最小曲线半径呢??!适当限速,容易的多
发表于 2007-2-27 11:00:05 |
强烈反对限速!绕路都不要限速
发表于 2007-2-27 11:04:19 |
原帖由 铁路小亨 于 2007-2-27 10:56 发表

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文物,是历史最宝贵的遗产.如果为了铁路而破坏的话,的确得不偿失.其实绕避并非不可实现,只是为何一定要用7000米的最小曲线半径呢??!适当限速,容易的多

修道路发现文物是经常见的,与曲线半径没有关系,就算绕到能保证没有新文物故迹吗?外国修高速铁路也经常遇到故迹遗址,如果是古墓,根据情况可以挖掘出土搬迁。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海子铁路网 ( 京ICP证12003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036

GMT+8, 2025-5-2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