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火车到非洲——坦赞铁路篇
去年底借着圣诞假期运转到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主要是因为坦赞铁路这个让国人自豪又百感交集的时代意象。关于坦赞铁路的背景文章新闻报道史实轶事有很多,她的重大政治意义和影响也无需在此述说讨论。说一点儿在两国的感受,初到坦桑,和当地人交流时会有意识地提及坦赞铁路,他们的回答差不多都是我知道有这么一条铁路,我追问知不知道中国人和这条铁路的关系,年纪大一点的人是知道的,但感觉他们的回答都是轻描淡写,没有我来之前臆想的那种“中非兄弟”式的热情,好像这个在中国人心中很重要的铁路建设工程在当地人眼里和美日援建的公路甚至英殖民时期的铁路没什么两样。我很快冷静下来,不再刻意谈论这条铁路,也非常理解一些当地人的态度,相对于他们,万里之外中国人对坦赞铁路的感情很深很深。 在旅途中去餐车吃饭,一位穆斯林老人小心翼翼地和我说了句中文“你叫什么名字?”,我很惊喜便和老人聊起来,得知老人在当年参加过坦赞铁路的建设,和中国师傅工作生活了几年,他只记得几句简单的中文,说得最标准的词是“推土机”,因为当时他的工作就是驾驶推土机,听着老人回忆往事特别是说“推土机”时可爱的样子,我有些为之动容,也许老人上次开口讲这个古老东方的语言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吧。 这次坦赞之旅最遗憾的是没能去成中国援坦专家公墓,去祭奠安葬在这里的69位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请看到这个帖子的朋友们同时看看陈勇先生六年前发的《坦赞铁路掠影》(http://bbs.hasea.com/thread-211866-1-1.html)那里有关于公墓以及坦赞铁路的详细介绍,感谢陈先生带给大家的感动。那时跟帖中大家缅怀英雄们的同时也为坦赞铁路的凋敝深感愁怨,我此次运转的时间恰逢圣诞节,火车站热闹的场面竟有春运的味道,坦赞铁路的有效利用是对那些曾经付出艰辛付出生命的人们最大的慰藉吧。轩辕傲宇 发表于 2013-2-17 1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着现在这条铁路的现状,真感到令人痛心,以前我们的外交打的是感情牌,结果呢,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 ...
当年修这条铁路,我们的政治利益也算得到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能力。只是在当时国内形势国力条件下,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这么好的铁路浪费了,大好的资源浪费了。中国应该重新拾回当年中坦,中赞的友谊。重修一条平行的铁路。发展沿线的经济。费用。中方出资。坦方和赞方以土地,资源作为抵押。同时开设几个合资公司开发沿线的资源。所开采的资源只能销往中国。增加我们的资源进口多元化。顺便发展一下当地的经济。按照我们现在的水平修建一条时速160的铁路完全不在话下。车厢机车可以用我们退役下来的。 中国风的车站和东方红架子上的纪念牌
本帖最后由 lhylhy8867 于 2013-2-16 05:25 编辑
大厅内楼梯上装饰着新华社的新闻图片
每周共有两趟对开列车分别从坦、赞两国出发至对方终点站,这天我来买票不是发车的日子,所以大厅很空
售票处和行李房
这就是车票,很简易,从始发站达累斯萨拉姆到终点站卡皮里姆波西是Kilimanjaro Express 乞力马扎罗号,一等车厢(相当于国内的软卧)票价79900坦桑先令(约合310元人民币)全程1852公里,应走行43小时,我乘坐的这趟最终晚点16个小时,相比于传说中的50小时已经很幸运了。我到车站的时候只剩下三等硬座,这张一等票来的很幸运,是一个中国女孩的退票。票面最下面一行应该是3车1包厢1床
这几张珍贵照片时时证明中非传统友谊
《坦赞铁路全线鸟瞰图》 看着熟悉的手写字体,仿佛历史触手可及
候车大厅
软卧候车室 乘坐一等车厢的多是外国人
进站时热闹的场景。这一抹红映衬着人们回家热切的心。
走上站台 下到铁轨
这就是我要乘坐的以非洲之巅命名的乞力马扎罗号
旁边股道上停着翻新过的硬座车厢
一等包厢相当于国内软卧 舒适程度好像不如RW22。 上车后乘务员给乘客铺好被褥,发一瓶水和一块香皂,是的,车上可以冲凉,水用的快补给慢,所以洗澡间还是很紧张
编号3的车厢是三等硬座,涂装酷似25k
中文标识随处可见,风扇上的路徽都没来及换
正点开车 没来及跑到车头拍下本务机车 原因是一般情况车上男女分在不同包厢而我拿到的是一个女孩的票,所以上车才发现跟三个本地黑阿姨分在了一起,避免尴尬我找了个合适的人选调换了铺位。机车不是一心向往的DFH2而是美国援助的GE
目测整列车好像挂了20节车厢,中途解挂了几节硬座
经过坦桑尼亚首都达市机场